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2011122161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二物价水平和失业的衡量三流量与存量四利率与现值第一章导论关于数据的经典语句见word文件2011122162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第一章导论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二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生产法四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五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六gdp与社会福利西蒙库兹涅茨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宏观经济学-绪论PPT课件

19
第19页/共26页
凯恩斯主义危机
• 70’s: 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存在 • 模型不具备微观基础 • 深入分歧: 对不完美性应该如何处理 • 新古典主义
• 传统结论应重新加以考虑, 侧重在没有不完美性(imperfections)的基 础上解释经济现象
• 引入理性预期 • 建模型时强调微观基础
9
第9页/共26页
1.2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 宏观经济预测 • 宏观经济分析 • 宏观经济研究
10
第10页/共26页
1.4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与方法之争 -早期的 宏• 18观世纪经大济卫思.休谟想提出了著名的货币供给公式:PQ=MV,即物
价总水平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这一公式是一切货币数量 理论的基础,也是当代货币分析的理论基础。此后,美国经济 学家费雪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核心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英国剑桥学派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货币主义创始人在 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2
第2页/共26页
• 2.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 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政府是否可以 采取以及如何采取一些反经济周期的政策?
3
第3页/共26页
• 3.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使 用程度由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因此,价格的充分运动可以保证每一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就业,但是, 失业现象却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而且在某些年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 的失业率呢?
15
第19页/共26页
凯恩斯主义危机
• 70’s: 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存在 • 模型不具备微观基础 • 深入分歧: 对不完美性应该如何处理 • 新古典主义
• 传统结论应重新加以考虑, 侧重在没有不完美性(imperfections)的基 础上解释经济现象
• 引入理性预期 • 建模型时强调微观基础
9
第9页/共26页
1.2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 宏观经济预测 • 宏观经济分析 • 宏观经济研究
10
第10页/共26页
1.4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与方法之争 -早期的 宏• 18观世纪经大济卫思.休谟想提出了著名的货币供给公式:PQ=MV,即物
价总水平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这一公式是一切货币数量 理论的基础,也是当代货币分析的理论基础。此后,美国经济 学家费雪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核心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英国剑桥学派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货币主义创始人在 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2
第2页/共26页
• 2.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 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政府是否可以 采取以及如何采取一些反经济周期的政策?
3
第3页/共26页
• 3.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使 用程度由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因此,价格的充分运动可以保证每一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就业,但是, 失业现象却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而且在某些年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 的失业率呢?
15
宏观经济学12-72页精选文档

▲本章主要内容:
•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认识
•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GDP 及其相关概念和核算方法,掌握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打下基础。
▲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国内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03.05.2020
DPI: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4
3、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 在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中,国内生产总
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其核心指
标。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指标,也就能够理解 并推出其它指标。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2
2、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目前在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这 种广泛意义的国民收入,根据核算采用的资料 来源和包含的内容差别,采用了各有特定含义 的不同名称的指标来表示。
每种指标衡量一种事物,最适宜于回答某一 特定问题。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GDP*>GDP时,L*>L,存在失业,经济萧条; GDP*=GDP时,L*=L,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 GDP*<GDP时,L*<L,经济膨胀。
1、含义: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L、K)在 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
2、公式:
GDP*=Ф*×(L*×H*)
其中, Ф*——每人每小时的平均产值, L*——充分 就业时的就业人数, H*——就业者在一年内每人劳 动的小时数
•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认识
•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GDP 及其相关概念和核算方法,掌握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打下基础。
▲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国内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03.05.2020
DPI: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4
3、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 在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中,国内生产总
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其核心指
标。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指标,也就能够理解 并推出其它指标。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2
2、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目前在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这 种广泛意义的国民收入,根据核算采用的资料 来源和包含的内容差别,采用了各有特定含义 的不同名称的指标来表示。
每种指标衡量一种事物,最适宜于回答某一 特定问题。
03.05.2020
Macroeconomics
GDP*>GDP时,L*>L,存在失业,经济萧条; GDP*=GDP时,L*=L,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 GDP*<GDP时,L*<L,经济膨胀。
1、含义: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L、K)在 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
2、公式:
GDP*=Ф*×(L*×H*)
其中, Ф*——每人每小时的平均产值, L*——充分 就业时的就业人数, H*——就业者在一年内每人劳 动的小时数
宏观经济学共73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形成的。它 研究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 长期化与动态化。
本章主要是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几种重要的经济增长 理论。
2003年秋
College of Economics & Trade,
内容提纲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经济增长的前途
一、经济增长概念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库兹涅 茨强调“先进技术是容许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一 种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 素中,技术进步是最关键的,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现 代经济增长。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 调整。技术进步仅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 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必须有社会制度 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这就是说,社会制度与思想 意识要能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才会得到运用,才能有 效地正确使用人类先进知识宝库中的创造和革新。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这里实 际包括了三个指标:产量增长率(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即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经济增长中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这三个增长率都是相当高的。这 一点已为各国经济增长的统计资料所证明。
第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是高的。无论从劳动生产率还是包括 其他生产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来看,生产率都是高的。一定量投 入获得了愈来愈多的产出应归功于技术进步。生产率迅速提高正 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只有当生产可能曲线从PPF移 向 时P,P社Fl,会或产者量从的点增B长移才向叫点作C 经济增长。
2003年秋
College of Economics & Trade,
本章主要是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几种重要的经济增长 理论。
2003年秋
College of Economics & Trade,
内容提纲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经济增长的前途
一、经济增长概念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库兹涅 茨强调“先进技术是容许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一 种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 素中,技术进步是最关键的,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现 代经济增长。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 调整。技术进步仅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 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必须有社会制度 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这就是说,社会制度与思想 意识要能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才会得到运用,才能有 效地正确使用人类先进知识宝库中的创造和革新。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这里实 际包括了三个指标:产量增长率(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即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经济增长中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这三个增长率都是相当高的。这 一点已为各国经济增长的统计资料所证明。
第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是高的。无论从劳动生产率还是包括 其他生产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来看,生产率都是高的。一定量投 入获得了愈来愈多的产出应归功于技术进步。生产率迅速提高正 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只有当生产可能曲线从PPF移 向 时P,P社Fl,会或产者量从的点增B长移才向叫点作C 经济增长。
2003年秋
College of Economics & Trade,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市场贷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 备金的机会成本上升 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降低
•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 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己多
留准备金实际准备率上升
6.1.4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 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 一般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
的理想状态
6.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 • 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
6.2.8 拉弗曲线(属于供给学派理论)
• 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所以 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 但是,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 成本提高,它们会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个地区 乃至国家的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税基础的缩小 ,政府税收的总量因此减少
• 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为 使预算盈余成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而提出 )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 • 实际预算盈余: BS=tY-G-TR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如果:Y﹡<Y,则, BS﹡ < BS • 如果:Y﹡>Y,则, BS﹡ > BS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紧缩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扩张 • 意义:
– 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 – 政策时滞是多长? – 挤出效应有多大? – 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6.2.4 国家预算
•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 预算赤字:收<支;预算盈余:收>支 • ---年度平衡预算 • ---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 • 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
•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 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己多
留准备金实际准备率上升
6.1.4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 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 一般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
的理想状态
6.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 • 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
6.2.8 拉弗曲线(属于供给学派理论)
• 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所以 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 但是,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 成本提高,它们会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个地区 乃至国家的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税基础的缩小 ,政府税收的总量因此减少
• 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为 使预算盈余成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而提出 )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 • 实际预算盈余: BS=tY-G-TR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如果:Y﹡<Y,则, BS﹡ < BS • 如果:Y﹡>Y,则, BS﹡ > BS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紧缩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扩张 • 意义:
– 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 – 政策时滞是多长? – 挤出效应有多大? – 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6.2.4 国家预算
•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 预算赤字:收<支;预算盈余:收>支 • ---年度平衡预算 • ---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 • 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指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通常指一国或者地区) 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其中的 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经济交 易反映经济价值的创造、转移、交换、转让或削 减,包括经常项目交易、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和 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等。
国际收支顺差(盈余):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大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 收入总额小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Sargent) 、 巴 罗 (R.Barro) 、 普 雷 斯 科 特 (Prescott) 、
基德兰德(Kydland)
– 传统之二:政府干预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Keynes)、萨缪尔森
(Samuelson)、托宾(Tobin)、希克斯(Hicks) 、莫
迪利亚尼(Modigliani )、汉森(Hansen)、索洛 (Solow)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资本项目项下的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 他所有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金融项目。
2021/8/19
13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之五: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2)国际收支平衡表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 系发生经济联系。
1、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 • 进口(Imports):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
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 出口(Exports):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 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
• 贸易顺差: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 • 贸易逆差:一国的进口大于出口
要研究: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
国际收支顺差(盈余):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大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 收入总额小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Sargent) 、 巴 罗 (R.Barro) 、 普 雷 斯 科 特 (Prescott) 、
基德兰德(Kydland)
– 传统之二:政府干预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Keynes)、萨缪尔森
(Samuelson)、托宾(Tobin)、希克斯(Hicks) 、莫
迪利亚尼(Modigliani )、汉森(Hansen)、索洛 (Solow)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资本项目项下的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 他所有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金融项目。
2021/8/19
13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之五: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2)国际收支平衡表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 系发生经济联系。
1、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 • 进口(Imports):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
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 出口(Exports):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 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
• 贸易顺差: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 • 贸易逆差:一国的进口大于出口
要研究: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PDF版1

资金流动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会影响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 市场资金紧张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资本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均 衡。
政策调控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的均衡。 这些政策调控措施会对两个市场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
失业率通常会下降;反之,当经济增长率降低时,失业率可能会上升。
02 03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适度的通货膨胀 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 响。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失 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 率可能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DF版1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 •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 当前热点问题探讨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 量变化、结构变动以及经济周期波动 等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
0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的协调配合
阐述在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如何相互配合,以达到 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05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践
经济增长定义及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等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会影响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 市场资金紧张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资本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均 衡。
政策调控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的均衡。 这些政策调控措施会对两个市场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
失业率通常会下降;反之,当经济增长率降低时,失业率可能会上升。
02 03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适度的通货膨胀 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 响。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失 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 率可能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DF版1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 •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 当前热点问题探讨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 量变化、结构变动以及经济周期波动 等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
0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的协调配合
阐述在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如何相互配合,以达到 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05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践
经济增长定义及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等
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2

16% 14% 12% 10%
8% 6% 4% 2% 0%
Annual Percentage Increase
2009, 33.5万亿, 8.7% 2010. 39.8万亿, 10.3%
GDP三次产业结构, 1978-2004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利润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6.06%
4. 利率与汇率
汇率
外汇市场的供求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R=ePf/P 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美元中间价6.6 2010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4.72%
2005 年6 月至2007 年6 月主 要货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
5. 财政收支
税收
间接税:
权重:食品占34% ,衣着占9.1%,家电占6%,交 通运输(汽车)占10.4%,娱乐教育 14.2%,医疗 10%,住房 13.2%
2006 1.5%, 2007年4.8%,GDP缩减指数5.6%,
2008年上半年cpi 7.9%,2008年5.9%。 2009年-0.7%, 2010年3.3%,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现实背景
1929年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理论背景 经济与政府关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三、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论:
互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
8% 6% 4% 2% 0%
Annual Percentage Increase
2009, 33.5万亿, 8.7% 2010. 39.8万亿, 10.3%
GDP三次产业结构, 1978-2004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利润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6.06%
4. 利率与汇率
汇率
外汇市场的供求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R=ePf/P 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美元中间价6.6 2010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4.72%
2005 年6 月至2007 年6 月主 要货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
5. 财政收支
税收
间接税:
权重:食品占34% ,衣着占9.1%,家电占6%,交 通运输(汽车)占10.4%,娱乐教育 14.2%,医疗 10%,住房 13.2%
2006 1.5%, 2007年4.8%,GDP缩减指数5.6%,
2008年上半年cpi 7.9%,2008年5.9%。 2009年-0.7%, 2010年3.3%,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现实背景
1929年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理论背景 经济与政府关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三、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论:
互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