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PPT教学课件人教A版高中数学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一般式平行和垂直

2.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By+C=0平行 的直线方程是:Ax+By+C1=0(C1≠C).
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By+C=0垂直 的直线方程是:Bx-Ay+C1=0.
例8:求过两直线x-2y+4=0和x+y2=0的交点,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 方程: (1)过点(2,-1); (2)和直线3x-4y+5=0垂直。
答: 位置关系
相交
公共点个数 1个
平行 0个
重合 无数个
§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平行
【问题1】你认为,不重合的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与它们的斜率有何关系?
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斜率存在时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 两直线相交斜率不相等
斜率不存在时? 同时不存在
【问题2】由直线方程你能直接判 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吗?
2.5
B 120
h
O
C
x
(1)3x+2y-4=0 (2)4x+3y-6=0
例9:证明:无论m取何值,直线L: (m-1)x+(2m-1)y=m-5恒过一个定点, 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9,-4)
课堂练习
1.如果直线ax+y+1=0与直线x+y-2=0互相垂直,则a=.
2
2.如果两直线x+ysin-1=0和2xsin+y+1=0互相垂直,则=
课堂小结
1.填表
两直线方程 平行
垂直
适用范围
l1:y=k1x+b1 l2:y=k2x+b2
数学人教A版高中必修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在正
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 ,否则打 :
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 ( )
2、平面有边界;
()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 25 cm 2; ( )
4、菱形的面积是 4 cm 2;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
知识小结
D
FC
A
E
B
被遮挡部分 用虚线表示
3、平面的表示方法
1、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但常用平面的一部分表示平面)
2、画法:常用平行四边形
D
C
3、记法:
A
B
①平面α 、平面β 、平面γ (标记在角上)
②平面ABCD
③平面AC 或平面BD
注意:
1、平面的两个特征:
①无限延展 ②平的(没有厚度)
2、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请你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教室里的桌面、 黑板面或门的表面,它们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2.平面的画法
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
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且横边长等 于其邻边长的2倍.
D A
C B
2.平面的画法
为了增强立体感,常常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 画出来.
2.1.1 平面
•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名师课件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
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
1.理解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对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转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学科素养
1.逻辑推理:探究归纳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变式训练
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DAB=60°,G为AD边
的中点,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1)求证:BG⊥平面PAD;(2)求证:AD⊥PB.
证明
(1)因为在菱形ABCD中,G为AD的中点, ∠DAB=60° ,所以BG⊥AD.
复习引入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直
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 ⊥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
面垂直.
复习引入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
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
证明
(1)如图,取EC的中点F,连接DF.
因为EC⊥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EC⊥BC.
易知DF//BC,所以DF⊥EC.
在Rt△EFD和Rt△DBA中
因为EF= EC,EC=2BD,所以EF=BD.
又FD=BC=AB所以Rt△EFD≌Rt△DBA ,故DE=DA.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G⊥平面PAD.
高中数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

1-1 (4)l1的斜率不存在,k2= =0,画出图形,如下图所 2-1 示,
已知长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 B(1,0),C(3,2),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2,3)
[分析]
由长方形的性质知AD⊥CD,AD∥BC,则有
kAD·CD=-1,kAD=kBC,解方程组即可. k
[解析]
设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x,y),
∵AD⊥CD,AD∥BC, ∴kAD·CD=-1,且kAD=kBC. k y-1 y-2 · =-1 x-0 x-3 ∴ y-1 2-0 x-0=3-1
作圆与x轴有交点C,求交点C的坐标.
[分析]
本题中有三个点A、B、C,由于AB为直径,C为
圆上的点,所以∠ACB=90° ,因此,若斜率存在,则必有 kAC·BC=-1.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k
[解析]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x轴交点为C,则AC⊥CB.
据题设条件可知AC,BC的斜率均存在.设C(x,0),则kAC= -3 -2 ,k = . x+1 BC x-4 -3 -2 ∴ · =-1.去分母解得x=1或2. x+1 x-4 ∴C(1,0)或C(2,0).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三章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第三章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巩固 思路方法技巧 课后强化作业 名师辨误做答
课前自主预习
温故知新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当直线倾斜角α≠90° 时,斜率k= tanα .当直线倾斜角α=90° 时,斜率k 不存在 .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0° ≤α<180°,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优创课件】8.4.1平面(人教A版2019必修二)

【探究3】把三角尺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尺所在平面与课桌面只有一个公共点吗? [提示]由于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不可能只有一个公共点,它们应该有一条公共直线.
基本事实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 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
符号:P∈α,且P∈β⇒α∩β=l,且P∈l
【思考1】几何里的“平面”有边界吗?用什么 图形表示平面?
【提示】 没有.平行四边形. 【思考2】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了几部分? 【提示】 二部分.
知识点二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符号表示 A是点,l,m是直线,α,β是平面.
文字语言 A在l上 A在l外 A在α内 A在α外 l在α内 l在α外
l,m相交于A l,α相交于A α,β相交于l
证明:若EF、GH交于一点P, 则E,F,G,H四点共面, 又因为EF⊂平面ABD,GH⊂平面CBD, 平面ABD∩平面CBD=BD, 所以P∈平面ABD,且P∈平面CBD, 由基本事实3可得P∈BD.
(四)操作演练 素养提升
1.下列有关平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平面
B.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
(三)典型例题
4.三点共线问题
例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 求证:B,Q,D1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连接A1B,CD1,BD1,显然B∈平面A1BCD1,D1∈平面A1BCD1, ∴BD1⊂平面A1BCD1. 同理,BD1⊂平面ABC1D1, ∴平面ABC1D1∩平面A1BCD1=BD1.∵A1C∩平面ABC1D1=Q, ∴Q∈平面ABC1D1. 又∵A1C⊂平面A1BCD1,∴Q∈平面A1BCD1. ∴Q在平面A1BCD1与平面ABC1D1的交线上,即Q∈BD1,∴B,Q,D1三点共线.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第二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空间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这个定理解决问题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3.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 空间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 应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情境引入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答: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问题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答:问题3:什么条件下,平面α内的直线与直线a 平行呢?引出下面问题:已知://, , a a b αβαβ⊂=,求证://a b 证明:∵b αβ=∴b α⊂又//a α∴a 与b 无公共点又 , a b ββ⊂⊂∴//a b2、探索新知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表述:a ∥α,a ⊂β,α∩β=b ⇒a ∥b简记: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注意:①定理中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②简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③定理的作用:判断直线与直线平行的重要依据④定理的关键:寻找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例1】如右图的一块木料中,棱BC 平行面A'C'(1)要经过面A'C'内的一点P 和棱BC 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与平面AC 是什么位置关系?解:(1)如右图,在平面A'C 内,过点P 作直线EF ,使EF//B'C',并分别交棱A'B'、D'C' 于点E 、F.连接BE 、CF,则EF 、BE 、 CF 就是应画的线(2) ∵BC ∥平面A'C',平面BC'平面A'C'=B'C'∴BC//B'C'由(1)知EF//B'C'∴EF//BC ,而BC ⊂平面AC ,EF ⊄平面AC∴EF//平面AC显然,BE 、CF 都与平面AC 相交【例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与BD 交于点O ,M 是PC 的中点,在DM 上取一点G ,过G 和AP 作平面交平面BDM 于GH ,求证:AP ∥GH .证明:连接MO∵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AC 的中点又∵M 是PC 的中点∴AP ∥OM又∵AP ⊄平面BDMOM ⊂平面BDM∴AP ∥平面BDM又∵AP ⊂平面APGH ,平面APGH ∩平面BDM =GH∴AP ∥GH【例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点,E F 分别是棱11,CC BB 上的点,点M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22EC FB ==.若//MB 平面,AEF MB ⊂,试判断点M 的位置解:M 是AC 的中点因为//MB 平面,AEF MB ⊂平面FBMN平面FBMN ⋂平面AEF FN =所以//MB FN所以四边形BFN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MN BF ==而//,22EC FB EC FB == 所以1//,12MN EC MN EC == 故MN 是ACE 的中位线所以M 是AC 的中点时,//MB 平面AEF方法规律:线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经常交替使用,也就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再通过线面平行得线线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题的具体步骤:(1)确定(或寻找)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2)确定(或寻找)过这条直线且与这个平行平面相交的平面(3)确定交线(4)由性质定理得出线线平行的结论四、课堂练习P 138 练习1、如图,在五面体EF ABCD 中,已知四边形ABCD 为梯形,AD ∥BC ,求证:AD ∥EF证明 ∵AD ∥BC ,AD ⊄平面BCEF ,BC ⊂平面BCEF∴AD ∥平面BCEF∵AD ⊂平面ADEF ,平面ADEF ∩平面BCEF =EF∴AD ∥EF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 1D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DD 1B 1证明:取D 1B 1的中点O ,连接OF ,OB (图略)∵F 为C 1D 1的中点∴OF ∥B 1C 1且OF =12B 1C 1 又BE ∥B 1C 1,BE =12B 1C 1 ∴OF ∥BE 且OF =BE∴四边形OFEB是平行四边形,∴EF∥BO∵EF⊄平面BDD1B1,BO⊂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五、课堂小结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证明线与线、线与面的平行关系的一般规律是:“见了已知想性质,见了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发现已知,转化结论,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这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而作辅助线和辅助面往往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有效手段六、课后作业习题8.5 7、8七、课后反思。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第二册(必修2)课件:8.4.1 平面

答案 B
[微思考] 1.几何里的“平面”有边界吗?用什么图形表示平面?
提示 没有.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了几部分?
提示 两部分. 3.基本事实1有什么作用?
提示 ①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判定点线共面. 4.基本事实2有什么作用?
提示 ①确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②判定点在平面内. 5.基本事实3有什么作用?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 推论2
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 推论3 一个平面
图形
作用 定平面的依据
[微判断]
拓展深化
1.一个平面的面积是16 cm2.( × ) 2.直线l与平面α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 × ) 3.四条线段首尾相连一定构成一个平面四边形.( × ) 4.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 ) 5.空间不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 )
证明 如图所示.由已知a∥b,
所以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设a∩l=A,b∩l=B, ∴A∈α,B∈α,且A∈l,B∈l, ∴l⊂α,即过a,b,l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规律方法 在证明多线共面时,可用下面的两种方法来证明: (1)纳入法:先由部分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他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2)同一法:即先证明一些元素在一个平面内,再证明另一些元素在另一个平面内, 然后证明这两个平面重合,即证得所有元素在同一个平面内.
2.如图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 答案 D
3.已知点A,直线a,平面α.
①若A∈a,a⊄α,则A∉α;
②若A∈α,a⊂α,则A∈a;
③若A∉a,a⊂α,则A∉α;
④若A∈a,a⊂α,则A∈α.
以上说法中,表达正确的个数是( )
高中数学人教A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1.4.1 第2课时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

跟踪训练2 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平面AEB,AE⊥EB,AD∥EF, EF∥BC,BC=2AD=4,EF=3,AE=BE=2,G是BC的中点,求证:AB∥ 平面DEG.
证明 ∵EF⊥平面AEB,AE⊂平面AEB,BE⊂平面AEB,
∴EF⊥AE,EF⊥BE.
又∵AE⊥EB,
∴EB,EF,EA两两垂直.
即(a,0,-a)=λ0,2a,a2+μa,2a,-a2,
a=μa,
则有0=λ·a2+μ·a2=2aλ+μ, -a=λ·a2-μ·a2,
解得λμ==-1. 1,
所以P→A=-D→E+E→B,
又PA⊄平面EDB,所以PA∥平面EDB.
反思 感悟
证明线面平行问题的方法 (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某一向量是共线向量且直线不 在平面内; (2)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且直线 不在平面内; (3)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不在平面内.
知识点二 线面平行的向量表示
设u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α的法向量,l⊄α,则 l∥α⇔u⊥n⇔u·n=0.
知识点三 面面平行的向量表示
设n1 ,n2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 α∥β⇔n1∥n2⇔∃λ∈R,使得n1=λn2 .
思考 怎么利用向量证明或判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答案 证明或判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类思路 (1)转化为线线关系,然后利用两个向量的关系进行判定; (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判定.
12345
4.设平面α,β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u=(1,2,-2),v=(-3,-6,6),则α,β的 位置关系为_平__行___. 解析 ∵v=-3(1,2,-2)=-3u, ∴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