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感悟人生

合集下载

从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稿中理解奋斗的意义

从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稿中理解奋斗的意义

从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稿中理解奋斗的意义2018年5月,哈佛大学迎来了一位名为J.K.罗琳的客座演讲嘉宾。

作为哈佛大学的荣誉文学硕士和一位年销售额近8亿美元的畅销书作家,罗琳带给毕业生的不仅仅是的成功经历,更是对于人生奋斗的感悟。

在演讲中,罗琳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从一个失去工作的单亲妈妈到成为一位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这并不是一帆风顺。

对于她而言,奋斗在人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让人们更完整、更充实,而非一味追求结果。

那么,什么是奋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将“奋斗”和穷困潦倒、从痛苦中艰难挣扎的情景联系在一起。

但是,奋斗不一定只存在于极端的情况下。

从罗琳的演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奋斗意味着投身到一个人最向往的目标中,并乐于享受这段过程中的经历。

与其将目光聚焦在结果上,罗琳鼓励我们关注追求目标的过程。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求知欲、创造力和好奇心。

这类似于故事中的魔法,它让我们激荡不已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罗琳认为,这种激情源源不断地涌现,是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动力。

当然,奋斗并不完全像人们想象的一样,是值得热烈追求的美好事物。

有时候,将目光和信念聚焦在一个点上会让人遇到无数困难和阻碍,甚至让人产生放弃的想法。

这时候,罗琳建议大家要牢记的一句话是:“Rock bottom became the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I rebuilt my life.”(汲取苦难,重建人生)简而言之,当人们感到沮丧和失望时,要让负面情绪化作自己前进的力量,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同时,奋斗也是一种向外扩展的创造性思维。

当我们不断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我们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开放,并得到锻炼和发展。

这些经历和经验能够推动我们变得更有价值和有影响力。

罗琳希望我们记住一点:无论你如何选择去奋斗,重点是目标本身,并非结果。

我们应该乐于接受并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投身于自己信奉的事业中。

生命苦短,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勇敢地走在人生的路途中。

哈佛优秀毕业生感言

哈佛优秀毕业生感言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哈佛优秀毕业生的感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付出的校领导、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在哈佛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哈佛的求学之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

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友谊和成长,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学术追求哈佛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学府,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老师们严谨治学,同学们勤奋好学。

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哈佛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给我们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在哈佛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己,勇攀学术高峰。

我参加了多个学术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优秀研究成果奖。

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老师们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鼓励支持。

在此,我要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国际视野哈佛是一所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学府,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齐聚一堂。

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与他们交流学习、分享生活。

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使我拓宽了国际视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在哈佛,我参加了许多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学生联合会、国际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世界,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国际视野带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人际交往哈佛是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地方。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在哈佛,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合作。

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因此,我珍惜与同学们的每一次交流,努力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人生价值哈佛的教育理念强调“服务社会,奉献人类”。

哈佛大学毕业演讲

哈佛大学毕业演讲

哈佛大学毕业演讲各位亲爱的校友、教授和家长们: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演讲。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要感谢哈佛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卓越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我们在哈佛度过了如此宝贵的四年时光,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结交了许多朋友,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这段时光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

但是,我相信,毕业并不代表着我们一切结束,相反,它标志着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的开始。

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在哈佛的四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知识和学术方面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问题。

这些技能和品质将伴随我们一生,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干什么工作,都能给予我们帮助。

与此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知识和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我们还需要智慧、勇气、毅力和创造力。

在我们即将面临的社会中,竞争将愈发激烈,机遇也愈发珍贵。

因此,我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因为困难而气馁,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永远保持学无止境的精神。

无论我们取得什么成就,都要保持对知识和学术的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曾经对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们。

感谢所有的教师和家长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指导。

感谢我们的同学们,在困难时与我们同甘共苦,在快乐时与我们分享喜悦。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们一定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最后,祝愿所有的毕业生们,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永远勇往直前,取得辉煌的成就。

谢谢大家。

带着激情与梦想上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带着激情与梦想上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带着激情与梦想上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精选人生的意义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根据这所古老学府的传统,我该慷慨激昂地传授你们一些终身受用的智慧。

而现在我站在讲坛上,这身打扮也许已经吓坏了那些声名显赫的祖先们,说不定某些先人还会因此得出巫婆灭绝的根源。

可我既然来了,你们也都在,那么我们还是来聊聊真理吧。

其实,早在2007年冬我刚上任那时,我就已经开始准备这次讲话了。

当时我在克兰学舍吃午饭、在莱弗里特吃晚饭时,当我在办公时间接见同学时,甚至当我在国外偶遇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时,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哈佛的学生中,有那么多人会投身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中去?我今天就引用威利顿的话来回答你们。

当他被问到为什么抢银行时,他说:―银行里有很多钱。

‖高薪,无可抗拒的盲从应聘心理,到纽约和众多朋友一起工作、生活,享受人生的那种踏实感,使大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那些领域。

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我更有兴趣知道你们为什么会这么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我想,你们之所以会忧心忡忡,是因为你们不想仅仅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还想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可你们不知道怎么把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

你们不确定,是不是在一家大名鼎鼎的名牌企业中拥有一份起薪丰厚、前途光明的工作,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其实你们一直在问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关于怎样去调和有可能存在竞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关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领悟。

你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需要作出选择的过渡阶段。

选择了其中任何一项———比如工作、事业或者读研究生———就意味着要舍弃其他的选择。

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取舍———拥抱一种可能性的同时也得放弃一种可能性。

你们的问题就是你们对于未来选择的路的失落感。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想获取成功。

你们很清楚,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让自己过得舒坦、满足,而是为了改变你们周围的现状。

现在,到了你们去设法实现这个可能的时候了。

我想,你们焦虑的第二个原因是你们想过得幸福。

2024年哈佛毕业典礼扎克伯格致辞

2024年哈佛毕业典礼扎克伯格致辞

2024年哈佛毕业典礼扎克伯格致辞尊敬的校长、教职员工、亲爱的毕业生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哈佛大学邀请我来发表演讲。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与你们共同庆祝毕业,并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人生和职业道路上的思考和经验。

首先,我要向毕业生们表示最真心的祝贺。

你们已经经历了四年的充实学习和成长,成功地完成了学业,并即将踏入新的人生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终于迈向了成功的起点。

这是你们奋斗的结果,更是你们坚持不懈的品质的体现。

毕业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机会去追求你们的梦想和目标。

我衷心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在其中大展宏图。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里,什么会使你与众不同?我相信,正确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是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你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

在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哈佛大学为你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习机会,但毕业只是一个起点,学习应该成为你们终身的追求。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注重持续学习和不断自我提升,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变革。

其次,你们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目前的世界正在飞速发展,每天都有新技术和新思维不断涌现。

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你们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不要惧怕失败,只有不断尝试和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找到成功的方向。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说:“创新是区别优秀和卓越的必要条件。

”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冒险和突破,去寻找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此外,你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伟大的事业。

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你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建立强大的团队,共同面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与人相处需要开放和谦卑的态度,要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你们才能够互相支持和激发彼此的潜力,共同实现更大的成就。

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燃烧激情,追逐梦想模式

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燃烧激情,追逐梦想模式

罗琳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燃烧激情,追逐梦想模式尊敬的哈佛大学校长、各位教授和高材生: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与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经历和心得,以及我对于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和企业家,我相信我的历和故事能够激发你们内心的热情,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成为一名小说家是我童年时的梦想。

我喜欢阅读、写作和想象。

然而,在我年轻时并没有人认为写作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只有教授、医生或者律师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此,我选择了一个比较传统的路子,成为一名语言学家和教师,这也成为我写作和创业的铺垫。

然而人生道路上的起起伏伏让我发现,只有追求自己的内心激情和热爱,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2007年,我曾经在哈佛大学就我的人生经历和梦想发表了一次演讲,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的一部小说《哈利波特》将彻底改变我的人生和世界。

《哈利波特》这部小说不仅成功地打破了英国和全球出版的记录,也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魔法热潮。

我相信这部小说的成功离不开我内心的激情和对于幻想和魔法的热爱,以及我对于写作和语言的敏锐和执着。

同时,这部小说也彰显了我对于真理和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呼唤。

成功背后,也有其它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我的小说曾经被一些教育家和宗教人士批评为鼓吹魔法与邪恶,挑战了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

我深信,艺术和文化是超越国界、文化和宗教的共同语言,具有解锁人类本质和生命意义的力量。

因此,我继续坚持我的内心激情和使命,写下了我对于魔法和魔法世界的更加深入和丰富的理解和探索。

同时,我的激情和热爱也驱使我进入了商业领域。

创办和经营曾经的网站Pottermore和出版公司Wizarding World,让我实现了我的另一个梦想和愿景——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我的魔法世界中来,探索、游戏和学习。

同时,这个商业模式也让我成为一个兼具文化和商业价值的企业家,探索了艺术与商业、创意与实益的融合和平衡。

我的成功并不是单方面的,其中,包括了我的团队和合作伙伴们的努力和贡献。

受启发的人生感悟:哈佛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稿,为我们的人生指明追求的方向

受启发的人生感悟:哈佛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稿,为我们的人生指明追求的方向

受启发的人生感悟:哈佛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稿,为我们的人生指明追求的方向。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追求的事情。

我曾经一直以为,追求一件事情就是把它完成。

比如,你追求一个职位,你的目标就是成它的拥有者。

这样看来,完成你的目标似乎就是你的终点。

但是,我在过去的几年中逐渐意识到,完成目标并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

反而,我觉得追求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追求的过程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强。

一旦我们完成了某个目标,我们就无法再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而当我们在追求过程中,每一天都在学习和成长。

我们不断地前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的视野也在不断扩展。

这些变化可能在目标完成之前并不明显,但是它们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此外,我想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我曾经有一个导师,他是哈佛学院的教授。

他告诉过我的一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那就是:“每一天,你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一切,都在追求的过程中展现。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不懈追求更好的自己,进一步提升自己。

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一点。

别人做好了一件事情,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松懈。

别人取得了一个成就,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停留。

我们永远不能停下脚步。

每一天,我们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想表达一下我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我深深地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让别人的人生变得不同寻常。

正如前面提到的,追求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追求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给其他人带来启示和动力。

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了,我们就会得到回报。

在人生的追求中,你们都是最棒的。

你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并不是你们人生的终点。

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

我们一起追求,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迄今为止,我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有30年了。

读芒格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感

读芒格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感

读芒格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感芒格这篇演讲的主题是通过反语的方式告诉即将毕业的学子如何避免今后的人生遭遇频繁的失败,遭受更少的痛苦。

在这篇演讲中他给出了一些忠告和建议,如果想好好过好自己的一生,一定不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形:1、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2、妒忌;3、怨恨。

芒格首先强调卡森对这些化学东西的否定结论,卡森是这么说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了这些东西,结果每次都变得很痛苦。

然后芒格以身边的朋友的例子讲述了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危害:芒格年轻时四个好朋友,他们非常聪明、正直和幽默,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都很出色。

但是其中两个早已去世,酒精是让他们早逝的一个因素;第三个人现在还醉生梦死地活着——假如那也算活着的话。

芒格分析道:虽然易感性因人而异,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一个开始时难以察觉直到堕落之力强大到无法冲破的细微过程而染上恶瘾。

不过呢,他活了60年,倒是没有见过有谁的生活因为害怕和避开这条诱惑性的毁灭之路而变得更加糟糕。

随后,芒格阐述了妒忌同样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痛苦。

他认为和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一样,嫉妒自然也能获得导致痛苦生活的大奖。

早在遭到摩西戒律的谴责之前,它就已造成了许多大灾难。

所以他以说反话的方式给大学毕业生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果你们希望保持妒忌对痛苦生活的影响,我建议你们千万别去阅读塞缪尔·约翰逊的任何传记,因为这位虔诚基督徒的生活以令人向往的方式展示了超越妒忌的可能性和好处。

”其次,芒格阐述了怨恨也同样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层次痛苦。

他说道:如果你们渴望过上痛苦的生活,我找不到比它更灵的药方可以推荐给你们了。

约翰逊说得好,他说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对于你们之中那些想得到痛苦生活的人,我还要建议你们别去实践狄斯雷利的权宜之计,它是专为那些无法彻底戒掉怨恨老习惯的人所设计的。

在成为伟大的英国首相的过程中,狄斯雷利学会了不让复仇成为行动的动机,但他也保留了某种发泄怨恨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敌人的名字写下来,放到抽屉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感悟人生
每年五月六月间,美国各地多所大学的应届生纷纷毕业,毕业典礼此起彼伏,最是热闹。

美国各大学的毕业典礼大都办得十分隆重,社会也相当重视。

毕业生的家长和亲友参加毕业典礼,似乎已成常规,许多外国留学生的家长也会远渡重洋赶来庆贺;各种媒体更是趁时出动,专门安排人力进行采访报道。

这也可以算是美国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吧。

哈佛大学是全美乃至世界的大学中的翘楚,它的毕业典礼自然格外被人看重。

我读过李欧梵教授写的一本书,叫作『我的哈佛岁月』,书中对哈佛的毕业典礼有专门的介绍,特别的有意思,大有孔夫子说周礼的味道,郁郁乎文哉,实在是令人响往。

今年的哈佛毕业典礼尤其特殊,老早就被各路媒体炒得火热。

在三、四月间,媒体就开始酝酿。

今年是哈佛大学第届毕业典礼,网路炒作的一个戏剧性的标题是:两个比尔将同时莅临哈佛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说。

所谓“两个比尔”,指的是比尔.克林顿和比尔.盖茨。

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是政治明星,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则是商界奇才。

一个比尔代表权力,一个比尔代表财富,两个比尔都是聪明绝顶,达到了当今世界的极致。

能够亲聆他们两人的讲话,当然成了“挡不住的诱惑”。

凡事都有行情,互联网上有专门的网站,炒卖哈佛毕业典礼的“黄牛票”。

本来,每个哈佛毕业生都有两张免费的入埸券,供其家长参加典礼。

有些学生以此生财,把入埸券拿到网上倒卖。

开始每张几十美元,后来,,,最后据说有多美元成交的。

虽然我对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很是神往,但如果要我拿出美元买张黄牛票,花二三天功夫专程跑到波士顿去,那是绝对无此可能,因为我自信还达不到那么痴迷的程度。

所幸的是,我的女儿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正好今年毕业,使我得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和机会,能够恭逄盛会,亲身见证了今年哈佛大学这个既是十分传统,又是建校以来最不同凡响的毕业典礼。

亲历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后,我印象深深,感受良多。

但是,最触动我的,既不是哈佛的显赫地位,也不是比尔.克林顿和比尔.盖茨的名人光环,而是哈佛大学独特的人文教育的风采。

而且,在这次毕业典礼上,我看到听到一些事先完全意想不到的人和事,使我对人生命运和人生态度有了一种新的感悟。

一篇谁也听不懂的哈佛毕业生讲话:人文修养学之本
上面我说,今年哈佛毕业典礼十分传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哈佛本身的传统,今年哈佛毕业典礼的仪式规程同以前历年完全一样;另一层是说哈佛的人文教育传统,它的典礼仪式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传承脉络。

哈佛的毕业典礼,每年都在月初举行,今年是月日,星期四。

其实,整个哈佛毕业典礼有三项主要活动。

除了月日全校集中在哈佛园的毕业典礼以外,还有月日的本科生毕业仪式和月日的毕业生日。

另外,网上炒作的“两个比尔同时莅临毕业典礼,发表演说”之说,也不确切。

克林顿“莅临”的只是日的毕业生话动,而比尔.盖茨出席的才是日的全校毕业典礼。

哈佛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大概是人,而各个研究生院毕业的硕土和博士生加起来有人左右。

但是,只有本科生才是大学里的骄子,克林顿的演说也只为他们而做。

我的女儿所读的法学院,虽然每年毕业的博士最多,我们的入埸券还是”不够资格”去赡仰克林顿的丰彩。

所以,我下面所述的也只能囿于法学院和全校性的毕业庆典。

就法学院来说,整个活动只有两天。

日安排很松,下午两点钟集合,学院给优秀教授和
学生颁奖,请了全美上诉法庭法官来讲话。

四点钟开始,有一个鸡尾酒会式的聚餐会。

在法学院院区的花园里,搭起一个巨形帐蓬大厅,大厅内外设有多处餐台,放着各式点心和饮料,供大家自由选取饮用。

食品和餐具都很精美,看来是专门为毕业典礼定做的。

杯子和餐巾纸上印有哈佛图案,更有趣的是两款甜饼,特地做成大写“”和博士帽的形状,真个是叫人爱不忍吃。

毕业生和家长亲友总共数千人,有的人找个桌子坐下来;更多的人则手持咖啡美点,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三三五五,结伴交谈。

新朋旧友,谈得欢快,到天黑方罢。

毕业典礼的正日子是日。

早上七点,毕业生和家长从各自住宿的饭店,赶到法学院的帐蓬大厅前用餐。

虽然早餐依然丰盛,大多数人都无心慢慢享用。

毕业生们开始穿戴峨冠博带的毕业盛装。

对此情景,我的脑子中突然冒出『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贾母等有爵者,都按品大妆起来。

”哈佛毕业生的服饰是有严格规定的,不但因学士、硕士、博士的不同级别而有区别,不同的学科也有各自的标记:衣袍前胸的两条线绣的花纹,有不同颜色,如农业黄色、商业黄褐色、经济紫铜色、教育浅蓝色,等等。

女儿指给我看,她胸前的花纹是紫色的,这是法学的标志。

早餐匆匆结束,毕业生列队进埸。

进入正式会埸前,他们先要在校园里游行。

游行中,各个学院的队伍各有特点,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戴着特置墨镜,有的手持美国国旗。

法学院的学生则是高举法槌,有些商学院毕业生竟然手里挥动着美元。

这时,参加典礼的家长亲友也得赶快入埸了。

主会埸设在哈佛中心图书馆前的哈佛园里。

主席台前大片的最佳坐位,当然都是留给了毕业生的。

来宾的位子在后面,从左到右分成四个区。

我们的入埸券标明是区。

可是,等我验完票进得埸去,几万张椅子早已席无虚座。

怪不得,据说天刚拂晓,有人就开始赶来占座位了。

有的人则看中图书馆前面的石级,从上到下排排而坐。

我们好不容易抢到最下一层石级正中的两个空位。

石级太矮,坐着不很舒服,而且也稍远了点,却是正对主席台,前无遮挡。

维持秩序的人员见了不住称赞,说我们的位子是观看入埸式最理想的位子。

入埸式开始时已是九点多了。

本科毕业生的队伍行进到正中过道后,却是站住不走了。

他们分排在通道两侧,又成了夹道欢迎教授队伍入埸的头排群众。

教授和贵宾的入埸式最有气势,乐曲声起,埸面一如李欧梵先生在书中所述,“典礼官戴着大帽子先行,后面就是教授的行列,两人一排,缓步前进。

学生则夹道拍手欢呼。

”学生不时向自已熟悉的教授大声招呼,双方挥手,最是得意。

队伍中走来比尔.盖茨,还有一个个大家常在电视新闻中见面的政界学界名人。

全埸站立,人们一边鼓掌,一边忙着咔嚓咔嚓地抢镜头拍照。

教授在台上坐定,典礼官宣布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哈佛毕业典礼的一项传统仪程是毕业生代表讲话,一定是两个学生代表,一个用英文讲,一个用拉丁文讲。

今年这个学生的英文讲话题目有点古怪,叫“”,如果硬译成中文,竟然是“哈佛园里的鬼魂”。

这样的译法当然不对。

因为他讲话内容讲的是如何继承先辈的文化遗产,所以译作“祖先的英灵正在哈佛园看着我们”,或许更为确切。

拉丁文的学生讲话就更妙了,他在台上讲得有声有色,几万人在台下细心聆听,但是谁也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

拉丁文曾经是西方学术界的专用语言,现在已经自然消亡。

那怕是哈佛教授中,能听懂拉丁语的恐怕也寥若晨星。

所以,每个与会者事前发了一份这个讲话的英文译稿。

数万人平心静气,黑丫丫一大片,没有一丝杂音,只听见一种高雅的古语,昂埸顿挫,在肃穆的空间中回荡。

你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埸面?这是一种什么气氛?
这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礼”。

李欧梵先生在书中介绍哈佛毕业典礼时,就谈到了哈佛的“礼仪文化”,并说“哈佛各种礼仪也是各种艺术的表现”。

不只在毕业典礼上有学生代表的拉丁文讲话,哈佛的毕业证书也全用拉丁文。

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哈佛这样做,不是形式主义,不是故作高深,也不是提倡复古。

这里面包涵着一种寓意,一种人文传承的教化。

这使我想起了哈佛的校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