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

合集下载

性早熟 治疗方法

性早熟 治疗方法

性早熟治疗方法性早熟是指在女性8岁之前和男性9岁之前出现的第二性征发育过早的现象。

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早熟和周围性早熟两种类型,其中中枢性早熟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性早熟病例的90%以上。

造成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中枢性早熟多数由于下丘脑-垂体卵泡激素释放调节异常引起,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脑部病变(如颅脑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影响下丘脑-垂体卵泡激素释放调节中枢。

2. 周围性早熟一般是由于外源性雌激素引起,可能是由于药物、化学物质或肿瘤等原因导致。

针对性早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制定。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性早熟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高效抗雌激素类药物、抗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等。

高效抗雌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泡激素释放调节核心进行治疗,包括地屈孕酮、口服避孕药等。

抗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如用来替代正常起始治疗的性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在性早熟的治疗中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使用,主要适用于周围性早熟病例。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去除引起性早熟的肿瘤、切除患者早熟的卵巢或睾丸等。

手术治疗一般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考虑。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辅助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治疗、心理治疗、物理疗法等。

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营养素,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发育。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按摩、热敷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发育。

总的来说,性早熟是一种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疾病。

治疗性早熟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等。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治疗和关怀。

08314_性早熟PPT幻灯片课件

08314_性早熟PPT幻灯片课件

强调未来应加强性早熟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 性早熟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 播。
2024/1/27
27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7
28
18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01
生活方式干预
2024/1/27
02
03
04
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肥胖,减 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 重、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等不良作息习惯
19
05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 理建议
2024/1/27
20
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
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 物,减少肥胖风险。
2024/1/27
健康教育
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性知 识和观念,增强其自我
保护意识。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 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
常情况。
22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孩 子进行随访检查,评估 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
案。
学校和社会环境改善
01
02
03
04
加强性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性教育, 提高其性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
性激素检测
测定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 E2)、睾酮(T)等性激素水平
,判断性腺轴是否提前启动。
甲状腺功能检查
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性早 熟。
肾上腺功能检查
检测皮质醇、醛固酮等激素水平 ,排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
起的性早熟。
2024/1/27
13
影像学检查
骨龄X线片

女性性早熟的科普知识课件

女性性早熟的科普知识课件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危害
身高发育受限,影响身高(成 人后通常低于1.5m); 智力发育不完全:大多数患者 在入学前出现,影响学业发展 ;
性早熟的危害
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性早熟的治疗
性早熟的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阻断性激 素合成; 营养保障:多摄入维生素D等有 助于生长发育的营养素;
女性性早熟的 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的症状? 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治疗 如何预防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 ?
什么是性早熟?
定义: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 性征(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 ); 原因:多数是生殖系统疾病、 内分泌失调所致;
什么是性早熟?
危害:如影响身高、智力的发育等。
性早熟的症状 ?
性早熟的症状?
乳房发育:枕面(如5岁)或乳 头弯曲(6岁); 月经:在8岁前出现;
性早熟的症状?
身高增长迅速:超过同龄女孩。
性早熟的原因 ?
性早熟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性早熟、 糖尿病、肥胖症; 环境因素:如提前接触激素类 药物、肥胖症、精神创伤等;
性早熟的原因?
疾病因素:如脑瘤、脑炎、甲状腺机能 亢进等。

性早熟的治疗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如何预防性早 熟?
如何预防性早熟?
注意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热 量食物; 增强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
如何预防性早熟?
安排好心理: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睡眠 ; 定期体检:注意体内荷尔蒙水平。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性早熟护理课件

性早熟护理课件

生活细节及注意事项
增强亲子交流:让孩子充分沟 通自己的感受和疑虑,帮助他 们减轻压力并消除焦虑
总结
总结
性早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 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及生 活细节的注意,我们可以尽可能地 给孩子一个本来的成长环境,确保 他们的身
目录 介绍性早熟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护理 生活细节及注意事项 总结
介绍性早熟
介绍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女性在8岁前进入 青春期,男性在9岁前进入青春期 引发因素:遗传、环境、药物
介绍性早熟
症状:青春期前的胸部发育、 月经、体毛、声音变深等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危害
心理方面:焦虑、自卑、抑郁 等 生理方面:成长停滞、生殖系 统问题、骨质疏松等
性早熟的危害
社交方面:被同龄人孤立、被 欺负等
性早熟的护理
性早熟的护理
定期检查: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检查 均衡饮食:少食高热量、低营养的 食物
性早熟的护理
恰当运动:适合年龄的运动
生活细节及注 意事项
生活细节及注意事项
避免心理创伤:告诉孩子他们 不应该被同龄人孤立 更衣注意事项:贴身衣物材料 要舒适,不要过紧过重,鞋袜 要透气

性早熟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性早熟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性早熟的危害
生理方面:身高矮小、骨密度 不足、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 风险增加 心理方面:自尊心下降、情感 困扰、身心发展不均衡
如何预防性早 熟
如何预防性早熟
均衡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 减少过于肥胖的可能
勤锻炼身体:运动有助于身体 健康,也有律的睡眠习惯
性早熟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目录 介绍性早熟 性早熟的危害 如何预防性早熟 性早熟的治疗 性教育的重要性
介绍性早熟
介绍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早于8岁开始出现 与性相关的生理和心理表现 性早熟的症状:早熟的性器官发育 、月经初潮等
介绍性早熟
引起性早熟的原因:遗传、环 境因素、肥胖等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治疗
性早熟的治疗
心理治疗:输出信息,引导患 者正确看待问题
药物治疗:使用抑制性生长激 素、性激素等药物进行干预
性早熟的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早期手术治疗 和迟发性反应治疗等
性教育的重要 性
性教育的重要性
性教育的目的:帮助青少年了 解性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知识, 防范青春期可能面临的问题
性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校 园内开展相关活动、课堂教育 等

性早熟汇报ppt课件

性早熟汇报ppt课件

XX
PART 02
性早熟的病因和分类
REPORTING
中枢性性早熟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激活
由于下丘脑对性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下降,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过早分泌, 进而引起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继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肿瘤或占位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获得性损 伤(如外伤、术后放疗或化疗)等。
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延缓性发育进程。
雄激素或雌激素拮抗剂
用于降低性激素水平,减缓性早熟症状。
其他药物
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01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减轻焦虑和压力。
家庭治疗
02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支持,共同应对性早熟带来的挑战

鉴别诊断
假性性早熟
与真性性早熟相似,但性腺未发 育,仅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出现, 需通过激素水平检测和影像学检
查进行鉴别。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可出现生长加速和第二性 征提前出现等类似性早熟的表现, 但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激素水平 检测可进行鉴别。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该病可导致雄激素分泌增多,表现 为女性男性化或男性性早熟,需通 过激素水平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鉴别。
和重视程度。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避免接触不良的性信息和图片 ,减少性刺激。
XX
PART 05
性早熟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REPORTING
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
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减少含有激素 和添加剂的食品摄入。

2024版年度孩子性早熟宣教PPT课件

2024版年度孩子性早熟宣教PPT课件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成熟度不同,家长和学校应尊重孩子的个体 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性早熟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024/2/2
17
04 心理干预策略及 方法探讨
2024/2/2
18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实践分享
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在宣教活动中,有些家长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和兴趣,可能是因为他 们对性早熟问题不够重视或者存在误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 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提高宣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缺乏长期跟踪和评估机制。目前,我们的宣教活动主要集中在一次性讲座或培训上,缺乏长 期跟踪和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宣教效果和家长、孩子的需求变化,我们需要建立定期 回访、问卷调查等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宣教策略和内容。
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性早熟的认识和 理解。通过宣教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更 加清楚地了解了性早熟的定义、症状、 原因和危害,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
对性早熟问题。
2024/2/2
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宣教活动中,我们向孩子们传授了如何 保护自己的身体和隐私,让他们在面对 不适当的言语或行为时能够勇敢地拒绝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孩子性早熟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供经费支持
增加对孩子性早熟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宣教、科研、治疗等 方面的顺利开展。
24
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加强科研力量
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开展孩子性早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教育协作
家长和学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协 作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性早熟指南解读

性早熟指南解读

性早熟指南解读性早熟指的是青春期提前,表现为女孩首次月经年龄比同龄女孩提前2年以上,男孩开始出现阴毛和睾丸增大比同龄男孩提前1年以上。

性早熟除了带来心理压力和身体负荷,还可能导致身高矮小等问题。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应对性早熟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性早熟进行探讨。

1、观察孩子是否存在性早熟迹象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比如性早熟的女孩月经提早,而男孩则是体型比同龄男孩高大发育早,阴毛丰富、生殖器官开始发育等。

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行为与性格变化,如出现自我封闭、社交疏离、情绪不稳定等。

2、建立正确的心态和态度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性早熟问题。

家长的心态是孩子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长应该耐心指导孩子,鼓励他们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在生理早熟的前提下保持心理的健康平衡。

3、适当的营养摄入性早熟孩子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能力都比一般儿童高。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营养搭配,令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并有助于防治下行性早熟。

饮食中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C、E、钙、锌等营养成分的平衡摄取。

4、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

家长可在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进行咨询。

孩子应鼓励更多地进行与家长的交流,避免隐瞒自己的问题。

也可让孩子通过心灵沟通、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以安慰自己情感上的孤独与烦恼。

5、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个性独立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人格素养和自我意识的培养。

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与支持,让孩子在自我尊重、自我价值感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

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和个性独立,避免被外部评价干扰,从而使得孩子能更好地面对性早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总之,这还是一篇非常基础的指南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加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年龄和阶段的变化,平等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一同度过青春,给予孩子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形成加油打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性早熟【英文名】【缩写】【别名】【疾病代码】【ICD】【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和部分性性早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性早熟的常见病因见表1。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真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①特发性性早熟:绝大多数的真性性早熟属于特发性性早熟。

约占女性病例80%以上,男性病例40%。

系因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素提前占优势,使下丘脑视前内侧核、弓状核提早产生过多的GnRH,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且功能亢进所致。

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少数真性性早熟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累及下丘脑-垂体,使之促性腺功能提前活跃,可有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外伤、C D D C D D C D D C D D鞍上蛛网膜囊肿、脑积水及下丘脑、垂体、松果体等部位的肿瘤。

常见肿瘤为视交叉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微腺瘤、松果体瘤等。

下丘脑错构瘤(hamartoma)多位于第三脑室底灰结节与乳头体之间,是异位的神经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属先天发育异常,其中含有异位的分泌GnRH 的神经元,不受正常负反馈机制的抑制,当GnRH 呈脉冲样释放时即可导致性早熟。

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即呆小病,若未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使病情持续存在,可因T 3,T 4分泌过少,负反馈作用减弱,导致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增多,刺激腺垂体泌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加,而TSH,FSH,LH 均为糖蛋白,三者具有共同的α链,当腺垂体TSH 合成过多时,过剩的α链可引起FSH,LH 合成、分泌也同时增加,从而导致女童乳房发育,男童睾丸增大。

(2)假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①McCune-Albright 综合征:外周性性早熟伴多发性骨囊性纤维结构不良、皮肤片状棕褐色色素沉着(亦称牛奶咖啡斑)。

多数同时伴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异常。

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已研究较清楚,认为本病属典型的假性性早熟。

多肽类激素对靶细胞或组织发挥作用需通过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信息转导蛋白(G 蛋白)及其偶联的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来完成。

G 蛋白的作用是将细胞外信号从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传导给细胞内效应器。

G 蛋白是由3个不同的亚基,即α、β、γ亚基构成的异源三聚体,α亚基能结合二磷酸鸟苷(GDP)和GTP。

当对靶细胞具有刺激功能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作用于Gs 蛋白,使其α亚基对GDP 亲和力下降,而对GTP 的亲和力升高,故GTP 置换Gs 蛋白α亚基上的GDP,形成配体-受体-Gs 蛋白-GTP 复合物,从而导致α亚基与β、γ亚基解离并被激活,刺激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从而增加cAMP 合成,引起靶细胞功能活跃。

由于α亚基具有GTP 酶活性,能水解GTP 成为GDP,从而使α亚基重又与β、γ亚基整合,回复到原先的静止状态。

本征系因胚胎早期的体细胞内编码细胞膜上Gs 蛋白α亚基的基因发生点突变,使其第201位的精氨酸为组氨酸或半胱氨酸替代。

这可显著降低Gs 蛋白α亚基内在的GTP 酶活性,引起腺苷酸环化酶的持续激活,导致cAMP 水平的增高与积累,从而诱生激素反应细胞的增殖及自主性功能亢进。

故可出现多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异C D D C D D C D D C D D常,其性早熟是由卵巢黄体化的滤泡囊肿自主性的产生过多的雌激素所致。

由于在胚胎早期的体细胞发生突变,故形成嵌合体,因此骨骼及皮损等病灶呈节段性分布。

②家族性高辜酮血症:也称家族性男性非GnRH 依赖性性早熟。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男性发病。

系因LH 受体的基因发生点突变,致使该受体的第6跨膜区部位的第564位门冬氨酸为甘氨酸替代或第578位的门冬氨酸为酪氨酸替代,或第581位的胱氨酸为精氨酸替代,造成该受体在无LH 刺激下发生自主性功能激活,由于LH 受体是Gs 蛋白偶联型受体,通过Gs 蛋白的介导,引起腺苷酸环化酶的持续激活,导致cAMP 水平的增高与累积,从而产生性腺自主性功能亢进。

睾丸间质细胞在无LH 兴奋下自主性合成与分泌睾酮,使阴茎增大,阴毛早现并使曲细精管发育,睾丸增大,甚至可排精。

血清睾酮水平虽显著升高,但对GnRH 激发无LH,FSH 升高的应答反映,这是与GnRH 依赖性性早熟的主要区别之处。

女性体内虽也可出现相同的基因突变,但由于卵巢在无FSH 的联合作用下,仅LH 受体的功能激活,尚不足以启动其性腺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及卵泡发育,所以在女性不引起性早熟。

③肾上腺疾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引起典型假性性早熟的一个常见疾病。

本症是一组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酶先天性缺陷所导致的疾病。

酶缺陷的种类可有9种之多,但绝大多数为21羟化酶缺陷,占90%以上,11β羟化酶缺陷约占50%。

酶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控制这些酶合成的基因突变所致。

本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患儿均是基因缺陷的纯合子,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编码21羟化酶的功能基因为CYP21B 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该基因的突变可分为4类:点突变约占67%,30kb 片段缺失约占19%,基因转化约占8%,其他少见类型约占6%。

酶缺陷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合成途径的终产物不足,其中皮质醇缺乏可反馈的引起垂体ACTH 分泌增多,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可引起皮肤、乳晕、外生殖器色素沉着,而醛固酮缺乏可引致一系列失盐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导致皮质激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17α孕烯醇酮,17α羟孕酮)堆积,由于患儿肾上腺皮质合成雄激素途径的各种酶并无缺陷,因此大量堆积的中间产物势必经该途径产生大量的脱氢异雄酮及雄烯二酮,造成患儿体内雄性激素异常增高。

脱氢异雄酮可促进骨骼的生C D D C D D C D D C D D长,促进毛发特别是阴毛、腋毛的增生及阴茎、阴蒂的发育,当体内的脱氢异雄酮自幼即持续的异常增高,在男童可引起假性性早熟,而女童则引起异性性早熟(外生殖器假两性畸形)。

11β羟化酶缺陷的患儿,还造成中间产物脱氧皮质酮的堆积,可引起高血压。

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外,肾上腺后天性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若产生过多的性激素,也可导致假性性早熟,但临床上比较少见。

④性腺肿瘤:因瘤体自律性分泌大量性激素所致。

常见有卵巢囊肿,儿科临床上所见的卵巢囊肿,多在数月后会自行消退,但有再发的可能。

卵巢的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临床上也可见。

睾丸间质细胞瘤较少见。

⑤异位产生促性腺激素的肿瘤:瘤体产生促性腺激素样物质,也可刺激性腺分泌过多性激素,导致假性性早熟。

较为常见的为绒毛膜上皮癌及畸胎瘤,可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肝母细胞瘤可分泌类似LH 样物质。

⑥摄入外源性性激素:大量或长期服用含有性激素的药物或食物,或使用含性激素的护肤品,均可引起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增高,导致假性性早熟,这种情况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儿童误服避孕药,往往误服1,2片即可引起明显假性性早熟症状。

如果儿童较长期服用含有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等的制剂,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性激素,甚至促性腺因子,也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3)部分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①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可能由于患儿的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调节尚未建立,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多时,垂体FSH 的分泌无明显减少,造成E 2及FSH 一时性增高所致。

此外,摄入外源性性激素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日久后才导致内生殖器官的异常发育。

②单纯性阴毛早现:可能由于患儿的肾上腺皮质过早的分泌脱氢异雄酮或阴毛、腋毛的毛囊上的受体对脱氢异雄酮过早的敏感有关。

【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①骨矿含量及骨密度: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是骨矿物质沉积状况的一种定量指标,在儿童期及青春期能较精确地反映骨骼的发育及成熟状态。

真性性早熟患儿C D D C D D C D D C D D的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大多较同龄儿显著增高,提前出现增长速率的峰值,且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增高越显著。

经过有效治疗,随病情缓解,患儿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会有所下降。

但临床上也观察到,约1/3真性性早熟患儿,其骨矿含量及骨密度还低于同龄儿,表明这部分患儿的骨矿物质沉积明显不足。

可能是其由于性发育提前,骨骼生长加速,对钙及维生素D 的需要明显增加,但平时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 的摄入又明显不足所致。

②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由49~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骨组织矿物质沉积的正常钙化过程,从而促进骨基质的成熟。

血清骨钙素与骨组织中的骨钙素、骨矿含量、骨密度及骨组织的形态计量学指标均呈正相关,故可作为骨形成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生化指标。

血清骨钙素测定可反映成骨细胞特别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真性性早熟患儿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提前出现正常青春期才出现的典型升高。

经过有效治疗,患儿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会有所下降。

③性激素测定:性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年龄特点。

男童血清睾酮、女童血清雌二醇均在2岁前较高,2岁后下降并持续维持在低水平,至青春期再度升高,其水平与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较正常同龄儿显著升高,且病情越重,性激素水平越高。

性腺肿瘤者,性激素水平往往增高极甚。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血清ACTH、17α羟孕酮及脱氢异雄酮均显著升高。

④促性腺激素测定:测定促性腺激素水平对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意义较大。

真性性早熟患者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假性性早熟患者由于血液中大量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使其血清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明显低下,而分泌促性腺激素肿瘤者,则血清促性腺激素显著升高。

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也具有与性激素类似的年龄差异,此外在青春期的早期阶段,其分泌特点为睡眠诱发的脉冲式释放,因此一般认为,一次血标本特别是白天抽取的一次血标本往往不能反映其真正的分泌水平。

如果能留取夜间12h 的尿液标本测定则意义较大。

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灵敏度检测LH 的实验方法,如免疫放射法、免疫荧光法,特别是化学发光法,能够从白天随机抽取的一次血标本对中枢性性早熟作出有效的鉴别。

采用这些检测方法测定血清LH 水平,青春期前的儿童测不出,但对真性性早熟者中50%~70%的女性患儿、更高比例的男性患儿均可明显测出。

如果C D D C D D C D D C D D以睡眠时采集的系列血样来检测,则比单次随机的血标本更有效,并能反映出LH 的脉冲分泌情况。

⑤GnRH 兴奋试验:采用人工合成GnRH 静脉注射,能显著地促进腺垂体内贮存着的促性腺激素释放,通过注射前、后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测定,可反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贮备状况,对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很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