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 临 床 资 料
血 肿而 导致 内瘘 闭塞 。
2 . 2 . 2 穿刺 不 当 目前 , 动静脉 内瘘 临床 中应用 较
多 的穿刺 方法 为绳梯式 穿刺 、 区域 穿刺 、 钮 扣 眼穿 刺 ( 或 称窦 道 穿刺 法 )l 3 ] 。绳 梯 法 对 血 管 长 度 要 求 较 高, 且部 分透析 患 者 , 特 别 是 老年 糖 尿 病 、 高 血 压 肾
2 . 2 使用不当
路l _ 1 ] , 但I 临床上 常 常 因各 种 原 因导 致 内瘘 闭塞 而 失
去 功能 , 致透 析无法 正常进 行 。如何 正 确 、 精 心做 好 内瘘 的护理 , 对 维持 内瘘 的正常 功能 、 延 长 内瘘使 用
寿命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5年
术, 6 例 患者 在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下 行 球 囊 扩 张 术 后再 通 , 3例 患者 及 时 予 以尿 激 酶 溶 栓后 再 通 , 4例
患 者改 为半永 久性颈 内静 脉置 管 。经 积 极治 疗 与护
理, 4 6例患 者 中, 仅 1例患 者 因并 发 脑 溢血 病 死 , 其
2 . 2 . 3 护理 不 当 表 现为 患 者 于术 后 内瘘 处 包 扎 过紧、 透析 后按 压过轻 或位 置不 准确 , 以及 压迫 时 间
形成 2 8 例( 6 0 . 9 ) , 经 多 普 勒超 声 确 诊 ; 血 容 量 不
足 l 4例 ( 3 0 . 4 ) , 其 中反复 低血 压 1 3例 , 过 早使 用 不成 熟 内瘘 2例 ; 挤压 和原 因不 明各 2例 ( 8 . 7 ) 。 患 者发生 内瘘 闭塞 后 , 3 3例 患者 行 动静 脉 内瘘 重 建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杨兴建唐升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本文选择了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之间在本院进行了血液透析并出现了内瘘穿刺点渗血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其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当中,反复穿刺同一点患者例数有11例,比例为36.7%,进针角度不当患者有4例,比例为13.3%,固定针头不稳患者例数有3例,比例为10.0%,内瘘使用过早患者例数有6例,比例为20.0%,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硬化和皮肤松弛患者例数有5例,所占比例为16.7%,其他情况患者例数为1例,所占比例为3.3%。
在处理完患者穿刺点渗血情况之后发现,患者出现内瘘穿刺处渗血显著降低,没有发生血液丢失和内瘘感染的情况。
结论:造成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外渗的因素非常多,通过为患者穿刺点周边皮肤和血管通路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增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血丢失的概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前言目前,国内医学的进步以及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国内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完善,许多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也慢慢认识到血液透析治疗方式是延长其生命的唯一方式。
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需要进行两至三次的血液透析,每次的时长可达4至5个小时,长期的穿刺将使得患者容易出现穿刺点渗血的问题,不单单会影响到患者的透析效果,还会使得患者出现恐慌感和不信任感,对内瘘使用时间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患者在长时间渗血并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治疗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组织肿胀和内瘘感染的情况,最终造成其发生硬结或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渗血次数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归类,以及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护理对策。
结果: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渗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和胶布固定是居前两位的因素。
结论:加强透析护士穿刺的规范化培训及透析过程中的巡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及动静脉内瘘针的有效固定,减少渗血概率,切实提高透析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好的血管通路应当保障此次透析血量充足,可长时间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避免在透析过程中引发并发症。
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动静脉内瘘的安全系数更高,且能够为患者长久使用,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
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频率约为2~3次/周,每1次动静脉内瘘穿刺需要2针,长期反复穿刺导致相应穿刺的孔径较大,以及使用抗凝剂、穿刺技术不正确等多种因素导致穿刺处出现渗血的问题。
一旦在穿刺中出现渗血的问题,不仅仅会导致患者面临更大的痛苦,还有可能会感染其他并发症,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试验,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渗血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提出了预防和护理的对策,希望能够减少穿刺渗血的现象,减轻为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的痛苦,以供实践参考。
临床资料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58.1±2.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9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0例,其他1例。
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7 800次,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59例,其中区域穿刺法10例,扣眼穿刺法5例,凝血功能及抗凝药物使用3例,护理人员穿刺技术20例,动静脉内瘘静脉回路压力高4例,胶布固定原因17例,总渗血发生率0.7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类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血液透析需要依赖于动静脉内瘘的功能。
有时动静脉内瘘可能出现失功的情况,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1. 血管壁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血管壁钙化,使得动静脉内瘘管道变得狭窄、僵硬,从而影响其通畅性。
2. 血栓形成由于血液透析治疗使得患者的血液容易凝固,因此动静脉内瘘可能会面临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管道阻塞。
3. 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内瘘管道受损,影响其功能。
二、护理方法分析1. 观察与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部位,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迹象。
对于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术后康复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保持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确保动静脉内瘘通畅。
定期对内瘘管道进行按摩,并避免对内瘘部位进行压迫,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饮食控制对于血管壁钙化导致的动静脉内瘘失功,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钙食品,控制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减少血管壁钙化的风险。
4.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5. 患者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动静脉内瘘保养和护理知识的教育,使患者了解如何正确护理动静脉内瘘,以及如何预防失功的发生。
6. 定期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定期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定期监测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护理需注意的问题1. 避免内瘘部位的创伤护理人员需要避免对动静脉内瘘部位造成创伤,包括避免在内瘘部位进行注射或抽血,避免过度按摩内瘘部位等行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患者生命。
血管通路的稳定可靠,和顺利开展血液透析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临床常说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进行正确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的重要作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会损害全身脏器,除了换肾,规律的透析是延长肾衰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方式。
对血液透析通路进行建立和维护,有利于长期重复使用。
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较高、效果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
内瘘,指的是患者肢体周围的动静脉,在外科手术下,使其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让动脉血向静脉转流。
因此,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正确使用、保护,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率,延长使用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2.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常人是无法理解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的痛苦,长时间以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加上患者不了解动静脉内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因此,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度。
并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诉求,及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还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血管选择通常是选取左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
原因在于,和右手相比,左手功能更少;该位置血管在解剖条件上最为合适,有利于更高的建立动静脉内瘘。
操作时,尽量选取桡动脉搏动良好,头静脉充盈正常位置。
做好选择后,对桡动脉进行按压,末梢循环呈良好状况,未出现缺血情况,选取远心端。
术前一周,告知患者不要在该侧上肢进行相关操作,如输液、穿刺、注射等,对手术区域加强热敷,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保证手术成功率,促使术后静脉内瘘通畅。
2.3皮肤护理将手术区域和附近的毛发进行刮除,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崔超李梅通讯作者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崔超李梅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5-15T06:04:24.33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崔超李梅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20.1月-2022.1月我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120例。
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发生32例,发生率26.67%。
其中穿刺技术、胶布固定原因占前两位。
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渗血发生率,保证透析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渗血发生率;针对性护理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势[1]。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长期反复穿刺会导致穿刺孔径增大,加上应用抗凝剂不合理,穿刺技术不规范等原因极容易导致穿刺处发生渗血现象[2]。
渗血会引起较多并发症,缩短动静脉内瘘应用期限。
所以需要积极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降低渗血发生率。
此次研究则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1月-2022.1月我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范围42岁-67岁,平均年龄50.07±2.14岁。
1.2方法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针对性护理对策:①穿刺护理,绳梯式穿刺时需要注意,不能在同一区域内连续穿刺或者定点穿刺,需要轮流更换穿刺部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具有血流充足、感染少、易穿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现对我院收治的5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从术前、术后到使用过程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64-02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8岁,平均47岁。
内瘘使用时间5个月~11年,平均使用5年8个月,其中1例因血管狭窄造成内瘘闭塞,其余无内瘘感染和闭塞,满足透析要求。
透析周期为每周1~3次,透析时间为4h,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可达到200~300ml/min2 护理2.1 动静脉造瘘的目的动静脉造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内瘘一般可使用4~5年,可以保证整个透析过程有足够的血流量(可达到200~300ml/min),内瘘易于穿刺,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2 人工造瘘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是否有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并给与及时处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4~6小时,嘱患者抬高造瘘侧肢体30°,以促进回流,减少肢体肿胀2.2.2 观察内瘘是否通畅:术后24小时内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在切口近端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1次/2小时。
如果出现杂音及震颤消失或减弱,应检查是否敷料包扎过紧,导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2.2.3 注意事项:保持敷料局部无菌,避免潮湿,发现敷料渗血、潮湿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3T06:07:34.10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黄朝芬[导读] 目的:简述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护理对策。
方法:该实验的时间线为2018-7至2019-6,实验对象为59例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区分组别: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针对性护理。
将满意度用作比较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科学的护理对策,能够优化血液透析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黄朝芬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简述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护理对策。
方法:该实验的时间线为2018-7至2019-6,实验对象为59例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区分组别: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针对性护理。
将满意度用作比较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科学的护理对策,能够优化血液透析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满意度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情况时有发生[1]。
该情况下,需对穿刺部位进行更换,难免加剧患者的痛苦,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染情况,导致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缩短[2-3]。
在护理实践中,要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危害、原因,借助专业的护理方法,控制此类情况,使血液透析效果得到全面优化。
见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自2018年7月开始,至2019年6月结束,在该时段内随机选取5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划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29例,后者3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5:14;年龄最小42岁,年龄最大78岁,均值(60.41±2.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