速溶茶粉的生产
关于速溶茶

《速溶茶》1 引言速溶茶是指茶叶经提取、浓缩、干燥而制成的速溶饮料。
具有冲泡快、简捷;无残渣,可调节浓度及携带方便优点。
早期始于英国,到50年代由美国正式投入商业性生产。
美国为速溶茶的最大生产国,用于制造冷溶型速溶红茶及冰茶。
速溶茶品种: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花茶、各种冰茶2 速溶茶加工的品质问题 2.1外形:(1) 颗粒:流动性好,无粘结现象,喷雾干燥产品呈珍珠状颗粒,大小均匀、壳薄圆滑,客重:0.15~0.20g/ml(2) 色泽:红茶: 褐色或红棕色有明亮光泽乌龙茶:橙黄色,有光泽绿茶: 浅黄或黄绿色有明亮光泽。
(3) 净度:无非茶,焦化板结无杂物 2.2内质:(1) 溶解性:冷开水冲泡后(10℃)凡能在一分内全部溶解,无悬浊泡沫和沉淀物则为冷溶性好,沸水冲泡溶解以30秒为标准。
(2)香气:速溶红茶、乌龙茶、绿茶香气均要求纯正,纯和,无馊气味和其它异味。
(3)汤色:红茶、乌龙茶:分别要求红艳,橙黄,明亮,清澈。
绿茶要求:黄绿,鲜艳,明亮。
(4)滋味:速溶红茶:浓醇为佳,醇厚次之,平和又次之。
速溶乌龙茶:醇和,鲜爽,回甘速溶绿茶:浓爽为佳,醇和次之,平和又次之。
均应有原茶的风格,无酸、馊和异味。
3速溶茶加工的基本关键技术及原理3.1喷雾干燥的基本特点a)干燥速度快,时间短由于料液被雾化成几十μm大小的液滴,液体热——质传递的比表面积大,热量交换速递,粒子干燥过程,初期温度上升至湿球温度,粒子浓缩过程,表而水份活度降低,造成表面湿度过湿球温度,此时颗粒内扩散控制,到达临界温度,风味、香气逸发,防止风味损失。
b)干燥温度低显然干燥机T入口在200℃以上,主腔体温度在100℃左右,但在热传递主体时间液滴有大量水份存在。
因此它的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热空气的湿球温,例如奶粉:t=50~60℃,茶粉90~100℃,因此还比较适宜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c)产品纯度高由于干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杂质不会混入产品中d)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当的雾化装置和工艺条件,可使产品成粉末状或球状,使制品的疏松性、分散性好。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
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 抹茶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
抹茶生产采用了传统的碾磨技术和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2.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
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
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
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
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
生产工艺对速溶普洱茶粉品质的影响

21 0 0年 3月 第3 1卷第 3期
食品 与开发 研究
基 研 础究
生产工艺对速溶普洱茶粉品质的影响
沈放 。 路斌 , 向荣 , 仝 杨黎江
( 昆明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 云南 昆明 60 3 ) 50 1
摘 要 : 用不 同的提 取工艺进 行普 洱茶成分的提取分 离并将其制成速溶粉 , 运 通过 感官评 审和化 学成 分分析研 究提
氨基酸组成I _ 产学报,0 02 (】 8 — 8 J7 】K 2 0 ,42: 0 14 1
[】 F K 8 U AMIK F NA S , AWA A IK, t 1 mpoe e t f , U T U Y K S K e a.I rvm n o
Fs -su eOd rb rame t t ce aIoae o teFs ih a c o yT e t n hBa tr ltdf m ih— wi i s r h
艺研究I1 品科学,0 72 () 2 — 3 J_ 食 2 0 ,85: 8 1 1 1
[ 段旭 昌, 9 】 徐怀德, 志成, 乳酸 菌发酵法 改 良甲鱼蛋 白酶解液 李 等. 风味的研 究Ⅲ. 中国食品学报, 0 ,( : - 2 2 4 4 ) 9 4 0 43
【0 i l R b r , i lr . pi zt no x plsc 1]KmmeSA, oet RF Ze e R O t ai f ooya— s g G mi o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tcig 18taw trae 10℃)ftr g te o c nrt ga dd igb e z . xa t ( : :ae t, 0 n e r ,iei ,h nc n e t i n r n yf ee l n an y r
奶茶粉工艺流程

奶茶粉工艺流程奶茶粉是一种由茶叶和奶粉等原料制成的速溶饮品。
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口感香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奶茶粉的工艺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茶叶。
常用的茶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取出适量的茶叶,切碎成粉状。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将茶叶打碎成4-6微米的颗粒,这样可以更好地溶解于水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奶粉。
奶粉是奶茶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增加奶茶的口感和奶香味道。
我们可以选择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不同种类的奶粉。
将奶粉与茶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然后,我们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原料来增加奶茶的口感和稳定性。
常用的辅助原料有糖粉、香精和乳化剂等。
糖粉可以提升奶茶的甜度,香精可以增加奶茶的香气,乳化剂可以使奶茶的乳化效果更好。
将这些辅助原料适量加入到奶茶粉中,进行充分混合。
在混合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奶茶粉的甜度和浓度。
如果喜欢甜一些的奶茶,可以增加糖粉的用量;如果喜欢浓一些的奶茶,可以增加茶叶粉的用量。
最后,将混合均匀的奶茶粉进行包装。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铝箔袋或塑料罐等包装材料来包装奶茶粉。
将奶茶粉装入包装材料中,并密封好,使其保持新鲜。
在进行包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卫生,确保奶茶粉的品质不受污染。
通过上述的工艺流程,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奶茶粉了。
当我们想要享受一杯奶茶的时候,只需将适量的奶茶粉加入热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非常方便快捷。
不仅仅可以在家中享用,还可以携带到外面。
奶茶粉的制作工艺流程简单易懂,只需几个步骤就能制作出美味的奶茶。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奶茶的口感和香气的需求,还能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的口渴。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一下自己的奶茶粉,享受一杯香甜可口的奶茶。
速溶茶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速溶茶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速溶茶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茶、绿茶、普洱茶速溶茶粉为主要原料,经净选、热水浸泡、提取、粗滤、精滤、干燥、粉碎、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速溶茶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T 13738.1 红茶笫1部分:红碎茶GB/T 14456.1 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29602 固体饮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QB/T 4067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产品分类按原料不同分为绿茶速溶粉、红茶速溶粉和普洱茶速溶粉。
速溶绿茶粉工艺流程

速溶绿茶粉工艺流程英文 Title: Instant Green Tea Powd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troduction: Instant green tea powder is a convenient and popular way to enjoy the health benefits of green tea without the need for brew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transform fresh green tea leaves into a fine powder that can be easily dissolved in water. Below is an outline of the typ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instant green tea powder:
Harvesting and Selection of Green Tea Leaves: Select high-quality green tea leaves, preferably young and tender ones, for optimal flavor and nutrient content. Harvest the leaves during the appropriate season, typically in the spring when the leaves are at their freshest and most flavorful. Withering:
Spread the freshly harvested green tea leaves thinly on racks or trays to allow them to wither and reduce moisture content. Withering helps to soften the leaves and initiate enzymatic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lavor compounds. Steaming: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
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一)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广应用
速溶茶粉的生产
谈鸿斌 颜伟民
(基伊埃技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尼鲁分公司,上海201101)
1
概述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咖啡因、鞣酸和芳香油。一杯茶所含的食物价值十分小,只有大约4cal的热量,此外还含有一些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泛酸)。新鲜的茶树叶富含维生素C,但是常常于后期制作时遭到破坏。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为2%~4%之间,饮用茶叶的最佳杯数为第一杯,除了口感和香味之外其也含有最多量的兴奋物-咖啡因-最少量的鞣酸。用开水沏茶3~5min之后即得这种效果。成品茶大体上有三个品种:发酵茶或红茶;非发酵茶或绿茶以及半发酵茶-也称乌龙茶。三类茶都是用同样品种的茶叶制成,只是所用的加工制作方法不同。在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之中又有数不清的分类。茶树的年龄、采摘的时间、环境气候以及土壤、栽培方式都是重要的因素,从而决定了茶叶的不同商业等级。5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了速溶茶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开发生产速溶咖啡的工艺如萃取、浓缩和干燥方法同样适用于茶叶的生产。然而茶饮料中的化学成分毕竟与咖啡不同,在引进的同时少不了作必要的修改。速溶茶制品既可作为传统的热饮料又可成为清凉饮料于炎热的夏季上市。后者被称为冰茶。为方便饮用,冰茶常以方便简单的形式包装,冰茶饮料中除了茶以外还添加了蔗糖或甜味剂(低卡路里)和天然或仿制的柠檬汁,有时还添加薄荷风味调料。从二十世纪初叶至今茶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消费者的口味几乎全部青睐于红茶,然而50年以前,绿茶、红茶的需求量是一样的,那时乌龙茶只占15的市场。引入了袋装茶和茶饮料之后,茶文化也随之改变,1994年日本罐装茶饮料的销售量为74亿多罐,总价值为60亿美元,同年,美国的茶饮料销售量达150万t,人均消费量为719L,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的第二大饮品。2 浸提茶叶的浸提是在连续的对流萃取机上进行的,由茶叶浸提而来的溶液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茶叶的表皮,由它决定最终茶饮料的色泽、口感和香味;另一部分来自于茶叶内部,它主要决定茶饮料
的特征和涩味。茶叶中可溶性物质通常为40%,但是
事实上浸提效果决定得率常在20%~30%范围之
内。从红茶而来的提取浓缩物经常为10%~12%。离
开连续萃取机的提取液立刻被冷却和过滤,以便及时
除去溶液中所含的细小叶子。
3 鞣酸,
过滤和温度
茶叶提取物冷却时就有厚重的絮凝物沉淀产生
,
它被称之为“霜”,导致冰茶饮料中不愉快的混浊或沉
淀。解决的方法就是想办法除去茶叶中的鞣酸,通过
离心分离可除去它,此外也可以用沉淀法,即添加蛋
清和木瓜酶使之沉淀分离出来。在茶提取物的水溶液
中鞣酸所占比例为25%。茶饮料的生产中,澄清一步
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温度高低可以影响鞣酸-咖啡
因物质在饮料中的溶解度。温度越低,鞣酸沉淀物就
越多。
4
浓缩
澄清后,茶提取物就被送至真空蒸发器中进行初
步浓缩,绝大多数离开蒸发器的芳香族挥发物可通过
冷凝器回收。回收的芳香族提取液馏分在浓缩被送去
喷雾干燥之前与其混合。
5
喷雾干燥茶叶提取液
送入喷雾干燥的茶叶提取液固体含量应为
40%,
最常用的脱除茶叶提取液水分的方法仍为喷雾
干燥法。喷雾干燥的主要作用是把溶液干燥成有一定
颗粒度的固体颗粒。在喷雾干燥塔内由雾化器向一定
高温的热空气喷出细小雾滴,从而形成颗粒,一般而
言,雾滴的大小决定最终颗粒的大小。
根据干燥设备的设计尺寸决定热空气进风温度。
进风温度为250℃,使用压力喷嘴,操作压力为215~
310
MPa
时就可以得到串珠状颗粒。
茶粉的最佳颗粒大小为200~500Λm,这样的颗
粒拥有好的流动性、外观和溶解性。尼鲁公司的喷雾
干燥设备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设备是按照极为苛刻
的安全标准设计的,不仅保证产品在生产领域和市场
・05・
《食品工业科技》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Vol.20,No
.3,1999
份额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还可免除用户对产品污染的困扰,安全可靠的设备和处理过程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坚实后盾。
大豆低糖冰淇淋的研制
汤春梅
(广东国营燕塘牛奶公司,广州510507)
摘 要 介绍了以豆乳及阿斯巴甜
(
APM
)
制作的大豆低糖冰淇淋,并对制作工艺及配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豆乳 APM 冰淇淋
传统冰淇淋的配料中含较高的胆固醇和蔗糖,热量高,成本也高。近年来,基于健康和经济效益的要求,用大豆部分替代动物性原料制作冰淇淋的研究受到重视。同时糖分摄入过多对人体的危害也普遍为人们认识。基于上述原因,以大豆代替部分动物性原料、以APM代替部分蔗糖来制作冰淇淋,既增加了冰淇淋的花色品种,又可满足人们对饮食健康愈来愈高的要求。1 材料与设备大豆,人造奶油,蔗糖,脱脂奶粉,阿斯巴甜(APM),复合乳化稳定剂,环状糊精(CD);连续式凝冻机,熔料缸(带搅拌),冷热缸,急冻库,豆乳制作的系列设备。2 制作原理豆奶低糖冰淇淋具有同普通冰淇淋类似的物理
结构,特点是以豆乳代替牛乳,植物脂肪代替乳脂肪
,
APM
代替部分蔗糖,采用一定的乳化剂和稳定剂
,
使冰淇淋含有气泡,气泡形成膨胀,组织结构和形体
状态呈均匀柔腻的状态。制作豆乳低糖冰淇淋的主要
步骤包括豆奶的制备及脱腥,乳料混合以获得均匀的
混合体、巴氏杀菌、均质和凝冻。均质和凝冻是制作过
程的主要环节。
3
工艺流程及配方
311
豆乳制备
大豆精选浸泡预处理磨浆滤浆豆乳
312
豆乳的脱腥
采用康乃尔法,用50~60℃,015%NaHCO3浸
泡大豆,再用热水(80℃)磨浆。
・15・
《食品工业科技》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Vol.20,No
.3,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