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植物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郭珍
反胶束体系在蛋白质萃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反胶束体系萃取蛋白质的影响因素
蛋白质在反胶束中的增溶作用 。与蛋白质的表 面电荷和反胶束内表面电荷间的静电作用 、蛋白质 的疏水性以及反胶束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任何对这 些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将对蛋白萃取产生影响 。
411 体系组成
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反胶束体系 可以 是离 子型 的 ,也 可 以 是 非 离 子 型 的 。其 中 研 究 最 多 的 是 以 AOT为代表的阴离子微乳体系 ,主要是因为 AOT形成 反胶束时不需加助表面活性剂 。但由于它不能萃取分 子量较大的蛋白质 ,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需进行改 性或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 。如加入具有亲和 作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磷脂等 )来改善萃取性能 。
312 纯化
D ekker[18 ]等用 TOMAC /异辛烷 +非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反胶束体系 , 使 α- 淀粉酶的浓度提高了 l7 倍 ,收率达 85 % ;王金枝 [19 ]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铵 ( CTAB ) /正己醇 /正辛烷反胶束体系纯化胰蛋白
酶 ,商业用酶的纯化倍数最高为 1197 倍 ,粗酶为 7115 倍 ,且粗酶纯化后比活在 200U /m g以上 。
另外 ,许多反胶束萃取的实验研究表明 ,随着表征 水池大小的参数 w0 (反胶束中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浓 度之比 )的降低 ,蛋白质的萃取率也减少 ,这充分说明了 位阻效应的存在。目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OT 形成的反胶束 ,由于其胶束尺寸不够大 ,直接用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的萃取时 ,萃取率不高 [15] 。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段金友 方积年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摘 要 综述了反胶束有关的概念、理论;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传质机制、选择性分离过程及工艺流程;反胶束对氨基酸、抗生素及核酸的萃取分离;反胶束与其他方法、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分离,评述 2001202223收稿;2001206211接受1 引 言传统的液2液萃取分离技术成本低,易于运作,已广泛用于多组分物质的分离。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生化溶剂,采用该技术难以分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液相色谱技术,特别是制备型色谱技术的应用,使大多数生物分子的批量分离成为可能,然而由于该技术本身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一定的固定相,有时会引起目标物的不可逆吸附、甚至变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化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反胶束溶液为新的溶剂系统的萃取分离技术,可以选择性分离某些生物活性分子,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977年Luisi 等1首先发现胰凝乳蛋白酶可以溶解于含双亲物质(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溶剂中,超离心数据显示有机相中有反胶束的存在,同时,光谱分析(紫外2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旋光光谱)表明这一过程未引起酶的变性;1979年Luisi 等2考察了蛋白质溶液的pH 值、蛋白质和双亲物质的浓度对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及蛋白质在反胶束溶液中的光谱特性;1979年Menger 和Y amada 3对反胶束溶液中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随后的20多年里,反胶束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并逐渐延伸至其他生物分子(氨基酸、抗生素、核酸)的分离研究;近年来,该技术结合其他一些技术、方法的应用正在研究和开发,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反胶束的定义、形成条件、特征和研究方法反胶束(reversed micelle )是双亲物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发聚集体,又称为反胶团、逆胶束(inverse micelle )4,5。
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植物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植物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郭珍;陈复生;李彦磊;李润洁【摘要】Reverse micelle extraction is a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 suitable for macromolecula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extraction of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of reverse micelle extraction applied to plant protein extraction ar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reviewed.%反胶束萃取是一种适合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新型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萃取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反胶束萃取的含义、反胶束萃取蛋白质机理,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反胶束萃取在植物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和展望.【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3页(P240-242)【关键词】反胶束;植物蛋白;萃取;注入法;固溶法;相转移法【作者】郭珍;陈复生;李彦磊;李润洁【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反胶束萃取技术是继双水相萃取之后的一种适合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新型分离技术,该技术已经在食品工业、医药行业[1],甚至纳米材料[2,3]的制备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超声辅助SDS反胶束反萃取花生蛋白的工艺研究

原料主要成分分析 将从食品企业直接购买来的全脂花生粉 ( 通过 轻微翻炒, 去红衣, 保证蛋白不变性的条件下 ) , 过 60 目筛, 作为后续试验的原料, 测定其主要成分含 量如表 1 所示。
表1 样品 全脂花生粉 原料主要成分及质量分数 粗脂肪( 干基) 46. 15 ± 0. 002 % 水分 4. 55 ± 0. 07 粗蛋白( 干基) 29. 84 ± 0. 07
材,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 选取 40 min 作为后续 的萃取时间。 2. 5 萃取温度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 KCl 浓度为 1. 5 mol / l 的 KH2 PO4 配制 pH 为 9 、 - Na2 HPO4 缓冲溶液, 按照 1. 3. 5 进行操作, 在超声 时间为 40 min, 功率 270 W 的条件下, 分别设定超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 声温度为 试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油脂加工
粮油食品科技 第 21 卷 2013 年 第 2 期
超声辅助 SDS 反胶束反萃取 花生蛋白的工艺研究
高艳秀, 陈复生, 布冠好, 杨颖莹, 郭珍
(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 摘 要: 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 ) / 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反萃取花生蛋白, 并采用超 KCl 浓度对花生蛋白后 声波辅助萃取, 主要研究了缓冲溶液 pH 值、 萃取时间、 萃取温度、 超声功率、 萃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后萃工艺条件为 : 缓冲溶液 pH 值为 9 、 萃取时间为 40 min、 萃取温 KCl 浓度为 1. 5 mol / l, 度为 45 ℃ 、 超声功率 270 W、 此时蛋白后萃率为 82. 62% 。 关键词: 超声波; SDS; 反胶束; 花生蛋白 中图分类号: TS 22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561 ( 2013 ) 02 - 0022 - 04
反胶束萃取植物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 T S 2 0 1 .文章 编号 : 1 0 0 8 —9 5 7 8 ( 2 0 1 3 ) l 2 —0 0 l 0 —0 4
构发 生变 化;蛋 白质在 溶解过程 中 与有 机溶剂 接触, 也可能使结构改变 。 2 反胶束萃 取植物 蛋白质结构变化研究 目前 已有多种技术 可用于蛋 白质结构 的测 定, 例 如 x射 线衍 射、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红外 光谱技术等 , 但这 些方法均有 一定 的局 限性。x一射线衍射可 以得 到 蛋 白质精确 三维 结构 , 但对 样 品要 求 高, 需具备 完 美 晶体 结构, 而且费 时 旧 ; 核磁共振技术 可在溶液状 态下测量 , 只适 合于测定 蛋 白质分子量小 于几百 的残 基( <3 0 k D a ) , 且在 植物蛋 白结构 的测定 中有一定局 限性 u 叫; 红外光 谱技术 主要检 测酰胺 I 区 的蛋 白质 二级结构 的信息 … ; 圆二色谱法应用条件宽泛 , 可在 快速 变化 的时间尺度上研 究溶液 中蛋 白折 叠过 程 , 但 其获得 的结构信息分辨率较低 。其 他分析技术如紫外 光谱法 、 荧光光谱法等对样 品有一定破坏性 “ 。
Abs t r a c t :Th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l a nt pr o t e i n s s e pa r a t e d by r e ve r s e mi c e l l e s we r e r e v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t i n t r o d uc e d t h e e f f e c t s of t h e mo l e c ul a r c o nf or ma t i o n,mi c r os t r uc t u r e,s u b un i t s,a mi n o a c i d c o mpo s i t i o n of pl a nt pr o t e i ns o b t a i ne d b y r e v e r s e mi c e l l e s ,a s we l l a s t he d i f f e r e n t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复合反胶束后萃花生蛋白提取条件优化

复合反胶束后萃花生蛋白提取条件优化郭珍;陈复生;李润洁【摘要】花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以及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油料作物,同时又富含24%~ 36%的蛋白质.研究AOT-SDS/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技术萃取花生蛋白,考察了pH、KCl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采用频率分析法获得了花生蛋白后萃的最佳工艺条件:pH 7.5、时间30 min、KCl浓度1.1 mol/L、温度3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后萃率为79.03%.【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4(029)004【总页数】5页(P82-85,92)【关键词】花生蛋白;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复合反胶束;优化【作者】郭珍;陈复生;李润洁【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资源,同时富含24%~36%的蛋白质。
花生蛋白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不含胆固醇[1]。
与大豆蛋白相比,抗营养因子较少,可消化性强。
目前我国利用花生制油过程造成了花生蛋白的损失与变性,因此,探寻一种新型制备花生蛋白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反胶束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2]。
已有研究显示,反胶束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大豆中蛋白质和油脂同时分离,并减少蛋白质的变性,且大多数采用的都是AOT单一反胶束体系,而研究发现,把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混合起来制备可以形成具有良好性质的混合反胶束体系,增加增溶水量[3-4],因此本试验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与SDS混合配制复合反胶束进行研究。
本试验采用AOT-SDS/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对花生蛋白进行提取,考察pH、时间、KCl、温度对后萃率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后萃率为指标获取较佳工艺条件,为反胶束在花生蛋白提取过程中的应用获得数据指导。
反胶束溶液萃取杏仁蛋白前萃工艺的研究

反胶 束 溶 液 萃 取杏 仁蛋 白前 萃工 艺 的研 究
郭红 珍
( 坊师 范学 院生命科 学学 院 , 坊 廊 廊
摘 要
050 ) 600
对 A T 异 辛烷反胶 束 溶液萃 取杏仁 蛋 白的前 萃 工 艺进行 了研 究。试 验 以 A T 异 辛烷 为反 胶 O/ O/
柬溶液体 系, 以蛋 白质萃取率为指标, 分别对溶液的 p H值、 值 、 萃取 时间和萃取温度进行 了单 因素试验 以 及 四 因素三 水平 的正 交试验 , 以确 定杏仁 蛋 白前萃 的最佳 工 艺。正 交试验 结 果方差 分析表 明 , 在各 因素 中 , 值对蛋 白质提 取 率影响 达到显 著 水平 , 他三 因素 未达到 显著 水平 , 其 确定 的最 佳工 艺条件 为 : 值 为 4 溶 液 0,
30 0rm n 心 2 n 若 透 明则 为反 胶 束溶 液 , 0 i离 / 0mi, 反
之则不 是 。
后形 成“ 池” 当反胶束 溶液 与蛋 白质水 溶液 或 固体 水 ,
接触后, 蛋白质可溶于此水池称为前萃。由于周 围水 层 和极性头 的保护 , 白质 失活或变性程 度很小 。 蛋 本文利用二 一( 2一乙基 己基 ) 琥珀酸酯磺酸钠 ( O )异辛 烷反胶束 体 系萃 取杏 仁 中的蛋 白质 。考 A T/
21 年 1 01 月
中国粮油学报
J u n lo e C i e e C r as a d Oi s ca in o r a ft h n s e e l n l As o it h s o
Vo . 6. . 12 No 1
第2 6卷第 1期
J n 2 1 a .0 1
杏 仁是 杏 果 的 干燥 种 子 j杏 仁 蛋 白是 一 种 优 , 质 的植 物 蛋 白 , 有 人 体 需 要 的 1 氨基 酸 , 作 含 8种 可 为一 种 蛋 白质 营 养 强 化 剂 和 添 加 剂 , 解 蛋 白质 资 缓 源 的缺乏 。传 统 的 提 油 工 艺 有 压 榨 法 和 浸 出法 ,
化学分离技术

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应用摘要: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展,反胶束萃取这项新型萃取技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介绍了反胶束萃取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反胶束体系的组成、性质以及该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反胶束;基本原理;应用Reversedmicell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As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cel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reversedmicelle the new extraction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versedmicelle technology concept, basic principle, by beam system composition, properties and the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science. Keywords:reverse micelle;basic principle ; application反胶束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可连续操作、萃取率高、条件温和、不会引起活性物质的失活以及处理量大等优点,在食品工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
1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1.1 反胶束的概念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便形成聚集体,称为正常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有机溶剂,当浓度大于临界胶团浓度时,会在有机相中形成聚集体,称为反胶束。
反胶束中极性头朝内,非极性尾朝外排列形成亲水内核,称为“水池”[2]。
1.2基本原理由于反胶束内存在微水池,故可溶解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为生物分子提供易于生存的亲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人认为蛋白质是通过与游离的表面活性剂发生作用形成 蛋 白 质 - 双 亲 物 质 复 合 物 来 实 现 传 质 。 [17] 蛋 白 质 在 两 相 (有机相和水相)间 的 传 递 过 程 可 分 为 三 步,① 蛋 白 质 从 水 溶液中扩散到两 相 界 面;② 蛋 白 质 在 界 面 处 形 成 包 容 蛋 白 质的 反 胶 束 ;③ 包 容 蛋 白 质 的 反 胶 束 扩 散 在 有 机 相 中[18],蛋 白 质 进 入 反 胶 束 有 机 相 的 传 递 通 量 可 以 用 式 (1)计 算 :
综上所述,反胶束萃取不同的植物 蛋 白 (麦 胚 蛋 白,杏 仁
蛋白,大豆蛋白)所需的最优条件不 同,这 为 今 后 反 胶 束 萃 取
植物蛋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 2.2 植 物 油 脂 和 蛋 白 质 的 同 时 分 离
传统碱溶酸沉 法 提 取 蛋 白 质,不 仅 工 艺 复 杂,而 且 消 耗 大量酸碱引起环境污染,同时易引 起 蛋 白 质 变 性。 而 反 胶 束 技术一方面通过“水池”实现对蛋白 质 保 护,另 一 方 面 体 系 中 有 机 溶 剂 同 时 实 现 了 对 油 脂 的 分 离[9]。
试验,获取了最佳条件:W0 值为 40,pH 值7.0,温度25 ℃, 时间90 min,Xihong等 也 [26] 利 用 反 胶 束 体 系 成 功 地 从 大 豆 中提取出蛋 白 质,最 终 确 定 了 最 佳 提 取 工 艺:AOT 浓 度 为 120 mmoL/L,pH 值为5.5,KCl浓度为0.8 mol/L。
郭 珍
陈复生
李彦磊 李润洁
GUO Zhen CHEN Fu-sheng LI Yan-lei LI run-jie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摘要:反胶束萃取是一种适合生物大 分 子 分 离 纯 化 的 新 型 技 术,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萃取上有着 广 泛 的 应 用 前 景。 文 章 阐 述反胶束萃取的含 义、反 胶 束 萃 取 蛋 白 质 机 理,并 对 近 年 来 国内外有关反胶束萃取在植物蛋白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 行 综 述 ,对 该 领 域 目 前 存 在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题 进 行 评 述 和 展 望 。 关 键 词 :反 胶 束 ;植 物 蛋 白 ;萃 取 ;注 入 法 ;固 溶 法 ;相 转 移 法 Abstract:Reverse micelle extraction is a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 suitable for macromolecula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extraction of biological active sub- stances .In this paper,the meaning,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do- 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of reverse micelle extraction ap- plied to plant protein extraction are summarized,the existing prob- lems are reviewed. Keywords:reverse micelles;protein;extraction;injection method; solution method;the phase transfer method
根据文献[23],反 胶 束 法 萃 取 脱 脂 玉 米 胚 芽 时,在 胚 芽 粉加入量为0.75g、AOT 浓 度 0.044g/mL、pH 值 7.17、温 度38 ℃的条件下,萃取率 达 到 最 大 58.36%;而 在 脱 皮 麦 胚 蛋白的后萃试验中[24],pH 为9.47,KCl浓度为0.611mol/L 时 达 到 最 高 萃 取 率 80% ,与 传 统 方 法 (碱 溶 酸 沉 法 )相 比 有 很 大 提 高 。同 时 ,郭 红 珍 对 [25] 杏 仁 中 蛋 白 质 的 最 优 工 艺 进 行
( ) J = Kf
C0 CW - m
(1)
式中:
Kf ——— 为萃取过程表观传质系数; CW ——— 水相中蛋白质浓度,mol/L; C0——— 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mol/L; m——— 萃取的分配系数。 反胶束萃 取 植 物 蛋 白 的 多 少 主 要 取 决 于 水 相 条 件 ,如
pH,离子强度以及电解质种类,通 过 改 变 与 蛋 白 质 之 间 的 相 互作用来影响蛋白质在“水池”中的 溶 解 度,同 时 还 受 表 面 活
活性。
2.1 植 物 蛋 白 的 分 离
蛋白质在不同植物中的存在状态以及性质有着很大的 差 别 ,因 [20,21] 此 ,在 利 用 反 胶 束 萃 取 技 术 进 行 分 离 时 需 要 适
当调节体系参数(如 pH、温 度 等 ),探 索 最 优 工 艺,从 而 获 得 较 高 的 萃 取 率 。 [22]
E-mail:gz19881119@126.com 通 讯 作 者 :陈 复 生 收 稿 日 期 :2012-10-09
240
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和光 学透明的纳米级聚集体。
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端 朝 外 指 向 有 机 溶 剂 ,极 性端朝内聚集增溶一部分水形成“水池”,该 “水 池”具 有 增 溶 蛋白质的能力,从而实现植物蛋 白 的 萃 取[7]。 表 面 活 性 剂 分 子层可以避 免 蛋 白 质 与 有 机 溶 剂 接 触 ,从 而 保 持 蛋 白 质 活 性。构成反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最好是具有空间体积较大的 疏水基团和体积较小的亲水 基 团,例 如 最 常 用 的 顺-二-(2-乙 基 己 基)琥 珀 酸 酯 磺 酸 钠(AOT)[8]。 1.2 体 系 表 征 参 数
性剂的种类以及浓度的影响。不同的反应条件使得提取出 的 蛋 白 质 的 功 能 性 质 也 有 所 不 同 。 [19]
2 反胶 束 萃 取 技 术 在 植 物 蛋 白 质 提 取 中 的
应用研究
反胶束萃取技术将提纯与浓缩集 于 一 个 过 程,可 以 高 效
节能地从复杂的体系中分离纯化出目标蛋白并保持其生物
第 29 卷 第 1 期 2 0 1 3 年 1 月
10.3969/j.issn.1003-5788.2013.01.062
OOD & MACHINERY 食品与机械
Vol.29,No.1 Jan .2 0 1 3
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植物蛋白质 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verse micelle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plant protein extraction
1 反 胶 束 萃 取 的 基 本 概 念
1.1 反 胶 束 萃 取 的 概 念 1943年 Hoar等[6]报道了反胶 束 的 存 在 ,反 胶 束 是 指 表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编 号 :21176058) 作 者 简 介 :郭 珍 (1988- ),女 ,河 南 工 业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Leser等 利 [27] 用 AOT/异 辛 烷 体 系 ,通 过 调 节 离 子 强 度,表面活性剂浓度,pH 值,成 功 的 从 大 豆 和 向 日 葵 中 提 取 出油和蛋白质,该研究证明了利用反 胶 束 萃 取 技 术 来 分 离 蛋 白和油是可行的 ,并且工艺简单 。赵俊廷等 实 [28] 现了 AOT/ 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同时萃取分离植 物 油 中 蛋 白 质 和 油 脂 ,同 时得到蛋 白 质 最 佳 萃 取 条 件:萃 取 时 间 90 min、KCl浓 度 0.10 mol/L、pH 值5.5、AOT/异辛烷浓 度 0.16g/mL;最 佳 后萃取条件:萃取时间90 min、KCl浓 度 1.20 mol/L、pH 值 7.7。李飞等 采 [29] 用 AOT 反 胶 束 萃 取 体 系 实 现 了 玉 米 胚 芽 中的蛋白质和 油 脂 的 同 时 分 离。 在 萃 取 时 间 1.0h,W0 值 25,萃取温度 40 ℃,pH 值 7,离 子 强 度 0.1 mol/L,加 样 量 0.5g的最优条件下,油脂 的 提 取 率 达 85.49%,蛋 白 质 的 提 取率达 45.61%。陈 复 生 等 对 [30] 反 胶 束 技 术 同 时 提 取 花 生 蛋白和油脂的技 术 研 究 进 行 了 报 道,获 取 了 最 佳 工 艺 条 件, 此 后 又 对 蛋 白 酶 对 萃 取 过 程 的 影 响 进 行 了 研 究 。 [31] 2.3 反 胶 束 萃 取 植 物 蛋 白 技 术 的 优 化 研 究
对反胶束萃取 蛋 白 质 的 研 究 已 有 30~40 年,但 对 萃 取 过程中传质机理研究并不多。通常认为反胶束是通过表面 活性 剂 极 性 端 和 蛋 白 质 之 间 的 静 电 作 用 力 实 现 萃 取 的 , [12] 但 一 些 学 者 相 [13-15] 继 提 出 疏 水 相 互 作 用 、离 子 对 溶 解 机 理 、 离子交换机理等,蛋白质在反胶束中 实 现 萃 取 或 许 是 多 种 作 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反胶束体系处于一种动力学平衡状 态,相 互 之 间 不 断 碰 撞 ,而 且 经 常 交 换 内 核 所 含 物 质 ,大 约 1 000次的碰撞就会导 致 反 胶 束 间 交 换 所 含 的 物 质 一 次,这 些 交 换 发 生 在10-3 s的 时 间 范 围 内 ,而 碰 撞 发 生 在10-6 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