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通信的测试技术
WIFI测试2

IAC Confidential
4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WIFI 与WLAN关系 关系
和无线局域网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是什么? 问:Wi - Fi和无线局域网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是什么? 和无线局域网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虽然“无线局域网(WLAN)”和“Wi - Fi”常常交 虽然“无线局域网( ) 常常交 换使用。但是无线局域网( 换使用。但是无线局域网(WLAN)和Wi – Fi之间是 ) 之间是 有区别的,基本上在这里 有区别的,基本上在这里Wi - Fi是无线局域网类型中 是无线局域网类型中 的一种。 的一种。
IAC Confidential
5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无线通信类型之间的关系。 无线通信类型之间的关系。
IAC Confidential
6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WIFI与蓝牙区别 与蓝牙区别
WIFI与蓝牙技术有何区别 与蓝牙技术有何区别? 与蓝牙技术有何区别
IAC Confidential
2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二、Wi-Fi的突出优势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 围比较小,半径大约只有 米 围比较小,半径大约只有15米,而Wi-Fi传播传输范 传播传输范 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 围为室外最大 米 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 公里。 米。使用交换机通信距离还可以扩大到约6.5公里。 使用交换机通信距离还可以扩大到约 公里 Wi-Fi 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 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 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案例】无线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检测

WLAN无线网络QoS测试构架
视频图象质量(上/下行) 网络吞吐量 网络转发时延 数据优先级测试 802.11二层切换 IP层(三层)切换 位臵与场强的对应 无线覆盖弱场搜索 干扰源查找
图象模糊 马赛克现象
系统应用测试
带宽下降严重 丢包情况严重
网络性能指标测试
乒乓效应 切换过长
单洞封闭隧道结构剖面图
CRSC
封闭隧道环境下无线信号覆盖质量
天线可能放 置的位置 供列车运行 的高压电线
弱电系统 电缆桥架
强电系统 电缆桥架
天线可能放 置的位置
消防 龙头
铁轨
列车前进方向
隧道现场图片
CRSC
隧道弯曲半径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隧道的封闭性,造成无线电波信号的多次反射,对信号质量 产生致命影响,车速过快时,导致吞吐量下降,设置通讯中断。
WLAN
CBTC
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 数据吞吐量低 采用全冗余设计 网络漫游切换短 网络抗干扰要求高
PIS
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 数据吞吐量要求较高 网络自动保护 网络漫游切换短 网络抗干扰要求高
CRSC
WLAN网络QoS测试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Layer1~7测试
网络层
应用层
QoS
CRSC
特点: 1、实时频谱分析
2、通道统计
3、设备自动查找 4、记录回放Playback
5、弱场查找
6、干扰发现
CRSC
无线通信系统
WLAN网络服务质量 TETRA网络服务质量
CRSC
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框图
SCN: 交换控制节点
o
NMS: 网络管理系统 TBS: TETRA基站 语音 数据 BDA: 直放站 漏泄电缆
基于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

添加标题
节能环保:通过Wifi无线通信方案,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家中的能耗情况,如电能、水能 等,并根据需要调整家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节能环保。
添加标题
智能语音控制:通过Wifi无线通信方案,用户可以实现智能语音控制,如语音控制家电 设备、语音查询天气等。
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智能家居: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智能医疗: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诊断 智能交通: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交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 智能农业: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农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智能物流: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物流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 智能安防:通过Wifi无线通信,实现安防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单片机Wifi无线通信方案的设 计
单片机选择与配置
单片机型号: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 适的单片机型号,如STM32、 Arduino等
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实现Wifi无线通信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片机配置:根据项目需求配置单 片机的引脚、时钟、中断等参数
单片机调试:调试单片机的程序, 确保Wifi无线通信功能正常工作
Wifi模块的选择与配置
模块类型:选择合适的Wifi模块,如ESP8266、ESP32等 模块参数: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模块的参数,如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 模块配置:配置Wifi模块的SSID、密码、信道等参数 模块接口:选择合适的接口,如UART、SPI等,并配置相应的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程序设计:根据需 求设计程序结构, 包括主程序、初始 化程序、无线通信 程序等
调试方法:使用串 口调试工具、逻辑 分析仪等工具进行 调试,确保程序运 行正常
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为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文章。
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模块等方面的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涵盖了硬件选型、连接方式等内容。
软件设计部分包括软件架构、算法设计等方面。
通信协议设计则详细阐述了系统中采用的无线通信协议。
系统性能测试部分对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系统设计的经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设计和测试,验证了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类似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基于无线通信、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系统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协议设计、系统性能测试、总结、展望1. 引言1.1 绪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实时采集多卡尺数据。
而传统的基于有线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受限于传输距离和布线复杂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以解决传统有线连接系统的限制。
我们将对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协议设计和系统性能测试进行详细阐述,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需要采集多卡尺数据的应用提供一种有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致力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在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实时监测、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2. 正文2.1 系统总体设计本文设计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多卡尺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协议设计、系统性能测试等几个部分构成。
系统总体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工作流程等方面。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用户接口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多个卡尺设备中采集传感器数据,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上位机,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户接口模块提供友好的界面供用户操作和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1.引言本报告是对无线设备进行测试的结果总结和分析。
无线设备是指使用无线技术进行通信的各种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摄像头、无线音频设备等。
测试旨在评估该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无线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场景。
室内环境模拟了办公室和家庭网络环境,包括墙壁、家具等障碍物;室外环境模拟了开放区域和城市环境,包括建筑物和树木等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
测试过程中使用了标准的无线网络工具和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测试内容测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号强度:测试设备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信号覆盖范围:测试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信号干扰:测试设备在其他无线设备和干扰源存在的情况下的通信质量;-网络速度:测试设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稳定性:测试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和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的稳定性。
4.测试结果与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无线设备在室内环境下的信号强度较好,即使在障碍物较多的情况下,信号强度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在室外环境下,由于信号传播受到阻碍,信号强度有所下降。
因此,在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时,应尽量选择相对开放的位置,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信号覆盖范围方面,该设备在室内环境下的信号覆盖范围较大,可以满足一般家庭和办公室的需求。
然而,在室外环境下,信号覆盖范围较小,特别是在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下,信号强度明显受到限制。
这需要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位置。
信号干扰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对其他无线设备和干扰源的干扰较小。
即使在密集的无线信号环境下,设备的通信质量依然能够保持良好。
这使得该设备在多设备同时连接的场景下表现出色,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等需要频繁通信的场景。
网络速度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稳定,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都能保持较高的速度。
这使得用户可以顺畅地进行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操作。
Lora技术的信号传输距离预估与测试方法

Lora技术的信号传输距离预估与测试方法一、引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Lora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宽区域网络(LPWAN)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具有大容量、远距离、低功耗等特点。
而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估计Lora技术的信号传输距离,以及有效测试其实际传输效果,对于保证物联网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预估方法1. 理论计算法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的预估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方法来实现。
根据Lora技术的通信原理,可以通过信号传输功率与接收灵敏度的关系来计算传输距离。
通过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模型,结合环境因素等参数,可以得到大致的传输距离预估。
2. 实际测量法除了理论计算法外,实际测量也是一种常用的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预估方法。
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布置一定数量的Lora节点,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测量,记录不同距离下的信号强度,进而得到传输距离预估。
三、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测试方法1. 场景仿真测试场景仿真测试是一种常用的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测试方法。
通过基于真实环境的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出不同环境下的信号传输情况。
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如传输功率、节点密度等,可以测试Lora技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信号传输距离。
2. 实际测试方法实际测试是一种直接在实际环境中测试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
通过在具体场景中布置测试节点,可以监测信号传输的实际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Lora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四、信号传输距离预估与测试需要考虑的因素1. 障碍物在进行信号传输距离预估和测试时,需要考虑到信号传输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物。
建筑物、树木、地形等都可能对信号传输距离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实际环境中做好障碍物的评估和记录,并在预估和测试中进行合理的考虑。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Lora技术信号传输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 1 5卷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B I CI AS C S ENCE OURNAL OF TEXTI SJ LE UNI RS T F VE I I S
利 用 收 发 两 端 的 设 备 实 现 闭 环 测 试 是 测 量 系 统 性 能 的 有 效 方 法 , 是 这 种 方 法 要 求 必 须 是 双 工 但
工 作 的 系 统 , 适 合 于 半 双 工 或 者 单 工 系 统 , 文 中 提 出并 实 现一 种 基 于 功 率 谱 分 析 的信 噪 比检 测 方 不 本
信 噪 比是 衡 量 模 拟 通 信 系统 性 能 的 主 要 指 标 , 该 指 标 准 确 的 测 量 是衡 量 系统 性 能 的 关 键 . 于 对 由
一
直 没 有 精 确 的 测 量 方 法 对 信 噪 比进 行是 输 出 信 纳 比并 所 但
V0 . 5, . 1 1 No 3
S p ., 002 et 2
一
种 无 线 通 信 系 统 性 能 测 试 方 法
任 学 敏 ,卢 莉 萍
( 安 工 业 学 院 研 究 生 部 ,陕 西 西 安 7 0 3 ) 西 1 0 2
摘 要 : 出 了一 种 基 于 功 率 谱 分 析 的 无 线模 拟 通 信 系统 输 出性 能 测 试 方 法. 模 拟 数 据 采 提 将
机 及 天 线 发 送 , 过 无 线 信 道 至 接 收端 , 收 设 备 解 调 后 输 出、 于 功 率 谱 分 析 的 测 试 设 备 检 测 单 音 经 接 基
并 计 算 信 噪 比.
本 方 案 避 免 了 系 统 闭 环 工 作 状 态 , 而 使 单 工 系统 、 双 工 系 统 的 整 体 性 能 测 试 成 为 可 能 . 从 半
工业无线通信技术——第十一章 工业无线网络测试平台研究

实体现工业现场 无线通信 的不稳定性 ,其验证 的效果
也无法令人满意。
对于一般的工业无线网络研 究 ,由于应用领域 尚 不确定 ,同时 ,网络 中也可能存在如移动输送车之类 的运动节点 ,或 由于变化 的射频环境造成的 网络拓扑 构成变化 ,需要较为灵活的测试 手段 ,因而 ,采用第
无 线通 技 信 木
o ndu t i l ie e sCo muni a i n fI s r a r ls m W c to
[ 编者按] 工业无线技术是继现场总线之后 , 工业控制领域的又一个热点技 术 ,是 降低 工业测控 系统成本 、提 高工业测控 系统应用范围 的革命性技
过大家对这个专题的关注会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工业无线技术在各个行业的
应 用模 式 ,进而推动我国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工业 无线技术的蓬勃发展。
第十 一章
工业无线 网络测 i 平台研 究 式
Ch pt r 1 St dy o nd t y W ie e sN ew o k Te t d a e 1: u fI us r r ls t r sbe
张 华 良 曾鹏
( 国科学院沈 阳 自动化研 究所 ,沈阳市 中
Zha gH u la g Ze g n n ain n Pe g
10 1) 1 பைடு நூலகம் 6
(hn a g ntue f uo t n C iee a e f c ne, h n ag 10 ) S ey n stt o A tma o , hns dmyo i csS e yn 0 I i i Ac Se 1 1 6
技术 ,有效的提高 了点对 点通信 的性能 ,但 由于 目前 技术水平的 限制 ,仅仅局 限于物理 层技 术 ,尚无法满 足工业无线测控 系统对于通信 的能耗 、 带宽 、 可靠性 、 延时等多方面的需求 ,需要从链路 层、路 由层协议 的 设计及 网络的实际部署方式 ,如 中继节 点的位 置、数 量 等多个方面对无线 网络进行优化 ,大量的研 究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