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犯罪中止开题报告
论共同犯罪的中止

论共同犯罪的中止摘要:共同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中的特殊形态和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的结合,从而对这个结合物的认定、处理亦相当复杂。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是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在我国的刑法中至今没有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规定,尤其在有效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理论界的观点也众说纷纭,致使在刑事司法中法官对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理解也不同,从而使得在适用法律时没有标准可参照。
本文将会对共犯中止有效性进行论述,以此来完善我国关于共犯中止理论,为共犯中止认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缺陷;建议On the discontinuance of Joint CrimeAbstract:Joint crime is the combination what is the special form which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 and the special form in the process of committing a crime.Thus the recognition,treatment of this combination is also quietly complex.Joint crim is a theoretical problem that law and judicial practice circle concern, in our country's criminal law has no regulation about joint crime up to now,especially in the effectiveness there is a big controversy,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re not same,this situation ca-use that the criminal justice judge on joint crime pattern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so there is no standard reference when the criminal justice judge uses the law.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Joint crime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theory about the Joint crim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theo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Joint crime.Key Words: common crime;suspension ;effectiveness; defect; advice共同犯罪是犯罪结构中的特殊形态,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当这两种特殊的犯罪形态交织在一起时便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机构日益庞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管理层次逐渐多元化,因此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管理层次分明的特点,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涉及到多个层次、多个部门、多个人员,构成了单位共同犯罪。
单位共同犯罪不仅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秩序,还使得行为人分散责任、难以追诉,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因此对单位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犯罪责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单位共同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单位共同犯罪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围绕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认定标准、犯罪责任等方面进行研究,集中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 单位共同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3. 单位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问题;4. 未来我国单位共同犯罪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惯例和现实案例来分析与探讨此类问题,力求全面、准确地探讨这一热点问题。
四、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单位共同犯罪的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各界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回答。
经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系统研究,可以理清其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矛盾和不足之处,进而完善和发展单位共同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司法机关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打击效率和水平。
2.实践意义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略,促进司法机关合理、有效地打击单位共同犯罪,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本文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成效。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分析

摘要:法律作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武器,法律的制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够稳定社会运行,维护社会的和谐。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刑法中的各项法律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尤其是刑法中对于各种犯罪问题的认定,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的刑法中,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是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各界学者争议的问题,对于犯罪中止的认定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其标准一直不统一,人们对其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所以本文就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见解。
一、犯罪中止的认定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在进行认定时,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犯罪行为人的中止犯罪行为上,对其终止犯罪行为的认定会直接影响到审判和制度的实施。对中止犯罪行为的认定主要集中在时间性、自动性和客观性上,从这三个特征出发,就能够对中止犯罪行为进行比较科学的认定,而具体的认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共同正犯的犯罪中止
参考文献:
[1]吴真文,徐宁.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4):95-97.
[2]金玄.浅谈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J].法制博览,2018(06):85-86.
[3]张议月.共同犯罪中止的相关完善建议[J].法制博览,2015(21):248.
关键词:共同犯罪;犯罪中止;认定;建议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共同犯罪,另一个是犯罪中止,共同犯罪,顾名思义指的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共同进行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止的概念则比较复杂,指的是在犯罪行为执行的过程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犯罪人员出于自身意愿而选择放弃犯罪的情况,同时该犯罪行为也没有引发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止犯罪的人员就必须要采取特殊的态度和措施。其中,对于犯罪中止的相关认定和立法,社会各界一直存在着争议,这对于法律的实施和社会和谐十分不利。因此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必须要加强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
《论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7900字》

论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目录1 共同犯罪中止的概说 (2)1.1共同犯罪的概念类型 (2)1.1.1 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 (2)1.1.2 共同犯罪中止的类型 (2)1.2 共同犯罪中止的特点 (3)1.2.1 共同犯罪的特点 (3)1.2.2 犯罪中止的特点 (3)1.2.3 共同犯罪中止是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交织 (3)2 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及评析 (3)2.1 欧陆法系国家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及评析 (3)2.1.1 客观主义理论及评析 (3)2.1.2 主观主义理论及评析 (3)2.1.3 折中主义理论及评析 (4)2.2 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及评析 (4)2.1.1 整体中止论及评析 (4)2.1.2 个别中止论及评析 (4)2.1.3 因果关系说及评析 (4)2.1.4 行为解体论及评析 (5)2.1.5 非主犯能力范围论及评析 (5)2.1.6 原因力论及评析 (5)2.3 共犯脱离说 (5)3 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及认定 (6)3.1 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 (6)3.1.1 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一般条件 (6)3.1.2 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具体条件 (6)3.2 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 (7)3.2.1 共同犯罪中止的分类认定 (7)3.2.2 共同犯罪中止特殊情形 (8)4 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的立法完善 (10)4.1 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0)4.2 立法完善的建议 (10)参考文献 (11)1 共同犯罪中止的概说1.1共同犯罪的概念类型1.1.1 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定义揭示了共同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三个要件:首先,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且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其次,主观要件:故意,即犯罪主体之间必须有意思联络。
明确排出了共同过失犯罪;最后,客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所谓的犯罪中止,在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中明确的对其下了定义: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对合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合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对合犯问题研究
摘要:合犯是刑法中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指多人共同实施犯罪
行为的情况。
对于合犯问题的研究,是刑法学者一直研究的重点。
本文
将从合犯的概念、种类和构成要件、刑责划分、证明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犯、共同实施、构成要件、刑责划分、证明
一、合犯的概念
合犯是指两个或以上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构成同一犯罪事实的情况。
合犯不同于单独犯罪,其性质更为复杂,需要探讨其构成要件、刑
责划分等问题。
二、合犯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合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共同犯罪,即几个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中
各自负有一定的领域,并在犯罪行为中互相协助完成犯罪;二是从犯,
即几个人中只有部分人直接实施了犯罪行为,而其他人为辅助或协助者。
合犯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行为、意图、共同犯意和协同行为。
三、合犯的刑责划分
合犯的刑责划分是刑法中的重要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共
同犯罪的情况,犯罪人均应负责;对于从犯的情况,则要探讨从犯的辅
助作用和主观恶性程度等因素进行刑责的分配。
四、合犯的证明
合犯的证明是刑事诉讼中的关键问题。
在证明合犯时,需要掌握相
关的材料和证据,把握证据的证明力度,并结合犯罪人当场的供述、陈
述等资料予以论证,为合犯的依法定罪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总之,合犯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践中也经常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仅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刑法学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2005年3⽉23⽇晚,段某伙同曾某、陈某、袁某持⼑前去寻找以前结怨的邱某报复末成。
次⽇,邱某托⼈打来电话约定双⽅在县城⼀店内和解。
当晚7时许,段某、陈某、曾某、袁某四⼈各带⼀把西⽠⼑前往。
在快到店门⼝时,邱某刚好从店⾥出来,段某见状⾛开到⼀边,陈某、曾某、袁某三⼈则持⼑上前追砍邱某,邱当即被砍倒,后经送医院抢救⽆效死亡。
[分歧]如何认定本案段某⾃动退出共同犯罪的性质问题?法院办案⼈员在处理时产⽣两种分歧意见:⼀种观点认为段某的⾏为构成犯罪中⽌,理由是:⼀、段某主观上具有中⽌犯罪的决意。
即⾏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段某在客观上并末实施犯罪⾏为。
段某虽然和同案犯⼀起去了作案现场,但并末动⼿。
案件⼀死⼀伤的后果系同案犯所为,与段某⽆关。
另⼀种观点则认为,段某的⾏为已构成犯罪既遂。
段某携⼑与同案犯⼀起前往现场,作案意图明显。
虽然⼀死⼀伤的损害结果不是段某亲⼿所为,但在共同犯罪中仅有个⼈中⽌犯罪⾏为,⽽末采取有效措施制⽌其他⼈的犯罪⾏为,致使损害后果发⽣的,仍属于犯罪既遂。
[评析]笔者赞成第⼆种意见,段某的⾏为属犯罪既遂。
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动放弃犯罪或者⾃动有效防⽌犯罪结果发⽣的,是犯罪中⽌”。
因此,构成犯罪中⽌应符合“三性”特征:即主动性、适时性和有效性。
主动性是指⾏为⼈中⽌犯罪的⾏为是其主观意志的体现,不是在外⼒的强迫下所为,即使客观上存在可以继续作案的情形也未实施;适时性是指中⽌⾏为发⽣在案件发⽣过程中,如果犯罪已经完成,犯罪结果已经发⽣,才停⽌犯罪⾏为的实施,就不能构成犯罪中⽌;有效性是指⾏为⼈仅消极地停⽌犯罪⾏为还不够,还必须有效地防⽌犯罪结果的发⽣才能构成犯罪中⽌,犯罪结果已经发⽣的也就不存在犯罪的中⽌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单个犯罪⾏为的犯罪中⽌问题较容易认定,共同犯罪则较复杂,有别于单独犯罪。
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摘要:在当前社会,共同犯罪现象日渐严重,其中一些犯罪行为更是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共同犯罪行为的刑法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立法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本文将从法律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进行了研究。
具体来说,本文将分析共同犯罪的类型,以及犯罪的性质和影响;接着探讨共同犯罪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并会讨论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将探讨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刑罚问题的影响,包括教育、文化、经济、家庭等因素。
关键词:共同犯罪、刑法责任、刑罚问题、社会因素一、研究背景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以上一起犯罪的行为,例如抢劫、盗窃、贩卖毒品、贪污等,是当前犯罪现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新型犯罪领域,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环保犯罪等,共同犯罪现象更加普遍。
这些行为不仅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还会对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如何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刑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共同犯罪的种类、性质和影响,并探讨共同犯罪行为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
同时,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的影响,为相关法律和立法者提供参考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法将会搜集相关法律文献和学术资料,从中寻找共同犯罪的种类、性质、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等信息;案例研究法将会选取几个具体案例,分析犯罪行为及其参与者的情况,找出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四、论文结构本文将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将介绍共同犯罪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共同犯罪的类型、性质和影响(2)共同犯罪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3)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刑罚问题的影响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开题报告】论共同犯罪的构成

【开题报告】论共同犯罪的构成开题报告法学论共同犯罪的构成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共同犯罪在我国来说,是刑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了。
因此,共同犯罪对于刑法研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共同犯罪是犯罪最基本的一种形态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共同犯罪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从刑事立法的角度上来看,一部刑法典制订的水平和价值往往体现在对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是否科学、完备。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共同犯罪的构成的界定对于打击、惩罚和预防犯罪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于犯罪的构成究竟是采用三要件说,还是四要件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对于法学教育,采用四要件说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从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来分析犯罪的构成可以说比起三要件来说简单许多。
虽然,对于简单的问题,在结果上两者可能会得出一样的结论,但是,在面对特殊的问题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犯罪成立与否,得出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完全相反的。
犯罪构成的认定是认定犯罪的基础,那么对于共同犯罪的构成问题,选择三要件说还是四要件说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除此之外,我国对于共同犯罪认定将直接影响案件的性质,特别是对于犯罪份子的定罪量刑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比方说,在共同犯罪中,从犯的罪刑相对来说会轻一些,胁从犯则更不必说了。
另外,共同犯罪中的既遂、未遂、犯罪中止等问题同样对于犯罪的惩处有着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的构成的研究在整个刑事立法、司法,乃至执行都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共同犯罪的构成,即既要研究共同犯罪的问题,同时也必须研究犯罪构成的问题。
可以说这两点是本文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此外,犯罪的停止形态也是犯罪学里极其重要的内容。
特别是对于共同犯罪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说明共同犯罪中既遂、未遂、中止等状态。
文章的最后阐述共同犯罪的量刑问题,主从犯之间由于主观恶性,或者客观手段不同,量刑的轻重也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