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钼靶诊断PPT课件
乳腺癌讲课ppt课件

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免疫治疗研究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乳腺癌细胞,取得显著疗效。
靶向治疗研究
针对乳腺癌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药物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精准医学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
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实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 案的制定。
家庭和社会负担
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费用较 高,且需要长期的康复和 护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
乳腺癌的分期与分型
分期
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分为0-IV期,其中0期为非浸润性癌,I-II期为早期浸润性癌,III期为局部晚期癌,
IV期为晚期癌。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避免烟酒
戒烟戒酒,减少对身体的不良 刺激。
定期随访计划安排
随访时间
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每3-6个月进 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 治疗效果。
随访重要性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转移等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 存率。
术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等。
化疗并发症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脱发等, 可通过调整化疗方案、使用止吐
药物等方式进行预防。
放疗并发症
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 可通过精确放疗计划、保护正常
组织等措施进行预防。
风险评估与监测
风险评估
01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评估患者的复发风
险和并发症风险。
乳腺疾病 PPT课件

乳腺癌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 期:
❖化学治疗:乳腺癌是实体肿瘤中应用化疗 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常用化疗方案: 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他莫昔芬)
❖放射治疗:
❖生物治疗:
适用于I、II期乳腺癌,生存 率与根治术无差异,但保 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 较好,目前常用
原位癌、微小癌、年老体 弱不宜根治者
I、II期乳腺癌,术后必须辅 以放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 ❖ 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常规性腋淋巴结
清扫术,对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应先 行前哨淋巴结活(指接收乳腺癌病灶的第一枚淋巴 结)检术
全乳房切除术 保留乳腺乳癌切 除术
整个乳腺、胸大肌、胸小 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
乳癌根治术+第2、3、4肋 软骨及胸廓内动静脉及周 围淋巴结切除
与乳癌根治术比较,保留 了胸大肌或同时保留胸大 、小肌
整个乳房,包括腋尾部及 胸大肌筋膜
完整肿块切除+腋淋巴结清 扫
原来乳腺癌的标准术式, 现已少用
手术范围大,现已较少应 用
乳腺癌
❖ 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 转移)分期法:
❖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 T1:癌瘤长径≤2 cm。 ❖ T2:癌瘤长径>2 cm,≤5 cm。 ❖ T3:癌瘤长径>5 cm。 ❖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
乳腺癌ppt课件ppt课件

3.放疗
术前放疗:部分病人使用可提高手术切除 率
术后放疗: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 姑息性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
13
-
内分泌治疗
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高者有效 绝经前的病人可用卵巢去势(手术切除或X线
照射卵巢)的方法抑制病变
8
-
诊断
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 2、乳腺透照、钼靶拍片、B超、核磁共 振等有利于诊断。 3、病理学证实。
9
-
疗原则
尽早实施手术,辅以化疗、放疗、激素、 免疫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治疗方式
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治疗 生物治疗
10
-
1、手术治疗 ①经典根治术:整块切除患侧乳腺组织 连同癌肿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组 织、胸大小肌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 肪及淋巴结等软组织 ②扩大根治术 在经典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2、3、 4肋软骨和相应的肋间肌,包括胸廓内动 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结。适用于Ⅱ、Ⅲ 期乳腺癌,尤其是乳腺内侧癌肿
3
-
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 癌以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转移很少,预后很 好。 2、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 (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 癌、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分化高,预后较 好。 3、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 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无大量 淋巴细胞浸润)、腺癌。此性分化低,预后差。 其中硬癌最多见,占60%。
4.转移 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少有
对侧转移。 早期淋巴结先是散在、活动好,以后数目增多、融 合;甚至可和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联 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 处常见肺、骨、肝转移。
医学乳腺影像讲解PPT培训课件

结构扭曲
手术后疤痕
硬化性乳腺病
结构扭曲
浸润性导管癌
(四)其他征象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
乳头回缩
血供增多
腋下淋巴结肿大
Axillary adenopathy
腋下淋巴结
(五)乳腺导管改变
乳腺导管造影: 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充 盈 缺 损
四、乳腺良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乳腺炎 乳腺增生症 乳腺囊肿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簇状
分布 distribution 线状 linear
段样 segmental 区域性
弥漫性 diffused
恶性钙化大部分位于导管内,良性不位于导管内。 大约 1/3 显示钙化而临床未触及的肿块,影像上亦不伴
有相关肿块。 仅25-35% 钙化穿刺证实恶性。 可由于胶片因素主观上认为检测到钙化。 放大摄影对区别钙化有很大帮助。
乳腺成分
脂肪成分为主 散在纤维腺体组织 不均匀致密 非常致密
退化型乳腺
少量腺体型
乳腺血管钙化
腋下正常淋巴结
副乳
常见于腋窝
副乳
皮肤: 线状致密影
正常CT表现
皮下脂肪层: 脂肪密度影
腺体:
片状密度 增高影
正 常 乳 腺
MR
三、乳腺异常影像表现
肿块 mass 钙化 calcification 结构扭曲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 导管征 慧星尾征 晕圈征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 乳头回缩 血供增多:血管增粗或异常血管 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腺导管改变
乳腺影像讲解
一、乳腺影像检查技术
(一)乳腺X线检查技术
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 (钼靶、铑靶) 常规斜位、轴位; 侧位、小角度摄片 放大摄影
乳腺钼靶印象诊断-乳腺癌篇

乳腺癌分期方法
• 我国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 • 1.T(原发肿瘤) • 2.N(区域淋巴结) • 3.M(远处转移)
• 国际TNM分期法并不对肿瘤的病理组织类 型作鉴别,只是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 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国际TNM分期法首先将癌肿的临床情况分为三个方 面:
❖ 原发肿瘤:取英文Tumor的字头“T” ❖ 淋巴转移:取英文Node的字头“N” ❖ 远处转移:取英文Metastasis的字头“M”
T——原发癌肿分期:
• 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或已被切除) • T0:原发肿瘤未能扪及 • Tis: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
癌),Paget‘s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 能扪及肿块
➢ T1:肿瘤最大直径小于 2cm。
➢ T1a:肿瘤最大直径在 0.5cm以下
➢ T1b:肿瘤最大直径在0.51cm。
肿块型 右浸导
肿块型
左浸润性乳头状癌
男右乳癌
局限致密浸润
• 乳腺某一区域出现异常密度增高 • 两侧乳腺的对应领域进行比较发现腺体呈
非对称样改变
• 如果触诊也发觉不对称,通常为病变所致 2/3为良性病变所致,1/3系恶性肿瘤瘤所 致,特别是小叶癌
局限致密浸润 左浸导,病变靠外上,轴位未包括
局限致密浸润
中间性的钙化
• 不定形的或模糊的钙化 • 粗糙不均质的钙化
高度可疑恶性的钙化
•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 • 线或线样分枝状钙化
钙化-簇状分布 左导管内癌
钙化-区域性分布 右浸导
钙化-段性分布 左浸导
钙化-弥漫 导管癌
间接征象
• 指癌周组织继发性改变所形成的影像, 不仅见于癌浸润的后期,也可见于早 期。
浸润性非特殊癌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乳腺钼钯检查方法: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利用软X 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二、乳腺X 线机的主要设备:X 线球管乳腺压迫装置滤线栅操作台1、X 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的X 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 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
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 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
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
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
通常用的波长为0.008---0.05nm.2、乳腺压迫装置作用: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 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一)、患者体位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
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摄影等。
1.轴位( CC ):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
X 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2.侧位:又称内、外位;X 线架旋转90 度,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侧,X 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三)、侧斜位(MLO ):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
内外斜位是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下方,X 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 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
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见。
(四)、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值。
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 线片未能显示;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时;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时;四、 X 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一)、 CC 位投影: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在影像边界的晰显示乳腺中间的组织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影像不显现胸像成像清晰对称乳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皮肤的褶皱左右两侧的脉管的结构明显2、摄影条件的标准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位)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的角度正常乳腺后脂肪组织胸部组织和/或标定的乳头影清晰明显两侧成像清晰对称可见乳房下角乳腺外侧组织影像不明显皮肤皱裙胸部左右2、摄影条件标准:在观片灯下可见皮肤轮廓透过乳腺致密实质可见脉管结构所有脉管和胸肌边缘清晰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成像清晰。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具有下列特点:
多见与青春期前后女性,40岁以后少见;
形态学上呈边界光整的肿块,一般无分叶及毛刺;
扪诊边界光滑,活动度大、质韧,与皮肤及胸壁无粘 连;
下列几点有助于纤维腺瘤的诊断:
CT平扫呈稍高密度,CT值常在10Hu左右、增强后CT值 增高不超过40Hu;
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或低信号,但增 强后均呈不同程度强化;
临床分期:1953年国际抗癌协会根据癌瘤生长和 扩散情况提出了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即TNM国际分 期法,并于1969年和1972年两次修订后已被临床 工作者普遍接受。临床分期对制定乳腺癌的治疗 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CT表现
乳腺癌作CT检查,除可准确判断原发灶的大小、部位、数 量外,还可了解癌肿对皮肤和胸壁的侵犯情况以及腋窝、 胸骨旁和纵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对术前分期以及选择最 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乳腺疾病一般需要增强扫描,常用的造影剂为水溶性离子 型造影剂,如60%-76%的泛影葡胺或碘酞葡胺。对碘剂和 药物过敏、患哮喘、糖尿病等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 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含高危因素的 患者以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Omnipaque、lopamiro和 UItravist等为妥。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CT检查方法
注射方法一般有两种: 1、造影剂团注法,即用60%-65%的造影剂100ml,
静脉内推注,5分钟内推注完; 2、造影剂滴注法,即用30%-35%的造影剂300ml,
静脉内快速滴注,10分钟内滴注完。有资料表明, 后一种方法更有利于乳腺内恶性肿瘤的显示。
乳腺癌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定期随访监测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明确随访的时 间、内容和方式。
开展定期检查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和转移等问题。
提供健康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 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THANKS FOR WATCHING
乳腺增生性疾病
如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等,与内 分泌失调有关。
乳腺其他疾病
如乳腺结核、乳腺外伤等较为少见。
03 乳腺癌病理学基础
病理类型及特点
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 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预后较好。
浸润性癌
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具有侵袭性,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 等,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01
用于检测乳腺内的钙化灶、肿块等异常结构,是乳腺癌筛查和
诊断的常用手段。
超声成像
02
利用声波反射原理,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和肿块形态,适用于各
年龄段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和致密型乳腺。
磁共振成像(MRI)
03
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多角度、多参数成像,对乳腺癌
的检出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具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特殊类型癌
如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 管癌、腺样囊性癌等,形态学上具 有特殊性。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意义
01
02
03
ER、PR检测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 素受体(PR)是乳腺癌重 要的预后指标,也是内分 泌治疗的选择依据。
HER2检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与乳腺 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 相关,也是靶向治疗的靶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