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胶束萃取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段金友 方积年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摘 要 综述了反胶束有关的概念、理论;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传质机制、选择性分离过程及工艺流程;反胶束对氨基酸、抗生素及核酸的萃取分离;反胶束与其他方法、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分离,评述 2001202223收稿;2001206211接受1 引 言传统的液2液萃取分离技术成本低,易于运作,已广泛用于多组分物质的分离。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生化溶剂,采用该技术难以分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液相色谱技术,特别是制备型色谱技术的应用,使大多数生物分子的批量分离成为可能,然而由于该技术本身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一定的固定相,有时会引起目标物的不可逆吸附、甚至变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化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反胶束溶液为新的溶剂系统的萃取分离技术,可以选择性分离某些生物活性分子,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977年Luisi 等1首先发现胰凝乳蛋白酶可以溶解于含双亲物质(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溶剂中,超离心数据显示有机相中有反胶束的存在,同时,光谱分析(紫外2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旋光光谱)表明这一过程未引起酶的变性;1979年Luisi 等2考察了蛋白质溶液的pH 值、蛋白质和双亲物质的浓度对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及蛋白质在反胶束溶液中的光谱特性;1979年Menger 和Y amada 3对反胶束溶液中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随后的20多年里,反胶束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并逐渐延伸至其他生物分子(氨基酸、抗生素、核酸)的分离研究;近年来,该技术结合其他一些技术、方法的应用正在研究和开发,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反胶束的定义、形成条件、特征和研究方法反胶束(reversed micelle )是双亲物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发聚集体,又称为反胶团、逆胶束(inverse micelle )4,5。
第11章反胶束萃取和浊点萃取

(1)水相pH值对萃取的影响。 (2)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3)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 (4)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5)离子种类对萃取的影响 (6)反萃取及蛋白质的变性
11.1.3 反胶束萃取体系及其操作
11.1.3 反胶束萃取体系及其操作
11.1.3 反胶束萃取体系及其操作
11.反胶束萃取和浊点萃取
1 反胶束萃取
2 浊点萃取技术
11.1反胶束萃取
1 2 3 4 5
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性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反胶束萃取体系及其操作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应用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11.1.1 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性
(1)表面活性剂
11.1.1 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性
(1)新型反胶束体系的设计和开发及萃取选择性的提高
(2)反胶束酶系统的研究 (3)反胶束萃取技术与其他方法技术的结合 ①反胶束萃取技术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结合
②反胶束溶液作为蛋白质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的介质
11.2 浊点萃取技术
1 2 3
浊点萃取 影响浊点萃取效率的因素
浊点萃取的应用
11.2.1 浊点萃取
(1)表面活性剂与浊点现象
(2)产生浊点现象的原因浓度
(3)浊点萃取的过程
11.2.1 浊点萃取
11.2.1 浊点萃取
11.2.2 影响浊点萃取效率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性质的影响 (2)平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3)pH的影响
(4)添加剂的影响
11.2.3 浊点萃取的应用
Thank you
③从发酵液提取胞外酶
④直接提取胞内酶 ⑤反胶束萃取用于蛋白质的复性
11.1.4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应用
萃取技术—反胶团萃取技术(药物分离纯化课件)

反胶团萃取原理--反胶团萃取技术(萃取技术)
3.影响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 (2)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离子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由离子对表面电荷的屏蔽作用所决定的:
a.离子强度增大后,使反胶团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减弱了蛋白质与反胶团内表面 之间的静电吸引,从而减少蛋白质的溶解度; b.反胶团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后,也减弱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使反 胶团变小,从而使蛋白质不能进入其中; c.离子强度增加时,增大了离子向反胶团内“水池”的迁移并取代其中蛋白质的倾 向,使蛋白质从反胶团内被盐析出来; d.盐与蛋白质或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溶解性能,盐的浓度越高,其影 响就越大。
环己烷
磷脂酰乙醇胺 苯、庚烷
概述--反胶团萃取技术(萃取技术)
2.反胶团的构造
(3)助表面活性剂
蛋白质的分子量往往很大,超过几万或几十万,使表面 活性剂形成的反胶团的大小不足以包容大的蛋白质,而 无法实现萃取,此时加入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它 们插入反胶团结构中,就可以增大反胶团的尺寸,溶解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3)有机相内反胶团中微水相体积最多仅占有机相的几个百分点,所以它同时也是一个浓缩操作。
反胶团萃取原理--反胶团萃取技术(萃取技术)
3.影响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
(1)水相pH值对萃取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是朝向反胶团的内部,使反胶团的内壁带有 一定的电荷,而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水相的pH值决定了蛋白 质分子表面可电离基团的离子化程度,当蛋白质所带电荷与反胶团 内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反时,由于静电引力,可使蛋白质转移到反胶 团中;相反,当水相pH大于等电点时,由于静电斥力,使溶入反胶 团的蛋白质反向萃取出来,实现了蛋白质的反萃取。
反胶团萃取

pUK21CMV1.2
pPhyt148
28
实验方法
培养基、溶液及分析试剂的配制
质粒DNA的粗提
-SDS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大肠杆菌RNA的提取
-RNA out 法
反胶团萃取溶液的制备
反胶团萃取溶液的制备
核酸水溶液的制备
核酸测定
凝胶电泳
29
反胶团萃取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质量的表面活性剂 TOMAC( 三 辛 基 甲 基 氯 化 铵 ) 或 2C16QA( 双 十 六 烷 基 二 甲 基 溴 化 铵 ) , 溶于一定体积比例的异辛烷/正戊醇 混合有机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 透明澄清的反胶团溶液:TOMAC溶 于 1 % ( v/v ) 正 戊 醇 / 异 辛 烷 ; 2C16QA溶于5%(v/v)正戊醇/异辛 烷。
反萃取率E’
核酸的反萃取率E’定义为反萃入另一 水相的核酸浓度和正向萃取平衡时的有 机相核酸浓度的比值:
E’ = [C’aq]eq / [Corg]eq = [C’aq]eq /([Caq]init-[Caq]eq)
35
对反胶团萃取的考察因素
pH值
表面活性 剂浓度
萃取时间
反胶束萃取
离子强度
初始浓度
蛋白质溶解模型:
a、水壳模型:蛋白质位于水池的中 心,周围存在的水层将其与反胶团壁 隔开;
b、半岛模型:pro表面存在强烈疏水 区,该区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c、pro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d、pro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S疏水
尾发生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团所
“溶解”。
5
溶解推动力
A 静电作用:
当溶质所带电荷与表面活性剂相反时,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溶质易 溶于反胶团,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反之,则不能溶解到反胶团相 中.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应用

谢谢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应用
姓 名:田 雪 玲 学 号:S1210286 专 业:制药工程学
传统的分离方法 ( 如溶剂萃取技术 ) 在抗生素等物质 的生产中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优良的分离性能,但 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方面,它难以提取和分离蛋 白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1.被分离对象(蛋白质等)在40~500C不稳定,开始 变性,绝大多数蛋白质都不溶于有机溶剂,若使蛋 白质与有机溶剂接触,也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2.萃取剂问题—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许多电荷,普 通的离子缔合型萃取剂很难有效果。 反胶束萃取法就是在解决上述两问题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3 讨论与展望
该技术用于提取分离酶和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具有可行性和 优越性,在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但由于反胶束技术在食品科学上研究的起步较晚,仍存在 一些问题: (1) 表面活性剂对反应底物和产品存在着污染; (2) 缺乏合适的满足食品工业需要的天然安全反胶束体系
随着新型天然安全反胶束体系的开发和工业生产规模所需 基础数据的积累,反胶束萃取技术则可在油脂水解、植物 蛋白和油脂的分离、发酵滤液的提取上实现工业化生产, 将会引起特别是食品工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2.1.2 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同时分离
植物蛋白提取的传统方法工艺复杂,能耗高并且容易引 起蛋白质的变性,造成大量的蛋白质资源浪费。反胶束溶 液不仅可以萃取植物蛋白质, 同时还可以分离出植物油 脂 赵俊廷等采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同时萃取分离植 物油中蛋白质和油脂
2.1.3 萃取氨基酸
氨基酸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采用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沉 淀法对含氨基酸料液进行分离和浓缩,而这些方法只能间 歇生产,且生产成本较高,采用反胶束萃取胶束可对氨基 酸分离实现连续化生产,且成本较低 侯经纬等研究水相离子强度,无机盐类型,萃取剂浓度 ,水相PH值值对色氨酸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正辛烷体系 中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色氨酸分配系数随离子强 度增加而降低;在萃取过程中增加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可提 高两相间分配系数;提高水相PH值能提高色氨酸在两相 间分配系数。
反胶束

返回
返回
8.8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应用 8.8.1 8.8.2 8.8.3 8.8.4 8.8.5 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浓缩α-淀粉酶 从发醇液中提取胞外酶 直接提取胞内酶 用于蛋白质的复性
返回
返回
返回
续
8.7 影响因素
蛋白质的萃取,与蛋白质的表面电荷和 反胶束内表面电荷间的静电作用,以及反胶 束的大小有关,所以,任何可以增强这种静 电作用或导致形成较大的反胶束因素,都有 助于蛋白质的萃取。
返回
8.7.1
水相pH值对萃取的影响
提问: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H?(pH>pI)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pH<pI)
8.7.4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增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增加反胶束 的数量,从而增大对蛋白质的溶解能力。 但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时,有可能在溶液 中形成比较复杂的聚集体。
返回
8.7.5 离子种类对萃取的影响 阳离子的种类如Mg2+、Na+、Ca2+、 K+ 对萃取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反胶束 内表面的电荷密度上,通常反胶束中表面 活性剂的极性基团不是完全电离,有很大 一部分阳离子仍在胶团的内表面上(相反 离子—缔合),极性基团的电离程度愈大, 反胶束内表面的电荷愈大,产生的反胶束 也愈大。
8.7.2
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主要是由离子对表面 电荷的屏蔽作用所决定的
–I上升,反胶束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减弱了蛋白质 与反胶束内表面之间的静电吸引,从而减少蛋白质的 溶解度。 –反胶束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后,也减弱了表面活性 剂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使反胶束变小,从而使蛋白 质不能进入其中。
2、空间相互作用 盐浓度的增大对反胶束相产生脱水作用,反 胶束的含水率W0随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胶束 直径减小,空间排阻作用增大,蛋白质的溶解度 下降。 在各种蛋白质等电点处的反胶束萃取实验研 究表明,随着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蛋白 质的分配系数下降,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超过2 万时,分配系数很小。此时空间位阻占主导地位。
反胶团萃取的原理及应用

反胶团萃取的原理及应用1. 背景介绍反胶团萃取是一种从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胶团的方法。
胶团是由胶束组成的自组装体,其直径通常在1到100微米之间。
胶团在各种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工等。
反胶团萃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原理反胶团萃取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当的反胶团剂来破坏胶团的结构,从而使胶团分解为胶束和溶液中的其他成分。
反胶团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必须能够与胶团内的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胶团的破坏。
常用的反胶团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
3. 反胶团萃取的步骤反胶团萃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添加反胶团剂将适量的反胶团剂加入混合物中。
反胶团剂的添加量应根据胶团的性质和目标分离物的特性进行优化。
3.2 搅拌混合通过搅拌或者其他形式的混合作用,使反胶团剂与混合物中的胶团充分接触和作用。
3.3 胶团破坏反胶团剂的作用下,胶团结构被破坏,形成胶束和溶液中的其他成分。
3.4 分离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胶束与溶液中的其他成分进行分离,如离心、过滤、萃取等。
3.5 再生可对胶体溶胶体系进行再生,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
4. 应用反胶团萃取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下所示:4.1 食品工业反胶团萃取可用于分离和纯化食品中胶团的成分,如乳蛋白、植物蛋白等。
这对于食品加工中的产品改进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4.2 医药领域反胶团萃取可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制备。
通过反胶团萃取,可以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药物,提高纯度和药效。
4.3 化工工业反胶团萃取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工原料和中间体。
通过优化反胶团剂的选择和添加量,可以高效、快速地分离出目标物质。
4.4 环境保护反胶团萃取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胶团和悬浮物。
通过破坏胶团结构,可以将其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与水体分离,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5. 总结反胶团萃取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反胶团剂,胶团的结构可以被破坏,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生物分离工程-反胶团萃取

在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研究中,用得最多的是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AOT(Aerosol 0T)化学名为丁二酸—2—乙基己 基酯磺酸钠
(2)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增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增加反胶束的数量,从而增 大对蛋白质的溶解能力。但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会在 溶液中形成复杂的聚集体,增加反萃取的难度。应选择 一个最适的浓度。
(3)离子强度增强时,增大了离子向反胶束内“水池”的
迁移并取代其中蛋白质的倾向,使蛋白质从反胶束内被
盐析出来;
4,离子种类对萃取的影响
阳离子的种类如Mg2+,Na+,Ca2+,K+对萃取率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反胶束内表面的电荷密度上。 通常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不是完全电离 的,有很大一部分阳离子仍在胶团的内表面上(相 反离子缔合)。极性基团的电离程度愈大,反胶束 内表面的电荷密度愈大,产生的反胶束也愈大。
dm0.3 W 02.4 (n)m
一般 W0 40, dm 12,可容纳一个直径为5~10 nm的蛋白质。当相对分子量大于100~200kD,难 于溶解在反胶团中。
反胶团的含水率W0与反胶团特性的关系: 以AOT为例: W06 ~ 8时,反胶团内微水相的水分子受表面活 性剂亲水基团的强烈束缚,表观黏度上升50倍, 疏水性也极高;
5 反胶束萃取用于蛋白质复性
反胶束萃取的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应用是使蛋白质复性。 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大部分蛋白质,须溶于强变性剂中, 使它们从细胞中抽提出来。除去变性剂,进行复性的过 程通常要在非常稀的溶液下操作,以避免部分复性中间 体的凝聚。有人用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变性的核 糖核酸酶,将负载有机相连续与水接触除去变性剂盐酸 胍,再用谷胱甘肽的混合物重新氧化二硫键,使酶的活 性完全恢复,最后由反萃液回收复性的、完全具有活性 的核糖核酸酶,总收率达到了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憎油的极性基团和亲油 憎水的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的两性分子,可 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们都可用于形成反胶 束。在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研究中,用得最多 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AerosolOT), 其化学名为丁二酸—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结 —2— , 构式如下: :
Ⅲ.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酶: 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酶:
• 在生化物质提取方面,反胶束溶液能否作为萃 取剂,要看它们是否可以从实际发酵液中选择 性地萃取目标蛋白质。有人采用浓度为 250mol/m3的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 从芽孢杆菌的全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碱性蛋白 酶(一种洗涤酶,Mr=33000),通过优化过 程参数,相对比活力可高达6,三级错流操作 时,酶的提取收率为50%。这一事实有力地证 明了利用反胶束萃取处理全发酵液的可行性, 同时表明采用这一技术可使纯化和浓缩一步完 成。
反胶束萃取原理: 反胶束萃取原理:
• 将表面活性剂添加到水或者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 界胶束浓度(即胶束形成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表面活性剂就会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聚 集体,这种聚集体成为胶束。 • 通常将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胶束,成为正胶束。如果将 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 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反胶束。 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集团在外,与非极性的有 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基团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 性核吸收水后就形成了水池,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 • 当含有此种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等组分的水溶液接触 后,蛋白质及其他亲水物质能够进入此水池中,而与其他不 能进入反胶束的组分分离。
反胶束萃取优点: 反胶束萃取优点:
• 反胶束萃取具有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萃取率 和反萃取率都很高等突出的优点。 • 反胶束萃取一般适用于生物产品的特殊分离,可以 在分离过程中不破坏产品的生物机能。它是一项具 有广阔前途的分离方法,代表了生物化学技术的新 发展、新方向。 • 此外,反胶束萃取还有可能解决外源蛋白的降解, 即蛋白质(胞内酶)在非细胞环境中迅速失活的问题, 而且由于构成反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往往具有溶解细 胞的能力,因此可用于直接从整细胞中提取蛋白质 和酶。可见,反胶束萃取技术为蛋白质的分离提取 开辟了一条具有工业开发前景的新途径。
• Ⅲ.萃取。
• 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含有目的物的水溶液与反胶束体系 混合均匀,然后静止一段时间,将目的物萃取到反胶 束中。要控制的萃取条件:pH值、离子强度、温度。
• Ⅳ.反萃取。
• 萃取完成后,将反胶束与水溶液分离,自适宜的条件 下,再将含有目的物的反胶束与反萃取缓冲溶液混合, 目的物从胶束转移的缓冲液中。然后将反胶束分离, 从缓冲溶液中获得所需的分离物质。
反胶束萃取的操 作过程: 作过程:
• Ⅰ.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的选择。 • 在反胶束萃取中,首先要根据欲分离组分 的特征,选择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溶 剂。表面活性剂通常与某些有机溶剂配合 使用,如下表。
• Ⅱ.反相胶束的形成。
• 将适量表面活性剂添加到有机溶剂中,搅拌混合,再 让它静止一段时间,表面活性剂就会形成反胶束。
THE END.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胶束萃取缺点: 反胶束萃取缺点:
•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反胶束萃取技 术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某些理论 和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反胶束体系而 言的,目前可利用的反胶束体系还相当 有限,这给该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反胶束萃取蛋白 质的应用
Ⅰ.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 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由于它的pI值及其他 因素而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可利用反胶束溶 液的选择性溶解进行分离。例如对于三种低 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的混合物细胞色素C、 核糖核酸酶a和溶菌酶,通过控制水相pH和 KCI浓度可将它们分离开来。 • 蛋白质及其他亲水物质能够进入反胶束的极 性核内,由于周围水层和极性头的保护,保 持了蛋白质的天然构象。
Ⅱ.浓缩α—淀粉酶
• 用TOMAC/异辛烷反胶束溶液对α—淀粉酶 水溶液进行两级(混合—澄清槽)连续萃取和反 萃取操作的过程见图lo.14。结果可使。 α— 淀粉酶浓缩8倍,酶活力的得率约为45%,如 果在反胶束相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提 高其分配系数并增大搅拌转速提高其传质速率, 则反萃取水相中的<,/ α—淀粉酶活力得率 可达到85%,浓缩17倍,反胶束相每次循环 的表面活性剂损失可减少到2.5%。
• 随着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开发和研究 适合于多种用途的分离方法尤为重要。蛋白 质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反胶束增溶于有机溶 剂而不影响其活性,这是分离技术研究领域的 一项突破。 •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存在毒性试 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反胶束溶液可以反复利 用,亲和配体的引入,提高了目标物的萃取率 及分离的选择性,以及近年来与其它应用技术 的结合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 •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理由认为该技术在生物化 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将更 为广泛。
Ⅳ.直接提取胞内酶:
• 反胶束萃取的另一个用途是可直接从发 酵液中提取胞内酶,如用CTAB/己 醇—辛烷(1:9,y/y)体系反胶束溶液 从棕色固氮菌细胞悬浮液中提取、纯化 胞内脱氢酶。菌体细胞在表面活性剂的 作用下破裂,析出的胞内酶随即进入反 胶束的水池中,再通过加入合适的溶液 改变环境,酶又能被反萃取,进入水溶 液。
Ⅴ.反胶束萃取用于使蛋白质复性:
• 反胶束萃取的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应用是使蛋白 质复性。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大部分蛋白质, 须溶于强变性剂中,使它们从细胞中抽提出来。 除去变性剂,进行复性的过程通常要在非常稀 的溶液下操作,以避免部分复性中间体的凝聚。 有人用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变性的核 糖核酸酶,将负载有机相连续与水接触除去变 性剂盐酸胍,再用谷胱甘肽的混合物重新氧化 二硫键,使酶的活性完全恢复,最后由反萃液 回收具有完全活性的核糖核酸酶,总收率达到 了50%。
反胶束萃取
应用化学0901班: 马佳晨、于金宁、 王晓云、张少武、 甄 媛、郑香丽。
反胶束萃取是一种特殊方 反胶束萃取是 式的萃取操作,是利用反 胶束将组分分离的一种分 离技术。被萃取物以胶体 或胶团形式被萃取
• 反胶束,又称为反胶团,是分散于连续有机 相中的、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 中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体。反胶束 溶液是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 由于反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 有机相中而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 体,所以表面活性剂是反胶束溶液形成 表面活性剂是反胶束溶液形成 的关键。 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