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县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郎溪县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郎溪县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郎溪中学高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

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头、柱脚的移动,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1.不属于中国传统木结构抗震防震的方法的一项是()A.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

B.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

C.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

D.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的构件连接方式被大量使用。

2.不能充分体现“以柔克刚”思想的做法是()A.采用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柔性框架体系。

B.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C.通过榫卯使木结构产生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D.利用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以增强建筑构架的整体性。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因此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1:2的矩形。

B.柜架结构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效、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C.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殊柔性结构体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

D.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5.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⑶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莲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言名句填空(任选5题)(5分)

(1) 人生如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 东篱把酒黄昏后,(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连峰去天不盈尺,(6)不义而富且贵,

(7)一日克己复礼,(8) 吾尝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3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事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11.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12.“首善街”是小说中人物存在的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6分)

13.有人说酒婆的死完全是个意外,是偶然;也有人说有必然性。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8分)

第二卷

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泥淖/绰约羸弱/输赢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B.应届/应用载重/载体闪烁其词/众口铄金

C.装扮/搅拌创伤/重创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D.储存/贮藏传奇/经传差强人意/强词夺理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弹劾梦寐已求涵养断章取义

B.缥渺恣意妄为蹊跷不翼而飞

C.冒然将计就计兑现盘根错节

D.凯觎望文生意戏谑滥竽充数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

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

...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面对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这样的“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

....,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三聚氰胺是如何跑到鸡蛋里去的,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D.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

....,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5分)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18. 请为下面的句子排序,组成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一副眼镜,自己的才是清晰的;一双鞋子,合脚的才是舒适的;一个想法,切合实际的才是能够实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选择题

1 2 3 4 5 6 14 15 16

翻译句子:

7(1)

(2)

(3)

诗歌鉴赏:8(1)

(2)

9名句填空:

(1)(2)

(3)(4)

(5)(6)

(7)(8)

文学类文本阅读:

10()

11

12

13

语言运用

17

18.

19.

详细答案

1答案 B

解析台基属于木结构建筑的一部分,但不是木结构的。

2答案 D

3答案 B

解析柔性的柜架体系才“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答案:4C(A 字:人的表字;B 因:于是;D 徒:同一类的人)

5.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6.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7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1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8.(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是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0. B C (A“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D老板只是对酒不掺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没有内疚和后悔E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作假”的社会现象)

11. 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2)而喝完就走,从不赊帐,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2)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2)。

12.酒馆老板奸猾,几十年以假酒骗人,当然是“不善”之举;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只图一时痛快,不愿惹事生非,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虽不至“不善”,也至少是对“不善”的欺骗的习惯、麻木、纵容。这些因素合力造成了荒唐的现实和酒婆的悲剧。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强烈的反讽之意。

13. 选择偶然、必然均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必然:老板给酒掺水,人们对“假酒”的习惯、麻木,都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习惯了虚假,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害死酒婆的罪魁祸首是“假”“骗”的横行,善的缺失,从这一角度看,酒婆的悲剧有必然性,是社会大环境使然。文章的主旨是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偶然:老婆怀孕让老板动了良心,发誓老实做人,这才停止了掺水的欺骗行为,这是个偶然。而酒婆不知道,向例一饮而尽,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更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因此酒婆的死也有偶然性。

14D 15.D。(凯—觊,意—义 A 已—以 B渺—缈 C冒—贸)

16.A解析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可用“齐心协力”。D项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

容人声喧闹,乱成一团。

17.【答案】①遗传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②(定义变式)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

18【参考答案】⑤②④①③

【解题思路】⑤和②句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④句引出新能源话题,①和③分别介绍了新能源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前景。

19示例一:一支钢笔,自己的才是顺手的;一道作业,独立完成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一个朋友,患难与共的才是值得信赖的。

示例二:一句问候,出自心底的才是真诚的;一个房间,自己的才是温馨的;一份财富,自己创造的才是真实的。

(每句2分,共6分。句式要与例句一致,语句通顺,合乎逻辑即可)

附: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