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故事大柴胡汤-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柴胡系方剂(5)大柴胡汤

柴胡系方剂(5)大柴胡汤

柴胡系方剂(5)大柴胡汤之前误下的时候提过大柴胡汤,但是没有详细分析,今天具体分析一下。

为了方便对比,把小柴胡汤放在前面,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小柴胡汤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炙甘草三两(9g)半夏半升(9g)洗生姜三两(9g)切大枣十二枚(4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9g)洗生姜五两(15g)切枳实四枚(9g)炙大枣十二枚(4枚)擘大黄二两(6g)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用大黄二两。

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这一条在之前少阳病误下中已经学过,少阳病经过误下后,邪气入里化热了,导致胃部呕加重、胸胁撑胀严重甚至疼痛、烦躁加重,需要和解少阳的同时加泻下缓急药,用大柴胡汤。

《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仍然是少阳有邪气兼阳明里实。

这一条是和泻心汤系列放在一起的,所以和泻心汤做一个鉴别。

1.发热汗出不解,还有少阳邪气,而泻心汤证只是胃部升降不调的问题,如果有表证,都要先处理表证的,不会表里一起解决。

本方是表里同解的;2.心下痞硬,比痞满要严重一个程度;3.呕吐下利,因为有热,大柴胡汤证呕吐比较严重,下利有里急后重,不痛快;泻心汤最多只有呕的感觉,这个就比较好区分。

这里有没有疑问,大柴胡汤不是治疗便秘的吗?这个有下利为什么还可以用?这种下利有点像细菌性痢疾,多数有患者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这种下利和肝胆疏泄不利有关,所以用大柴胡汤疏肝利胆,同时清肠胃之热。

刘渡舟老师说芍药汤有一个加减法,就是“大便频数,而下重难通者,加大黄”,所以肠道有湿热的,也会有下利的情况,人体借由下利排毒素,只有用大黄把这个毒素打出去,才能止利。

一、大柴胡汤

一、大柴胡汤

一、大柴胡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转载)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

“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

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老中医擅治胆结石,但他只给病人药,不给方。

我后来一查是什么,大黄、枳壳、柴胡、黄芩……就是大柴胡汤。

这个老中医有个特点所有的病人喝药之前吃油煎鸡蛋或者红烧猪蹄,吃了以后病人就痛啊!痛了以后再吃他的药。

这时大便里面就能跑出很多小石头来,病人就不疼了。

为什么?我说这是个“人工大柴胡汤证”。

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大柴胡汤证,因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上腹不痛,用大柴胡汤是没有效的,只有“心下按之满痛”这种情况用才有效,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这也是我们用经方的原则。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

真诚感谢您的观看!
13针推七
大柴胡汤

刘 渡 舟
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 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 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 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 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 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 证皆消。
大柴胡汤证 体格壮实,面宽颈粗; 表情严肃,烦躁易怒; 上腹满痛,苔厚口苦。 体质:热结在里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 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 胡汤主之。165
请 您 在 此 输 入 标 题 和解少阳,内 文字 泄热结
大柴胡汤的现代应用: 1、发热性疾病。感冒发热、胆道感染发热、肺部感染发热、乳腺 炎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等,均有应用大柴胡汤的机会,但必须抓 住方证 2、胰胆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包括这些部位的肿瘤等, 如果出现按之心下满痛者,出现腹胀呕吐者,都可以用本方。 3、反流性胃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 不良等。这个病现在愈来愈多,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与工作 紧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过大有关。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 饱胀感、烧心、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等,大柴胡汤能抑制 这种反流状态,可以说,大柴胡汤就是一种天然的胃肠动力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剂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10 克,芍药10 克,半夏12 克,生姜12 克,枳实12 克,大枣 4 枚,大黄 6 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

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此治小柴胡汤证而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03 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解:见小柴胡汤方。

按:大柴胡汤证之呕和烦,除柴胡证外,还有里实热壅的成分,故与小柴胡汤不同,而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

《伤寒论》第165 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注解:伤寒证,虽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若其人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心下痞硬,即心下急的剧甚者,外感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大多现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或本方证,或本方加石膏汤证。

又由于本条的发热呕吐下利之治,则本方有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感染、胆囊炎、痢疾等的机会。

《伤寒论》第136 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2 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注解:按之心下满且痛,此为里实,宜以大柴胡汤下之。

按: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皆心下急的一类,为应用本方的要征,宜记。

外感表解而烧不退,有柴胡证,多宜小柴胡加石膏汤。

若大便干,舌苔黄,已非上方所能治。

与本方有捷效。

曾治一患者,住某医院高烧五十余日,西医用尽退烧方法不解。

请各医院会诊,多疑为癌变,最后邀胡老往诊,其人呕不能食,胸胁满,心下痞,大便难,脉弦有力,与本方一剂烧退,三剂痊愈出院。

黄师讲大柴胡汤

黄师讲大柴胡汤

黄师讲大柴胡汤编者按语:前几天跟黄师门诊所见,黄师用大柴胡的几率很高。

确实也是,现在的人们经济水平高,生活水平高,饮食营养高,大柴胡体质不少!黄师每每给患者进行腹诊,归座后以沉厚的男低音略带江苏味儿温文地报方:柴胡,15克......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在南京中医大倍受学子们欢迎的教授对大柴胡汤娓娓道来......******************************************胡希恕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前辈。

80年代《中医杂志》上发表了胡老的几则医案,但就是这几则医案,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眼前为之一亮: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胡老擅用大柴胡汤,同道们称他为“大柴胡”,病人听不懂,只因见胡老喜用大茶壶喝茶,故传为胡老是“大茶壶医生”。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方,是一首典型的经方,临床非常有效。

南京市立医院ICU病房有一个86岁高龄的老太太,因肺部感染住院,住院以后很快就神志昏迷,大小便不通,最后说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嘱准备后事。

老太太的女儿提要求,说老太太一生相信中医,最后的关头一定要让中医给她看看。

他们找到了我。

当时老人插着呼吸机,神志昏迷,但当我按压她的上腹部的时候,老人眉头紧皱。

我当场就说:有救!为什么?因为有大柴胡汤证。

按之心下满痛,是张仲景用大柴胡汤的客观指证。

不过,据我的经验,治疗肺部感染,大柴胡汤一定要加上栀子、厚朴。

第一天,没有反应。

我说你们怎么服的?原来老人有反流,他们直接插管插到空肠,灌到空肠里头去了。

我说不行,一定要从胃里面进去!三小时鼻饲一次,每次50毫升。

第二天,小便有了,一千多、两千多……。

而且老人持续的高烧退了、神志也清醒了。

这个病例在医院ICU病房引起强烈的反响。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准备后事的人居然能够救过来。

后来病区主任把我这张方抄过来。

有次她去安徽会诊,一个老红军也是这个情况,肺部感染,小便不通。

她也不管虚证实证,用这个方,居然让那个宣告不救的老红军,又多活了一段时间。

大柴胡汤-名医验案

大柴胡汤-名医验案

按语:少年性急而肝火旺盛,境遇不遂而气血凝滞,郁久而溃,故吐血而胸胁满闷。夫气为血帅,血依气行,故《证治汇补》云“治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行’’。而气郁多责之于肝,又患者血虽不吐,但胸满气腥,午后潮热,系血分瘀热,故治以大柴胡汤清热调肝。以其调肝则气顺,清热而瘀行,瘀行则病已。
十一、泄泻
四、胃脘痛(胃溃疡)
刘渡舟医案:贾某某,男,60岁。患胃溃疡已多年不愈,近因气恼,又复发作。胃脘痛剧,呕吐酸苦,夹有咖啡色物,不能进食,大便已五天未解。西医诊为胃溃疡有穿孔可能,劝动手术治疗,其子不肯。脉弦滑有力,舌苔黄腻。辨证:肝火郁于胃,灼伤阴络,则吐血如咖啡色物,火自肝灼胃,则呕吐酸苦;火结气郁,则腑气不通而大便不下。
七、心悸
彭元成医案:刘某,女,5 6岁。因恼怒致发心悸四年余,服中西药,效甚微,心情稍有不遂即复发。近日心中郁郁不乐,心悸失眠,梦多易醒,烦躁不安,口苦恶心,咽干口燥,饮则试唇,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如羊矢,溺涩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欠润,脉虚弦。证属阴阳失调,本虚标实,治当阴阳并调,补虚泻实。药用:
运用
一、阳明少阳合病
许叔微医案: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汤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二服而病除。(《伤寒九十论证十三》)
按语:往来寒热,柴胡证俱有,惟热结在里.乃大柴胡证之独兼也。何以知有热结在里,以脉洪大而实故知也。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则病不能除,此用小柴胡不应而大柴胡不爽之故也。
柴胡、生大黄(后下)、枳实、黄芩、白芍、茵陈各1 O克,制半夏6克,生姜3片,大枣2枚。
2剂#039;大便通畅,寒热除,胀减;再进1剂,胀消纳增黄减;继服五藤合剂(茵陈、夜交藤,忍冬藤,白毛藤,葡萄藤)3剂。不再进药,豆油腻之食,两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已正常。(福建中医药1989;<3:52)

《伤寒论》113方——大柴胡汤

《伤寒论》113方——大柴胡汤

《伤寒论》113⽅——⼤柴胡汤第七⼗⼀⽅——⼤柴胡汤少阳⼗三1 ⼊阳明去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下痞硬,呕吐⽽下利者,⼤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枣⼗⼆枚,擘⼤黄⼆两上七味,以⽔⼀⽃⼆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升,⽇三服。

伤寒表证发热,汗出当解,乃汗出不解,是内有阳明⾥证。

热⾃内发,⾮关表寒,汗去津亡,则燥热愈增矣。

⼼下痞硬,是胆胃两家之郁塞也。

呕吐⽽下利者,是戊⼟迫于甲⽊,上下⼆脘不能容纳⽔⾕也。

吐利⼼痞,⾃是太阴证,⽽见于发热汗出之后,则⾮太阴⽽阳明也。

⼤柴胡汤,柴、芩、芍药,清少阳之⽕,枳实、⼤黄,泻阳明之热,⽣姜、半夏,降胃逆⽽⽌呕吐也。

1 本条提纲,呕吐与下利者,胆⽊克胃也。

即是上条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汤证。

⽽治辨的重点,在前⾯⼀句。

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不解,此是阳明胃腑,外蒸之热,所以汗出热不解。

⼼下痞硬,呕吐加下利者,此少阳经病,贼克阳明也。

⼤柴胡汤,解少阳之经与阳明胃腑,双解⼆阳也。

2 附两条提纲,此是少阳⼊阳明去路之变证。

本来也是⼤柴胡汤证的。

少阳⼗四 ⼊阳明去路伤寒五六⽇,头汗出,微恶寒,⼿⾜冷,⼼下满,⼝不欲⾷,⼤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也。

脉沉,亦在⾥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在⾥,此为半在表半在⾥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少阴也,可与⼩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解。

少阳三⼗⼊阳明去路太阳病,过经⼗余⽇,反⼆三下之,后四五⽇,柴胡证仍在者,先与⼩柴胡汤。

呕不⽌,⼼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柴胡汤下之则愈。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个想学习《伤寒论+⾦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3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腹满⼗七2按之⼼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柴胡汤。

⼼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故事——大柴胡汤
经方也有猛将军,大柴胡汤至稳妥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

心烦恶心。

曾多次服用舒
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

舌边红,脉沉弦有力。

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以沸汤数合,和
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
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
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
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
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
发揭衣被。

病机
六经:太阴病[病性:虚寒(或寒湿);病位:里(中焦之脾)]
方证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396)
病症
以“脉缓弱,舌淡苔白,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
喜按”为主症。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枣黄姜;
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

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

我常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
的倾倒综合征。

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

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用了三两。

另外,
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
是有帮助的。

值得说明的是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

不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

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

结合现代医学
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

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

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

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
传统的利胆药。

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

我的研究生做了大柴胡方证研
究的毕业论文。

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

我也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
年9月21日初诊。

患者3年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行B超检查显示:胆囊炎,肝囊炎,
肝囊肿。

间断服用西药或中成药,症状时缓时作。

此次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而就诊,诊见:形体中等脸色偏暗,皮肤粗糙,上腹部疼痛,纳呆,口有异味,夜寐多梦,腹胀,大便溏,日2次~3次,自觉慵倦,舌红苔黄,脉弦。

腹诊:腹部平坦,上腹部触之即痛,压之有明显的抵抗感,腹直肌紧张,两季肋下压之不适。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0g,制大黄5g,生姜3片,红枣6枚。

7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精神好转,大便成形,日1次,继以原方服14剂,诸症均平。

也曾治一56岁的冯姓女病人,右肩背连及上臂疼痛2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颈椎病经针灸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

伴有胆囊炎病史一年余,来诊时胃脘部满闷不适,大便不畅。

右上腹,右季胁部按之拘急疼痛。

处以大柴胡汤后肩背部的疼痛随胃脘部症状的改善而缓解。

从本方用药来看,白芍是重要之处。

观仲景用芍药,多用来缓急止痛。

不论颈椎病的肩背痛还是胆囊炎的按压痛,都为挛急之象,以芍药缓之,也在其理。

【学用导读】张仲景设大柴胡汤组成有2,一方有大黄,而一方无大黄,提示设方用药必须与病变证机相符合。

再则,应用大柴胡汤主治病证,还必须重视方药煎煮方法。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热证:胃脘痞硬,呕吐,下利,或大便硬,胃脘拘急或疼痛,按之痛,心烦,口苦,胸胁苦满或疼痛,不欲饮食,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大柴胡汤,以主治少阳阳明热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心胆郁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少阳胆热内扰,阳明郁热内结,浊热逆乱上下,以此而演变为少阳阳明郁热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胁苦满,脘腹拘急,或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或紧为用方审证要点。

随证加减用药:若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神曲,以消食化积;若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若胆结石者,加海金砂、郁金、石苇,以利胆化石消石;若胁痛者,加延胡索、桃仁,以行气活血止痛;若眩晕者,加天麻、菊花,以清眩止晕;若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黄连,以清心益血,舍魂安神等。

【方证研究】热扰阳明,胃气内结,则胃脘痞硬;胃气上逆,则呕吐;热迫大肠,下迫下注,则下利;或浊热内结,则大便硬;热结阳明,胃气壅滞,则胃脘拘急或疼痛,或按之痛;胆热扰心,则心烦;胆热上攻,则口苦;胆热逆乱经脉,则胸胁苦满或疼痛;胃气不降,则不欲饮食;正气乘其势而抗邪,则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少阳阳明郁热之征。

其治当清胆和胃,降逆消痞。

方中柴胡清少阳胆热,疏少阳胆郁。

黄芩既可清少阳胆热,又可清阳明之热。

枳实行气清热,消除痞满。

(大黄泻热,荡涤污浊滞物)芍药泻胆热,缓里急。

生姜降逆和胃。

大枣益中气,防止苦寒伤胃。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大柴胡汤中有没有大黄?
答:张仲景设大柴胡汤方药组成有二,一方有大黄,而另一方则无大黄。

结合应用大柴胡汤治病体会,如病变证机是热结而病证表现无大便不通,方药组成可不用大黄;若病变证机是热结而病证表现有大便不通,方药组成可用大黄,所以理解张仲景设大柴胡汤有没有大黄,必须辨证对待,且不可一概而论。

2、煎煮大柴胡汤用大黄有没有特殊要求?
答:根据病证表现与病变证机,治疗必须选用大柴胡汤,而用大柴胡汤又必须用大黄,若病证表现有大便不通,煎煮大黄应后下;若病证表现无大便不通,煎煮大黄不后下。

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柴胡汤?
答:张仲景设大柴胡汤用法,先将方药煎煮约30分钟,去滓,再煮药汤约15分钟,或者将方药煎煮约50分钟,去滓,取药汤服用,每日分3服。

再则,大黄主治大便不通,煎煮时间约15分钟;若主治病证而无大便不通,煎煮时间约30分钟。

4、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心中痞硬”?
答:理解大柴胡汤主治“心中痞硬”辨证重点有二:①“心中痞硬”的病变部位在心,相当于冠心病、心肌病等病证表现而符合大柴胡汤证;②“心中痞硬”的病变部位在脾胃,相当于胆囊炎、胰腺炎、胃炎等病证表现而符合大柴胡汤证。

4、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郁郁微烦”?
答:理解大柴胡汤主治“郁郁微烦”的辨证重点有二:①“郁郁微烦”的病变部位在胃,即胃脘胀满或疼痛因呕吐而减轻,但仍有脘腹不舒;②“郁郁微烦”的病变部位在心,因邪热扰心而为心烦。

再则,小柴胡汤能主治心烦,而大柴胡汤也能主治心烦,大柴胡汤主治浊热较小柴胡汤为甚,所以大柴胡汤主治心烦比小柴胡汤为重。

认识与理解大柴胡汤主治“郁郁微烦”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而不是主要在心。

5、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下利”?
答:理解大柴胡汤主治“下利”的辨证重点有二:①“下利”病变证机是热在少阳阳明而下迫下注,以大柴胡汤清解少阳阳明之热而止下利;②“下利”病变证机是热结旁流,用大柴胡汤清泻少阳阳明之热而止下利。

6、运用大柴胡汤常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答:大柴胡汤主治阳明少阳热证,因大柴胡汤证与大陷胸汤证相类似,所以辨大柴胡汤证应与大陷胸汤证相鉴别。

又,辨大柴胡汤证以胸胁满为主,而辨大陷胸汤证则以胸胁痛为主。

再则,大柴胡汤证与阳明热结证相类似,辨大柴胡汤证以心下满痛为主,而辨大承气汤证以绕脐痛为主。

7、运用大柴胡汤可治哪些疾病?
答:运用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热证,尤其是辨少阳阳明热证的表现与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冠心病,急、慢性胃炎等有相同之处,所以合理选用大柴胡汤,则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

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