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第三章结缔组织(1)

(一)透明软骨
• 新鲜时呈半透明
• 分布:肋、关节、 呼吸道 • 纤维成分:胶原 原纤维
软骨细胞(气管)
(二)弹性软骨
新鲜时黄色。 分布:耳廓,咽 喉和会厌。 纤维成分:弹性 纤维。 较强的弹性。
(三)纤维软骨
新鲜时呈乳白色。
二、致密结缔组织
. 以纤维成分为主 . 保护作用
(一)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粗大的胶原纤维纵横交织,形成板层 纤维间含少量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巩膜、皮肤真皮及器官的被膜。
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
(二)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沿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 纤维束间有腱细胞(肌腱、腱膜)。
将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称弹性组织。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束。
软骨的功能 关节软骨→支撑重量、减少摩擦 呼吸道软骨→ 支架作用
参与骨发生和生长
小
结
思考题:
1、概念:成纤维细胞;软骨陷窝;软骨囊;同 源群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3、软骨的类型及分布。
肥大细胞(胃粘膜)
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成纤维C
内皮C
平滑肌C
6、脂肪细胞
(二)纤维(Fiber)
1、胶原纤维
2、网状纤维
3、弹性纤维
1、胶原纤维:白色纤维,嗜酸性, 韧性大,抗拉力强。
胶原纤维
2、网状纤维:嗜银纤维
3、弹性纤维:黄色纤维
疏松结缔组织
(三)基质
无定型的胶状物 有一定的粘性
巨噬细胞
3、浆细胞
LM:胞质嗜碱性 核位于细胞的一侧 异染色质成粗块、车轮状 EM:rER(粗面内质网) Gol.(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结缔组织思维导图

第三章 结缔组织总论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细胞外基质包括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的呈丝状的纤维和无定形基质,以及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丝状的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液、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功能连接、支持、保护、贮存营养、物质运输演化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来源于中胚层,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间充质细胞胞体大,星状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弱嗜酸性细胞间用突起互连成网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力强胚胎时期能分化为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功能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细胞总论细胞分类固有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游走细胞(源于血液或淋巴组织)巨噬细胞浆细胞(有极性)肥大细胞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活跃状态)形态细胞大,多突起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电镜下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持续性蛋白质分泌细胞所合成的蛋白质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许多小囊泡,通过胞吐持续地分泌到细胞外,故细胞质中无明显的分泌颗粒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弹性蛋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形成无定型基质(边合成边分泌)弹性蛋白→胶原(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网状纤维(III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弹性纤维纤维细胞(静止状态)形态细胞小,长梭形细胞核小,细长胞质少嗜酸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功能可逆向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并分裂、增殖,向受损部位迁移,产生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形成瘢痕组织,参与创伤修复。
巨噬细胞(免疫细胞)(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形态细胞核小,圆或肾形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细胞质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以及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细胞膜内侧和伪足内有较多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和吞噬功能功能活跃时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组织细胞(游走的活化细胞)(静止状态)受到趋化因子刺激后,伸出伪足沿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趋化性是巨噬细胞发挥功能的前提功能吞噬作用特异性吞噬前提有抗体等识别因子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识别因子特异性结合,间接黏附被吞噬物,启动吞噬过程非特异性吞噬直接黏附碳粒、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和某些细菌等,进而吞噬吞噬大异物多个巨噬细胞常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黏附被吞噬物后,伸出伪足将其包围,摄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体或吞饮泡吞噬体或吞饮泡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酶分解可降解产物进入细胞浆再利用不可降解产物构成残余体抗原呈递作用抗原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过程巨噬细胞吞噬了抗原物质,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时,把最具特征性的分子基团(抗原决定基,为短肽)予以保留与巨噬细胞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呈递到细胞表面当T淋巴细胞接触到抗原肽后,便被激活,启动免疫应答机制分泌功能可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以杀灭细菌补体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溶解等过程白细胞介素-1刺激骨髓中白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浆细胞(效应B细胞)(有极性)分布脾、淋巴结以及消化管、呼吸道等黏膜的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在一般结缔组织很少)形态细胞卵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圆或卵圆形,多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条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嗜碱性细胞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细胞质内几乎充满呈环形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旁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一端与抗原高度特异性结合(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另一端与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和杀灭分支主题3。
动物生理学 第三章 结缔组织

成纤维细胞:
是主要成分。胞体较大, 长扁形,多突起。胞核 大,卵圆,核着色浅。 核仁1-2个。胞质弱的 嗜碱性。含有粗面内质 网和核糖体、高尔基复 合体。形成纤维和基质。
创伤修复期间尤为活跃。 静止态为纤维细胞。 可转化。
第三章 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简介:
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 化的一大类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征为:
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无极性。 细胞间质成分多。 内环境组织 由间充质分化而来。
结缔组织功能:
连接 防卫
骨与骨的连接--关节:骨与肌肉的连 接—韧带。
支持营养Biblioteka 运输修复结缔组织分类
网状纤维:特殊染色(银染)。嗜银性。较少存在,分 布网状组织内、器官等处,支架作用。
弹 性 胶 原 纤 维
基质
蛋白多糖,主要形式为透明质酸。结合蛋白 多糖亚单位,构成分子筛。
功能:选择性通过代谢物质、激素、气体, 而细菌、异物不能通过。使之成为屏障。但 某些病原菌和癌细胞、狂犬病毒、蛇毒产生 透明质酸酶,破坏分子筛结构,使之扩散。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又称巨噬细 胞。与成纤维细胞不易 区分。
形态:多样。通常有短的 小突起,核较小,卵圆 形,着色深,胞质丰富, 常弱的嗜酸性。
趋化性,吞噬性,分泌 溶菌酶,干扰素,补体, 白介素,抗原递呈功能。
成
纤
维
细
组
胞
织
细
胞
浆细胞
浆细胞:圆形或卵圆形, 核圆形,位于一侧。染 色质形似车轮。
还可作为储水库。
二、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纤维丰富,细胞和基质较少,细胞主要
组胚第三章结缔组织

3、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
在生命过程中,新的骨组织是在不断地生成, 而陈旧的骨组织也在不断地破坏,并且始终维 持成骨与破骨的动态平衡 。
成骨作用是靠成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新的骨 细胞,并产生骨胶纤维和骨基质,形成新的骨 组织。
破骨作用是靠破骨细胞对陈旧骨组织的破坏吸 收来完成的。
骨膜
骨膜是分布在骨表面和 骨内腔表面的一层致密 结缔组织膜。分别称骨 外膜、骨内膜。 骨膜内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 营养骨质的作用。 骨膜 内侧有成骨细胞,具有 成骨作用。 骨内膜围成 的腔称骨髓腔,其中充
满骨髓。
骨板
骨板是分布在骨外膜与 骨内膜之间的板层状骨 质。骨板由环骨板、哈 佛氏系统和骨间板三部 分组成。 环骨板:环绕 在骨干内、外表面的骨 板,分别称外环骨板和 内环骨板。各层内、外 环骨板间有骨陷窝和骨 细胞。
1、透明软骨 特点:新鲜软骨呈乳白色,均质透明。 分布:幼体全身骨组织、成体肋骨、关
节、 呼吸道、耳、鼻、鱼鳃等处。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
软骨蛋白多糖(以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 素为主 )
结构和功能 (1)间质
基质:
胶原原纤维:
(2)软骨细胞 分布:位于软骨陷窝(软骨囊) 结构: LM 扁圆形、圆形;核着色浅,核
五、支持组织
支持组织包括软骨组织和骨组织。支持组织的 最大特点是组织质地坚韧,属于一种支撑组织, 在动物体内构成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作用, 并与肌组织共同构成机体的运动系统。
(一)软骨组织(软骨)
组成:由软骨细胞和软骨间质(基质和 纤维)组成。 来源:间充质。
分类:根据其纤维成分的不同,分为透 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
结缔组织(组织胚胎学课件)

血液——血细胞——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正常值:白细胞中数量最少的细胞,占白细胞总数0%-1%。 2.形态结构:
光镜下:球形,直径10-12 μ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可覆 盖在细胞核上。颗粒具有异染性,甲苯胺蓝染色时其呈紫红色。
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 织分隔成小叶。根据脂肪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黄色 (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
1.黄色脂肪组织 呈黄色,在某些哺乳动物呈白色,即通常所说的脂 肪组织。它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集聚而成。 形态: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中央有一大 脂滴,胞质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细胞核被挤压 成弯月形,位于细胞一侧。
分子筛模式图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组织液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液入血液或 淋巴液。组织液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 环境。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基质中的组织 液含量可增多或减少,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二)纤维 1.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在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细不等,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织 成网。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黏结而成。胶原纤维的 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 新鲜状态下呈黄色,又称黄纤维。在HE染色切片中,着色 淡红,有分支,交织成网。弹性纤维细富有弹性,与胶原纤维 交织在一起,使疏松结缔组织兼有弹性和韧性。
第三章 结缔组织

EM: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发达的
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合成、贮存、分泌抗体
(3)浆细胞 plasma cell
LM:圆或卵圆形,胞质嗜碱 ,核旁淡染区 核小、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
EM:丰富的RER,发达的Golgi . 中心体和Golgi(浅染区)
功能:合成、贮存、分泌免疫球蛋白 慢性炎症部位,来源:B 淋巴细胞
核扁圆+少量胞浆 新月形,偏一侧
功能—合成、贮存脂肪
脂肪细胞光镜图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血管附近,固有 形态— 似纤维细胞,体小 HE 不易辨认 功能— 可增殖、分化
光镜图
7.白细胞 来源于血中白细胞 形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多见 功能— 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
光镜图
表2: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的细胞
3 Cells
1) Fibroblast 成纤维细胞 2) Macrophage 巨噬细胞
3) Pasma cell 浆细胞 4) Mast cell 肥大细胞 5) Fat cell 脂肪细胞 6)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7) White cells 白细胞
2 特点
(1)细胞少,细胞间质多
(2)细胞无极性 ,散居于细胞间质内
(3)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3 功能
4 起源 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内外胚层之间的散在中胚层C)
间充质细胞+基质
星形,有突起,并相互连接成网网 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
(一) LCT ( 蜂窝组质:
巨噬细胞 尘细胞
巨噬细胞 扫描电镜图
透射电镜图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
维尔赫氏弹性纤维染色
第三章软骨与骨

(三) 软骨(ruǎngǔ)内成骨
1. 概述
•见于四肢骨、躯干骨、部分颅
底骨等
•间充质→透明软骨雏形
(chúxíng)→软骨退化→骨祖细胞
分化成骨细胞→骨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软骨(ruǎngǔ)内成骨示 意图
基本(jīběn)过程
①软骨(ruǎngǔ)雏形的形成
间充质细胞密集→透明软骨→软骨雏形
•位置: 表面(骨膜深层)
•C小,梭形,弱嗜碱性(jiǎn xìnɡ),细胞器
少
•骨生长改建时→成骨细胞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成骨细胞
(2) 成骨细胞 (osteoblast)
• 位置: 骨组织表面 • 结构:呈立方形或矮柱状,核大而圆,胞质嗜碱性(jiǎn xìnɡ) 。 • EM:胞质内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
明显(míngxiǎn)减少,胶原蛋白增多,胶原纤维增粗且排列 变得不规则。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 结构方面: • 骨密质萎缩变薄,骨松质中骨小梁减少并变细,以致骨密
度降低,骨组织呈多孔、疏松状态。 • 由于骨的弹性减弱,脆性增大,抗压力(yālì)降低,因此,老
年人容易发生骨折或压缩性变形等
✓成骨细胞在残留软骨基质表面成骨→ 过渡型骨小梁。
✓上述区域为初级骨化中心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POC
初级(chūjí)骨化中心(POC)
④次级骨化(ɡǔ huà)中心与骨骺形成
✓长骨两端中央→先后骨化→次级骨化中 心
✓骨化向周围扩展→初级骨松质→骨骺
✓骨骺改建→内为骨松质,表面为薄层 骨密质,关节面保留透明(关节)软 骨
②骨领的形成
软骨雏形
3结缔组织〈1〉

各种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血液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结缔组织一般特征
1、细胞少,种类多,散在分布 2、细胞间质多, 包括基质和纤维
3、无极性,含血 管和神经组织 4、起源于胚胎时
期的间充质
结缔组织的起源及间充质
所有的结缔组织都是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变 而来。 间充质是胚胎时期填充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 的散在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及基质组 成,无纤维成分。 间充质细胞是一种星形多突起的分化程度较低 的干细胞;间充质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成网。
功能: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 弹性蛋白,从而生成三种纤维。还可合成和 分泌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在创伤修复 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并形成新的胶原 纤维和基质,使伤口愈合。在合成胶原纤维 时不但需要蛋白还需要维C,注意维C的补充。
成纤维细胞(左)和纤维细胞(右)超微结构模式图
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超微结构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过程
1.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和颗粒内容物所引起的过 敏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当过敏原(抗原) 首次进入机体时,巨噬细胞即对其进行吞噬和处 理,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接受抗原信息的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 2.浆细胞能产生抗体IgE。IgE能与肥大细胞膜上 的IgE受体(receptor),结合。 3.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过敏原便可与 肥大细胞膜上的IgE结合(抗原—抗体结合),启 动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和颗粒内容物(脱颗粒), 引起过敏反应。
3.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分化程度较低的干细胞,一般分布在毛细 血管周围,可转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 (如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结构: 哈弗斯骨板 (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
+
中央管 (哈弗斯管)
内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并与穿通管内的血管和神经相通。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Haversian system)
本节复习重点
1.软骨的分类及其原则 。 2.长骨骨板的排列方式;
第二节 软骨和骨
主要学习内容
软骨的组织结构。 骨的组织结构。
一、软骨
成分
软骨膜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软骨基质
无定形基质
纤维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软骨的分类
(分类原则:根据软骨所纤维的种类和纤维软骨
(含细小的胶原纤维) (含弹性纤维) (含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
二、骨
成分
骨膜 骨髓 骨组织
细胞
骨祖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钙化的 细胞间质
(骨质)
(骨基质)
有机成分 无机成分
基质 胶原纤维
骨盐
成骨细胞 骨细胞
骨 质
成 骨 细 胞
骨板
结构: 胶原纤维+基质+骨盐
内环骨板
环骨板
排
外环骨板
列 方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式
间骨板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概念: (Haversian system)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