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草原谐适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验示范研究

合集下载

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的保水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的保水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的保水材料性能对比研究孔德刚【摘要】保水材料的选用是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植被建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超吸水纤维(SAF)和保水剂(SAP)的保水性能开展各项测试,明确各产品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在去离子水中,SAF和SAP的饱和吸水倍率分别约为150g·g-1和233g·g-1,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20 min和180 min;(2)SAF和SAP的吸水倍率都受pH和盐分影响较大,吸水率随pH值的增加呈倒“A”型变化趋势,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优;水体中电解质浓度越高,吸水倍率越差;(3)在室外条件下,SAF对土壤中入渗水的截留效果和保水性能均优于SAP;因此建议在边坡植被恢复等工程中应优先选用SAF作为保水材料.【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0【总页数】4页(P192-195)【关键词】超吸水纤维(SAF);保水剂(SAP);吸水倍率【作者】孔德刚【作者单位】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76;TS102.5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逐渐成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形成大量裸露的地表,若不及时修复,将会加剧地表沙化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目前,我国在道路沿线植被恢复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人工建植技术的选取[1-3],植物组合优选[4-6]和景观设计等[7-9],而对于建植和养护过程中保水措施研究较少,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还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尤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人工植被建植时,如不采取相应的保水措施,还会造成植被建植困难、存活率低等问题。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保水材料为各种类型保水剂。

保水剂(SA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吸持是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水分[10-11] ,而超吸水纤维(SAF)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无毒无害,能够反复吸水、释水[12]。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方式研究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方式研究

2020.12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方式研究王艳军(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0)摘 要:经查阅资料发现,采取雨前整地可有效改善土壤小气候,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造林苗木根系生长空间以及间接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和加强造林地的空气对流等,从而达到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叶树的造林效果的作用。

但是不同整地方式对不同区域造林效果影响也不相同。

本文就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多种整地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阳坡落叶松和半阳坡樟子松水平沟整地后造林4a保存率较不整地分别高25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半阳坡樟子松水平沟整地造林较不整地4a幼林地径高29.4—41.2%、树高高43.9~61.4%。

关键词:造林整地;干旱半干旱;保存率承德市围场县位于华北北部,是河北省的林业大县,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其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有研究表明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可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干旱面积。

因此,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加快困难立地条件区域的造林绿化尤为重要。

造林前的整地一般可以通过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改变小地形结构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来实现。

整地的作用主要是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保持土壤墒情及便于造林作业等,进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及提高林业生产率等目的[1]。

有研究表明整地不但可以疏松土壤,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并能有效拦截自然降水,增强抗旱保墒能力[2],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探讨不同造林整地方式对造林成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不同整地方式对不同区域造林效果影响也不相同。

本文通过对华北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地不同整地措施对造林效果影响研究,为当地造林整地作业提供了精准的科学参考。

1 实验地概况造林地试验区设在木兰林场龙头山种苗场,该地区海拔1300~1500m,年平均温度4.5℃左右,无霜期90~100d,土层厚45~60cm,土壤多为沙壤土、草甸土等,腐殖质含量极低,pH值7.0~8.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建设模式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建设模式研究

大于 2 。 5 的坡 面一 律退 耕还林 还 草 , 否则水 土流 失状 况就
不 会 有 根 本 性 的 改 变 … 。新 宾 县 山 地 多 、 地 少 , 些 地 区 的 平 一
村 民为满 足粮食 需求 , 在陡坡 开 荒现象 , 存 因此要 协 调水 土保 持生态建设 与生产生活需要之间 的矛盾 , 就要根 据不 同的立地 条件 及商 品市场条件等 , 退耕 后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方案 。 在 () 1 薪草间作 。选择坡度大于 2 。 土层较薄 、 5、 土质 较差 、 水
・ 7・ 2
的灌木柳防护林带 , 拦截过滤坡面上的径流和泥沙 。
22 3 林 草 护 坡 ..
树等生长快 、 郁闭早 的阔叶乔 木为 主, 造林 后进 行适 当 的森林
经营 , 使林分郁闭度达到 0 6—0 8 以保证 适宜人 参生长 的光 . ., 照 。人参选用高床栽培 , 配置形式见图 2 。
等 小型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为辅分别提 出了详 细的配置方案 , 同时结合地 区优 势配置 了四位一体的农村能源和舍 饲 圈养 、
林蛙养 殖等 生态工程措施 。可行性 分析表 明, 式 以封 山育林 为导 向, 该模 以水 土保持 生物措 施 为主要 内容 , 以建立 生态
经济复合 系统 为根本 的设计原 则是 非常可行 的。
2 综合 建设 模 式
土流失较为明显 的坡耕地 , 尽量选择在 距村 庄较近或 交通便 利 的地带 。树种选择要 以适 应性 强 、 值高 、 蘖力 强 的灌木 为 热 萌
主, 而以速生乔木为辅 ; 草种选择 主要 以耐瘠 薄 、 口性好 的多 适 年生牧草 为主。采 用林 草带状搭配模式 , 置形 式见 图 1 配 。 ( ) 药间作 。选择布设 于坡度在 l 。一 5 之 间 、 2林 5 2。 腐殖质

平朔集团矿区生态和谐发展模式研究

平朔集团矿区生态和谐发展模式研究

平朔集团矿区生态和谐发展模式研究葛山峰【摘要】介绍了平朔集团公司的开采方式和开采后土地的复垦模式,主要分为组织管理模式、统筹规划资金保证、产业研究学习相结合、积极探索以及建立生态示范区四五部分对集团公司对土地复垦的管理运营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绿色生态矿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为全国煤炭企业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7(032)012【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建设;绿色开采【作者】葛山峰【作者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 0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地处山西省宁武煤田北端,地跨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矿区面积380 km2,地质储量127亿t。

2006年建成投产的平朔安家岭项目首创露井联采模式。

2012年8月1日,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始集团化运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采用先进的露井联合开采方式生产原煤。

露天生产采用“单斗电铲-卡车-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100%,露天矿资源回收率达到96.2%。

井工生产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工作面回收率达85%以上。

矿区原煤全部入洗,配套洗煤厂采用全重介洗选工艺,全闭路循环,自动化生产。

截止2012年底,资产总额达到567亿元,已累计生产原煤9.8亿t,外运商品煤7.3亿t,缴纳税费447亿元。

平朔公司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全力打造以煤为基础的煤-电-硅铝-建材及煤-煤制气为路径的工业产业链和以土地绿化复垦为主线的农-林-牧-药-深加工生态产业链,配套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

在生态建设中,公司开创复垦资金纳入生产成本的先河,规划设计先导,保证资金持续,夯生态建设之基,多年来坚持不懈抓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煤炭行业矿山生态恢复的标杆。

半干旱地区受害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探讨——以甘肃定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半干旱地区受害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探讨——以甘肃定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源 , 内河流祖历部河流上游沟谷有少量泉水溢出 , 矿 化度低 , 水质较好 , 用于补给人畜用水。 土壤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 , 部分地段红土发育。 土壤类型以黑麻 垆土 、 黑垆土分布最广 , 亦有黄绵 土、 灰钙土分布。天然植被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 常
地湾 1 个行政村。由于长期 的侵蚀—堆 积旋 回和 1
现代侵蚀 的作用 , 地形呈树枝状分布 , 南北走 向, 山
梁陡峭 , 沟谷狭长 , 海拔在 2 5 ~ 8m之 间, 1 250 0 属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境 内地形破碎 , 干旱少
称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 的地 区。20 0 1年在这里 开 展实施 了大面积 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 通过 3 年 的实 施 , 草 有 效 覆 盖 度 达 到 6 . % , 土 流 失 林 61 水
40 g经济纯 收人增加 了 1 0 1k ; .7倍 , 达到 l 9 3元。 4
消费水平 比原来(0 1 提高 3 .% 。土地利用 20 年) 46 趋于合理 , 种植业结构 比例协调, 初步形成以畜牧业 和地方特色产业 ( 马铃薯、 中药材) 为主的家庭产业
结构 , 证 了农 民温 饱 和 经 济 收 入 来 源 , 定 了社 保 稳
77 % ; .6 草地面积 1h 占封禁面积的 0 1% ; lm , .5 荒
山坡地 抚育 面积 638h , 8 m 占封 禁 面积 的 8 . % 。 48
主要涉及杏园、 东岳、 高峰 3 个乡的牛营、 李家河、 康
家庄、 家、 鲍 中南 、 亭 、 关 瓦窑 湾 、 明星 、 红堡 、 贡马 、 麻
14 1 8 0 。 2 2 一 1 5 01 0 ” 3 。 7 5 ”~3 。 2 4 0 。 6 E、 5 1 4 6 0 O N

半干旱区水保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与环境响应分析

半干旱区水保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与环境响应分析
实施生态修复 , 要坚持以人为本 , 面贯彻科 学 发展 观 , 全 以 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为基础 , 以调整 土地利 用和产 业
入, 能从经济上保证封得住 。
2 12 强化基础 , ,. 配套设施 , 实现“ 三个保证” 通过基础 设施 建设 , 从根本 上改善 生产 、 生活 条件 , 做到粮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 态修复 ; 术集成 ; 干旱 区; 西 生 技 半 定 [ 摘

要 ]定西市安 定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 生 态修 复过程 中依 据 “ 在 源于 自然 , 还原 自然 ” 的思路 , 紧围绕提 紧
高生态 自我修 复能力 , 将植被恢 复技 术与调 整土地利用和产业 结构 、 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 、 范法制保障机制 、 态农 业与 规 生 社 区发展 等各 项综合技 术 系统集成 , 实现 了“ 两个趋 于” “ 、 三个保证 ” “ 、 四个到 位” “ 、 五个 改 变” 增 强 了农 业综合 生产 , 能力和社 区文明程 度 , 促进 了生态修 复 , 出了“ 提 生态修 复 +生态农业 +社 区发展 ” 生态经济发展模 式 , 的 并对 生态修 复
中药 材的产值分别 由 9 , 3 2万元和 1, 5 5万元提 高到 2 2 1 2 , 万元 和 1, 6 7万元 。在做 大做 强特 色产业 的同 时 , 发展 壮 大 了养 还 殖、 劳务产业 , 形成 了多元化 的主导产 业 , 提高 了农 民的经济 收
生态修复是一个 系统 工程 , 依据 “ 源于 自然 , 还原 自然 ” 的 思想 , 运用系统工程 和生态 经济 学原 理 , 紧 围绕 植被 自我恢 紧
生态修 复技术研 究 , 旨在探索人 工调控下 生态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环境损伤特征及修复机制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环境损伤特征及修复机制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环境损伤特征及修复机制彭苏萍;毕银丽【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24(49)1【摘要】我国煤炭开发重点已战略西移,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西部煤层大多数埋藏浅、上覆基岩薄、煤层厚,有利于一次采全高大规模井工开采或露天开采。

但该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条件脆弱,大规模高强度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伤大。

由于对开采过程中生态损伤演变机制及采后修复机理尚不清楚,没有成熟的修复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成为制约该地区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难题。

针对上述难题开展系统研究,认为精准勘测煤炭开采全周期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区生态演化特征,有助于阐明开采诱致上覆土岩破损机理、水资源散失富集与循环调运规律、生态损伤演变机理和承载力,并揭示采后矿区土岩层、水资源循环、生态自适应机理。

采用植物-微生物组合修复方法,初步构建井工和露天矿山人工与自然协同的水-土-生立体耦合修复理论,提出了生态修复机制的新思考,在浅埋深矿区开采形成的裂缝发育犹如农田松土一般,成为生态修复新的契机,促进水-土-生再分配,并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正向协同发展,实现西部煤矿脆弱生态区开发“金山银山”,再造“绿水青山”的思维转变。

【总页数】8页(P57-64)【作者】彭苏萍;毕银丽【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修复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8【相关文献】1.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4.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修复机理与应用研究5.半干旱矿区不同植被修复区温湿度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旱半干旱区土质边坡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分析

干旱半干旱区土质边坡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分析

干旱半干旱区土质边坡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分析———以定西市荒山绿化工程项目为例杨德(甘肃沁园春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定西744300)摘要:以定西市荒山绿化工程项目为例,对干旱半干旱区土质边坡特有土壤环境条件下存在的地质条件差、环境复杂、植被单一、成活率低、难以有效修复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坡度提出综合修复模式,利用耐早及抗逆能力强的本土植物,采用乔灌草复层结构为主的防护修复模式及养护技术,对斑块和廊道提供科学的植物种植及配置建议,使其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及地理情况,恢复当地植被,构建边坡生态修复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地貌景观和植被景观同步提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荒山边坡生态修复与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边坡生态修复;边坡绿化技术;荒山绿化;干旱半干旱地区2.4植被养护管理缺失,成活率低项目所在区不利于植被生根成活,需要加强林木养护管理工作。

对于不同植物需要按照其对水分养分的需求,适时补充,提高成活率。

3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措施3.1景观种植技术与生态的结合项目所在地种植地块面积大,距离城市较远,在苗木种植时可以按照天际线,在荒山种植适当的乔木,拉近荒山与人的距离;腰际线,根据荒山面积的的特点,相对单一带状种植开花、观叶灌木,增加荒山的灵动性;景观线,在荒山大民机成片种植开花、观叶植物,增加荒山的景观性。

3.2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土壤贫瘠破碎,养分缺失严重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荒山绿化专用有机肥土壤修复技术,以腐熟羊粪为基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凹凸棒、萘乙酸溶液、尿素等成分,用以调节绿化用地土壤养分,改良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有利的初期生长环境。

3.3不同坡度下复合生态修复技术坡度在15°~25°之间的地区,使用条回或反坡台,坡度在25°~35°之间的地区,使用鱼鳞坑或条田或插(点)播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斜坡耕地种植牧草,灌木栽植在梯田侧面,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生产力,甘蒙桂柳等阳性树种宜种植于阳坡,乔木优势种为油松、云杉、甘蒙柽柳、臭椿、侧柏和紫穗槐,灌木优势种为紫丁香、虎榛子()、柠条和沙棘,地被优势种为紫花苜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