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

合集下载

【doc】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doc】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第23卷第1期2011年1月强激光与粒子束HIGHPOWERLASERANDPARTICLEBEAMSV o1.23,NO.1Jan.,2011文章编号:lOOl4322(2011)010087—05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叶征宇,宋海平.,王龙.,王涛涛,于彦明,吕跃广.,王智勇,蒋毅坚(1.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l00124;2.中国北方电子设备研究所,北京100083;3.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摘要:提出漫射红外成像多点标校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在激光远场距离处设置漫反射靶板,用成像探测器摄取经靶面漫射的脉冲强激光光斑图像;在靶面中心处挖小孔,孔后放置能量探测器实时测量激光脉宽和峰值功率.同时对整个激光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进而得出远场脉冲强激光的实际空间能量/功率分布,总能量,以及相应的光束质量参数.应用该测量方法,对高能TEACO!激光进行测量研究,测得其远场光束截面半径为8o.2mm.发散角为1.55mrad.关键词:红外漫射成像;多点标校;脉冲强激光;光束质量;远场光斑中图分类号:TN24文献标志码:Adoi:10.3788/HPLPB20112301.0087在高能强激光的应用中,激光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传输到目标上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分布不仅与激光输出功率有关,更与激光光束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常采用的激光束光束质量评价参数有光束远场发散角,焦斑尺寸,衍射极限倍数因子,M.因子,斯特列尔(Streh1)比和环围功率比等.对于高能强激光的应用,实际关心的是激光到达远场时的能量分布状态,即激光远场能量能否尽量多地集中在应用所需的光桶尺度内,这种情况下光束质量的本质是远场焦斑上的能量集中度,因此,以远场光斑半径,发散角,光斑强度分布和总能量作为评价参数是比较客观的.国内外对高功率激光器远场靶目标处光束质量的测量研究较多l2],但这些远场光束质量测量方法都存在光斑捕捉不全,即不能大光斑进行测量的局限,而且对于能量相对较弱的高能激光,对单脉冲能量的响应不够甚至无法响应,要想提高系统测量动态范围,相应的成本将增加很多.综合各方因素考虑,本文提出采用漫射红外成像一多点标校的测量方法来测量远场激光光束质量,利用自主开发的光斑分析处理系统,测量远场靶目标处的激光光束质量参数.该方法对激光光斑测量直径不受限制,可对远场大光斑(m级)进行测量,还可获取光斑图像的细部特征,捕获脉冲激光的瞬态特征,进行动态在线测量,单脉冲总能量测量等.1实验装置研究采用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先将激光光斑照射到设立于远场的漫反射靶面,再通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工作波段8~14m)摄取脉冲TEACO.激光光斑图像,并在靶面中心区域挖小孑L,孔后放置快响应能量探测器(HgCdZnTe探测器),实时动态测量激光脉宽和峰值功率,然后对激光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进而得出远场靶目标处脉冲CO.激光的实际空间能量/功率分布,总能量以及相应的光束质量参数.采用多晶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作为成像元件,其等效噪声温差(NETD)≤120mK,像元数为320×240,响应波段为8~14ptm,场频为50Hz.其积分时序图如图2所示,其中MC,TMC,SORTIC,INT,RESET分别是主时钟,主时钟周期,模拟输出信号,积分信号和复位信号.Fig.1Schematicillustrationofexperimentalsetup图1实验装置示意图*收稿日期:20090917;修订日期:2010-0331基金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作者简介:叶征字(1963一),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电探测,激光探测测量技术;***************.cn.88强激光与粒子束第23卷Ir~IllllTMC≤integrationtime~<320TM一(period>/340TMC_''-rIl^integrationofrow11"6…………IllL若I~LIUIrow3』rowreadoutduration320TMC—I185TMC:】!Lr=1'{,ri.'.…,……+f….,'An一一;…^r1,,—~1一…一一一一rFig.2Timingdiagramofintegrationofuncooledinfraredfocalplanearry图2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积分时序图图3所示为整光斑,半光斑图像.可以看出,这种红外焦平面热像仪不能对高速和瞬态(持续时间<20ms)现象完整成像,为此,采用激光发射同步技术,保证了脉冲CO激光光斑的完整稳定获取.(a)wholelightspot【b)haltlightspotFig.3WholearidhalfspotbitmapsofpulsedCOzlaser图3整光斑和半光斑图像为获得高能激光到达远场时的能量集中度和能量密度分布,测得实际激光脉冲的能量值,必须对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即用能量探测器的功率值对整个光斑图像的灰度值进行标定.能量探测器选用探测灵敏度高(探测率3×10cm?Hz"?W),响应速度快(响应时问1ns),可靠性高和可以在室温下工作的HgCdZnTe光电导探测器.HgCdZnTe探测器接收到光脉冲后,经光电转换输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与入射光强之间存在一定的标量关系,即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应正比于激光脉冲波形包络面积(比例因子为K),可通过实验测得,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首先,在激光器出光口处放置一可变光阑,通过改变光阑孔径,使得通过光阑的光脉冲接近平面波,近似认为通过光阑的光脉冲为均匀辐照光波.然后,在可变光阑后放置分光镜监测激光脉冲能量值,以获取激光脉冲的实时真实能量值.Fig.4Experimentsetupofdetectorcalibration图4探测器标定实验装置接着,光束经可变衰减后照射到探测器表面,探测器将光脉冲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虚拟示波器,虚拟示波器与计算机之间通过USB口连接,经软件处理后,最终得出激光脉冲波形,即K一詈一㈩式中:P为探测器表面能量密度;S为激光脉冲波形包络面积;是为分光镜分光比;P.为能量计监测能量值;S.为探测器感光面积;为可变光阑通光孔径;为可变衰减分贝数.对包络中各采样点进行积分求和,可求得第1期叶征字等: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89激光脉冲波形包络面积'S一∑r(2)i—l式中:r为采样间隔;N为采样数;为各采样点处的电压值.实验中,分光比是一1/17.36,光阑通光孔直径一5.51mm,S.===1mm,采样间隔r一10ns.分别对3个HgCdZnTe探测器进行标定的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v?ns)5/(v'ns)"v'ns)Fig.5CalibrationresultsofthreeHgCdZnTedetectors图5HgCdZnTe探测器的标定结果采集到激光光斑图像后,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光脉冲在空间某个截面的相对光强分布.为了得到实际光强分布,需要对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激光辐照后,设光斑图像中点能量探测器位置处的灰度值为H…能量探测器测得的脉冲包络面积为s,若入射光功率与光斑图像中对应位置的灰度值成线性关系,则根据式(3)可以推算出光斑内任意点处的脉冲包络面积,进而得出任意点处的能量值.S===H(3)式中:H,为光斑图像中坐标为(i,)点处的灰度值.然后对整个光斑图像积分,即可得出单个光脉冲的总能量值和实际光强分布,即一Hf4)H在成像器件热像仪设置保持不变,即光圈,焦距,增益一定的前提下,改变激光输出功率,以验证功率/灰度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脉冲包络面积正比于激光功率值,线1和线2分别对应不同光圈,增益条件下,点能量探测点处的灰度值和峰值电压对应关系.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同时性,必然加入许多复杂的客观因素,如成像器件的增益不同,光圈的微小变化等,这grayvalueFig.6RelationbetweenC()2laserpulseenvelopeareaandgrayvalue图6COz激光脉冲包络面积与图像灰度值关系图也可能带来能量值测量误差.线性关系的成立还需要其它依据,光斑图像中不能出现饱和点或是饱和点尽量很少,最高灰度值应处于亚饱和状态,且不能使最高灰度值过低,若最高灰度值过低,无形中降低成像器件的动态范围.2实验及结果2.1光斑图像处理由于非制冷热像仪自身噪声较强,在对光斑图像处理时,采用中值滤波技术,很好的消除了图像中的孤立噪声点,并保证了滤波后各区域的轮廓仍比较清晰.采用图像增强技术(伪彩色编码显示),突出和增强图像信息,提高人眼对图像的分辨能力.通过这些技术,对光斑图像内部细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激光光斑的相对光强分布,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每个光斑的轮廓进行提取,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的光斑外部形态的变化,如图7所示.9O强激光与粒子束第23卷(a)medianfiltering(b)imageenhancement(c)edgedetectionFig.7Measuredfar—fieldspotimagesandreal—timewaveformofCO2laser图7CO.激光远场测量光斑图及实时波形图2.2光斑质心和半径测量利用计算一阶距算法来描述光斑的质心位置,通过连续时间内光斑质心的计算可得出光束瞄准精度和稳定度.图8是计算给出的TEACO激光器远场47m处光斑质心位置曲线,是连续时间段内的单次触发脉冲的抖动曲线.激光光斑的远场光斑半径采用1/e算法来描述,以光斑质心(一阶距)为原点,以r.为半径选取一个圆形区域,有rf.I(rc.s,,.sin)rdrdO1-——————一一一869.5/(5)?uu\/II(rcosO,rsinO)rdrdOeLJ0J0当满足式(5)时,即定义为远场光斑半径.2.3总能量测量sFig.8MasscentercoordinatesofC()2laser图8COz激光光束质心坐标曲线高能TEACO激光器一般采用非稳腔结构,其工作机制决定了输出光脉冲的不稳定性.在该系统中,采用虚拟示波器,对激光脉冲波形进行实时测量,依据测得的波形包络面积,得出单点对应的功率值,进而解算单脉冲总能量值.图9为经过解算处理后得到的不同时刻的波形图.毛21pulsewidth:680ns一l23●:t/gs123t/ttsFig.9PulsewaveformsofTEAC02laseratdifferenttime图9不同时刻TEACO.激光脉冲波形图实验中,利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制的大功率TEA脉冲CO激光器作为被测激光源.该激光器出光口能量值在1.4~1.6J之间,稳定度优于95.在远场,距离激光器出光口47rn处对直接输出的脉冲激光进行了实际测量,测得光束截面半径约为8O.2mm,远场发散角约为1.55mrad,表1为连续10次测量给出的单脉冲能量值,总能量值在1.O~1.5J之间.3结论本文提出的红外漫射成像多点标校法解决了脉冲强~.123.tius表1在47m处测得TEAC02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值Table1Singlepulseenergymeasuredat47inawayfromTEAC02lasernumberenergy/Jnumberenergy/J11.43861.46721.OO471.40131.44781.1l241.13391.O1551.2191O1.173320A,.∞要oA第1期叶征字等: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91激光远场大光斑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需求,得出了激光束的远场光斑强度分布,光斑质心,光斑半径,发散角和总能量等参数.通过对成像探测器件和标定探测器的扩展,可将测量波长扩展其它波段或者是混合波段,如Y AG激光器或光纤激光器的1m左右波段,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激光器的808~980m 波段.但是从总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本系统对远场光斑总能量的测量存在较大误差.参考文献:[1]杜祥琬.实际强激光远场靶面上光束质量的评价因素EJ].中国激光,1997,24(4):327—332.(DuXiangwan.FactorsforevaluatingbeaITI qualityofarealhighpowerlaseronthetargetsurfaceinfarfield.ChineseJournalofLasers,199 7,24(4):327—332)E2]侯再红,吴毅,汪超.旋转式激光光斑测试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14(3):334—336.(HouZaihong,WuYi,WangChao.Deviceof rotationalarraydetectorforlaserfacula.HighPowerLaserandParticleBeams,2002,14(3):3 34336)[3][4]宋海平,叶征字,柯常军,等.非制冷焦平面热像仪获取脉冲C02激光光斑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4,34(3):203—205.(SongHaiping,Y eZhengyu,KeChangjun,eta1.Studyoncapturinghigh—serandInfrared.2004,34(3):203205)刘泽金,陆启生,赵伊君.高能非稳腔激光器光束质量评价的探讨[J].中国激光,1998,25(3):193—196.(IiuZejin,IuQisheng,ZhaoYi—jun.Studyofevaluatingbeamqualityofhighenergylaserswithunstableresonators.ChineseJ ournalofLasers,1998,25(3):193—196) MeasurementoffarfieldbeamqualityparametersofhighpowerlaserY eZhengyu~,SongHaiping.,WangLong,WangTaotao..YuY anming.L{1Yueguang..WangZhiyong.JiangYijian(1.InstituteofLaser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022.China2.NorthChinaInstituteofElectronicEquipment,Beijing100083,China;3.ChinaNorthV ehicle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72,China)Abstract:Thispaperproposesaninfrareddiffusionimagingandmulti—pointcalibrationmethodtomeasurethefar-fieldbeam qualityparametersofthehigh—powerlaser.Thehighenergypulselaserspot'simagesareobtainedwithanimagingdetectorby layingthediffusereflectiontargetinfarfield.Thepulse—widthandpeakpowerofthelaseraremeasuredusinganenergydetector whichisputbehindaholeatthecenterofthetargetplane.Accordingtotheenergycalibrationof thelaserspot'simages,theen—ergyandpowerdistribution,thetotalenergyandthecorrespondingbeamqualityparameterso fthefarfieldhigh—energypulse1a—serbeamareattained.Thismethodhasbeenappliedtomeasuringtheparametersofahigh—energyTEACO2laser.Themeasuredcrosssectionradiusoffar—fieldbeamwas8O.2mmandthedivergenceanglewas1.55mrad. Keywords:infrareddiffusionimaging;multi—pointcalibration;high—energypulsedlaser;beamquality;farfieIdbeamspot。

激光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讲解

激光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讲解

第24卷第6期2000年12月激光技术LASERTECHNOLOGYVol.24,No.6December,2000激光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赵长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摘要:采用CCD系统实验测量了LD泵浦Nd∶YAG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参数,研究了CCD系统的背景噪声特性和积分区域选取对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影响,从实验数据中得到以下结论:(1)在有、无背景光两种条件下,背景记数强烈地依赖于曝光时间和像素的合并,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为获得M2合理的测量结果,至少要选择5%积分区域。

关键词:M2因子CCD摄像机光束质量InvestigationontheexperimentalmeasurementoflaserbeamqualityZhaoChangming(Dept.ofOpt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 Abstract:ThebeamqualityofaLDpumpedNd∶YAGlaserismeasuredwithCCDcamerasyst em. The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oftheCCDsystemandtheinfluenceofthesizeofintegralboxup onmeasurementresultsareinvestigated.Thefollowingconclusionscanbederivedformexperi mentalresults:(1)Backgroundisstronglydependuponexposuretimeandpixelbinning,whilet emperaturehasanignorableeffectuponit,whetherwithorwithoutambientlight.(2)A5%2cuti stheminimumvalueinordertogetareasonableresult.Keywords:M2factor CCDcamera beamquality引言激光光束质量参数,即M2因子的测量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

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

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1、M2因子或其倒数K因子(光束 传输因子) 2、衍射极限倍数因子( β) 3、桶中功率比(BQ) 4、斯特列尔比(SR)
空间束 宽积
光束 在空间域的宽度(束腰宽度)和光束在频域的宽度(远场发散角) 的乘积
光束半径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双曲线,
在z=0时有最小值 这个位置被称为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
衍射极限倍数因子( β)的定义及确定
1、定义式
衍射极限倍数因子定义为 β=θ/θ0。
2、(如何确定)参考光束的选择
对于同一实际光束,选取不同的参考光束会 得到不同的β值,这样就给β因子的测定带来 式中,θ为被测实际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θ0为 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因此必须统一和规范参 理想光束(也称参考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考光束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选取与被测光束发射孔径或面 积相同的圆形实心均匀光束为参考光束,得 到的远场发散角是所有相同孔径光束中衍 射角最小的,适用于以β因子来评价激光武 器系统的光束质量。
桶中功率比(BQ) 也称环围能量比/靶面上能量比
1、定义式 2、(如何确定)参考光束参数
由于强度分布的横向尺度受到衍射极限的限 制,桶的尺寸主要根据目标尺寸与衍射极限尺 寸的相对大小以及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取,即 用理想光束的“衍射极限桶”中的桶中能量 与实际光束在同一桶中的桶中能量比值的开 方作为这种应用目的下的光束质量的评价标 准。 当希望的光斑尺寸小于目标尺寸时,为了更充 分地反映目标上的激光能量分布, 作为对式 (的补充,可用一个“桶系列”中的能量多少 来 衡量能量集中度。“桶系列”是具有规范 尺寸的几个同心环围, “规范尺寸”可取为 理想光束远场 光斑上的几个特征尺寸( 见下 面的说明) 。另一 种等价的做法是,用几个规 范的能量百分比所相 应的光斑尺寸评价远场 光束的质量。

大功率SlabCO2激光器光束质量的测量

大功率SlabCO2激光器光束质量的测量

大功率Slab CO 2激光器光束质量的测量陈虹,李钰,左铁钏(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22)摘要:为了充分了解Siab CO 2激光器的光束质量,采用LASERSCOPE UFF100光束光斑质量检测仪对Siab CO 2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测量研究.从激光束通过飞行光学导光系统(fiying Optics )前后的光束质量测量、聚焦后光斑的质量测量以及焦点漂移4个方面全面考察了Siab CO 2激光器的光束质量.测量结果表明:Siab CO 2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因子M 2约为1.1,光束横截面的强度分布接近基模高斯分布;激光束经过长距离的导光系统传输后仍能保持光束横截面的强度分布,采用焦距为190.5mm 的聚焦镜,聚焦光斑的半径约83H m ;在工作范围内(x :0~3m )的焦点漂移量约为1mm.关键词:Siab CO 2激光器;光束质量;光束束腰;光束束宽中图分类号:TN 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0037(2005)03-0251-04收稿日期:2004-04-20.激光加工系统只有输出高光束质量的激光束,才能满足激光材料加工的要求.Siab CO 2激光器是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CO 2激光器.其谐振腔由前后2个反射镜和上下2个平行的射频电极组成.高纯度工作气体在射频电极之间被激励发光,产生的热量采取扩散冷却,不再需要传统的包括压缩机和气瓶的气体循环系统,气体的损耗可以忽略,集成在谐振腔中的气体可以连续工作12个月.光束质量因子M 2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推荐的评价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它的测量实质上可以归为束宽的测量[1-3].LASERSCOPE UFF100光束光斑质量检测仪,采用带孔空心探针的方法对光斑进行扫描,同时通过转台平动实现对整个光斑横截面的测量,因此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孔径的空心探针对不同功率激光器的光束光斑质量进行检测.作者测量的Siab CO 2激光器是ROfin DC035Siab CO 2激光器.1测量方案和计算方法1.1测量方案图1飞行光学导光系统示意图Fig.1Sketch map Of the fiyig Optics测量方案分为光束测量和光斑测量.光束的测量在激光束通过飞行光学导光系统前后分别进行;光斑的测量主要是测量聚焦光束的光束质量和在工作范围内的焦点漂移量.测量光束时的激光功率为3.5kW ,测量光斑时的激光功率为1kW.测量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1、2、3、4、5均为反射镜;I 、I 、H 、V 为测量点;x 、y 、z 代表加工台的3个方向;A 为光束通过导光系统前测量选取的方向.1.2计算方法用LASERSCOPE UFF100光束光斑质量检测第31卷第3期2005年5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i.31NO.3!!!!!!!!!!!!!!!!!!!!!!!!!!!!!!!!!!!!!!!!!!!!!!!!!!!!!!!!!!!!!May 2005仪在光束传输路径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得到不同位置处光束或光斑半径;采用多点测量双曲线拟合法计算光束特性参数.由测量结果拟合出形如d 2=a +bz +cz 2的二次双曲线.其中:d 为光束(光斑)直径;z 为光束(光斑)所对应的位置,可以是绝对位置,也可以是相对位置.根据二次曲线的参数a 、b 、c 计算激光光束的参数[4-6]:光束远场发散角(全角)!=!c ;束腰位置光束(光斑)直径d =a -b 2/(4c !);束腰位置光束(光斑)半径w 0=d /2;束腰位置z 0=-b /(2c );光束传输因子M 2=K /(4"ac -b 2/!4).!测量结果及分析!"#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2.1.1未通过传输镜组时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图2未通过传输镜组时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Fig.2Beam guaiity measurement before the iight through fiying optics在自由大气中测量光束质量是为了考察原始激光束的光束质量.选取光束沿直线传播方向测量,如图1中A 方向.第1个测量位置选择距离激光器出光口较近的位置(距离为0.35m ),然后每相隔1m 为一个测量点.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z 表示测量点距离激光器出光口的距离,纵坐标r 表示测量光束的半径.测量结果表明,Siab CO 2激光器原始光束的光束质量很好,M 2"1.5,w 0=8.5mm ,!=1.24mrad.从光束的能量分布看,在距离激光器出光口较近的位置,光束模式接近基模,光束的能量分布接近理想的高斯分布,束腰位置大约在距离激光器出光口4m 左右.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激光束的能量分布发生了变化,尤其在距离激光器出光口大约6~7m 时,光束能量分布顶端出现双峰结构且不对称,这是由于激光束中存在非纯正的基模模式造成的.2.1.2通过飞行光学导光系统后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波长为10.6H m 的CO 2激光器,需要通过飞行光学导光系统进行传输.激光束从激光器出光口经过十几个镜子传到加工位置后的光束模式和能量分布是保证激光材料加工质量的关键.加工台沿x 方向长3m ,保持y 、z 方向的坐标不变,分别在加工台的最近端和最远端以及两端之间每间隔90mm 取一点(共4个位置,图1中的V 、U 、H 、I )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的比较如图3、图4所示.激光束经过导光系统到达加工台时,在位置V 处距离激光器出光口的距离为6.5m ,在位置I 处距离(a )z =6.5m ;(b )z =7.4m(c )z =8.3m(d )z =9.2m ;r =9.517mmr =9.723mmr =10.233mmr =10.500mm图3未通过导光系统时在不同传输位置激光束能量分布图激光器出口的距离为9.2m ,这是实际的加工范围.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实际的加工范围内,激光束的能量分布出现双峰且不对称.而且无论激光束通过还是未通过导光系统,测量结果相似,说明导光系统是稳定的.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激光束通过导光系统后光束束宽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导光系统中充满了压25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缩空气,抵御外界空气的进入,减小了空气热透镜等不良效应对光束传输的影响.(a )z =6.5m ;(b )z =7.4m(c )z =8.3m(d )z =9.2m ;r =9.407mmr =9.740mmr =10.150mmr =10.340mm图4通过导光系统后在不同传输位置激光束能量分布图Fig.4The beam intensity profiie at different position after the ias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ying optics!"!聚焦光束质量的测量2.2.1聚焦光束质量的测量图5激光束聚焦后光斑质量的测量Fig.5Measurement of focai beam guaiity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希望得到小而圆的光斑,以获得高的功率密度,达到并维持激光深熔焊接过程.测量采用的聚焦镜焦距f =190.5mm ,测量位置选择在图1中I 位置.在测量位置选定初始测量点后,以初始测量点为基准,分别向上或向下做微小移动,直到找到焦斑最小的位置,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横坐标z 表示测量点与初始测量点的相对距离;纵坐标r 表示聚焦光斑的半径.从测量和计算结果来看,采用f =190.5mm 的聚焦镜,w'f !83Hm ,聚焦后,M 2!1.1.焦点位置处光束的能量分布接近理想的高斯分布,在离焦位置光束横截面能量分布发生变化,出现双峰或多峰结构.激光器输出原始激光的M 2值约为1.5,激光束经过聚焦后,M 2!1.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原始激光束在自由大气中传输时会受到空气热透镜等效应的影响,使激光束发散较快,r 和!都变大,这时测量的M 2值会偏大.2.2.2焦点漂移的测定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发现,当光束行走距离较长时会发生焦点漂移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材料加工的质量[7].在工作范围内每隔90mm 选取一点,对4个位置进行了测量,即图1所示的I 、I 、J 、V 点.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到光斑最小位置时的z 坐标,测量结果见图6.可以看出,在加工范围内(x :0~3m ),激光束的焦点漂移量大约为1mm.可见,扩散型板条CO 2激光器的焦点漂移量是很小的.(a )z 1=-749.80mm ;(b )z 2=-749.300mm(c )z 3=-749.300mm(d )z 4=-748.800mm ;w'f 1=83.8Hm w'f 2=83.3Hm w'f 3=82.3Hm w'f 4=89.3Hm 图6在加工范围内的不同位置处焦点的z 坐标、w'f 和光束能量分布图Fig.6z ,w'f and beam intensity profiie of focai point at different position during the range of work352第3期陈虹等:大功率Siab CO 2激光器光束质量的测量45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3结束语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测量.测量作者采用LASERSCOPE UFF100光束光斑质量检测仪对Siab CO2结果表明:该激光器的光束质量非常好,!2!1.1,光束横截面的能量分布接近基模高斯分布;激光束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经过长距离的导光系统传输后仍能保持光束横截面的能量分布,在工作范围内(":0~3 m)的焦点漂移量小,大约为1mm;采用焦距为190.5mm的聚焦镜,聚焦光斑的半径约为83!m.高光束质激光器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材料加工任务,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扩大激光材料加工的应量使得Siab CO2用领域.参考文献:[1]吴晗平.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与应用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0,8(2):128-132.WU Han-ping.Evaiuation and appiied anaiysis of iaser beam guaiity[J].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00,8(2):128-132.(in Chinese)[2]GAO C,WEBER H.The probiems with!2[J].Optics&Laser Technoiogy,2000,32:221-224.[3]吕百达.关于激光光束质量若干问题的分析[J].激光技术,1998,22(1):13-17.LU Bai-da.Anaiyzing some probiems of iaser beam guaiity[J].Laser Technoiogy,1998,22(1):13-17.(in Chinese)[4]牛燕雄,汪岳峰,刘新,等.激光束质量因子!2及其测量[J].激光技术,1999,23(1):38-41.NIU Yan-xiong,WANG Yue-feng,LIU Xin,et ai.Beam guaiity factor!2and measurement[J].Laser Technoiogy,1999,23(1):38-41.(in Chinese)[5]曾秉斌,徐德衍,王润文.激光光束质量因子!2的物理概念及测试方法[J].应用激光,1994,14(3):104-108.ZENG Bing-bin,XU De-yan,WANG Run-wen.Physicai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n iaser beam guaiity factor!2[J].Appiied Laser,1994,14(3):104-108.(in Chinese)[6]雷訇,李强,左铁钏.大功率激光光束参数的测量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0,11(4):372-374.LEI Hong,LI Oiang,ZUO Tie-chuan.Measurement method of high-power iaser beam parameters[J].Journai of Optoeiectronics Laser,2000,11(4):372-374.(in Chinese)[7]王智勇,陈虹,左铁钏.光束质量对激光加工中光束行为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26(3):89-93.WANG Zhi-yong,CHEN Hong,ZUO Tie-chuan.Infiuence of beam guaiity on iaser beam behaviour in iaser materiais processing[J].Journai of Beijing Poiytechnic University,2000,26(3):89-93.(in Chinese)Measurement on Beam(uality of High-power Slab CO2LaserCHEN Hong,LI Yu,ZUO Tie-chuan(Coiiege of Laser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iogy,Beijing100022,China)Abstract:The beam guaiity of high-power Siab CO2iaser was measured using LASERSCOPE UFF100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aw beam and focai beam.The measurement experiments had been d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iaser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fiying optics.And the beam guaiity of focai beam and focai shift were measured.The measurement resuits show that the!2factor of focai beam is about1.1,its beam transverse intensity profiie is approaching the ideai Gauss profiie,the iaser beam can propagate a iong way without divergence,the focai beam waist radius is83!m when the fo-cai iength is190.5mm,and the focai shift is about1mm in the range of processing(":0~3m).Key words:Siab CO2iaser;beam guaiity;beam waist;beam radius。

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第 2 3卷 第 1 期
21 0 1年 1月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H I H PO W ER LA SER A N D PA R TI G CLE BEA M S
Vo . 1 23,NO 1 .
J 3 2 2 1 ) 10 8 — 5 O l4 2 ( 0 1 0 0 70
强 激 光 远 场 光 束 质 量 参 数 的 测 试
叶征宇 , 宋海平。 王 龙。 王涛涛 , 于彦明 , , ,
吕跃广。 王智勇 蒋毅坚 , ,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激 光 工程 研 究 院 ,北 京 l0 2 ; 2 中 国北 方 电 子 设 备 研 究 所 , 京 1 0 8 ; 1 0 14 . 北 0 0 3
量 探 测 器 实 时 测 量 激 光 脉 宽 和 峰 值 功 率 。 同时 对 整 个 激 光 光 斑 图像 进 行 能 量 定 标 , 而 得 出 远 场 脉 冲 强 激 光 进 的实 际空 间 能 量 / 率 分 布 、 能 量 , 功 总 以及 相 应 的 光束 质 量 参 数 。应 用 该 测 量 方 法 , 高 能 TE O 对 A C !激 光 进 行
在 高能 强激光 的应 用 中 , 光 的作用 效果 主要 取决 于传 输到 目标 上 的功率 密度 , 功率 密度 分布不 仅 与激 激 而 光 输 出功率有 关 , 与激光 光束 质量 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常采 用 的激光 束光 束质 量评 价参 数有 光束 远场 发散 角 、 更 焦 斑尺 寸 、 射极 限倍 数 因子 、 衍 M。因子 、 特 列 尔 ( te 1 比和 环 围功 率 比等 。对 于 高 能 强激 光 的应 用 , 斯 S rh) 实 际关 心 的是激 光 到达远 场 时的 能量分 布状 态 , 即激 光远 场能 量能 否尽 量多 地集 中在 应用 所需 的光 桶尺 度 内 , 这 种情况 下 光束质 量 的本质 是 远场 焦斑 上 的能量 集 中度 , 因此 , 以远 场光斑 半 径 、 散 角 、 斑强 度分 布和 总能 发 光 量作 为评 价参 数是 比较 客 观的 。国内外 对高功 率激 光 器远 场 靶 目标 处 光束 质 量 的测 量 研 究 较 多l , 这 些 远 2但 ] 场 光束质 量测 量方 法都 存在 光斑 捕捉 不 全 , 即不 能 大光 斑进 行 测量 的局 限 , 而且 对 于 能 量 相 对较 弱 的高 能 激 光 , 单脉 冲能量 的响应 不够 甚 至无 法 响应 , 想提 高 系统 测 量动 态 范 围 , 应 的 成本 将 增 加 很 多 。综 合 各 方 对 要 相 因素考 虑 , 文提 出采用 漫射 红外 成像 一 本 多点标 校 的测 量 方法 来 测 量 远 场激 光 光 束 质量 , 用 自主 开发 的光斑 利

激光束质量优化技巧与光束质量测量方法

激光束质量优化技巧与光束质量测量方法

激光束质量优化技巧与光束质量测量方法激光技术作为现代科学与工业领域的重要工具,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众多的激光应用中,激光束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优化激光束的质量可以提高光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例如提高光束的聚焦能力、减小光束的发散角等。

本文将介绍激光束质量优化技巧与光束质量测量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激光技术。

1. 激光束质量优化技巧1.1 光学系统优化激光束的质量受到光学系统的影响,因此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排布对激光束质量的优化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选择透镜、反射镜的曲率和折射率,可以改善光束的发散性能。

另外,控制光学系统的误差,如消除球面像差、色差等,也能提高光束的质量。

1.2 模态控制激光束的模态是表征激光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选择激光谐振腔的结构和设计,可以实现模态控制。

常见的模态控制方法有使用稳定谐振腔、采用空间滤波器、引入相位调制器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调整激光束的模态,以获得更好的激光束质量。

1.3 波着色消除技术波着色是激光束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会导致光束发散角不均匀,降低激光束的质量。

采用波着色消除技术,如使用光栅棱镜、控制激光动态色散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弱或消除波着色现象,提高光束的质量。

2. 光束质量测量方法2.1 干涉法干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激光束质量的方法。

它基于干涉现象,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特征,可获得激光束的波前形貌信息。

常见的干涉法有自由空间干涉法、透镜前干涉法等。

干涉法的优点是非接触性、高精度、全场测量等,可以对激光束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2.2 基模分析法基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激光束质量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激光束在近场和远场的功率分布,来分析激光束的基模参数。

通过测量激光束的截面大小、散斑衍射等信息,可以得到激光束的光斑质量因子、Beam M2值等指标,从而评估激光束的质量。

2.3 能量分布分析法能量分布分析法是一种测量激光束质量的方法。

通过采用合适的能量分布检测器,比如平面照相片、CCD阵列、热像仪等,可以测量激光束的能量分布。

高能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能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14卷第2期 2021年3月中国光学Chinese OpticsVol. 14 No. 2Mar. 2021文章编号2095-1531(2021)02-0353-08高能激光光束质量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王艳茹,王建忠冉铮惠,丁宇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量测试中心,四川绵阳621900)摘要:采用二维线性调频z变换算法,分析了影响高能激光系统光束质量A因子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采 样点数(即衍射极限内的采样点数)和衍射光斑图像的能量损失率对光束质量A因子的影响。

在衍射极限角直径 2 (/1/D)范围内不同采样点数的模拟结果表明:采样点数越高,光斑衍射图像的分辨率越高,进而光束质量A因子计算越 准确。

在一倍衍射极限角2.44 (A/D)范围内应最低不少于10个采样点,即可将#因子的测量误差控制在3%。

同时,不 同像差对光斑图像能量损失率的敏感程度不同,相同能量损失率下,高阶像差的A因子测量误差要高于低阶像差。

特别 是球差类的像差对能量损失最为敏感,约5%的能量损失就可带来15%〜30%的#因子计算误差。

关键词:z变换;光束质量因子;采样点数;能量损失中图分类号:0438 文献标志码:A doi:l 0.37188/C0.2020-0137Analysis of effects on the beam quality p factor of high power laser WANG Yan-ru,WANG Jian-zhong*,RAN Zheng-hui,DING Yu-jie{Metrology and Testing Center,China Academy o f E 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6219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WJLZ\999@Abstrac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am quality P factor of high-energy laser system is analyzed based on two-dimension chirp z transformation.The effects of the sampling number within the diffraction limit and the beam spot's energy loss on the beam quality/?factor are analyz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different sampling numbers indicate that a larger sampling number induces higher beam spot diffraction image resolu­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mor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a beam quality P factor.When the sampling number of the diffraction limit angle is no less than ten,the measurement error can be limited within3%. Meanwhile, different wavefront aberrations hav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against beam spot energy loss.The beam quality p factor of high order wavefront aberra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low order aberration with equal energy loss. Especially,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is most sensitive to energy loss,and about 5%energy loss can induce 15% to30%calculation error of the P factor.Key words:chirp z transformation;beam quality;fi factor;sampling number;energy loss收稿日期:2020-07-27;修订日期:2020-08-15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项目(No. JS儿2017212B002)Supported by Basic Projec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No. JS儿2017212B002)354中国光学第14卷1引言能量输运型的高能激光系统[W1,除了要求高 的输出功率和能量外,对于远场激光系统的能量 集中度也较为关注。

最新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

最新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

更远处的电磁场,该处的径向 天线)一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场。
电场可忽略。由天线发生的功 ▪ 近场光学则研究距离光源或物体一 率通量密度近似的随距离的平 个波长范围内的光场分布。在近场
方呈反比的关系的场域。
光学研究领域,远场衍射极限被打
破,分辨率极限在原理上不再受到
▪ 传统的光学理论,如几何光学、 任何限制,可以无限地小,从而基
▪ 2、衍射极限倍数因 子( β)
▪ 3、桶中功率比(BQ)
▪ 4、斯特列尔比(SR)
空间束 宽积
▪ 光束 在空间域的宽度(束腰宽度)和光束在频域的宽度(远场发散角) 的乘积
光束半径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双曲线,
在z=0时有最小值
M²因子

▪从对 M²因子和相关概念的分析可知 :
与远场发散角 、聚焦光斑尺寸等[4]相比较 ,M²因子更为严格和全面地表 征了激光光束质量 。可以证明激光通过理想无像差和无穷大孔径光学系统 时 ,虽然束腰直径或远场发散角要变化 ,但作为比较的物理量即束腰直径与 远场发散角的乘积 , M²因子是一个不变量 。因此 ,使用 M²因子比之仅用聚 焦 光斑尺寸或发散角衡量光束质量更为全面一些 。
衍射极限倍数因子( β)的定义及确定
▪ 1、定义式
▪ 2、(如何确定)参考光束的选择
▪ 衍射极限倍数因子定义为
▪ 对于同一实际光束,选取不同的参考
β=θ/θ0。
光束会得到不同的β值,这样就给β 因子的测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混乱,
▪ 式中,θ为被测实际光束的远场 因此必须统一和规范参考光束的选
发散角, θ0为理想光束(也称参 择。
物理光学等,通常只研究远离 于近场光学原理可以提高显微成像
光源或者远离物体的光场分布, 与其它光学应用时的光学分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I ( x, y, z) d x d y ∫∫ I ( x, y, z) d x d y ∫ ∫ y I ( x, y, z) d x d y ∫∫ I ( x, y, z) d x d y ∫∫
-∞ -∞ +∞ +∞ -∞ -∞ +∞ +∞ -∞ -∞ +∞ +∞ -∞ -∞ +∞ +∞
上述积分原则上是对整个 x - y 平面积分 , 实 际上此积分是至少在捕获光功率 (能量 ) 99 % 以上 的区域进行 。束宽的阵列探测器测量是由阵列探 测器测量和记录光强分布 , 并配以计算机数值图象 处理系统 , 利用上述公式可快速得到光束束宽值 。 束散角 θ是表征激光器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参数 , 它的大小决定激光束可传输多远距离而不 显著发散开来 , 它也与可聚焦多大能量 (功率 ) 有 关 。束散角 θ 定义为
表 1 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 不确定度分量 由衰减系统的衰减倍率 、 透过率不 均匀性和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由缩束光学系统的缩束倍率 、 焦距 和系统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倍率 、 焦距和 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探测器的响应非均匀性 、 温度特性 、 像面 (焦面 ) 位置偏差引入的不确 定度 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 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
z z
L0 = -
B
4A
θ 0 = A
3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描述及估算
影响光束直径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有 :衰减光学元件的像差 , 缩束光学的缩束倍率和 像差 , 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倍率和像差 , 阵列探测 器的非均匀性 、 线性响应的动态范围 、 空间像元数 和像元尺寸 , 图像处理及软件算法 。具体对总不确 定度的贡献如表 1 所示 。
器上 ,并且使光束大小与阵列探测器响应面大小 匹配 ; 最后 , 再由高速数据采集卡捕获光斑图形 , 采用台式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 实现计算 、 绘 图、 三维显示及打印等功能 , 从而获得激光输出模 式、 光束的空间强度分布 、 光束直径 、 束散角及指 向稳定性等参数
[ 7 - 11 ]

d f ( 6)
wx
wy
2
( x - x ) I ( x, y, z) d x d y ∫ ∫ = I ( x, y, z) d x d y ∫ ∫ ( y - y ) I ( x, y, z) d x d y 4 ∫ ∫ = I ( x, y, z) d x d y ∫ ∫
+∞
+∞
4
2
-∞
-∞ +∞ -∞
( Xiπ an Institute of App lied Op tics, Shanxi Xiπ an 710065 )
Abstract H igh 2energy laser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various scientific, industrial and m ilitary ap 2 p lications . The p recision m etrology for the beam quality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 ) θ = lim w z
z→∞
x =
( 1)
z
( 5)
y =
( 2)
则 x, y 方向的束宽 w x 、 w y 由功率密度分布 I ( x, y, z) 的二阶矩表示为
2
其中 , w ( z) 为激光沿 z轴传输在 z位置处的束宽 。 为了测量束散角 θ , 首先需要一无像差聚焦光 学元件 (焦距为 f ) 对激光束进行聚焦 , 在聚焦元件 后的像方焦平面处测量聚焦光斑直径 d (如图 2 所 [ 12 - 14 ] 示 ) 。则原激光束 (聚焦前 ) 的束散角为 θ=
1. 2 % 2. 8 %
等 , 其中以采用多点测量双曲线拟合法最为精确 。 沿传播轴 z 测量光束在不同位置处的束宽 w x 和 w y ,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双曲线以确定光束的传输 轮廓 , 最后确定光束质量因子 w x 和 w y 。原则上用 三个不同位置的束宽就可以计算出 M 因子 , 测量 多个位置可减小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 , 测量次 数应足够多 , 一般至少测 10 次 , 其中必须有 5 次以
0. 8 % 1% 0. 8 %
Δy Δ θ y =
( 8)
式 ( 7 ) 和式 ( 8 ) 中的 Δx 和 Δy 为一段时间 (短 、 中、 长时间 ) 内光束质心位置的变化 。其测量原理 如图 3 所示 。
1. 8 % 0. 2 % 5. 0 %
图 3 指向稳定性测量原理图
2. 3 M 2 因子
收稿日期 : 2007 - 04 - 09 作者简介 : 杨鸿儒 ( 1962 — ) ,男 ,主要研究领域 : 光学计量和固体激光技术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和适用性 ,在学术界还颇有争议。长期以来 ,激光光 束质量的评价 ,特别是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一 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也没有建立标准的测量方法 ,这 [ 7 - 11 ] 给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都带来诸多不便 。
2 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
2. 1 测量装置
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测量装置原理图如图 1
2007 年 10 月 第 27 卷 第 5期
宇航计测技术
Journal of A stronautic M etrology and M easurem ent
Oct . , 2007 Vol . 27, No. 5
文章编号 : 1000 - 7202 ( 2007 ) 05 - 0048 - 04 中图分类号 : O432
0. 8 % 3. 5 % 8%
・51・
[ J ]. IEEE J. Quant . Electron. 29, 1212 - 1217 ( 1993 ) .
图 1 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校准装置原理图
2. 2 测量原理
在空间域中 , 光束束宽 (直径 ) 有三种定义方 2 法 ,即 1 / e 定义 , 86. 5%环围功率 (能量 ) 定义及二 阶矩定义 。其中 ,以束宽的二阶矩定义在理论上最 为严格 。光束束宽的二阶矩定义为 : 设在沿光轴方 向的某一位置 z处 , 由测量得到光束截面功率密度 分布为 I ( x, y, z) ,则功率密度分布 I ( x, y, z) 的一阶 矩给出了光束分布的质心位置坐标 x, y
M 因子测量有两点法 、 三点法和多点拟合法
2
影响束散角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 : 反射 式离轴抛物面聚焦光学系统的像差和焦距 , 测量焦斑 直径偏差 。具体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如表 2 所示 。
表 2 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 不确定度分量 由反射式离轴抛物面聚焦光学系 统的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由聚焦光学系统的焦距引入的不 确定度 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
w =A z +B z + c
2 2
( 9)
式中 A、 B、 C 为拟合系数 , 与光束参数关系为
M =
2 2 π B AC λ 4
( 10 ) ( 11 ) ( 12 ) ( 13 )
w0 = C 图 2 束散角测量原理图
B 4A
2
激光指向 (光轴 ) 稳定性主要指测量由激光器 和光束发射系统造成的激光束光轴指向随时间的 变化 。假定在某一时刻在成像元件的像面上 (即对 应沿光轴方向某一位置 z处 ) , 由测量得到光束截面 功率密度分布为 I ( x, y, z) , 则由式 ( 3 ) 和式 ( 4 ) 得到 光束分布的质心位置坐标 ( x, y ) 。则该质心位置 ( x, y )处为该时刻激光束光轴指向点 (或光束位置 ) 。 在 x, y 方向 , 激光指向稳定性单位为弧度 , 表 达式为 Δx Δ θ ( 7) x =
+∞
( 3)
-∞
+∞
+∞
2
-∞
-∞ +∞ -∞
+∞
( 4)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0・
宇航计测技术 2007 年 上位于瑞利尺寸之内 。束宽的双曲线拟合公式为
关键词 高能强激光 + 光束质量 测量不确定度
Beam Qua lity M ea surem en t for H igh2energy La sers
YANG Hong2ru WU LE I SH I J i2fang WANG Xue 2xin L I Gao 2 p ing J I X I AO
2 2 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5 期 高能激光光束质量的测量 续表 不确定度分量 聚焦元件的口径引入的不确定性 由测量焦斑直径偏差引入的不确 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 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
文献标识码 史继芳 王学新 黎高平 吉 晓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5 )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科研 、 工业和军事等领域 ,其光束质量的精确计量对激光器性能的评价及化 摘 要 学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至关重要 。提出一种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测量装置 , 能实时观察光束 强度分布变化 ,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获得光束直径 、 束散角 、 光束指向稳定性及 M2 因子等光束质量参数 , 最后分 析和讨论了各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