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陈学忠教授独活寄生汤治验

陈学忠教授独活寄生汤治验王某,男,36岁。
初诊:2013年10月2日。
主诉:腰部疼痛4年余,周身冷痛不可屈伸,加重一月。
刻诊:腰部活动受限,不能屈伸,面色无华,食纳可,二便正常,睡眠正常,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辨证属:寒阻于络,肝肾亏虚之腰痹。
治当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15g 桑寄生30g 狗脊30g 川牛膝30g 怀牛膝30g 鸡血藤40g 当归15g 川芎15g 桔梗15g 细辛10g 杜仲15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0g 3剂。
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二诊:2013年10月5日。
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略咳嗽,继续在原方上加减治疗。
独活15g 黄芩15g 桑寄生30g 狗脊30g 川牛膝30g 怀牛膝30g 鸡血藤40g 当归15g 川芎15g 桔梗15g 细辛10g 杜仲15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0g 3剂。
后追访,基本痊愈,未再作。
按:此例患者为中年男性,病程较长。
《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患者因感受风寒湿三气,初起之时未予注意,渐而寒湿入里,内舍与肾,因经云:“腰为肾之府。
”故患者腰痛,形成腰痹。
故本病病位在肾,病机为寒阻于络,肝肾两虚。
病性为本虚标实。
方中独活祛风除湿,尤适于腰痛;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狗脊入督脉,利机关,除脊背寒邪;川牛膝补益肝肾,怀牛膝引热下行,利尿通淋;鸡血藤活血通络;当归甘寒质润,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细辛温肺化饮,逐出里寒;杜仲补肾强腰,祛风除湿;乳香、没药行气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
临证备要:本方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风寒湿痹而兼有肝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剂。
肝肾两虚,筋骨不健;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邪趁虚而入,故见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是什么呢-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
是什么呢?
中医的方子中很多配方名字并不是像我们现在命名的复方类药物一样的,而是以散、汤之类的剂型进行命名的,比如独活寄生汤就是其中的一种,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那么,一起来看看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是什么呢。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有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用量为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
用法为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
现代用法:水煎服。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
黄、人参。
配伍特点,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方剂学》84苓桂术甘汤独活寄生汤(王付)

84苓桂术甘汤独活寄生汤(王付)现在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一个方,叫苓桂术甘汤。
这个方是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
这个方药物组成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所组成。
这个方,根据药物的组成看看,这个方煎煮的时间长不长?煎煮的时间也是比较偏短的。
我们说煎煮一般情况下,是多长时间?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说了,张仲景的煎药方法,最短几秒钟,最长三个小时。
我们学习到应用,一定要因人而决定的。
当然,这里边还得因药而决定的。
苓桂术甘汤煎煮大概就是十五分钟左右。
当然我们说的煎煮,大火这个时间算不算?它是不算数的。
是从水开以后,小火计算的。
苓桂术甘汤,这个方的功用是什么呢?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从今天来看,苓桂术甘汤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保护胃粘膜,抗心肌缺血,缺氧,抗心律失常,以及抑制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等作用。
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是中虚痰饮证。
中,指的是什么?脾胃。
也可以说是脾胃虚弱痰饮证,也可以说是脾虚痰饮证。
中医所说的脾,在绝大多数情况,应该包括胃。
脾虚痰饮证,它的主要病证表现是什么?举一个例子。
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我问她哪不舒服?她告诉我,同时她还拿了一张纸,上面是一个胃镜的报告单,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她接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她的慢性胃炎胃历来不痛,她又说历来不恶心,历来不吐,历来不腹泻,当然大便也不干。
她说她的浅表性胃炎,主要症状,她自己感觉胃里边不柔和,这个东西一会跑到了左边,一会跑到了右边,这个东西在胃里边转来转去。
她说大概转不到半个小时,忽然间她感到胃中有一个东西,进到了胸中。
她说一到胸中,她感到胸中满闷、不舒服。
她又说胸中不舒服,胃中舒服了,说明病跑了。
她接着又怎样说呢?她说宁可胃中舒服,还是宁可胸中舒服呢?希望都舒服。
她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她说胸中不舒服,比胃中不舒服还难受。
她总是怀疑胸中不舒服,有问题,检查来检查去没有问题。
她说,大概持续二十分左右,忽然间,头晕目眩,胃中舒服了,胸中舒服了,头晕目眩。
治疗蛇缠腰的中药方剂

治疗蛇缠腰的中药方剂引言蛇缠腰是一种中医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蛇缠腰是由于寒湿或瘀血阻滞所致,因此采用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蛇缠腰的方法。
方剂选择1. 独活寄生汤方剂组成•独活(15g)•寄生(15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0g)•川乌(10g)•炙甘草(6g)方剂功效独活寄生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适用于腰部寒湿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2. 红花活络丸方剂组成•红花(30g)•桃仁(10g)•川芎(10g)•当归(10g)•丹参(10g)•虎骨(10g)•阿胶(10g)方剂功效红花活络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腰部瘀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丸剂,每次取20粒,每天早晚各一次,用温水送服。
3. 蛇床子散方剂组成•蛇床子(30g)•防风(10g)•桂枝(10g)•附子(10g)•甘草(6g)方剂功效蛇床子散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腰部寒湿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分两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项•以上方剂均为中药方剂,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治疗期间应避免寒湿侵袭,保持腰部温暖。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结论中药方剂在治疗蛇缠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蛇缠腰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独活寄生汤延缓衰老的“圣药”

独活寄生汤延缓衰老的“圣药”前文谈过独活寄生汤的来源、适应症及组成,今天继续说说这个方子的好处。
人走向衰老的过程中,骨骼的退化会比较突出,如膝盖、腰椎的老化,一旦出现病变就会给日常活动带来不便,严重者甚至不能自理,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西医通常会把这种状况归因于钙流失或者缺钙。
而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肝藏血,骨骼不够强健就需调补肝肾,如此则气血充盈可以滋养骨骼。
肝肾不足的人,体内正气不足,寒湿外邪容易侵入,湿气会阻碍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当然也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寒湿浸淫日久则会出现关节、腰椎、颈椎疼痛,这些疾病也就是今天所谓“膝关节炎”、“腰椎肩盘突出”、“颈椎病”是也。
中医则称为“痹症”。
凡腰腿等骨骼类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思路通常为袪外邪(寒湿等)和调补肝肾。
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就体现了这种思路,若辨证准确、运用适当,其治疗效果非常神奇,说它是延缓衰老的“圣药”一点也不夸张。
我的老师认为现代人不存在缺钙的问题,骨骼快速衰老或骨骼疾病的原因是肝肾不足引风湿外邪入侵,致骨关节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的。
但凡西医检查报告结论为骨质酥松的病人,老师辨证后通常就会开独活寄生汤,治疗效果非常好。
另外有一位老年病人膝盖常行动不利,每次膝盖不舒服就拿着老师开的独活寄生汤到药房去抓药,服用后膝盖就会轻松很多,大大提高了他的老年生活质量。
我的老师已经83岁了,如此高龄依然坚持每天坐诊。
老人家腰板笔挺,走路稳稳当当,爬坡上坎腿脚利索。
我有时就暗自揣测,老师是不是在一年当中也会自己服用几副独活寄生汤来让强健自己的骨骼,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呢?我在2018年冬天的时候,每天要步行到六楼去给学生上课。
一个月之后,我的膝盖就酸痛难受,特别是站着授课时间长的时候膝盖疼痛尤其明显。
哎,我已经快50岁的人了,人老了,膝盖就不好用了。
我把我的这种状况告诉老师,老师笑了笑,他显然不认为我这是“衰老”了。
根据老师的思路,我开始服用独活寄生汤,前后共服用4剂。
独活寄生汤的妙用

独活寄生汤的妙用
一、颈椎病:颈部活动受限,头昏、头痛、耳鸣,上肢胀痛麻木,
心悸气短,腰膝酸软,畏寒喜温。
用独活寄生汤:独活12g茯苓15g寄生10g牛七10g秦艽10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g 当归10g白芍10g地黄10g羌活10g葛根10g威灵仙10g蝉蜕10g桂心6g杜仲6g甘草6g细辛3g. 上药每天一剂,加冷水5000ml浸泡30min后文火煎30min,取汁300ml,,分早中晚饭后3次温服,15剂症消除。
二、腰椎病:双膝酸软,伸屈不利,麻木不仁,劳累尤甚,腰椎间
盘突出。
用中药:茯苓15g独活12g细辛3g寄生10g牛七10g 秦艽10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干地黄10g透骨草10g伸筋草10g元胡10g蜈蚣1条杜仲6g威灵仙6g桂心6g甘草6g 上药每天一剂,加冷水500ml浸泡30min 后文火煎30min,取汁300mi分早中晚3次温服,蜈蚣去头足研为粉末分3份与汁同服。
15剂即愈。
独活寄生汤怎么治疗骨伤科疾病

独活寄生汤怎么治疗骨伤科疾病独活寄生汤是从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所流传出来的中药方剂,它具有较好的祛风湿、止痹痛、补气血、益肝肾等作用和功效,是进行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风湿痹痛治疗的经典方剂。
近年来,独活寄生汤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膝骨关节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肩周炎、颈椎病、转移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那么,独活寄生汤有哪些现代药理作用?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1独活寄生汤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1)独活寄生汤的药方组成与药物作用独活寄生汤的药方药物主要包括:独活、牛膝、茯苓、杜仲、桑寄生、肉桂心、秦艽、细辛、川芎、防风、干地黄、芍药、人参、当归、甘草等,具有较好的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效,能够进行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痹症治疗,对患者临床存在的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者是畏寒喜温、心悸气短等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和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
其中,独活寄生汤中的肉桂心与当归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相互配合应用,具有较为温经通脉功效;而茯苓、人参相互配合能够定悸宁心;杜仲、细辛则能够进行强腰定痛。
2)独活寄生汤的现代药理作用根据独活寄生汤的药方组成及其基本药理作用,通过有关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能够实现实验小鼠腹腔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并且其作用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同时还能够对角叉莱胶或者是甲醛导致的大鼠关节炎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酸刺激导致的扭体反应次数,且通过热板法进行疼痛改善的效果也十分显著等等。
由此可见,独活寄生汤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关节液中的TNF-Α含量,从而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影响。
此外,还有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独活寄生汤在实现hs-CRP与MMP-3释放的有效抑制以及对患者滑膜炎症与关节软骨退变的有效减轻和延缓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并且还能够通过RANKL与OPG系统对骨细胞增殖形成促进,从而影响患者的骨细胞分化作用。
肾气虚、寒湿重、双腿冰凉,可用独活寄生汤

肾气虚、寒湿重、双腿冰凉,可用独活寄生汤一位66岁的大爷,他诉说自己近半年来双腿发凉,成天就像泡在冷水里一样,半夜还经常腿抽筋,除此外他还有腰部怕冷疼痛的毛病。
四诊合参判断为肝肾不足,寒湿阻络,给病人开了独活寄生汤。
一周后这位大爷又来了,说是上次看完病没有抓药,最近一周,腿发凉抽筋更严重了,每晚都抽筋到无法入睡,我给他按原方重新开了处方单,并嘱咐他一定按时吃药。
又过了一周,他很高兴地跟我说自从吃了我的药,腿抽筋就没犯过,但是前些天当地下大雨,在雨里站着做生意,裤子都湿到了膝盖,腿脚受了寒,还是有腿凉的毛病。
我让大爷按原来的处方继续吃七副药。
再次遇见大爷的时候,他的腿凉已经明显缓解,我叮嘱大爷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腿部保暖,为预防下雨湿鞋湿裤受寒,随时准备一双雨鞋。
“独活寄生汤”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竟然能治好腿抽筋?独活寄生汤是1300多年前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创,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偏风第四》,原文为:“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诸处风湿亦用此法,新产竟便患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除风消血。
”药物组成是:独活三两(唐代的一两大约是14克)、细辛、秦艽、防风、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人参、甘草、川芎、干地黄、当归、芍药各二两。
我给大爷开药时用独活30克,桑寄生30克,白芍30克,细辛5克,其余均在10克左右,另外加了舒筋活络的木瓜15克。
此方针对的病证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寒湿阻络的痹症。
大爷年近七旬,年高肝肾已有不足,在大街上做生意,风吹雨淋,风寒湿邪气反复侵犯机体,日久肝肾更虚,气血两亏,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关节、筋骨、肌肉,所以会出现双腿发凉如泡冷水的症状。
此病属阴证,血虚寒凝血瘀,故夜间加重出现抽筋影响睡眠。
本方药物组成中独活祛风湿力强,为君药;配合秦艽、细辛、防风祛风湿,肉桂温阳止痛;并配伍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加四君子汤去白术补气,四物汤补血,气血双补共奏奇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 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
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固痹证,疗效颇佳。
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 2
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
为此,就独活寄生汤所治之证而言,笔者首先想到了酒。因为酒有如下功能:酒性辛窜,可载诸药之性速达病灶部位,使之产生速效。专用术语谓之“药引”,即引药入经之意(经者,病灶部位是也)。同时,酒又属温热之品,具有温寒壮阳的功能,对于寒盛和素体阳虚的痹证患者,酒能加强和提高独活寄生汤的功能和疗效。
具体方法是:凡能饮酒的痹证患者,笔者嘱其以白酒浸泡独活寄生汤诸药三日后始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服量为20~25毫升,缓缓饮服(其剂型属传统的药酒浸泡)。对于不饮酒者,则采用汤药内滴酒的方法——即每次服药时,在汤药里滴入10至15滴白酒。自采用此服用法后,其疗程缩短,疗效明显提高。下面是笔者5年里所治11例痹证患者的概况。
11例患者,男性7人,女性4人,其中60岁以上6人,45岁至60岁以下5人。他们中饮酒者8人,不饮酒者3人。服酒浸剂者,于服药三日后便体现疗效,疼痛减轻,少数病灶部位有红肿者开始消散。一月后,基本治愈6例(其中一例于停药半月后复发),根治1例,无效1例,有效 3
率为70%以上。而3例不饮酒者,于服药8天后其疼痛程度不同地减轻,50天症状基本控制,但无治愈病例,有效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独活寄生汤酒浸剂不适宜热痹。所谓热痹,系痹证中一类型。它指素体阳气偏盛或阴虚而表现相对的阳气偏盛患者。其病因病机为,素体有热或阳气偏盛,被风寒湿浸入,久之其侵入之外邪从热化,热邪瘀阻经脉,气血不能流通,出现诸如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症状,治当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此外,就风寒湿痹证而言,由于三邪的多寡不等,临床用药应有侧重和加减。如对风盛而痛无定处的“行痹”,应重加祛风之药,如防风、秦艽之类;又如寒盛痛有定处的“痛痹”,应另加镇痛效果好的川乌、草乌等药。其次,痹证患者若有便溏或便秘等等兼证,处方用药应兼顾治之。总之,临床辨证用药,不可拘于成方。 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地黄各6g。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1],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为风寒湿邪[2]时久不愈,以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所致。久 4
痹正虚邪实。祛邪-秦艽、防风[3]、细辛(入三阴经,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桂心(温补下元肾阳);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独活[4](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含有八珍汤之方义,人参、甘草、茯苓四君子去白术、川芎、当归、芍药、地黄八珍汤。 配伍特点:是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义。 久痹用本方,新痹者用蠲痹汤 《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问答题: 独活寄生汤主治证病机有何特点?方药配伍有何特点?方药配伍意义如何?
[1]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膝为筋之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故肢节屈伸不利。 [2] 风寒湿邪:风为阳邪,性善走窜,所致者为行痹;寒邪所致为痛痹;湿邪粘腻,所致为着痹。 [3] 秦艽、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古人谓“痹证必用秦艽”、“三痹必用秦艽”。 [4] 独活:“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 5
慢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因急性损伤迁延日久或腰部长期单一姿势以及经常持续负重所致。中医理论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了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均可致慢性腰痛,尤以40岁以上的人更易患此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李良业教授将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分为瘀血型、肾虚型和寒湿型三种,并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根据不同病情辨证加减治疗。
腰部长期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甚则腰痛如刺,俯仰活动不便,证属瘀血型者,加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去秦艽、防风、细辛。腰痛酸软,喜揉喜按,腿膝无力,卧则减轻,劳则加重,反复发作,证属肾虚型者,加附子、鹿角胶、菟丝子、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板,去防风、细辛、秦艽。腰部疼痛,酸软无力,遇劳加重,伴有畏寒喜暖,肢节活动不利,属寒湿型者,加制川乌、地龙、红花、白花蛇,重用寄生、牛膝、杜仲、当归、地黄、川芎。
独活寄生汤 〘组成〙 独活9克、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肉桂、牛膝、杜仲、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现多用党参)、茯苓、甘草各6克。 6
〘主治〙 祛风湿痹证,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证见腰膝冷痛,肢体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临床应用: 1.本方用于风寒湿痹痛日久体虚,尤以下肢冷痛麻木证者,如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若冷痹日久,一般可加入木瓜、白花蛇、乌梢蛇、海风藤、川乌、千年健,以通筋络,逐寒湿。 2.本方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名三痹汤,补气实表的力量较强。主治气血两亏,感受寒湿 7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三两(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 8
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4.使用注意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独活寄生汤 - 附方 〖附方〗 乌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