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络设计与现场测试

合集下载

无线工程施工

无线工程施工

无线工程施工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号覆盖、传输和接收的过程。

无线工程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物联网等领域。

在无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覆盖范围、传输质量、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无线工程施工的准备、施工过程、验收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无线工程施工准备1. 设计阶段: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传输功率、天线布局、馈线配置等。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设备。

设备选型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兼容性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3. 施工材料准备:施工前需要准备足够的施工材料,如馈线、天线、功分器、耦合器等。

材料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4. 人员组织: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无线工程施工过程1. 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无线通信设备。

设备安装时要保证设备固定牢固,接口连接可靠,防止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2. 天线布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天线的布局和安装。

天线的位置和高度要充分考虑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确保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和强度。

3. 馈线布设:合理布设馈线,确保馈线的走向合理、美观。

馈线布设时要避免馈线过度弯曲、拉伸,防止馈线损坏。

4. 调试与测试:在设备安装、天线布局和馈线布设完成后,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信号覆盖范围、传输质量、稳定性等。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无线工程验收1. 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合同,制定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包括信号覆盖范围、传输质量、稳定性、设备运行状况等方面。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验证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二、测试环境1.硬件设备:无线路由器、电脑、手机等2.软件工具:无线网络测试工具、网络监测软件等三、测试内容1.网络连接测试:通过连接无线网络,测试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

测试使用电脑和手机分别连入网络,测速并观察网络连接是否稳定。

2.信号覆盖测试:测试无线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覆盖。

使用手机或电脑在不同距离和环境中测量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3.信号干扰测试:测试无线网络所在频段是否受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监测软件,扫描并分析周围无线信号,确保无线网络信号干净。

4.安全性测试:测试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包括密码加密、防火墙等。

使用渗透测试工具模拟黑客攻击,验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

四、测试结果1.网络连接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无线网络连接速度为平均10Mbps,连接稳定。

2.信号覆盖测试结果:在室内,无线网络信号强度较差,一些边缘区域信号强度较弱;在室外,信号覆盖范围较广,信号强度稳定。

3.信号干扰测试结果:经过扫描和分析,未发现其他无线设备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干扰。

4.安全性测试结果:无线网络采用WPA2-PSK加密,密码强度较高。

经过渗透测试,未发现网络安全漏洞。

五、结论与建议1.无线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良好,可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2.在室内,需要优化信号覆盖,提高信号强度,尤其是边缘区域。

3.其他无线设备对无线网络信号没有干扰,网络信号干净。

4.无线网络密码采用WPA2-PSK加密,安全性较高。

六、测试总结通过本次无线网络测试,验证了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针对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网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无线网络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升级网络设备,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为无线测试报告,总字数1200字。

无线通信设备系统施工方法和步骤

无线通信设备系统施工方法和步骤

无线通信设备系统施工方法和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无线通信设备系统的施工方法和步骤。

无线通信设备系统是为了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设计的网络系统,包括基站、天线、传输设备等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规划和设计
在施工无线通信设备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技术,以及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布局。

2. 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检查施工现场的条件和安全性,以及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

3. 安装基础设施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安装基础设施。

这包括建立基站和天线支架,安装电力供应系统,以及布置传输设备和连接线缆。

4. 安装无线设备
安装基础设施后,需要安装无线设备。

这包括安装基站设备、天线和信号放大器等。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按照设备厂商的说明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的正确连接和设置。

5. 连接和测试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连接和测试。

这包括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线缆和电源线,以及进行信号测试和网络优化。

通过测试和调整,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6. 验收和维护
最后,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验收和维护。

这包括与客户进行验收交付,确保系统符合规格要求,并提供维护和支持服务,以确保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性能。

以上是无线通信设备系统施工的方法和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无线通信知识测试题库-2含答案

无线通信知识测试题库-2含答案

无线通信知识测试题库-2含答案1. 拉线的较佳距高比是() [单选题]A、5B、2C、1(正确答案)2. 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保证正常运转。

[单选题]A、评价B、检测(正确答案)C、维修D、更换3.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后,方准上岗作业 [单选题]A、《职称证》B、《培训证》C、《特种作业操作证》(正确答案)D、《毕业证》4. 梯子不用时应随时(),妥善保管避免日晒雨淋 [单选题]A、倒放(正确答案)B、靠墙放立C、车上捆牢5. 工作绳子不用有() [单选题]A、衬垫B、锁扣C、接头(正确答案)6.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年复审一次 [单选题]A、半年B、1年C、3年(正确答案)D、2年7. 夏季炎热天气情况进行高处作业时,() [单选题]A、可以穿拖鞋作业B、可以光膀子作业C、不准穿拖鞋作业,要穿戴整齐,文明施工(正确答案)D、可以传短裤8.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单选题]A、劳动保护B、安全生产保护C、安全生产保障(正确答案)9.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单选题]A、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正确答案)B、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D、用冰敷10. 在抗洪抢险中,抢修队伍首先要保障()的安全,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提醒。

[单选题]A、设备B、抢修人员(正确答案)C、财产D、通信线路11. 作业现场电气着火时,不得使用()进行灭火。

[单选题]A、二氧化碳灭火器B、1211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水及泡沫灭火器(正确答案)12. 严禁坐在高处作业下方无()的地方休息,防止坠落。

[单选题]A、凳子B、遮拦(正确答案)C、梯子13. 《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应当按照()的原则进行。

[单选题]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实是求是,尊重科学(正确答案)C、公开.公平.公正。

【案例】无线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检测

【案例】无线通信系统服务质量检测

WLAN无线网络QoS测试构架
视频图象质量(上/下行) 网络吞吐量 网络转发时延 数据优先级测试 802.11二层切换 IP层(三层)切换 位臵与场强的对应 无线覆盖弱场搜索 干扰源查找
图象模糊 马赛克现象
系统应用测试
带宽下降严重 丢包情况严重
网络性能指标测试
乒乓效应 切换过长
单洞封闭隧道结构剖面图
CRSC
封闭隧道环境下无线信号覆盖质量
天线可能放 置的位置 供列车运行 的高压电线
弱电系统 电缆桥架
强电系统 电缆桥架
天线可能放 置的位置
消防 龙头
铁轨
列车前进方向
隧道现场图片
CRSC
隧道弯曲半径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隧道的封闭性,造成无线电波信号的多次反射,对信号质量 产生致命影响,车速过快时,导致吞吐量下降,设置通讯中断。
WLAN
CBTC
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 数据吞吐量低 采用全冗余设计 网络漫游切换短 网络抗干扰要求高
PIS
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 数据吞吐量要求较高 网络自动保护 网络漫游切换短 网络抗干扰要求高
CRSC
WLAN网络QoS测试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Layer1~7测试
网络层
应用层
QoS
CRSC
特点: 1、实时频谱分析
2、通道统计
3、设备自动查找 4、记录回放Playback
5、弱场查找
6、干扰发现
CRSC
无线通信系统
WLAN网络服务质量 TETRA网络服务质量
CRSC
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框图
SCN: 交换控制节点
o
NMS: 网络管理系统 TBS: TETRA基站 语音 数据 BDA: 直放站 漏泄电缆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灵活、便携和高效的需求,无线通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依赖。

无线通讯系统以其无需线路布设,覆盖范围广,数据传输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军事、工业、商业、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无线通讯系统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和选择。

本文将重点探讨无线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硬件选择、软件设计、安全策略等方面。

无线通讯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和传输媒介三个部分。

发射端负责将信息转换为电磁波,通过传输媒介发送;接收端则接收电磁波并还原为信息。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无线通讯协议和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LoRa等。

射频模块:无线通讯系统的核心是射频模块,它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射频模块的选择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传输距离来决定,同时需要考虑其功率、频率、灵敏度等参数。

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是无线通讯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处理用户输入、控制射频模块和其他外设的工作。

在选择微控制器时,需要考虑其处理能力、内存大小、外设接口是否满足系统需求。

天线:天线是无线通讯系统中负责接收和发送电磁波的重要部件。

天线的选择需要考虑其频率范围、增益、阻抗等参数,同时还需要考虑其尺寸和形状是否适合应用场景。

通讯协议:通讯协议是无线通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信息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在选择通讯协议时,需要考虑其数据传输速度、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

调度策略:调度策略是无线通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它决定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顺序和时间。

调度策略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效率。

能量管理:能量管理是无线通讯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系统的功耗和寿命。

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模式、休眠模式和省电策略等。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障无线通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防止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在选择加密技术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效率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工业IEEE802.15.4a标准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设计与实现

工业IEEE802.15.4a标准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设计与实现

工业IEEE802.15.4a标准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设计与实现吴丽琴;徐胜;姜得志【摘要】基于IEEE 802.15.4a标准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针对IEEE802.15.4a协议工业无线网络的性能测试研究较少,评判工业无线控制系统是否符合工业场合的应用缺乏精确的描述;为评价基于IEEE 802.15.4a 标准的工业无线网络的性能,搭建了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络测试平台,基于ARM处理器开发了工业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装置,给出了测试装置的软硬件设计,通过测试获得工业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丢包率、吞吐率、协议转换时间等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络进行性能测试,为改善和优化工业无线网络的应用、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4(022)012【总页数】4页(P3900-3902,3905)【关键词】工业无线网络;性能测试;IEEE802.15.4a【作者】吴丽琴;徐胜;姜得志【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20 引言工业无线技术是面向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设备间信息交互的无线通信技术,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又一次技术革新,拓展了有线技术使用范围,降低了对复杂环境监控的难度,节约了成本,已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物流、电力等领域[1]。

但是,在一些使用环境复杂和存在强干扰的工业现场中,工业无线网络还存在信号传输不稳定、存在延时及延时的不确定性等一些问题[2]。

因此,测试和验证工业无线网络接入到控制系统中的性能,获取网络的性能指标,进一步通过性能指标来检验工业无线控制系统是否符合工业场合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

通信网络-详解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法

通信网络-详解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法

WLAN测试方法方法一传统的协议分析观点早期无线网测试基本上都以协议分析作为主要方法,这是因为,无线的传输基于微波,通过空间传输,网络传输的介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因此完成对传输数据包分析测试,从网络应用角度上完成网络传输的性能问题测试,就足可以完成无线网络的测试工作。

常见的这类协议分析多数是基于软件对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捕包和解码及分析等功能来实现的。

自上而下的网络分析方法是相当多的网络管理人员熟悉的手段,因此就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协议分析技术能完全解决无线网络的测试需求。

事实并非如此,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其实更需要测试。

无线网络虽然摆脱了传统有线网络介质上的物理特性约束,但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理层方面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三维空间是无线网络传输的媒介,微波是数据传输的载体。

以802.11b为例,2.4G的传输频率是公共的无线频率,与蓝牙、微波炉以及各种微波设施相同,无线网络的信号是否会埋没在各种干扰噪声之中呢?此时无线传输的各种信道的信号强度、噪声强度,信噪比成为检测无线局域网物理层传输性能的最基本的参数。

这与局域网中对五类和六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测定一样,衰减、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性能参数决定了铜线的布线系统通信质量。

方法二无线射频分析观点由于无线局域网是基于微波射频传输的,因此有人就认为对它的测试主要集中在对射频分析上,它能够完成无线局域网物理层的全部测试,也就完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装测试问题。

这种测试类似于布线测试,如五类链路测试和光缆链路测试。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反映无线局域网链路层以上的传输性能情况,就如我们不能说马路宽敞平直,就认为这是一条畅通的道路一样。

没有实时的网络流量分析、网络吞吐量测试以及协议和应用统计,就无法真正满足无线网络性能以及安全性的测试需求。

在双绞线为基础的网络中,布线阶段和网络建设阶段是非常明确的两个阶段。

由于综合布线建立的是一个与应用无关的布线系统,所以在布线过程中只对布线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不考虑网络的传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通信网络设计与现场测试内容摘要:这样宽带的光线通路一般是非视距传输的信道(NLOS),必须能够免予遭受时间和频率的选择性衰落的损害。

衰落边际的大小是决定于赖斯K因数、时延散布和天线相关性,如时延散布大,则利用OFDM提供的频率选择性可以降低衰落边际要求。

关键词:MMSE 频率漂移线性组合统计特性收信机频率偏移SIMO R-S 无线通信网络通信容量为了能够像有线通信网那样让通信用户方便地接入因特网和实现多媒体通信业务,无线通信网也要建成宽带网和提供良好的业务质量(QoS),以适应移动通信发展的要求。

无线通信所使用的无线电频段一般在2-5GHz范围,以期取得较好的电波传播特性和较低的射频设备成本。

这样宽带的光线通路一般是非视距传输的信道(NLOS),必须能够免予遭受时间和频率的选择性衰落的损害。

第四代蜂窝网4G将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宽带无线通信网。

它们应能在蜂窝区范围内有良好的覆盖面,每一区内至少有90%的移动用户对通信满意,而且有99.9%的传输可靠性,数据通信的速率峰值可以高于1Mb/s,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大于4b/s/Hz。

为了满足这些较高的要求,最近有研究单位采取了两种技术:一是“多输入和多输出天线”MIMO,二是“正文频分多路调制”OFDM。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设置多重天线,可以提供空间分集效应,克服电波衰落的不良影响。

这是因为安排恰当的多副天线提供多个空间信道,不会全部同时受到衰落。

在上述具体实验系统中,每一基台各设置2副发送天线和3副接收天线,而每一用户终端各设置1副发送天线和3副接收天线,即下行通路设置2×3天线、上行通路设置1×3天线。

这样与“单输入/单输出天线”SISO相比,传输上取得了10~20dB的好处,相应地加大了系统容量。

而且,基台的两副发送天线于必要时可以用来传输不同的数据信号,用户传送的数据速率可以加倍。

正交频分多路OFDM系统优于传统单个载波之处,是因为一个宽带信号分在多个窄带载波传送,可以避免每载波经受不同的多途径传播影响,又可以省掉复杂的均衡器设施,这就有利于较高数据速率的传送。

如OFDM采用一些编码和穿插的措施,它还能起到频率分集的作用。

OFDM系统一般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利用“快速傅氏变换”FFT。

还有一些重要设计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它容许不同的数据速率指定给不同的用户,依它们的通路情况而定。

由于通路情况随时间变化,接收机收集一套通路统计特性,供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使调制编码、信号带宽、信号功率、预选周期、通路估计滤波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等系统参数最佳化。

当然,还必须有效地设计“媒介接入控制”MAC,以期在有损耗的无线通路上取得可靠的传输性能,让TCP/IP规约有效地运用,这里可考虑“自动重复传输和分层”措施ARQF。

这是在发送端把各数据分组再分成较小的分组,依次在通路上向前传输。

如果在接收端有一小分组没有正确送到,就通知发送端重新再发。

实际上,这种ARQ的作用相当于“时间分集”,藉以克服噪声、干扰和衰落等不良影响。

业务质量QoS总的目的是要可靠地取得每一通信用户长期使用感到满意。

一、MIMO-OFDM设计要素宽带无线通信网的信号传送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多途径电波传播。

就是说,蜂窝网基台向移动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电波,常常遇到许多不同的障碍物,诸如高楼建筑、大树、低层住房以及汽车等等的折射,先后到达接收终端。

这些都是复杂的“非视距”NLOS传播,而不是单纯的点与点间的视距LOS传输。

因此,在设计无线网时,应根据这些非视距传播的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

特别对于通路色散、k因数、多普勒、交叉偏振、天线相关性等等,应加以密切注意,需要具体考虑射频及硬件,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和其时钟、升频和降频转换振荡器、以及各种器件的线性和动态范围等问题。

在非视距通路,因传输路程中近的和远的建筑物都会对无线电波产生反射,到了接收端就会引起通路色散。

它由根均方时延分布表示,随距离而加大。

它随着环境、天线束射宽度和天线高度而变化,典型的色散值是在0.1~5μs范围以内。

这类无线通路的衰落信号大小是依从“赖斯”(Rice)分布规律,取决于固定通路分量功率Pc与散射通路分量功率Ps两者之比,Pc/Ps,称为“赖斯”k因数。

Pc=O即k=0时发生的是最坏的衰落,其分布称为“赖斯”分布。

K因数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因为它与一般深度衰落的概率有关。

为了可靠的通信,不论固定的、还是移动的通信系统,在设计时都应考虑这种最严重的“瑞利”(RayLeigh)衰落。

在固定无线通路和移动无线通路都会出现多普勒(Doppler)现象,但两者的多普勒频谱不同。

固定无线通路的多普勒频率范围为0.1-2Hz,其频谱形状近于指数律或圆形角。

而在移动无线通路,多普勒频率约100Hz,并且具有“杰克”(Jake)频谱。

所谓交叉偏振鉴别XPD,是指同类偏振与交叉偏振两种平均接收功率之比。

XPD表示两种利用不同偏振取向的传输通路的间隔。

XPD越大,则两个通路耦合的能量越小。

传输距离越长,XPD系统都很重要。

如相关系数值较高,例如大于0.7,则分集和多工增益值都将显著减小,如相关值为1,则分集增益值减至0。

实际应用一般采取较低的相关系数。

如基台和接收天线的构形选择恰当,相关系数较低,约在0.1-0.5范围内。

除了上述对于无线通路特性的实际考虑外,还有射频和硬件的问题很重要,在宽带无线数据系统设计时必须妥慎考虑。

无线系统往往与其他通信系统一同运用,发信机的发射特性应该考虑到不妨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用,而收信机的检测特性应该有能力忍受不良的干扰信号影响。

设备硬件如产生畸变,必将降低整个通路的性能。

在通路本身状态正常时,硬件畸变将最终决定通路的最好性能。

在MIMO系统使用空间分集方式时,硬件的信号与噪声畸变比SNDR要求与数据速率较低的SISO系统相比,只能提高很少几个DB。

另一方面,因有效数据速率按对数伴随SNDR增加,同等数据速率的SISO系统要求硬件性能按指灵敏律提高。

而且,对于MIMO运用于分集状态的情况,硬件要求可以比SISO系统的低,因为分集各路的畸变一般是互不相关的。

这样,在2-5GHZ频段运用的线设备硬件,有可能利用集成电路片制成,使成本降低。

如发信和接收两端的所有畸变都考虑到,就可能获得30DB的SUDR。

有了这样大的SNDR,就可能让MIMO发送端使用64路正交调幅(QAM)。

宽带无线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有很多发生畸变的源,最主要是来自数/模和模/数转换器(DAC/ADC)的信号混合器,它们饱和运用时将产生畸变和噪声,需要足够的电平控制加以遏止。

两种转换器的钟使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取样时间不均匀间隔。

虽然接收端的定时跟踪环路用于对付时钟漂移,但剩余的定时相位噪声抖动将引起剩余的信号与畸变比SDR。

为了保证SDR大于30DB,定时抖动的根均方值必须小于数据速率的1%。

升频和降频转换器都会引起频率漂移,从而加大相位噪声。

虽有相位跟踪环路,但如相位噪声大于OFDM音调宽度的1%,则其积分必须小于-30DB,以期SDR大于30DB。

总之,所有硬件都将引起噪声,信号处理的范围应该有一定限度,以确保没有显著的畸变。

对此,有必要装用功率控制和自动增益控制,使信号电平足够大于硬件噪音、但不让器件饱和。

OFDM信号与其它高性能调制相比较,有稍高的峰值与均值之比PAR而且需要特别照管。

OFDM的动态范围和线性要求,可以要特别照管。

OFDM的动态范围和线性要求,可以做得与单载波调制在减小PAR时的情况相仿。

二、MIMO-OFDM系统结构特点上面已经提到,MIMO多重天线和OFDM调制方式相结合,可以满足非视距通信系统NLOS的要求。

现在简单说说这种系统实际试用所采取的结构。

关于发送分集的方案,这里对下行通路选用“时延分集”,它装备简单、性能优良,又没有反馈要求。

它是让第二副天线发出的信号比第一副天线发出的延迟一时间。

发送端引用这样的时延,可使接收地通路响应得到频率选择性。

如采用适当的编码和穿插,接收端可以获得“空间——频率”分集增益,而不需预知通路情况。

新一代系统装用了改进的发送分集方案。

它采用的空间时间编码是不需要反馈的编码,又采用根据通路统计性进行线性预编码,只需要很小反馈。

在“空间——时间”编码方案,同一信号经过不同的编码后由多副天线发送。

一般可利用分组码,在接收端用线性解码。

线性预编码可以和“空间——时间”码结合使用,可能比时延分集系统获取2-6DB的增益,也可能比分组码获取3DB的增益。

也可能从两副基台天线发送两个各自编码的数据流。

一个较高数据速率的信号可以是由低速率数据流多组成,每一低速数据流各自经过编码和调制,由不同的天线发送,但利用同一时间和频率槽。

在接收端,三套接收天线各自接收两个数据流信号的线性组合,这两个数据流已分别由不同冲击响应所滤波。

接收机将两个信号分开,利用空间均衡器,并经过解调、解码和解复接,获取原来信号。

接收天线的数目一般应该多于独立发送信号的数目,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基台和用户终端各有三副接收天线,可取得接收分集的效果。

利用“最大比值合并”MRC,将多个接收机的信号合并,得到最大信噪比SNR,可能有遏止自然干扰的好处。

但是,在空间多工的情形,如有两个数据流互相干扰,或者从频率再利用的邻近地区传来干扰,MRC就不能起遏止作用。

这时,利用“最小的均方误差”MMSE,它使每一有用信号与其估计值的均方误差最小,从而使“信号与干扰及噪声比”SINR 最大。

上述MRC和MMSE得出软信号估计,输入至软解码器。

它们的适当运用可能对频率选择性通路提供3-4DB性能增益。

同步是重要的,上行和下行传输的开头都有同步槽,用于传送定时相位、定时频率和频率偏移估计,数据和训练序列都由偶数音调传输,而奇数音调为零。

这是时域信号的重复形式,便于对上述各项参数作估计。

获得了同步后,可从计练音调做出定时估计。

新一代无线系统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以便提供用户的线路参数最佳化,从而获得最大的系统容量。

根据用户的SINR统计和QOS要求,应能提供最佳的编码和调制。

QAM分级可从4至64,编码可利用卷积码和R-S 码。

有些编码,可使2MHZ通路传送数据速率1.1-6.8MB/S。

三、MIMO-OFDM无线网的现场测试上述无线通信网曾经在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测试,也曾在室外现场进行测试。

基台是在一幢大楼的屋顶上架设天线,约49英尺高,覆盖区是在半径35英里和120度扇区范围内。

基台发射功率为35.5dBm,用户终端发射功率30dBm。

下行无线通路使用的中心频率为2.683GHz,上行则为2.545GHz,数据业务占用频带宽度2GHz,基台的发送和接收天线各自相隔16个和8个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