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治疗和护理论文
综合护理在泛发性湿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泛发性湿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泛发性湿疹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5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样本,均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及出院时间、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和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泛发性湿疹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不仅可加速患者康复,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可广泛实践。
【关键词】综合护理;泛发性湿疹;症状;满意度泛发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长期或反复发生瘙痒和红疹。
泛发性湿疹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免疫紊乱有关,患者皮肤容易发炎和过敏,外界因素如温度变化、情绪变化、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或加重症状[1]。
泛发性湿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长期或反复发生瘙痒和红疹,红疹呈浅红色小疹,分布于四肢关节周围和躯干部位,病变面积不断变化,症状通常会随着季节或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该病症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一旦发作就很难完全治愈,不仅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还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因此需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2]。
本文将对我院所选的5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对患者的应用价值,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的5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对照组中,男女15:11,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2.15±5.89)岁;观察组中,男女16:10,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3.01±5.17)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病变面积≥10%的体表面积;(2)表现为红斑或乳头样小疹,有轻度至中度浮肿,边缘不清楚,分布面积广泛;(3)病变表现为周期性加重和缓解。
湿疹临床治疗经验论文

湿疹的临床治疗经验【摘要】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本文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湿疹的治疗对策。
【关键字】湿疹;皮肤科;临床【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52-01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20%左右,其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是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
该病多由于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而致。
一般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研究湿疹的治疗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在湿疹的治疗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瘙痒是湿疹的一个主要症状,常引起强烈的搔抓反应,而搔抓在激发或使湿疹持久存在中起着重要作用。
搔抓可引起皮肤肥厚、苔藓样变;搔抓还可引起皮肤糜烂、出血。
另外,湿疹的剧烈瘙痒极易复发、难治愈的特性,常使患者心情烦躁、影响睡眠。
因此,积极治疗湿疹的剧烈瘙痒症状,既可消除患者由此带来的各种不适,也有助于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用药。
(1)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减轻瘙痒。
要告知患者搔抓对湿疹病情的危害,力劝患者发痒时勿用手搔抓。
对经常搔抓部位,如小腿湿疹,可给予封包治疗,有助于阻断“瘙痒一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对婴幼儿患者,要剪短指甲,睡眠时宜用纱布或袜子套住患儿双手,头部可戴柔软布帽,以防搔抓。
强调患者不宜用热水烫洗患处,不饮酒,忌食海鲜、鱼腥等发物。
(2)外治止瘙痒,对于湿疹,单纯施以内治法可以控制病情,但配合外治法,往往能提高疗效,迅速止痒。
外治法中外洗、黑豆馏油外敷、吹烘疗法、神灯照射加药物外敷疗法等对减轻皮肤瘙痒均有较好疗效。
控制湿疹的反复发作,是湿疹研究的重点之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有助于防止湿疹复发。
(1)做好生活、饮食、精神调理。
避免患者接触外界刺激:忌用热水烫洗、过度搔抓,宜穿棉质内衣,尽量不穿尼龙化纤内衣。
少用碱、肥皂致皮肤更干燥或化妆品类致敏物。
(2)忌肥甘、辛辣及海鲜之品,不饮酒,不吸烟,少吃牛肉、烧鹅、烧鸭等。
中医治疗急性湿疹论文

浅议中医治疗急性湿疹【中图分类号】r 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72- 01急性湿疹,它做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是湿疹的一种类型。
急性。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可多年不愈,发病机理主要是内外激发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可变态反应。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30%。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急性湿疹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内因:患者的过敏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改变,神经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劳累等也可能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此外,内分泌,代谢及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等与发病也有关系;外因:如日光、湿热、干燥、搔抓、摩擦、化妆品、肥皂、皮毛、燃料、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
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也可使湿疹加重;其它因素: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
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急性湿疹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常常转变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使病情反复发作,经久难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为此,探讨急性湿疹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
治疗急性湿疹之前,一定要很好的判断是否是这一类型的湿疹,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如何判断是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
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
中医以为急性湿疹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热湿毒博结熏蒸肌肤而发。
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些病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伴有皮疹或渗液,根据中医辨证,证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慢性湿疹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及作用分析

慢性湿疹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及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慢性湿疹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及作用。
方法:以住院74例慢性湿疹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
结论:慢性湿疹患者应用综合性心理护理,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慢性湿疹;综合性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湿疹在我国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一般分为慢性、亚急性以及急性三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患者在慢性期会出现局限以及浸润肥厚的情况,而急性期会存在明显的渗出倾向[1]。
慢性湿疹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红斑、水疱密集成片,瘙痒剧烈难以忍受,且极易复发。
临床上对慢性湿疹多使用脱敏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脱敏治疗周期较长,易导致患者懈怠,使得患者依从性低,需加强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疾病,改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以住院74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住院74例慢性湿疹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
在参照组患者中,2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是42-78岁(53.74±5.62)岁;病程是9个月-9年(6.12±1.47)年。
观察组,2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是41-79岁(53.34±5.17)岁;病程是10个月-11年(6.45±1.3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述药物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的饮食,少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食物应以清淡和富含维生素水果蔬菜为主;做好皮肤护理,若患者症状较为明显,则在皮肤护理时要注意不能用热水或香皂对其进行清理,应采用温度在40℃的温水冲洗其软化皮肤处。
护理干预对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均接受脱敏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度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7%,生活质量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湿疹患者脱敏治疗过程中,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脱敏;湿疹;效果;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湿疹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其病程长兼具反复性,病灶多集中于手、足、小腿、腋窝等部位,患处皮肤暗红并伴有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往往存在局限性斑块,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困扰[1]。
临床一般采用脱敏治疗,在患者体内产生过敏抗体,提升其耐受度,然而大部分患者存在懈怠情绪,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极为重要[2]。
本文结合我院接受脱敏治疗的湿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改善了生活质量,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均接受脱敏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纳入标准:已确诊为湿疹的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以往发生过敏史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存在意识、认知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21.3-52.1岁,平均(37.87±5.64)岁,男女比例21:16;研究组:年龄20.8-51.7岁,平均(38.34±6.16)岁,男女比例19:18。
两组患者的各方面信息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37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如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综合护理模式的探索

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综合护理模式的探索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不适。
为了提高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模式的探索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综合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
一、综合护理模式的概述由于湿疹的症状多种多样,患者常常需要多种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综合护理模式的设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综合护理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教育、皮肤护理、饮食调理、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每个方面的护理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方法。
二、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湿疹综合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了解湿疹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以及科学的护理方法。
患者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并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在患者教育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具体的需求和困扰,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护士还需要在患者教育中强调合理使用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重要内容。
三、皮肤护理湿疹患者的皮肤常常处于干燥、破裂和发炎的状态,因此皮肤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清洁和保湿皮肤,并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涤剂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疗程和药物进行治疗。
四、饮食调理饮食对湿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一定影响。
因此,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均衡饮食、增加免疫力的食物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并了解其身体状况。
五、心理支持湿疹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心理支持也是综合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聆听其心声,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此外,护士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以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六、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湿疹综合护理模式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探讨摘要:在临床上,湿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湿疹根据自身的形状分布和发病的特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当患者的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长时间不能治愈反复发作的时候,最终可发展成慢性湿疹,加剧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有采用西医的方法治疗湿疹,也有采用中医的办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正在研究之中。
本文对湿疹的病因机制、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西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湿疹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湿疹;中西结合;疗效前言湿疹为一种皮肤性疾病,在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局部瘙痒难忍是湿疹的主要表现。
而湿疹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湿疹是机体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失眠、感染、过度疲劳和精神失常等都可能是引起湿疹的内部因素,而环境变化、食物变化为外部因素。
湿疹可能发生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发于手足、肛门和阴囊处等。
无论在任何季节。
任何的年龄群都可能患上湿疹,湿疹会瘙痒难忍并且极易反复,一旦患上湿疹对人们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湿疹易患但不容易治愈[1]。
1湿疹的病因病机1.1古时候对于湿疹的认识古人认为人生病都是因为风、寒、暑、湿、燥、火所导致的。
风、寒、暑、湿、燥、火即为六淫邪气。
说明大多数人生病都是以上的原因所造成的,也包括湿疹。
风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可侵入人体,风乃是可侵入人体阳经的邪气,常常侵害人的体外并且善于变化,所以湿疹具有发病没有固定部位和常常瘙痒难耐的特。
在《医宗金鉴》中关于湿疹认为湿疹的病理位置在血液,发生湿疹的内部原因为血热和产生的血虚所造成的,而外部原因则是受到风邪,侵袭到皮肤,最后积郁到肺经造成湿疹。
湿是夏天主要的邪气,但是在四季中因为环境的改变都可以发生,有湿气的地方多是因为气候潮湿、常常淋雨有积水,居住的地方过于潮湿,浸于水中等原因。
湿邪的症状出现在身体表面,但是会停滞在机体的脉络之中,可以导致经络不通,难以疏散。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因急性或者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所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因长期搔抓、摩擦等其余刺激,导致慢性湿疹。
疾病机制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真皮浅层以及表皮炎性反应,容易复发,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本院对收治的80 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体会。
详细报道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份到2015 年1 月份接收的慢性湿疹患者80 例为主要对象。
男患者47 例,女患者33 例。
年龄范围为20 岁到55 岁,平均年龄为(33.21.3)岁。
病程为8 个月到7 年,平均病程为(2.30.2)年。
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红斑、丘疹、脱卸以及斑块等。
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系统、器官疾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 例。
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药物选择咪唑斯汀,剂量为每次10 毫克,每天1 次,于夜间口服。
同时外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于患者患处涂抹,早晚各一次。
以连续治疗 4 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剂量为每次50 毫克,每天 3 次,口服治疗。
以连续治疗 4 周为 1 各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1)治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不存在不良反应,且停止治疗1 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2)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停止治疗1 个月后基本无复发。
(3)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
(4)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湿疹的治疗和护理
【摘要】目的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应了解湿疹的病因,积极治疗控制,并给予适当护理,减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1]。
方法笔者通过临床数例患者观察、护理、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甚至痊愈。
结果湿疹是一种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结论过敏是其主要的原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迁延反复。
【关键词】皮肤病;慢性;炎症性;治疗;护理
1 湿疹的发病原因
湿疹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湿疹的发生与感染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人的食物品种极多,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现在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物质。
室外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等都与湿疹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湿疹病人多是过敏体质,由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2]。
1.1 内因患者多数是过敏体质。
因此要尽量隔绝致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
湿疹患者也不要吃酒类及容易过敏的食物,尽量避免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过度疲劳以及精神过度紧张,体内避免有感染病灶,并且要注意皮肤的卫生。
1.2 外因局部刺激。
要避免局部刺激,尽量避免用手去搔抓皮肤局部。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皮肤微生物直接导致某些
湿疹的产生。
日晒、风吹、寒冷、搔抓以及接触肥皂、热水烫洗、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湿疹,湿疹患者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尤其是不要随便使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以免会使得湿疹恶化。
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使湿疹加重。
2 湿疹的症状
湿疹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2.1 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环出现。
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2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
2.3 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
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
3 湿疹的临床表现
湿疹分布多为对称。
常表现为小片、边界不鲜明的结痂,表面常有水疱。
发生于掌部的湿疹,有局限的红斑,边缘不清楚,可见有深在的小水疱、丘疹及浸润肥厚。
冬季时常发生皲裂。
湿疹容易反复发作,从一部位迁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状不易消除。
如果湿疹在急性期治疗不当,会转为慢性湿疹,此时若处理不当,又会导致其急性发作。
湿疹的特点是持续性瘙痒,即使分散注意力也无法
解决,闲暇安静下来时,瘙痒会加剧,形成阵发性加剧、持续性瘙痒的状态。
4 湿疹的药物治疗
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主,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酊剂及硬膏等[3]。
应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4.1 西药治疗大多是以止痒抗过敏治疗为主,可选用抗过敏类的药物以及钙剂。
4.1.1 维生素c、维生素b6口服。
4.1.2 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4.1.3 急性期皮疹广泛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强的松口服,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4.1.4 若继发感染给予红霉素口服。
4.1.5 急性期用3%硼酸液湿敷,若并发感染时用0.1%雷佛诺尔溶液湿敷,外搽红霉素软膏。
4.2 中药治疗则应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以及养血疏风润燥为主要的原则。
如木槿皮、马齿苋、白癣皮各适量,煎汤洗患处。
苦参、白矾、黄柏加500-1000ml水煎沸温洗患部亦可。
4.3 营养和饮食饮食要清淡,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避免海鲜、牛羊肉、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
5 湿疹的护理
5.1 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患有湿疹有时会奇痒,这时应尽量避免抓挠。
5.2 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枕巾、被单经常换洗,洗澡勿过勤,水温不要太热,隔天洗一次即可,如湿疹合成片状,并有些分泌物时,切勿洗患处,以免引起感染。
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
严重者应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防止汗液刺激,衣被不可过厚,穿过的衣服宜用清水洗净。
5.3 保持开窗通风,环境中减少与花粉、尘埃、螨、霉菌、真菌等过敏源的接触。
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
5.4 在服用治疗性药物期间,忌辛辣。
避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由于遗传、环境、感染等可能导致湿疹,湿疹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慢性湿疹患者要积极寻找病因。
药物只是控制了疾病的症状,应去除心理因素,坚持治疗,充满信心,是可以治愈的。
参考文献
[1] 罗超兰,喻世万.复方苦参洗剂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肛周湿疹108例[j].陕西中医,2011,32(9):1176-1177.
[2] 吕继军,宋建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2):86.
[3] 张伟,郭艳梅,邓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