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计算“优秀人数”,设计8" />

EXCEL统计学生成绩学校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生成绩,计算综合指数。

举例:

数据表——

A B C

编号姓名成绩

001 张三92

002 李四80

003 赵丰85

004 王二95

005 钱宽75

006 郑东55

参考人数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公式编辑——

C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OUNTA(C2:C7)——计算“参考人数”;

C9中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OUNTIF(C2:C7,">=85")——计算“优秀人数”,设计85及其以上为“优秀”;

C10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9/C8——计算“优秀率”,单元格设置为"百分比"格式,自动保留2位小数;

明白吗?

其实,可以把上述三个步骤综合成一个直接计算“优秀率”的公式

=COUNTIF(C2:C7)/COUNTA(C2:C7)

关于函数COUNTIF、COUNTA,请参考在使用函数时的函数帮助。

EXCEL是大家所熟知的工具软件,在处理数据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因此本文就如何应用EXCEL来轻松处理学生成绩作一简单介绍。

启动EXCEL,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后边的总分、平均分等通过下边介绍的函数来取得。

一、总分:在H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

选中第I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三、名次:在J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H2,H$2:H$11)”,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

四、百分比排位:此PERCENTRANK函数可用于查看特定数据在数据集中所处的位置。此函数的结果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成绩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位置。例如只是从名次上看可能只相差一名,但实际两个成绩相差多少很难判断,用百分比排位就可以反映出具体情况。在K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PERCENTRANK (H$2:H$11,H2)*100”,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百分比排位。

五、计数:“=COUNT(B2:B11)” 统计出应考人数,用“=COUNTA(C2:C11)”统计出实考人数,用“=COUNTIF(C2:C11,“>=70”)”统计出大于等于70分以上的人数。

六、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原始成绩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具体公式是:“=STDEV(C2:C11)”。标准差越大说明成绩的离散程度越大。

七、标准分:标准分是一种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它以整体的平均水平作为比较的基准,标准分为正,表示个体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大,表示成绩越好;负值则表示个体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公式:(具体得分-平均分)/ 标准差=标准分。其区间一般在”+3到—3”之间。

用原始分对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成绩无法进行比较。如某次考试中,某生语文成绩70分,数学成绩80分,能不能说该生的语文不如数学学得好呢?显然不能。因为很可能该生所在班级语文均分低于70,数学均分高于80,这样该生语文在全率平均线以上,数学在平均线以下,说明他的语文比数学好。这个问题用标准分一衡量,就十分清楚了。但标准分有时家长看不懂,因此我们可以用标准分乘于16.67,再加50。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的百分参照值,家长就容易理解了。

八、最大值:MAX(C2:C11)

九、最小值:MIN(C2:C11)

十、优秀率:ROUND(COUNTIF(C2:C11,“>=80”)/COUNT(C2:C11)*100,2)

十一、及格率:ROUND(COUNTIF(C2:C11,“>=60”)/COUNT(C2:C11)*100,2)

十二、分数段:COUNTIF (c2:c11,“>=90”),统计出90分以上的人数。COUNTIF (c2:c11,“>=60”)- COUNTIF (c2:c11,“>=70”),统计出60分到70分之间的人数。依次类推统计出其它分数段的人数。

十三、低分率:是指学科40分以下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输入公式“=COUNTIF(C2:C11,“<=40”)/COUNT(C2:C11)*100”,

十四、高分率:是指学科95分以上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输入公式“=(COUNTIF(C2:C11,”>=95”)/COUNT(C2:C11))*100”,

十五、综合指数:这里引进一个综合指数的概念,平时我们常用平均分来考察一个班级的学科发展情况,但总不够全面,因此这里从高分率、低分率、及格率、平均分四个指标组成一个综合指数,来判断总体情况。具体公式为为z=[(1+高分率-低分率)/2+及格率+平均分/该科总分]/3。当然其中的高分率与低分率的标准可以根据考试的实际情况另定。

十六、中位值:MEDIAN(c2:c11),中位置反映的是一批数组的重心位置。如中位置高、平均分低说明该分数段高分多一点,但由于个别学生较差,而把平均分拉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能客观的反映一个班级的平均水平。但由于计算复杂,因此平时大家都习惯于用平均数。现在可以利用Excel中的函数,一样可以轻松的得到相应的数值。

十七、相关系数:CORREL(c2:c11,d2:d11),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方向和密切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一般用小数形式表示。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相关方向,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其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互程度越高,其绝对值越接近0,表示相关程度越弱。以上公式就是判断数学成绩和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本例得”-0.56”,只是说明本例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与英语成绩的好坏相关不大,另外因为是负相关,说明有些学生数学好而英语却不好。反之数学不好的,英语却很好。

十八、等第:IF(C5>90,”优”,IF(C5>79,”良”, IF(C5>69,”中”,IF(C5>59,”及格”,”不及格”)))),以上公式求的每个学生数学成绩的等第。

十九、条件求和:SUMIF(c1:c11,”>60”) ,大于60分以上成绩的总和。

二十、条件求平均数:A VERAGEIF(c1:c11,”>60”) ,大于60分以上成绩的平均数。

以上的具有公式的单元格会随着原始数据的变动而变动。为了以后的考试中不再重复上述繁琐的工作,最好把上述工作表另存为一个模板。于是我把上述工作表复制一份到另一工作簿中,然后删掉所有学生的单科成绩(即表中C2:E11部分),执行”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