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研究报告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

中国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

中国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中国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旅游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详细调研与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二、国内旅游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截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年度总收入达到了4.5万亿元。

这一数字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 主要旅游目的地中国不仅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世界文化遗产,各种旅游目的地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是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西藏、云南等地的自然景观也备受游客喜爱。

3. 旅游消费趋势在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中,消费趋势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

不仅游客数量增加,消费额度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舒适的住宿条件、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精心策划的旅游路线支付更高的费用。

三、国际旅游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与增长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了1.5亿人次,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游客愈发追求独特、舒适的旅游体验,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

2. 主要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最常选择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泰国、日本、韩国一直是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而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此外,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如越南、柬埔寨等也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

3. 旅游消费趋势中国出境游客的旅游消费额度持续增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愿意为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独特的旅游体验付费。

此外,购物也是中国出境游客的重要消费项目,他们对奢侈品、时尚品牌以及当地特产感兴趣,愿意进行一定的消费。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摘要:马尔代夫,作为典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其为特定的研究背景,从六个方面对比了中西方游客在此地的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并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行为;马尔代夫一、引言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出境游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本文,拟以马尔代夫旅游目的地为例,针对中西方游客在该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该旅游市场的中西方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及成因。

二、差异的表现(一)旅游目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在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绝大多数的游客是前往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或者庆祝结婚纪念日的年轻夫妇。

大多数人的出行目的,是为了把一生仅有一次的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地球上最美的人间天堂”。

而在西方游客中,前往马尔代夫单纯以“蜜月”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多,他们更多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或者是一对并不年轻的夫妻、或者是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家庭,又或者是一对已白发苍苍的老夫妻。

总体上讲虽然同样是度假旅游,但中西方游客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二)海岛住宿选择差异马尔代夫是一个珊瑚岛国,其拥有着约1200个珊瑚礁岛屿,由于其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征,所以马尔代夫酒店的开发都是秉承着“一岛一酒店”的原则。

目前,马尔代夫已拥有大大小小的海岛酒店近百家。

每一个岛,都有它独特的自然风貌;每一家酒店,都有它独特的品牌风格。

而在马尔代夫海岛住宿的选择上,中西方游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以不考虑经济因素为前提,中国游客更喜欢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酒店的不同房型(马尔代夫最为典型的房型主要为水上屋和沙滩屋);而西方游客,却更喜欢选定某一家酒店的某一种房型,一直住到退房,中间很少会更换酒店或房型。

另一方面,在海岛酒店的选择上,仍然是以不考虑经济因素为前提,中国游客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档舒适豪华的海岛酒店,但西方游客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加喜选择水下鱼类和珊瑚等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岛屿。

境外游客体验分析报告范文

境外游客体验分析报告范文

境外游客体验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境外旅游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来放松身心,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境外游客的体验及满意度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境外游客的体验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境外旅游的质量和吸引更多的游客。

2. 方法本次分析报告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境外游客进行了一对一的采访,了解他们的旅游体验情况以及满意度。

调查问卷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目的地选择、旅行方式、住宿与饮食、交通出行、旅游项目、服务质量等。

3. 结果3.1 目的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境外游客选择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历史背景、自然景观以及旅游设施和服务等。

其中,文化和历史背景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占比达到了45%。

3.2 旅行方式大部分境外游客选择了旅行团或跟团游的方式进行旅行,占比达到了60%。

这是因为跟团游省去了游客自己安排行程的麻烦,更加省心省力。

3.3 住宿与饮食境外游客普遍对境外的住宿和饮食情况比较满意,其中有80%的游客认为住宿条件良好,95%的游客对境外的饮食表示满意。

这说明境外国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努力。

3.4 交通出行调查结果显示,境外游客对境外国家的交通出行比较满意。

98%的游客认为交通便利、安全,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服务。

3.5 旅游项目大部分境外游客对于境外的旅游项目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与当地文化和风俗相关的项目。

比如体验舞蹈、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然而,还有一部分游客表示对旅游项目的选择和质量有所不满意,希望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项目选择。

3.6 服务质量境外游客对境外的服务质量整体评价较高,其中大部分游客对导游的服务表示满意。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游客表示对导游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有所不满。

4. 建议4.1 加强宣传鉴于文化和历史背景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境外国家应加强对本国文化和历史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外国旅游者对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点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知较好的城市、景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传统的旅游热点城市和旅游景区点,认知程度从高向低排列为,旅游城市如:北京(占游客总数的87.26%),上海(82.22%),西安(73.07%),广州(59.24%),桂林(52.26%),昆明(46.38%)等;旅游景区如:长城(88.92%),兵马俑(72.45%),故宫(69.08%),桂林山水(41.08%),长江三峡(38.65%),苏州园林(27.37%),杭州西湖(23.46%),安徽黄山(18.92%),西藏布达拉宫(23.06%),甘肃敦煌(17.05%)等。

2.3 旅游选择偏好(1)旅游动机。

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7],但主要以观光旅游(占总数的45.10%)、休闲度假旅游(占总数的26.06%)和文化旅游(占总数的14.23%)为主(3项之和占游客总数的85.39%);商务旅游(占总数的9.06%)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之所以比重不太高,是由于西部的3个城市比重偏低,东部的广州、上海和北京3市商务游客数占其调查总数的15%左右。

(2)旅游景区类型偏好。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以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着不同的各国旅游者,观光旅游就成为外国游客的第一旅游目的[8]。

外国旅游者最偏爱的旅游项目,按被调查者选择的多少顺序排列,依次为,文物古迹游(60.28%),山水风光游(45.22%),民俗风情游(25.81%),饮食烹调游(19.63%),文化艺术游(11.95%),旅游购物游(11.76%),节庆活动游(5.12%)和医疗保健游(3.96%)等。

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外国旅游者偏爱的旅游项目主要是文物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3类旅游产品。

(3)娱乐项目偏好。

旅游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消费活动而非物质层面上的消费,旅游者追求旅游过程中的愉悦感、新奇感、美感和刺激感等。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
摘要:马尔代夫,作为典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其为特定的研究背景,从六个方面对比了中西方游客在此地的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并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行为;马尔代夫
一、引言
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出境游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本文,拟以马尔代夫旅游目的地为例,针对中西方游客在该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该旅游市场的中西方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及成因。

二、差异的表现
(一)旅游目的差异
到目前为止,在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绝大多数的游客是前往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或者庆祝结婚纪念日的年轻夫妇。

大多数人的出行目的,是为了把一生仅有一次的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地球上最美的人间天堂”。

而在西方游客中,前往马尔代夫单纯以“蜜月”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多,他们更多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或者是一对并不年轻的夫妻、或者是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家庭,又或者是一对已白发苍苍的老夫妻。

总体上讲虽然同样是度假旅游,但中西方游客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
汇报人:
日期:
•旅游动机
•旅游方式
•旅游消费偏好目录
•旅游景点选择
•旅游服务需求
•旅游影响与建议
01旅游动机
文化探索
文化体验
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
惯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参观博物馆、
历史古迹、艺术展览等,以深入了解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语言学习
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学
习汉语,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提高语言
技能,与当地人交流,更好地融入中
国文化。

中国的自然风光极为壮丽,许多外国游客喜欢前往名山大川、湖泊和海滩等地方,欣赏中国的自然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随着中国户外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参与徒步、露营、攀岩等户外活动,体验中国的自然环境,挑战自我。

自然风光欣赏
户外活动
大自然探索
外国游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参观古代建筑、古城墙、古墓等,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

历史追溯
许多外国游客通过参观历史遗迹,与当地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文化交流
历史遗迹参观
02旅游方式。

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对比研究

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对比研究

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旅华美日游客的消费行为,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通过对数据来源的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方法的阐述,以及消费行为主要特点、消费动因、品牌偏好、服务期望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旅华美日游客在消费行为上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提升旅华美日游客的消费体验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华旅游。

美国和日本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其游客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因此,对旅华美日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国家游客的消费特点,为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

调查对象为来华旅游的美日游客,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消费行为、消费动因、品牌偏好、服务期望等方面。

通过在线和现场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

(1)游客基本信息:包括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等;(2)消费行为:包括游客在华旅游期间的消费项目、消费金额等;(3)消费动因:包括游客的旅游动机、购买决策因素等;(4)品牌偏好:包括游客在华偏好的品牌、原因等;(5)服务期望:包括游客对旅游服务、购物体验等方面的期望。

采用SPSS 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以探讨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差异。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旅华美日游客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游客更倾向于购买高端奢侈品,而日本游客则更注重体验和文化消费。

美国游客在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消费也较高。

旅华美日游客的消费动因也有所不同。

美国游客更多的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感兴趣,同时也想体验一下中国的生活方式。

而日本游客则更多是因为工作或学习的需要,以及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

旅华美日游客在品牌偏好方面也存在差异。

美国游客更倾向于国际知名品牌,而日本游客则更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和性价比。

海外游客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影响评估研究

海外游客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影响评估研究

海外游客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影响评估研究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现状在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旅游文化仍然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努力改进。

1.1 文化差异导致的体验差异中国的地域和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这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海外游客往往难以理解并体验到中国特有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中国的旅游景点,很少有英文或其他语言的解说标识,导致游客很难理解和欣赏景点的历史和意义。

同时,在文化交流上,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之间的体验差异也较为明显。

例如,在中国旅游过程中,许多国外游客想要体验真正的中式饮食,但是由于口味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很多外国游客会对中国饮食感到失望。

1.2 服务质量与旅游环境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的服务质量和西方国家相比仍需要改进。

一些游客反映,在中国旅游过程中,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为拙劣,例如旅游景点的维护不够好,导游的服务不够周到和专业等。

同时,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也造成了影响,例如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

二、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海外游客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海外游客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文化传承海外游客的到来,可以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旅游文化往往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因此通过外国游客的介入,可以将中国文化和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

同时,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推广,例如一些游客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国旅游的经历,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旅游文化。

2.2 推动服务品质的提高海外游客的到来,也可以促进中国旅游服务品质的提高。

在与国际游客的交往和竞争中,中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都会走向更高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马耀峰,梁旺兵,苏红霞,杨瑾(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摘要:为了探索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规律,利用国家基金项目组2004年7~8月在全国6座旅游热点城市所做的旅游市场调查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旅华外国游客的旅游决策可控因素和旅游消费偏好行为;提出旅游偏好既和外国旅游者本身特质有关,又和目的地国的国度形象、旅游宣传促销紧密相关;形象导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选择偏好。

研究表明,旅华外国游客具有明显旅游消费偏好行为。

关键词:旅华外国游客;旅游热点城市;消费行为;旅游消费偏好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项目研究设计国内外学者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研究[1-5],但对于旅华外国游客在旅游消费偏好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综合性、实证性的研究。

1.1研究对象选定项目组在入境游客中选择旅华外国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入境旅游客源结构中,港澳台旅游者占80%以上,外国游客还不足20%。

前者和我们同根、同经济区、同文化渊源,加之地理距离小,一直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主体,但其实质上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国内旅游,且多年来的促销也取得了成功;后者为外国人,是真正意义的国际旅游,但却占我国客源结构的较小比重,应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

1.2 样本城市选定样本旅游城市选择了我国东部旅游发达区的3大口岸旅游热点城市:京(北京)、沪(上海)、穗(广州)和西部的3大旅游热点城市:桂(桂林)、昆(昆明)、西(西安)。

6 大旅游城市的选定,一则是由于其基本可代表我国东西部国际旅游的基本状况;二则是2个文物文化类(京、西)、2个自然风光类(桂、昆)、2个都市集聚中转口岸类(沪、穗)的不同旅游热点城市,能较好反映我国国际旅游的概貌。

1.3 问卷内容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考虑了外国游客的个人统计因素:国别、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和旅游欲望等;影响旅游决策的可控因素:获取信息途径、景点吸引力、好客程度、旅游价格、所花费时间、时间距离、旅游设施、服务态度、交通方便程度、出入境手续和旅游认知等;旅游消费偏好:来华旅游动机、空间行为、偏好的旅游项目和来华旅游感受等。

由于项目问卷调查内容很多,本文仅把外国游客当作一个整体,讨论其旅游消费偏好。

1.4 市场调查实施本文把项目组2004年7月10日~8月28日实施的6大旅游热点城市外国旅游者市场调查资料作为主要信息源。

市场调查以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信息。

调查地点多选在城市机场、车站、广场、饭店以及旅游景区景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600份,收回问卷6145份,剔除一些信息不完全样本后,获得有效问卷5630份,问卷有效率达85%。

这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05-5-00;修订日期:2005-0-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40271037)作者简介:马耀峰(1949-),男,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市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已发表论文80余篇。

效问卷是本文分析的基础信息(表1)。

表1 6大旅游城市外国游客市场调查游客数Table1 The foreign visitor's investigations of the 6 large cities问卷(份)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昆明西安合计回收问卷数907 1006 1012 998 1018 1204 6145有效问卷873 936 902 984 988 947 56302 分析结果2.1旅华外国游客结构特征本次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外国游客人数5630人,其中,86.70%的旅游者主要来自我国的15个主体客源国,依次为: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蒙古、泰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尼西亚和法国等。

外国游客的总体结构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旅华外国游客客源结构特征Table2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foreign visitors of China数据显示,入境外国游客的性别结构基本平衡;年龄主要以25—44岁、45—64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职业主要以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学生为主;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为主;家庭结构主要以已婚无子女和已婚有子女家庭为主;来华人均1次花费主要在1000美元以上;来华人均停留时间在8天以上;第1次来华的约占60%;调查数据表明,78.44%的外国旅游者都渴望来华。

2.2 影响来华旅游的可控因素调查数据表明,入境外国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第一主要依靠电视、互联网媒体(占总数的30.16%);第二依靠亲友介绍(占总数的27.10%);第三依靠旅行社(占总数的26.75%);第四通过报刊书籍(占总数的26.39%)获得。

可见,媒体、亲友介绍和旅行社是外国游客影响外国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因素为,消费者心中关于“旅游价格、目的地距离、花费时间、旅游设施、交通、服务水平、当地人好客程度、旅游景区点、出入境手续和目的地天气与气候”等10 大因素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形式,数字5、4、3、2、1分别代表“非常大”、“大”、“一般”、“小”及“非常小”影响程度。

表3的数据显示被访旅游者对于10 大因素答案的平均值。

表3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选择Table3 Choice of the travel decision influence factors调查表明,影响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因素除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外,主要的可控因素按李克特量表数值大小划分依次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旅游价格、出入境手续、服务水平等,其中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目的地居民好客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外国旅游者对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点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知较好的城市、景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传统的旅游热点城市和旅游景区点,认知程度从高向低排列为,旅游城市如:北京(占游客总数的87.26%),上海(82.22%),西安(73.07%),广州(59.24%),桂林(52.26%),昆明(46.38%)等;旅游景区如:长城(88.92%),兵马俑(72.45%),故宫(69.08%),桂林山水(41.08%),长江三峡(38.65%),苏州园林(27.37%),杭州西湖(23.46%),安徽黄山(18.92%),西藏布达拉宫(23.06%),甘肃敦煌(17.05%)等。

2.3 旅游选择偏好(1)旅游动机。

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7],但主要以观光旅游(占总数的45.10%)、休闲度假旅游(占总数的26.06%)和文化旅游(占总数的14.23%)为主(3项之和占游客总数的85.39%);商务旅游(占总数的9.06%)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之所以比重不太高,是由于西部的3个城市比重偏低,东部的广州、上海和北京3市商务游客数占其调查总数的15%左右。

(2)旅游景区类型偏好。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以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着不同的各国旅游者,观光旅游就成为外国游客的第一旅游目的[8]。

外国旅游者最偏爱的旅游项目,按被调查者选择的多少顺序排列,依次为,文物古迹游(60.28%),山水风光游(45.22%),民俗风情游(25.81%),饮食烹调游(19.63%),文化艺术游(11.95%),旅游购物游(11.76%),节庆活动游(5.12%)和医疗保健游(3.96%)等。

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外国旅游者偏爱的旅游项目主要是文物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3类旅游产品。

(3)娱乐项目偏好。

旅游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消费活动而非物质层面上的消费,旅游者追求旅游过程中的愉悦感、新奇感、美感和刺激感等。

调查显示,旅华外国人不但喜欢中国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而且青睐旅游过程中的娱乐活动。

在旅游中偏爱的娱乐活动依次为,民俗文化类(51.31%的游客选择),刺激惊险类(25.01%选择),现代娱乐类(19.08%选择),体育类(18.53%选择)等。

可以看出,外国游客偏爱的旅游娱乐活动主要是民俗文化、刺激惊险类的旅游娱乐项目。

(4)旅游商品偏好。

旅游购物是旅游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旅华外国人偏爱的旅游商品依次为,工艺品(42.18%的游客选择),服饰品(27.93%选择),文化艺术品(24.05% 选择),丝绸纺织品(17.10%),中药、保健品(16.48%选择),珠宝(16.23%选择)等。

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商品已经走向世界,本国能买到的购物品旅游者往往不喜欢购买,而偏爱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国不易买到的工艺品、服饰品、文化艺术品等。

(4)旅游路线偏好。

对调查所得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入境旅游者的路线偏好。

先计算出某地的外国旅游者前往另一热点旅游城市的概率P ij=P(X j/X i);即由X i前往X j 的概率,X1,X2,…X6分别表示京、沪、穗、桂、昆、西。

故:P ij=前往X j的海外旅游者人数/在X i调查的海外游客总数 (i,j=1,2…6)从而得出,X i前往X j的概率矩阵:P 6×6=(Pij)6×6对转移概率矩阵P采用阈值分析法讨论外国旅游者在各热点城市间的流向问题,分别取阈值20%,10%和5%,会发现北京、上海、广州这3个城市是海外旅游者的主要流向地。

研究得出,改革开放26年来,外国旅游者偏好的旅游路线还是传统的京—沪—穗,京—西—沪,京—桂—沪等旅游金三角,其是来华外国旅游流的主体框架,造就了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国际旅游发达区,但旅游流多元化分流趋势明显[9]。

3 结论与讨论3.1旅游偏好既和外国旅游者本身特质有关,又和目的地国的国度形象、旅游宣传促销紧密相关(1)偏好旅华的十数个主体客源国游客主要来自于我国的5大客源国群:东亚客源国群、东南亚客源国群、欧洲客源国群、北美客源国群和澳洲客源国群,构成了我国较稳定的外国旅游客源群体。

26 年来我国接待外国游客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成功的旅游营销宣传,同时,也受益于这些国家和我国较好的国家关系和较紧密的经济往来,当然,也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形象不断提升密切相关。

(2)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年龄多以30—65岁的年龄段为主;婚姻状态多以已婚家庭为主;学历多以大专以上人员为主;职业多以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商务人员为主,是和我国东方文明古国的国度形象紧密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