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痹病的效果分析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痹病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痹病概述痹病,又称关节痹痛,是中医学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
痹病可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其中风寒湿型痹病多见于寒冷潮湿的季节,患者常感受到关节疼痛加重、肌肉僵硬、活动不灵等症状。
风寒湿型痹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关节僵硬等症状。
传统中医治疗风寒湿型痹病常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通过药物的温通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痹病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于其具体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重点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痹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2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背景独活寄生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用于治疗风湿痹病。
在中医理论中,痹病是指关节肌肉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痹病的发病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体内,导致气血不畅而引起的。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病的背景源于古代医家对于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独活、寄生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促进痹病患者体内气血运行,消除病邪,并增强对外邪的抵抗力。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的不同,可以对独活寄生汤进行加减,个性化治疗,提高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痹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多样化。
独活寄生汤加减在治疗风寒湿型痹病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对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寒湿型痹病的疗效进行评估和安全性分析,对于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风寒湿型痹病病因病机分析风寒湿型痹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类风湿性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等因素。
风寒湿性痹病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在气候寒冷潮湿的环境下,人体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痹病的发生。
独活寄生汤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独活寄生汤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独活寄生汤的起源独活寄生汤起源于《金匮要略》,是古代医学名家张仲景所创。
独活寄生汤是一种典型的中药复方,由独活、寄生、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
据古籍记载,独活寄生汤主治寒湿痹痛、四肢不遂等疾病,为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
独活寄生汤的方剂组成科学合理,药物之间相辅相成,具有良好的药效协同作用。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独活寄生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
独活寄生汤的起源历史悠久,经过数百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其疗效得到了充分验证,成为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剂之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独活寄生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总结和归纳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为该药方在中医临床中的更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独活寄生汤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用药指导,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独活寄生汤的药理特点、临床应用疗效、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挖掘该药方的潜力、发展更多相关药物提供借鉴和参考。
这对于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的健康。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独活寄生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独活、寄生草、白术、茯苓、人参等草药组成,具有温中益气、祛风散寒的功效。
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药理作用发挥其治疗作用:1. 温中益气:独活、白术和人参等草药具有温中补气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
2. 祛风散寒:寄生草、茯苓等草药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
汤小虎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关节炎经验

汤小虎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关节炎经验汤小虎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专家,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各种疾病。
在他长达三十年的临床经验中,尤其以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关节炎见效显著,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本文将介绍汤小虎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关节炎的经验。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但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而汤小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独活寄生汤是一种由古代名医张锡纯传承下来的经典方剂,在治疗风湿痹痛和关节疾病方面有着卓越的疗效。
汤小虎教授在独活寄生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他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血不畅、肝肾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汤小虎教授在治疗骨关节炎时,首先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独活寄生汤的经典方剂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加减配伍,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方剂的选择上,他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外,汤小虎教授还强调在治疗骨关节炎时需要配合适当的运动和保健方法,以加速康复过程。
他会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灵活性,并且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和避免劳累,以减少疼痛的发作。
通过汤小虎教授的治疗,许多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他的患者中有许多都是曾经通过西医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后转来求诊的,经过汤小虎教授的治疗,他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改善和帮助。
汤小虎教授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经验,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他的疗法不仅仅在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是在中医治疗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 3460 •光明中医 2021 年 10 月第 36 卷第 20 期 CJGMCM October 2021. Vol 36. 20
义。治疗4周结束后,中医组咳嗽症状积分、FEV,、 PEF改善更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中医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63% ,也高于常规 组的74. 19%。说明中医药治疗CVA的短期疗效与 常规治疗无明显区别,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医药 的优势逐渐显现。治疗期内中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9. 38%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 81,中医组的不良反 应主要为腹泻、胃部不适等,常规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 心悸、头痛、咽部不适等,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的观察期发现,中医组的复发率为 6.9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6.09%。提示中医药可 更有效控制CVA,且不良反应少。综上所述,加味小青龙汤对改善CVA患者的咳 嗽症状、肺功能指标和临床病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 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明显减少停药治疗 后的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深人研究以及推广应用。 同时,中医疗法就诊不便、熬药繁琐、药物口感较差 等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积极性和医从性的问题也亟 待解决。参考文献[1 ] LAI K F,CHEN R C, LIN J T,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 , J ] . Chest, 2013,143
(3) :613-620.[2 ]戴磊,曾祥珲,唐雪春.中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进 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 :204-207.[3 ]刘文静,南一,牛阳,等.牛阳教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性 哮喘的临床经验[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7) : 161-16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
独活寄生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体会

独活寄生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体会发表时间:2018-10-26T10:07:06.1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李建强[导读] 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ALP的含量。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中医医院内二科 417100)摘要: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体会。
方法文中的研究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分为两组比对,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为观察组。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P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ALP的含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骨质。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如内分泌紊乱、营养流失等,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现如今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对其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案[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独活寄生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特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案1.1患者常规资料文中的研究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有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最大值为82岁,最小值为52岁,中位年龄值为(65.19±1.39)岁,其中属于绝经期骨质疏松的患者为26例,属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为24例,观察组人员50例,男性和女性的例数比例为27:23,年龄最大限度为83例,最小为51岁,中位年龄值为(65.22±1.59)岁,其中属于绝经期骨质疏松的患者为28例,属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为22例,在统计学软件的分析下,两组患者的差异极小,可进行下方实验。
独活寄生汤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独活寄生汤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独活寄生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由独活、寄生、白术、黄芪、白芍、甘草、人参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独活寄生汤具有温肾扶阳、益气祛风、活血舒筋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风湿类疾病。
近年来,针对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行了诸多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这一经典方剂的认识,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1. 温肾扶阳:独活、寄生、黄芪等中草药具有温肾扶阳的功效,可以补益肾阳,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风湿类疾病患者的症状,例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2. 益气祛风:独活寄生汤中的人参、黄芪等药材具有益气祛风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风湿类疾病患者体内气血不足、阳气不足所引起的症状。
通过以上的药理作用,独活寄生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类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 临床观察研究:许多临床医生对独活寄生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独活寄生汤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化学成分研究:科学家对独活寄生汤中的各种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的活性成分,为研究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3. 动物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科学家发现独活寄生汤可以降低小鼠的炎症指标,减轻小鼠的关节炎症状,证实了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4. 临床对照研究:部分临床医生对独活寄生汤与常规药物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独活寄生汤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与常规药物相当,但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更小。
三、独活寄生汤的未来研究方向1. 提炼关键成分:针对独活寄生汤中的多种药材,可以进一步提炼其关键成分,探索独活寄生汤中关键成分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患者常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更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就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一、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操作和掌握,调和人体气血,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能够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肌肉紧张,舒缓疼痛的症状,促进患处的修复。
骨伤手法还能通过推拿和按压,调理脏腑经络,防止病情的扩散和恶化。
二、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独活寄生汤是中医经典处方之一,具有温阳祛风、强筋骨、活络止痛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独活、寄生、续断、甘草等药材,能够清热祛风、温肾益阳,具有极好的镇痛效果。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独活寄生汤能够活血通络、温经止痛,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处的愈合和修复。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多管齐下的效果。
通过骨伤手法的操作,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
独活寄生汤的温阳祛风、强筋骨、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处的愈合和修复。
结合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的治疗,能够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复发。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够促进患处的修复和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患者刘某,男,45岁,因腰痛、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就诊于本医院。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久痹的体会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中 医 中 药久痹为患痹症日久者,患者往往正虚邪实,肝肾气血亏虚。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治疗却较为困难,临床多以肌肤、血脉、关节等处酸麻重着、疼痛,甚或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
痹症的形成主要是素体虚弱(素体阳虚,营卫不固,或阳盛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
并常与气候变化和环境有关。
若气候剧变,冷热交错或近处卑湿,冒雨涉水,寒温失调,人体的卫外之力不能适应,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直入筋骨、肌肉、关节,形成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均可转成痰瘀互结的久痹。
痹症的病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并与素体不强,营卫空虚,气候变化,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多呈渐进性或不规则的反复发作,出现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影响劳动能力。
我院收治了一些久痹正虚邪实的患者。
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反复发作,肢体疼痛,尤以腰膂酸楚胀痛显著者,体倦乏力,胫酸膝痛,肩、肘等关节亦常疼痛,麻木、肿胀、沉重,气候变化时病情加重,且有的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影响劳动能力。
在治疗上予以祛邪同时加以扶正,标本兼顾,益气养血,培补肝肾,强筋壮骨。
益气固卫可防止复感外邪,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巩固疗效;养血和营则有利于祛风蠲痹,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所用的独活寄生汤自唐代孙思邈创立以来,经1200余年的临床实践,确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
方中用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间祛风湿;四君去白术补脾益气,令生化有源;四物汤养血和血以扶正;独活、防风、秦艽祛风除湿;肉桂散寒,通行血脉;细辛散寒搜风止痛,共奏宣痹祛邪之效。
方中防风、秦艽虽辛散而不燥,为“风药中润剂”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寒湿热诸邪多夹风袭人,治疗久痹祛邪通络时,还可选加荆芥、白芷等疏风之品。
李中梓曾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以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2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9g,桑寄生6g,秦艽6g,防风6g,细辛6g,川芎6g,当归6g,生地6g,肉桂心6g,茯苓6g,杜仲6g,川牛膝6g,党参6g,甘草6g组成。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腰椎骨质增生伴坐骨神经痛 李某,男,51岁。2006年4月来诊,腰痛连及左下肢已10天,不能行走,夜不得眠。X光片示腰骶椎骨质增生。诊见不能坐,站立稍痛缓,跛行弓腰,面色无华,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诊为腰骶椎骨质增生,压迫坐骨神经痛。辨证为风寒痹证,肝肾两亏。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炒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制乳香8g,制没药8g,炮甲珠10g。水煎,1日1剂,分3次服。服4剂症减,服8剂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见不适。 腰椎骨质增生伴腰椎间盘突出 陈某,女,52岁。腰痛3个月,加重半月,痛时牵连及下肢麻木,蹲坐不能,CT显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诊见面色欠荣,腰腿疼痛麻木,舌淡紫苔薄白,脉弦滑。辨证为风湿痹证,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炮甲珠10g,制乳香8g,制没药8g,蜈蚣2条,枣皮30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5剂后痛减,麻木好转。后用上方做丸,服3个月后诸症消失。 体会 独活寄生汤方中以独活疏散伏风,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散少阴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活血。诸药相配,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充足、肝肾得养。加入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炮甲珠、蜈蚣、地龙通络舒筋,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效果更加明显。 独活寄生汤 医药数据库中心 药学论坛 别名 处方来源 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 剂型 丸剂;汤剂 药物组成 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 加减 2 / 12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汤剂:日1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次口服,7岁以上小儿用成人1/2量。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长,20cm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1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5岁。结果:经1-4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体功能恢复正常)41例,占59.3%;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占29%;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例,占9%;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2.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3g,威灵仙、淫羊藿各18g,鹿角胶6g(烊化)。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300ml。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川乌、草乌各14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1g,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于7×10cm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小时,足部可8-12小时,每周贴敷2次。治疗骨性关节炎96例中,男34例,女62例;年龄32-74岁;病程1-20年;均经X线摄片确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经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43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过重,用力不当,或受风寒时隐隐作痛)31例;好转(服药6剂,贴敷药2次疼痛减轻)20例;无效(服药10剂,贴敷药2次后症状尚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4%。 3.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独活l5g,桑寄生20g,茯苓15g,桂枝10g,川芎20g,当归10g,白芍30g,熟地20g,党参15g,甘草10g,秦艽15g,防风15g,细辛5g,杜仲20g,牛膝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4岁,30-50岁者占90%;病程最短者36小时,最长者3年半,平均病程124日。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87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症状稳定)7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腿不适)3例,无效3例。 3 / 12
又有报道: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当归、茯苓、牛膝、党参、制川乌、制草乌、川断、杜仲、桂枝各10g,细辛6g,白芍30g,甘草6g、制马钱子0.7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62岁。结果:痊愈3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1.抗炎:(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10g/kg和20g/kg连续7日)或外涂左耳(0.1ml/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和16g/kg,连续7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8g/kg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0.5ml/只),每日1次,连续6日,可明显降低1%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15g/kg,20g/kg),每日1次,连续7日,三种剂量对0.5%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镇痛: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0.13g/kg,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90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和50分钟分别为40.4%和33%。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剂量,连续7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剂量,连续7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值为0.02±0.014,较对照组0.013±0.008高;(3)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10g/kg)对2,4-二硝基甲苯(DNCB)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 4.扩张血管、改善循环:(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1.4g/kg和2.8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188±86ml/100g/min,和175±78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18.23%和18.29%,作用维持30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和25.8%。对于狗,该方药0.7g/kg和1.4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257±115ml/100g/min和 215±80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26.8%和16.8%;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和16.4%。(2)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10g/kg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 4 / 12
5. 其他: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 作者:马运福
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
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固痹证,疗效颇佳。
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