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扬娜拉》品析

合集下载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读后感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读后感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读后感
《沙扬娜拉》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抒情名作。

诗名“沙扬娜拉”在日语中是“再见”“永别”的意思,是极具浪漫主义的翻译。

作者以这样的日常用语为诗题,以最常见的镜头生动的描出告别的瞬间。

古人有十里长亭的送别,离别之情往往是溢于言表的凄然哀婉,而作者却将离别演绎的如此唯美,情感表达相当细腻。

将一位妙龄少女羞赧告别的情景描绘的惟妙惟肖,仿佛她就在眼前一样。

诗中用了三次“珍重”,将伤离别的情绪表现的真切传神;“蜜甜的忧愁”则是将日本女郎满怀依恋、难以割舍的感情刻画的细致入微。

最后的那句“沙扬娜拉”则是日本女郎临别时的问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脑海中想象出临别时,日本女郎含情脉脉、欲言又止、优美动人的姿态,也表现出日本女性温柔多情的性格。

徐志摩的诗的意境总是那么美,美妙的旋律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感触,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情不自禁去感受诗人表达的意境。

《沙扬娜拉》徐志摩 全文及赏析

《沙扬娜拉》徐志摩 全文及赏析

《沙扬娜拉》徐志摩全文及赏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首《沙扬娜拉》是徐志摩的一首经典诗作,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和情感。

先来看诗的内容。

诗中所描绘的是一位女子低头时的温柔姿态,将其比作“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一比喻极为精妙。

水莲花本就有着清新脱俗、柔美娇弱的特质,而“不胜凉风”更增添了一种柔弱与惹人怜爱的感觉。

女子的温柔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动人的瞬间。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里的重复,不仅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与牵挂。

而“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则是整首诗情感的升华。

“蜜甜”和“忧愁”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汇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离别的复杂情感。

离别的时刻,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这种回忆是甜蜜的;但又深知即将分别,未来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因而又有着忧愁。

从诗歌的语言运用上看,整首诗简洁明快,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以朴素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情感。

再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分析,它有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

诗句的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使得诗歌在朗诵时更能打动人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虽然主题是离别,但它并没有陷入过度的悲伤和哀怨之中。

相反,通过对女子温柔姿态的描写和对离别的独特感悟,让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温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徐志摩的诗作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沙扬娜拉》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追求。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诗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而这首诗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离别的意义,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浅谈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赏析阅读理解

浅谈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赏析阅读理解

浅谈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赏析阅读理解原诗: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徐志摩的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写于1924年5月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期间,收在初版的《志摩的诗》里。

再版时作者删除了前十七首,只剩下“赠日本女郎”一首,可见他的珍爱。

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这首诗再现了一位温柔娇羞、礼貌多情的日本女郎形象。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一行诗会引起读者很多联想,或者说写下这一行诗时,作者的心海里浮现出很多想象:莲花的高洁,出污泥而不染;《长恨歌》的名句:“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娇羞也可以见出这位女郎并非情场老手,冷漠无情。

水莲花的意象,明喻女郎的柔弱,暗喻其洁白。

可是,在传统意识里,水莲花是亭亭玉立,是高雅而并不娇羞的。

现在,徐志摩在一位日本女郎身上看到了古典的高雅与现代的娇羞的并存,所以他难以忘怀了。

女郎在告别时所道的一声珍重,是那样地充满柔情,并不如有些公关招待小姐那样只当成职业规则的文明礼貌语言,如果不使用,是要扣奖金的。

“甜蜜的忧愁”正好形容出那一种淡淡的怅惘和酸楚的离情,温柔的悲哀,缠绵的情意。

一低头”与“不胜凉风”,还写出了人物的动态与气质。

诗人很成功地捕捉了这些微妙特征,并以富于魅力的语言表现出来。

这首短诗音调柔美,节奏悠扬,精炼隽永,为读者广泛传诵。

这首诗为读着广泛喜爱,还因为它使一些人无意识的期待得到满足,触及到文化的深层积淀,触及到潜在、幽深东西,而激起了潜在的隐而不露的伤感和审美趣味。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

读睡诗社自成立起,发起了一项重要活动:每年为诗友免费出版合著诗集,这项活动得到诗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沙扬娜拉诗歌鉴赏

沙扬娜拉诗歌鉴赏

沙扬娜拉诗歌鉴赏
标题:《沙扬娜拉诗歌鉴赏》
正文:
沙扬娜拉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索他的诗歌作品,并欣赏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沙扬娜拉的背景和创作理念。

沙扬娜拉生长在一个富有诗意的环境中,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受到大自然和人性的启发。

他深信诗歌是一种沟通灵魂的方式,通过诗歌,他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品味沙扬娜拉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首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岁月之舞》。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四季的变迁,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沙扬娜拉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诗歌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另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是《远方的彼岸》。

这首诗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探索的渴望。

沙扬娜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引发读者的遐想和思考。

除了这些作品,沙扬娜拉的诗集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作品。

他的诗歌常常带给读者深思和感动,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总而言之,沙扬娜拉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和灵感。

沙扬娜拉的诗歌鉴赏是一次心灵之旅,让我们一同欣赏和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

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及赏析【导语】:《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组诗《沙扬《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

论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的节奏美

论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的节奏美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55论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的节奏美◎廖玉萍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342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3352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323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3342沙扬娜拉![1] 4这首诗是《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约一九二四年七月作,发表报刊不详,初收一九二五年八月中华书局《志摩的诗》(徐志摩第一本诗集),这首诗最初的规模有十八个小节,一九二八年八月上海新月书店再版《志摩的诗》时,删掉了前面的十七个小节,只留最后一首,题为《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这首诗是徐志摩跟随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写的,在情趣和文体上,受到了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清新、静穆,充满了东方情调。

《沙扬娜拉》是日语直接音译过来的,是再见的意思,全诗一共只有五句四十八个字,都是描述性句子,诗虽然短,但是内容十分丰富,节奏鲜明,把女郎鞠躬低头的道别,比喻成不胜凉风、娇羞的水莲花,通过轻柔舒缓的节奏将诗人同那位日本女郎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一、外部的节奏(一)音步音步即音节的停顿。

文中我们已经把《沙扬娜拉》的音步划分了出来,诗中每一行的顿数都不相同,第一行的顿数是342,第二行的顿数是3352,第三行的顿数是3232,第四行的顿数是3342,最后一行是四个音节一个停顿。

这一首诗的第一行是由三个音步构成,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均由四个音步构成,最后一行是日本女郎道别语言的直接记录,由一个音步构成,这种较长音步与较短音步相的配合,不仅呈现了它长短错落的特点,而且我们读起来还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徐志摩在注意诗行对称的同时,还注意诗行的变化,这种诗行的言语组织,使诗具有一种匀整和流动的节奏,具有一种灵动美。

 (二)语速语速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快速多用于表现兴奋、紧张急迫和愤怒等感情;中速一般在感情起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慢速常用于表现庄严、沉思、平静、忧伤等感情,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表现舒展的情怀。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创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曾就读于国内外六所大学。

1921年留学剑桥大学时开始写新诗。

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和《云游》四本诗集。

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因为他的思想和诗作内容充满了矛盾,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

他自己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正是他自己一生凄迷、惶惑、矛盾思想的形象概括。

应该说,最能显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诗作,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一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揭示某种人生哲理又给人以美感的诗篇,如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也是“新月”诗作中最简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徐志摩十分崇拜泰戈尔,视他为智慧与光明,5月下旬他陪同泰戈尔往日本,7月方回。

《沙扬娜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

【赏析一】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没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外景烘托,却给人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朋友依依不舍分别的动人画面。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诗,描写恋人难解难分的'话别场面。

后来查过资料才明白,我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本意。

“沙扬娜拉”是日语“じゃね”(再见)的音译,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撇开它在日语中本身的意思,如果这是一个女孩的芳名,那一定很受欢迎,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沙扬娜拉》赏析

《沙扬娜拉》赏析

《沙扬娜拉》赏析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一首徐志摩写给日本女郎的诗。

整首诗以一种清新脱俗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萍水相逢的女子朦胧的诗情画意,这样的情愫,被诗人的一首玲珑之作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诗的第一句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低头”而又“温柔”,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应运而生。

细细想来,这是怎样一种微妙。

白皙的皮肤,有着东方人乌黑发丝的头轻轻垂下,只看得见脸颊微微的泛红和稍稍弯起的嘴角,一张侧微的脸。

那眼角也试探性地向上扬起,但终究不敢正眼望上来,于是又飞快地低下去,呼吸声也显得温暖而急促起来。

不由得使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东方人的审美看来,这样的美才足以让人心动,让人为之醉心。

接着,诗人以一个构思精妙的比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写出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习习凉风拂过,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美感穿透全身的每一处肌肤。

诗人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眼前的这位女子,正是这美的发源地,纯洁无瑕,楚楚动人。

周敦颐也曾在《爱莲说》里写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她的完美写照吧。

接下来,是一个阳关三叠的互道珍重。

诗人对“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的反复描写,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女子的依依不舍之情,情真意浓,柔婉唯美。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这一句里的“蜜甜”看似与“忧愁”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相遇的蜜甜与离别的忧愁加在一起,匆匆邂逅,淡淡相识,悠悠离愁,浓浓别绪,尽在不言中。

最后一句,“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诠释,简洁而浓郁的异国情调,俨然一幅日本式的杨柳依依作别图。

这首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

因为喜欢,所以偏执。

诗人仅以寥寥数语,便建构起一台无与伦比的舞台剧,将人生中司空见惯的离别情景搬上舞台,让人回眸无限,美丽尽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背景介绍:
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

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

《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

《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 见《集外诗集》),仅留这一首,题作《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

PS: 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赏析品读: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之前在小说中常看到这句:D
离别让人伤感,也令人回味和铭记。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个镜头,让时间凝结在这道别的一瞬。

让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地亲眼看到,女郎微合了含情的双眸,低垂着头,露出一段雪白的脖颈。

道不尽的娇柔。

是啊,可不就像那一株柔弱的水莲花,亭亭玉立,忽而习习凉风拂过,便不胜清寒地垂了首,却依然是那般的袅娜多情。

诗的一开始,便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女郎的温柔娇羞之态,也将那本是萍水相逢、离别时却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写了个淋漓尽致。

一个“最是”、一个“恰似”,便将“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这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

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只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犹如闻到了水仙花的馥郁清香一样。

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道一声珍重”。

字透纸背,饱含深情,依依惜别之意,浓得化不开。

既然离别已是注定,不如多留下些甜美的祝福;然而既已相遇,又怎舍离别,所以作者的一声珍重寄予祝福的同时也载满了淡淡的哀伤。

所谓“甜蜜的忧愁”,是那声声珍重里千丝万缕的情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应是全诗的诗眼,是本诗感情的浓缩。

而矛盾修辞法的运用,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也使其更趋于饱满。

最后的最后,千言万语只作一句“ 沙扬娜拉!”。

这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音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美丽的名字。

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中……
全文虽只有48个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惜别画面,精炼的文字将画面渲染的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诗歌绘画美与音乐美。

总结感悟: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

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

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By Vera Ch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