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时的目光礼仪
目光礼仪规范[管理资料]
![目光礼仪规范[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673f3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f.png)
目光礼仪规范在五官中,眼睛的传达力和表现力是最强的。
虽然微笑也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它表达信息却相对单一,而目光则可以传达出欣喜、关注、藐视、担忧、愤怒、惊奇、厌恶或是不安等多种情绪。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目光的表达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必要的规范。
一、服务中适当的目光交流是对客户的尊重二、视线表达的规范一个好的服务人员不但善于运用目光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能够规范而科学地使用目光语汇。
1、要注意视线接触的向度视线的向度,其实就是目光的方向。
我们比较喜欢的是平视,这样使交流也如目光的这条线路一样直接而顺畅。
仰视和俯视都会是双方的心理产生差距。
虽然有时俯视不会令我们难堪和不安,不过那通常是对小孩子表达的爱怜和关怀。
在成年人的交往中,平视是最好的方式。
2、要把握视线接触的长度在服务场合与客户交流要注意目光接触时间的长短。
如果你与一个人在交往中对方很少关注你,而且注视你的时间不超过整个相处时间的30%,说明这个人不在乎你。
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和长辈,则要在与下属或晚辈见面时,多一些目光的接触,这对鼓励他有很大的作用。
对客户更是如此,目光长时间地接触其实是对客户的关怀,同样,他也会受到你良好情绪的感染,进而对你和你的公司抱有兴趣。
3、要控制视线接触的位置一般来说,在初次相见或最初会面的短暂时间应注视对方的眼睛,但如果交谈的时间较长,可以将目光迂回在眼睛和眉毛之间,或随着他的手势而移动视线。
千万不要直接生硬的一直看着对方,通常这样的目光是审视的、挑剔的、刁难的意思。
如果长时间地盯着对方一个地方看,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对方会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比如妆容乱了或是脸上有东西等,无端给对方造成了压力。
4、要善用目光的变化一般与对方目光接触的时间是与对方相处的总时间的1/3,每次看别人的眼睛3秒左右,让对方会感觉到比较自然。
在向服务对象问候、致意、道别的时候都应面带微笑,用柔和的目光去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
商务礼仪言谈举止最佳表现

商务礼仪言谈举止最佳表现1、礼仪三到:眼到、口到、意到眼到:要有目光的交流,注视别人目光应友善,采用平视,必要的时候仰视,与人目光交流时间3-5秒,其他时间看嘴巴和眼部中间的位置,注视对方的时间是对方与你相处时间的1/3。
口到:讲普通话,热情正确称呼,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体现社会风尚,反映个人修养。
意到:通过微笑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能假笑、冷笑、怪笑、媚笑、窃笑。
2、相互介绍。
尊者居后原则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把年轻者介绍给长者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迟到者介绍给早到者介绍时动作:手心向上,介绍时一般应站立,特殊情况下年长者和女士可除外,在宴会或会谈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3、握手礼仪握手次序: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握手;领导或长辈先伸手,下级或晚辈才可握手。
握手动作:对方伸手后,我方应迅速迎上去,但避免很多人互相交叉握手,用大约2公斤的力,避免上下过分地摇动。
握手禁忌:不能用左手,与异性握手不可用双手,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
不要在与人握手时递给对方冷冰冰的指尖,不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过分热情。
4、互换名片递名片: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不必提职务、头衔,只要把名字重复一下,顺序要先职务高后职务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再用敬语:“认识您真高兴”“请多指教”等。
接名片: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内容,轻声念出对方名字,不要直接把名片放起不看,也不要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停摆弄,更不要在离开时把名片漏带,应将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或放在其他不易折的地方。
1、尊重对方,谅解对方在交谈活动中,只有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才能赢得对方感情上的接近,从而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谈判人员在交谈之前,应当调查研究对方的心理状态,考虑和选择令对方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态度;了解对方讲话的习惯、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因素对谈判可能造成的种种影响,做到多手准备,有的放矢。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根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根本社交礼仪常识1一、形体语言全世界的人都借助示意动作,有效地进展沟通。
最普遍的示意动作,是从互相问候致意开头的。
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区分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
使你在遇到无声的沟通时,更加擅长观看,更加简单避开误会。
1、目光〔用眼睛说话〕在公事活动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局部,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
洽谈业务时,假设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厉仔细,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
在交谈过程中,你的目光假设是中落在这个三角部位,你就会把我谈话的主动权和掌握权。
在社交活动中,也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
这种注视主要用于茶发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情聚会。
2、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妙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可以反映本人超群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顺,使困难变简单。
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伴侣、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
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3、握手它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貌似简洁,却蕴涵着冗杂的礼仪详情,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
比方:与胜利者握手,表示庆贺;与失败者握手,表示理解;与同盟者握手,表示期盼;与对立者握手,表示和解;预哀痛者握手,表示慰问;与欢送者握手,表示告辞,等等。
标准的握手姿态应当是公平式,即大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和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的手掌。
请留意:这个方法,男女是一样的!在中国许多人以为女人握手只能握她的手指,这都错误的!在社交场合,行握手礼时应留意以下几点: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我。
2、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
3、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
4、人们应当站着握手,不然两个人都坐着。
交谈礼仪-与人交谈时的目光

与人交谈时的目光1、与人交谈不可目光冷漠与人交谈时,目光冷漠无法起到积极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眼睛没有了神采,不能传达出感情,说话就没有感染力,就会显得虚假。
与人交谈时目光冷漠的人不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即使双方谈话中有共鸣,也难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温馨提示:□与别人交谈时,目光应热情、和蔼。
□交谈时,目光应随着交谈内容而变化。
□交谈时,目光应经常性地注视谈话对象。
2、注视别人时目光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注视别人时,不是对方的任何部位都能随便看的。
注视别人时,只将目光投射在对方眼睛以外的部位,从不与对方目光相触,是内心怯懦或心里有鬼的表现;对着别人周身上下扫描不停,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还容易被对方认为你想打探他的隐私;专向别人的某个部位注视,则是骚扰的表现。
温馨提示:□一般关系的交谈者之间应保持两米左右的距离。
□交谈时,目光应放在对方胸部以上,双眉之间、双眼之间,嘴唇以上的部位。
□不要居高临下地注视别人,不要斜视别人。
3、切忌不加掩饰地注视别人不加掩饰地注视,就是死盯着别人看,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不加掩饰地注视别人会让你看起来形态猥琐,有失仪态。
不加掩饰地注视别人会给对方带来心理压力,不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
不加掩饰地注视别人会让对方认为你别有用心,有恶意企图或阴暗心理,别人会不乐意和你接近并交谈。
温馨提示:□看别人时,应该使自己的目光有所控制和收敛。
□如果交谈者众多,不要只盯着一个人看。
□不要注视别人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女性的胸部、男性的腰部。
4、与人交谈时不可用目光瞟人与人交谈时用目光瞟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习惯。
与陌生人交谈时用目光瞟人,有不信任对方、看不起对方之嫌;与异性交谈时用目光瞟人,有心怀不轨之嫌;与熟人交谈时用目光瞟人,有不耐烦、希望尽快结束谈话之嫌。
与人交谈时用目光瞟人,还有不自信、心里有事、心里有鬼之嫌。
温馨提示:□与别人交谈时,目光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迅速回避别人的注视。
目光礼仪的基本要求

目光礼仪的基本要求一般避免凝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转移视线。
视线自然飘动。
2失神。
如在车上人群拥挤,不得不面对对方时,可以使眼神显出茫然失神、若有所思的样子,以避免失礼。
凝视眼神礼仪受文化的影响很大,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常为多看几儿眼、少看几眼而引起误解。
如许多黑人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神,而白人则认为避免看他的眼神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表示;大多数朝鲜人在求对方时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来知悉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在遭拒绝时就不会羞愧;而日本本人却认为看对方的眼睛是不礼貌的,只能看对方的颈部。
第二,与陌生人的谈话,眼神礼仪是:眼睛看对方眼睛到嘴巴的“三角区”,标准注视时间是交谈时间的30%-60%,这叫“社交注视”。
社交注视同样也受文化的影响,如美国人谈话时看对方眼睛的时间不超过1秒钟,而瑞典人则要长久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才不失礼。
与陌生人谈话的眼神礼仪除受文化影响外,还受性格、性别、综合背景条件的影响。
性格影响:性格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目光接触多,看的次数数也多。
但不能反过来推之。
性别影响:妇女谈话时看对方的时候多,而男人少些。
女人喜欢对方时,就会多看几眼,而男人多看对方几眼给人的感觉更加主动和积极综合背景条件影响:人们感到舒适或有兴趣或高兴时,看对方的次数和时间增加;感到羞愧、内疚、悲伤时减少;想要说服对方时,看对方的时候也多些。
第三,眼睛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整个交谈时间的60%,属于超时型注视,一般使用这种眼神看人是失礼的,但以下情况例外: 1一方很天真,而对方很老成时。
2正常社交状态下,对对方本人比对话题更感兴趣时,如看望老朋友2。
3谈判中目光对视,表示力量和自信时。
4上司欣赏地看着下手时,表明他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并赏只下手的才干。
5看地位较高的人表示崇敬时。
第四,眼睛注视对方的时间低于整个交谈时间的30%,属低时型注视,一般也是失礼的注视,表明他的内心自卑或企图掩饰什么或对人对话题都不感兴趣。
低时型注视在以下情况下是不失礼的: 1从少年的天真无邪期到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发生的特有现象。
与人交谈时的目光礼仪_个人礼仪_

与人交谈时的目光礼仪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注视时间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 ~50%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 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注视区域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
一般分为公务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
(1) 公务凝视。
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
(2) 社交凝视。
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3) 亲密凝视。
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
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注视方式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
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
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
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
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
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
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
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关于谈话礼仪(8篇)

关于谈话礼仪(8篇)关于谈话礼仪(通用8篇)关于谈话礼仪篇11.注视对方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和对方进行目光接触,即使边上有其他人。
如果不敢正视对方,会被人认为你害羞、害怕,甚至觉得你有隐情。
2.学会倾听好的交谈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
不会听,也就无法回答好主考官的问题。
倾听就是要对对方说的话表示出兴趣。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集中精力,认真的去听,记住说话人讲话的内容重点。
倾听对方谈话时,要自然流露出敬意,这才是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人的表现。
要做到:(1)记住说话者的名字。
(2)身体微微倾向说话者,表示对说话者的重视。
(3)用目光注视说话者,保持微笑。
(4)适当地做出一些反应,如点头、会意地微笑、提出相关的问题。
3.注意你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指人的动作和举止,包括姿态、体态、手势和面目表情。
它是一个人的修养、教育以及与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的自然流露。
关于谈话礼仪篇2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
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
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
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
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公开演讲:如何通过真诚的目光建立与听众的连接

公开演讲:如何通过真诚的目光建立与听众的连接
在公开演讲中,与听众建立连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建立真诚的目光联系是
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真诚的目光建立与听众的连接。
步骤一:练习眼神交流
要建立与听众的连接,首先要练习眼神交流。
当你在公开演讲时,不要把目光
游离到其他地方,而是要坚定地看向听众。
通过眼神交流,将展示你对听众的尊重和关注,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步骤二:保持眼神平稳
在与听众交流时,保持眼神平稳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频繁地转移目光,这会让
听众感到不安或者失去信任感。
相反,保持稳定的眼神,显示出你的自信和专注。
步骤三:用眼神传递情感
眼神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演讲中,通过眼神传递你内心的情感,比
如喜悦、悲伤、激动等,可以让听众更深刻地理解你的演讲内容,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结语
通过练习眼神交流,保持眼神平稳,以及用眼神传递情感,你可以更好地与听
众建立连接,让你的公开演讲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真诚的目光连接,将成为你与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你的演讲更具影响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公开演讲中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交谈时的目光礼仪
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注视时间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 ~50%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 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注视区域
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
一般分为公务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
(1) 公务凝视。
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
(2) 社交凝视。
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
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3) 亲密凝视。
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
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注视方式
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
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
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
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
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
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
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
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