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流派

合集下载

第20章流派(简化版)

第20章流派(简化版)
第三,在短期,货币存量(而不是储蓄和投 资)决定利率。
最后,可能存在一个“流动性陷井”(liquidity trap),当利率低于某一水平时,由于害怕资 本损失,债券资没有任何作用。
总需求的另一部分是消费。凯恩斯认为,根 据人类天性和经验事实,人类在收入增加时 也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少于收入的增加。
弗里德曼认为存在影响货币供给而不影响货 币需求的独立的因素,一个稳定的货币需求 函数可以用来找到影响供给变动的特殊因 素。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就会使人们持有的货币 余额超过需要,人们就会支出这些货币,使 总需求增加。
因此货币供给确实影响总支出,凯恩斯的“货 币无关论”是错误的。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Anna Schwartz)在 1963 年发表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是由大规模的货币 紧缩造成的,而不是如凯恩斯所说是由有效 需求不足引起的。
总需求为什么会不足?
总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一 部分是投资。
投资不足是由于利率引起的。传统理论认为, 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均衡利 率。凯恩斯则认为,
首先,由于收入和替代效应,利率下降时储 蓄下降但幅度较小。
其次,由于计划的固定投资对未来利润的长 期预期,利率下降时投资并不等幅增加。
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宏观经济学的分 类可以表示为:
图 20-1 宏观经济学的分类
古典二分法 否 是否失灵? 是
不完全竞争是否重要?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配合失灵理论
传统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以 及绝大部分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前的宏观 经济学理论都可以放入左下方的格中。这些 理论都认为古典二分法是失灵的,然而又假 设经济的其他部分是完全竞争的。

总结:宏观经济学流派

总结:宏观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产量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 产率的增长。 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 励机制。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5、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导地位的动摇
• 理论上无法解释“滞胀”现象(1970年 代)
• 实践上没有解决“滞胀”的有效措施
• 原有的政策措施的缺点日益暴露
3、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 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反对凯恩斯主义者所实行的、根据情况 变化来制定和执行的“斟酌使用”性质的 货币政策。
极力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4、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 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理论特征: –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2)自然率假说(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 曲线)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Py=MV 剑桥方程 M=kY=kPy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M/P=L(y,r)=L1(y)+L2(r)
新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 求的影响,忽略了财富对货币需求的影 响,也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 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 上,弗里德曼提出了新货币数量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学派总结一、古典经济学派(十九世纪中期之前)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2.基本观点:(1)“经纪人”理论;(2)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二、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2.基本观点:(1)核心思想为萨伊定律;(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3)引入边际分析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凯恩斯;2.基本观点:(1)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不足;(2)反对二分法,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货币主义学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基本观点:(1)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长期则没有影响;(2)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3.政策主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五、供给学派(20世纪六十年代)1、代表人物:拉弗;2.基本理论观点:(1)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2)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3、政策主张:减税、降低管制等类似措施可以增加供给和投资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1.代表人物:卢卡斯;2.基本理论观点:(1)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2)人们的预期在遵循理性预期假说;(3)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4)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5)政策无效性;3.政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七、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1、代表人物:曼昆、伯南克;2、基本理论观点(1)非市场出清假设:(2)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3)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3、政策主张:(1)抑制价格粘性(2)国家干预劳工合同(3)国家干预信贷市场区别于原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以及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的市场出清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粘性、引进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非市场出清假设,因此更具现实意义。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一、凯恩斯本人1、代表人物:凯恩斯2、理论特征: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看不见的手原理);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3、基本观点:凯恩斯交叉图、有效需求理论4、政策主张: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以稳定经济为目标,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主张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经济过度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二、新古典综合派1、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2、理论特征:将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与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和分配论融为一体。

3、基本理论:(1)IS-LM模型与AD-AS模型(2)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3)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4)乘数-加速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5)混合经济制度4、政策主张:(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微观化,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

三、新剑桥学派1.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等人。

2、理论特征:(1)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2)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3)强调收入分配理论(4)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5)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3、基本理论:(1)价值理论(2)收入分配理论(3)滞涨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均与收入分配有关。

4、政策主张:(1)实行累进税制,实现收入均等化(2)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

(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增长,把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充分就业长”的轨道。

四、新凯恩斯主义1、代表人物: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阿克洛夫等。

2、理论特征:(1)反对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理论的机械结合,试图给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一个不同于新古典传统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国民经济学原理》 《资本实证论》 《自然价值》 《经济学原理》 《福利经济学》 《论失业问题》 《价值与资本》 《经济史理论》 《经济学展望—再论货币与增长论文集》 《平等与效率—重大抉择》 《微观经济学—分析政策》 《家庭经济分析》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劝说集》 《货币均衡论》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是当 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第一代的代表 人物有纳特· 魏克塞尔、古斯塔夫· 卡塞尔、大卫· 达 维逊等,第二代表的代表人物有缪尔达尔· 林达尔、 伦德贝格、奥林等。 瑞典学派主要是在魏克塞尔的积累过程理论及收 分配理论基础上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主要经济理论有:一般均衡的宏观动态分析理论、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国际经济理论、经济制度理 论等。 瑞典学派以他们的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政策 主张基本特点是,要求实行国家干预以维持经济均 衡和充分就业,进而实行自由的社会民主义制度。
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是在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 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瓦尔特· 欧根、 弗兰茨· 贝姆、汉斯· 格罗斯曼等。 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 ,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 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 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 预原则。 弗莱堡学派试图超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 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政策主张:颁布“防止限制竞 争法”,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稳定物价水平, 保持财政预算平衡,工人非无产阶级化,推行社会保 障制度等。
新剑桥学派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P P
AD(M)
总产出和就业自动调节到由供给因素决定的充 分就业水平, 自由市场机制具有自我稳定和调节 的功能,价格、利率、货币工资灵活自如保持各 个市场结清。故不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1929~1933 年 自由放任是最好的政策。 的“大萧条” 。 政策主张:稳住货币(物价)+市场自发调节
私人投资需求是很不稳定的, 这引起总需求加倍 不稳定(乘数) ,自由市场的自发调节很难达到 充分就业均衡, 因此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即直接进行数量调节。 20 世纪 60 年代 政策主张:赤字财政政策。 的通货膨胀
货币存量的不规则变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 源,若无政府不稳定的总需求干预政策(通过影 响货币) ,私人经济将是内在稳定的。 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稳定货币的 增长率,使之与实际经济的增长率相一致。无需 政府的积极干预政策,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论: 总需求政策不可能稳定 产出和就业。 产出和就业无论是在长期中还是在 短期中对有规则的总需求政策都无反应。 当总需 求突变时,则影响产出,但政府无先见之明。要 稳定经济,须稳定政策以稳定预期。 政策主张:公开宣布的稳定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体 系 结 流 构 派 类 别
总供给理论 总需求理论(AD 曲线) 劳动市场假定和均衡就业决定 1.理性人假定和完全竞争假定。 P LS 2.完全信息假定:劳动供求双方拥有关于 价格变化的完全信息,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Ld 均是实际工资( W/P )的函数。 Lf L 3.灵活工资假定和市场结清假定:货币工资 变化灵活自如, 使得实际工资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从而使劳 动的供求相等即劳动市场结清。 4.充分就业假定:唯一的均衡是充分就业均衡。
1.AS 受价格预期变化的影响, P 即 AS=f( P )。 e 2.价格预期取决于对宏观经济 变量特别是政策变量的预期, P e =f( M e , G , Te ,„„)。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并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宏观经济学的早期代表。

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而有效的,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和充分就业。

他们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生产和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即“萨伊定律”。

在他们的观点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消除任何供求失衡。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凯恩斯主义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兴起的。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

他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可能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此时,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可能是缓慢而不完全的,从而导致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货币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他们强调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应该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相适应。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增长过慢,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规则,即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

这一流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设。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预期,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而且,市场能够迅速调整,实现供求平衡。

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争论和共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演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供给学派与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宏观经济学流派观点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
一、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二、理论特征:
()继承发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充分就业前提下,肯定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
模型与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
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兼顾效率与平等
混合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安德森、罗宾斯和帕金等
二、货币主义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三、.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

()短期中,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实际就业和国民收入。

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提倡“收入指数化”。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提倡浮动汇率制。

第三节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预期
一、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二、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特征:
()引入理性预期假说,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传统;
()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总供给曲线。

用理性预期解释价格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政策目标单一论
信誉重于规则
四、理性预期学派主要理论
)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可以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进行预期。

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自然率假说。

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

第四节、供给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弗、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二、理论特征: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基本理论
()萨伊定律
()拉弗曲线
三、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产量增长决定于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增长。

生产要素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制。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