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
导水裂隙带高度

导水裂隙带高度
煤层覆岩类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及厚煤层分布开采时,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可选择下表中给出的两种经验公式计算.
缓倾斜(<25 )和倾斜煤层(25 ~45 )开采时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开采急倾斜(>45 )煤层时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煤层顶板岩层内为坚硬、中硬、软弱岩层,用全陷法开采时的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可用以下的经验公式计算.
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标准〔GB12719-91〕中关于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其中:
Hc——冒落带;
Hf——导水裂隙带;
M累计采厚,m;
h——采煤工作面小阶段垂高, m;
n——煤分层层数;
m 煤层厚度,m o。
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_曹丁涛

第25卷第1期2014年3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Vol.25No.1Mar.2014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曹丁涛1,李文平2(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邹城273500;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摘要:作者选择煤层近乎水平(倾角<15ʎ)、采场达到充分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影响综采(放)“两带”发育高度的煤厚、顶板岩性、岩层组合、采深、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
基于40例实测数据,运用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首先研究上述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得到各单因素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关系式,结果是: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工作面斜长成自然对数函数关系,与采深成指数函数关系,与推进速度关系不大。
在单因素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非线性回归,得到综采(放)导水裂隙带高度与主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统计关系式。
经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比较,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公式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煤层顶板总体强度和岩层组合结构特征,既客观又便于应用。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两带”高度;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多因素影响;回归分析文章编号:1003-8035(2014)01-0063-07中图分类号:TD8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3-03-09;修订日期:2013-04-02基金项目:兖矿集团2010年度科技项目“综采(放)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煤(2010)07)作者简介:曹丁涛(195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E-mail :cdt366@126.com煤矿顶板导水裂隙带(含冒落带、裂隙带,或简称“两带”)高度的科学预计,是预测和防治顶板水害的重要依据[1-3]。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摘要:1.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定义及重要性2.计算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一般经验公式3.影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4.矿层倾角和岩石抗压强度对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5.采空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高的关系正文: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两种地质现象。
冒落带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压和地下水的作用,煤层和围岩发生变形、破裂、垮塌等现象形成的带状区域。
导水裂隙带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压和地下水的作用,煤层和围岩中的裂隙逐渐扩大,形成导水通道的带状区域。
计算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一般采用经验公式。
这些公式主要考虑了矿层倾角、岩石抗压强度、岩石松散系数等因素对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
其中,一般经验公式为:h2 = (1-3)h1 / m式中,m 为矿层开采厚度;k 为岩石松散系数;h1 为矿层倾角;h2 为冒落带高度。
影响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主要有矿层倾角、岩石抗压强度和岩石松散系数。
矿层倾角越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越大;岩石抗压强度越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越小;岩石松散系数越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越大。
矿层倾角和岩石抗压强度对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公式得以体现。
例如,在辉绿岩、石灰岩等硬岩条件下,矿层倾角为5°时,冒落带最大高度约为440 米;矿层倾角为60°时,冒落带最大高度约为105 米。
岩石抗压强度越大,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越小。
采空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高的关系一般为:采空区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是采高的一定倍数。
具体倍数取决于矿层倾角、岩石抗压强度和岩石松散系数等因素。
总之,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近水平煤层综放面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分析及其研究

An l ss a u n M a i h fW a e o ng Fr c ur a y i nd St dy o x He g to t r Fl wi a t e Zo e i ly M e h nie p Co lCa i g Mn ng Fa e i H o io a a n rz nt lSe m
Ab t a t Un e h o io t l s a sr c : d r t e h rz n a e m c n i o o d t n, t e ic ee lme t smu ai n meh d wa p l d o a ay e t e i h d s r t ee n i lt t o s a p i t n lz h o e mo e n e t r s o h v r u d n sr t b v h u l c a ie o o l c v n n n a e Ac o d n o t e v me t au e f t e o e b r e taa a o e t e f l me h n z d t p c a a i g mii g f c . f y c r i g t h d s lc me ta d s e s mi rt n a f t e o e b r e taa t e eg t o h w tr f w n r c u e o e i h ip a e n n t s g ai lw o h v r u d n sr t , h h ih f t e a e o i g f t r z n n t e r o l a o e b r e t t s d tr n d T e v rf ain o h n i a u e n s s o d t a h r cu e z n eg t v r u d n sr awa e emi e . h e i c to f te mi e st me s r me t h we h tt e fa tr o e h ih a i e me s r d wi h u r a i lt n w sw l f td wi ea t a a u e e u t a d t ea p iain o en me c l a u e t t e n me i ls h c mua i a el t t t cu l o e i hh me s r d r s l n p l t ft u r a s h c o h i smu ai n meh d c u d b e s l t ee mi et e h ih f h trf w n r cu e z n n t eo e b r e taa a o e i l t t o o l e fa i e o d tr n eg t ewae o i gfa t r o ei v r u d n sr t b v o b h ot l h t e f l c a ie o o l a i g mi i g fc . h u l me h n z d tp c a vn nn a e y c
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简述

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简述
刘振宇;刘建华
【期刊名称】《能源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水下采煤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但是单靠其中的一种方法很难确定其高度,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是准确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的重要途径.
【总页数】3页(P62-63,95)
【作者】刘振宇;刘建华
【作者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满洲里,021410;华能集团呼伦贝尔能源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2+.1
【相关文献】
1.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 [J], 潘晖
2.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 [J], 马亚杰;武强;章之燕;洪益清;郭立稳;田洪胜;张丽阁
3.岩溶山区矿坑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高度估算有关问题讨论——以贵州省黔西县青龙煤矿为例 [J], 陈萍
4.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方法 [J], 陈旸;梁世伟
5.综采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技术应用分析 [J], 张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水裂隙带实测方法

导水裂隙带实测方法导水裂隙带实测方法是用于评估地下水系统中裂隙带的水文特征和导水能力的一种技术。
该方法的目标是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在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导水裂隙带实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区域和目标裂隙带的位置。
然后,选择合适的实测工具和设备,包括流量计、压力计、取样器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实验方案和数据采集计划,以确保实测过程准确可靠。
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就可以开始实施导水裂隙带的实测了。
首先,通过钻孔或地下水井将仪器设备安装在裂隙带中。
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记录流量、压力和水质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采集样品进行水质分析,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在实测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应密切关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仪器设备的校准、环境条件的监测等。
同时,还应及时处理和纠正任何可能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问题,以确保实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裂隙带的导水能力和水文特征,如渗透率、裂隙密度等。
这些分析结果可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导水裂隙带实测方法是一种评估地下水系统中裂隙带水文特征和导水能力的重要技术。
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实测和可靠的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关键的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施实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避免任何可能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XX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案

微山昭阳煤矿63209工作面提高开釆上限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方案山东科技大学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昭阳煤矿二o—二年五月微山昭阳煤矿63209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方案目录1生产地质条件 (1)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2 觀 (1)1.3顶底板特征 (1)1.4 ±也质构造 (1)1.5水文地质 (2)1.6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2)2观测方法选择 (3)3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 (5)3.1覆岩破坏最大高度预计 (5)3.2 覆岩最大破坏高度形成时间预计 (5)3.3 S岩破坏带形态预计 (5)4观测布置方案 (6)5观测工程实施要求 (7)5.1井下钻窝的施工 (7)5.2井下仰孔的施工 (7)5.3井下仰孔分段注水观测 (7)1生产地质条件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63209工作面位于井田西部西六采区,东以F4断层保护煤柱线为界,西以F5 断层保护煤柱线为界,南部以63209工作面回风顺槽为界,北部以63209工作面 运输顺槽为界,垂深46米,走向长160米,倾向长103米,面积16480平方米。
工作面为新布釆区,东部临近西六采区运输上山,距离约30米,附近无相邻采掘 工作面,该工作面中上部下面为-400m水平运输、回风大巷,间距分别为31米和 54米。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农田和树木,无建筑物。
1.2煤层63209工作面设计开釆煤层为3 T层煤,根据63209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 槽、切眼掘进揭露的情况分析,该区域构造简单,裂隙不发育,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在3.0-3.6之间,平均煤厚3.3m。
1.3顶底板特征63209工作面所采的3 了煤层为山西组煤系地层,煤层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厚度4.0米,灰黑色,微波状水平层理发育,有少量黑色炭屑物,真密度2705kg/m3,抗压强度(自然含水)75.9 M p a,抗剪强度(45° ) 41.2 M p a,普氏系数8.71。
导水裂隙带概念

导水裂隙带概念导水裂隙带(fracture flow zone)是指一些水文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岩石中由于断层、节理或其他裂隙引起的地下水流动的带状区域。
地下水从高头到低脚流动,通常沿着导水裂隙带的方向流动。
导水裂隙带是地下水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能够解释和预测地下水在地下的输运和分布。
通过对导水裂隙带的研究,我们能够确定地下水在岩石中的流动速度、方向和数量,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导水裂隙带通常由岩石中的暴露裂隙和埋藏的裂隙构成。
暴露裂隙是指位于地表上的裂隙,可以直接见到;而埋藏裂隙是指位于地下深处的裂隙,需要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来确定其存在和性质。
导水裂隙带的性质受到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
岩石的物理特性如孔隙度、渗透性、压缩性等,决定了岩石的含水量、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而岩石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岩石中水的酸碱性,进而影响水质和水的移动过程。
导水裂隙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钻孔、测井等。
地质调查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取样检测来确定裂隙的存在和性质;而钻孔和测井则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精确的数据,通过钻探和测量来获取裂隙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导水裂隙带的研究对于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因此需要科学地管理和保护。
对于导水裂隙带的研究可以辅助我们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计划和地下水保护措施。
导水裂隙带的研究对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工作也非常关键,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导水裂隙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石油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水文地质学中,导水裂隙带的研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导水裂隙带的分布和性质,可以确定地下水的供给能力、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为地下水开采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对于地下水的保护和污染控制也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工程中,导水裂隙带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年第5期 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 王双美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徐州 221008)
摘要: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水下采煤工作之重点,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精确确定的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经 验公式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单靠其中的一种也不能确定,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则是准确得到导水裂隙 带高度计算方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 中图分类号:P641.135;P642.252;P64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65(2oo6)O5—0126—03
开采水体下面的煤炭,对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本 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水体下压煤具有量 大、面广的特点,如果不予开采,不仅不能合理开发利 用资源,而且造成矿井开采技术上的困难。解放以前, 我国煤炭工业落后,水体压煤被大量丢弃,解放后,许 多煤矿开展了水体下采煤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成 功地在各种类型的水体下采出了大量煤炭,获得了一 些规律性认识,为发展煤炭工业积累了经验。而确定 防水煤(岩)柱尺寸、开采煤厚的重要参数——导水裂 隙带高度,则是水下采煤一系列工作中的重点。 目前,确定导水裂隙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 理论计算主要是建立在固体力学基础上的解析法和数 值法。经验公式计算法主要是在准确地分析判断矿区 覆岩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 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经验公式计算 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于导 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处于认识性阶段,只是定性地描 述与分析,进而利用经验法或类比法对导水裂隙带高 度进行初步预测;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开展了许 多水体下采煤的专题性研究,对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 研究,将定性模型分析与数值、物理模拟、现场测试方 法相结合。 l 经验公式 收稿日期:2oo5一o9.19;修订日期:2006.04—10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2002049l001) 作者简介:王双美(1980.),女,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地质 和GIS方面的研究。 E.mail:wsm81O214@163.com 在由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 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一书中,根据煤 层的倾斜角度和煤层覆岩岩性分别列出了两种计算公 式。经验公式法概念明确,简单易求,但每个矿区的具 体地质条件、采矿条件、采煤方法皆不同,所以一般这 个经验公式得出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需结合其 它方法来综合判定。 每个矿区可能会结合自己的采煤经验,获得简单 的经验公式,比如导水裂隙带是采厚的几倍即裂采比。 这种经验公式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2物理模拟 物理模拟,顾名思义就是用相似材料建立模型进 行模拟。这需要在开采煤层覆岩破坏的工程地质模型 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结构特点和已知的上覆岩 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用相似材料建立上覆岩层的 模拟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模拟开采煤层开采时的覆岩 破坏过程,覆岩破坏特征和规律,并且重点模拟在不同 覆岩特性、不同开采煤厚、断层活化时情况下的覆岩破 坏规律和高度,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其计算方 法,与上述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对比,并结合下面方法 的研究结果,修正模型。 刘新河等在对申家庄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 时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技术,以位于水体下的申家庄 矿2号矿体2201采区为原型建立了现场模型,模拟研 究岩层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模拟研究采场上方岩层的 移动、破坏规律,找出了导水裂隙带的位置。
3数值模拟 开采煤层上覆岩层的垮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渐进 破坏过程,具有一定的垮落规律。这个垮落规律可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5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127 · 用过程分析法来研究,也就是用一种有效的手段获取 覆岩垮落过程中的信息。由于监测手段的局限,现场 实测和物理模型都不能获取垮落过程中的足够信息。 而数值模拟则填补了这个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数值模拟成为了过程分析的有力手段。数值模拟 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方法和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法是迄 今为止在应力和变形方面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 刘红元等在研究采动影响下覆岩垮落的动态发展 过程中 ,应用自行开发的岩层破断过程分析系统 (SFPA 。),模拟了开挖后岩梁悬露在重力作用下发生 离层、弯曲、沉降、端部和中部开裂直至冒落的全过程, 再现了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为 了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也做了相似材料模拟,两种 方法相比较,结果相似。 张明等在对山东兖州的田庄煤矿进行煤层开采上 限的研究时 ,根据已有资料及邻近矿井资料,用数值 模拟方法分析提出了覆岩开采破坏规律,提高了煤层 的开采上限。其用有限元法将研究的工作面的现有资 料与3个钻孔所取得的物理学性质测试成果结合起来 建立了该工作面的计算模型。计算过程中采用 Drueker-pragev—cap模式,根据钻孔取芯及试验指标选 取岩土体质量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屈服 函数参数、帽硬化参数及帽初始位置等参数,并输入计 算机,逐步模拟开采。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快速拉格朗日分析(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aua,简称FLAC)法已被程序 化、实用化,其基本原理类同于离散单元法。新集矿将 此法应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 的效果 4现场实测 现场实测是确定导水裂隙带的主要途径,其他的 方法都是辅助手段。为了验证现场实测的结果,可以 结合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的结果相比较,减少误差。 现场实测法主要有注水试验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超声 成像法、声波CT层析成像法等。 (1)注水试验法是采用钻孔双端封堵测漏装置 探测两带高度的一种较新的探测方法。它既可以在井 下采区附近巷道或峒室内向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上方打 小口仰孔中探测,也可以在观测煤层上方已掘进的专 用巷道内布置的下垂孔中进行探测 。90年代中期, 山东科技大学与肥城矿业集团合作采用钻孔双端封堵 测漏装置,首次在井下垂孔中成功地探测了杨庄煤矿 8608工作面上进行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其原理是:在井下施工仰斜钻孔,并在钻孔中分段封堵 注水测漏,利用漏水量的大小对应着岩层裂隙发育状 况的关系,探测覆岩破坏,研究覆岩破坏规律。随后在 鲍店煤矿、兴隆庄煤矿等矿区也得到成功应用。 (2)高密度电阻率法 理论基础是岩石的电阻率 差异,对于地下一定的岩体,采动以前电阻率是一个定 值。采动以后,由于岩石垮落,改变了原生结构构造, 同时温度和湿度也发生变化,从而电阻率发生了变化, 因此测量同一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的电阻率变化,就 可能判断岩体的形变过程,确定煤层顶板裂隙带高度。 河北邢台矿业集团东庞矿2101采空区通过高密 度、高分辨电阻率法测试“三带”,共布置了4条剖面, l2个测深点。通过对ll剖面采空区“三带”的物探预 测图的分析、视电阻率拟断面等直线分析,获得了三带 的高度 。 (3)超声成像法 是使用超声成像数控测井仪对 钻孔进行扫描,扫描获得的孔壁图像和曲线直接显示 和反映了覆岩破坏和裂隙发育情况,并可以判断导水 裂隙带发育高度。 淮南某矿区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 是以地面钻探为主,为了避免导高判定的不准确性,利 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了辅助探测,从得到的图像中可 清楚观测覆岩破坏带,避免了导高误判[6i。 (4)声波CT层析成像法 技术是可以用人工激 发的声波,通过被检测介质的传播,利用传感器接收探 测数据,依据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关系反演物体内部物 理量的分布,最后得到清晰的、不重叠的分布图像。由 于岩石的声波波速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的相 关性,声波波速与岩石的抗压强度成正比,波速增高, 岩体强度增加,岩体完整性好;波速降低,岩体完整性 降低,因此,将声波走时层析成像的波速切面与地质剖 面进行对比,可得探测结果 。 例如在淮南孔集矿一250m水平西二、西四采区A 组煤试采过程中,l998年3月和l999年l2月两次进 行声波CT探测试验,以探明A组煤采后工作面顶板 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岩层破坏深度等情况 。
5 小结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主要的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的 方法,无论是经验公式、物理模拟、数值模拟还是现场 实测,都不能单靠其中的一种来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 正确的做法是将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年第5期 获取更为可靠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2] [3]
刘新河,段文堂,杨本生.水下矿床开采的相似模拟 研究[J].黄金,2001,22(5):18—20. 刘红元,刘建新,唐春安.采动影响下覆岩垮落过程 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201— 2o4. 张明,刘传武,赵武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层 覆岩破坏规律[J].煤炭科技,2003(4):6—7.
[4] [5] [6] [7] 熊晓英.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J].安徽 地质,2004,14(2):95—98. 李焕春,张有朝,王士平.高密度高分辨电阻率法在 采空区“三带”的探测研究[J].河北煤炭,1999(2): 38—40. 朱国维,王怀秀.利用超声成像技术辅助判定覆岩 破坏钻孑L的导水裂隙带高度[J].淮南工业学院学 报,1999,19(3):5—10. 程学丰,刘盛东,刘登宪.煤层采后围岩破坏规律的 声波CT探测[J].煤炭学报,2001,26(2):153—155.
A brief review of the methods determining the height of permeable fracture zone
WANG Shuang-mei (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Determining the height of a permeable fracture zone is an emphasis of mining under water bodies. Until recently,there ale no precise methods and experiential formulas,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are the main methods.Only one of these methods can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height of the permeable fracture zone.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gain exact calculation results is a combination usage of these methods. Key words:permeable fracture belt;experiential formulae;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