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
散文语言的特点

一、要点梳理(一)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1.用词角度散文写作时,作者会选用很多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荷塘月色》中,文章运用了许多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形成一种舒缓的音韵美。
如“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富有韵味,同时也与文章朦胧淡雅的意境相吻合。
文章用词准确生动。
如,一个“泻”字与修饰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的特点,创造出幽静朦胧的意境。
2.遣词造句: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
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
例如《回忆鲁迅先生》作者通过文字和句式的参差错落,长短交错,排比、对偶等修辞的合理运用,使得文字张弛有度,缓急更迭,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再如《老王》一文中作者用语平淡有味,多用短句,但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感情。
如:“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3.各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荷塘月色》中多出运用比喻、比拟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荷塘月色。
抓住事物的特征作比:将“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的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用通感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比拟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描绘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起到化静为动的神奇效果。
如“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将荷花仪态万千娇羞不已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4.语言风格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赏析散文优美语言的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赏析散文优美语言的方法篇一: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看“字”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哪些字用得好。
这些字的意义。
用这些字的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表情达意(一)看“词”1.看是叠词、拟声词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2.看是否用了仿词、双关、移就等3.看用词是否富有色彩颜色、方言、褒贬、反语、口语。
(二)看“句子”1.从整句、散句,长段句的角度看2.从修辞的角度看(四)看语言的风格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考卷试题举例:1.舒婷的《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以文章中加点两处语句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6分)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
“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
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2.李存葆的《雪野里的精灵》: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4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张锐锋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4分)①形象生动。
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
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
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或工笔细描,委婉含蓄;或粗笔勾勒,饱含至情;或细细道来,自然淳朴;或面叙家常,风趣间出。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如果我国的散文是一个百花园,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一束艳丽的美人蕉,闪烁着朴素而夺目的光华。
他的散文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章的选材、立意等。
然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六十四章),可以说,深厚的文字功力,清新的语言风格是奠定朱自清散文这座美丽的大厦的基石。
前人对其散文语言准确、朴素、自然等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的神韵美、古典美、形象情感美、音乐美四个方面。
一、语言诗情诗意的神韵特色“曾经是诗人的朱自清,总是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感受自然,感受个体的生命,从中获得令他感动的诗情、诗意,并用诗化的语言将所得的感受、感动表达出来。
”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散文中虚实相生的意境大多是通过比喻来实现的,而朱自清非常善于运用比喻。
“他曾说,文学语言一要自然,二要创新。
”所以,他的比喻往往让人们出乎意料,写前人所未写,但仔细品味,又在情理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求新的审美要求。
如《荷塘月色》中,运用明喻、暗喻、借喻等。
并且为了更好地描写景物的美,还使用了博喻。
“博喻即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的运用突出了荷花色彩鲜明、富有光泽的特点。
这段文字不但有博喻,同时还是排比句式。
两种修辞手法并用来描写荷花,充分显示了《荷塘月色》写景状物追求极致之美的语言神韵美。
朱自清先生还善于运用通感手法去塑造语言的神韵美。
2016高考散文复习之——语言赏析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争夺地上的米粒”, 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拟人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玉米被缓缓磨成 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 契……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 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 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 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原则: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 忌“断章取义”。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 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作业
• 1、熟记考点知识。 • 2、完成能力提升--《太仆山》 • 完成《能力培养》P252《比邻而居》
五、能力提升 • 1. 文中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 析这样写的好处。
• (1)①对名山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山的态度 的对比,②一株紫色杜鹃在太朴山中和挖回栽 在家中花盆里的状况的对比,③太朴山石头与 九华山石头形状、情态的对比,④太朴山石头 间亲密无间与人类彼此攻讦、相互挤兑的对比。 •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太朴山的多个 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蕴。
①比喻、拟人,排比; 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二)13年浙江高考《牛铃叮当》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赏析散文语言艺术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散文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创新题解【考点解读】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高考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语言离不开对语句含意的理解和对语句所用艺术手法的欣赏,所以,要解答语言题,必须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
散文关于语言方面的试题考查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有三个方面: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3、鉴赏语言的特色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方法指导】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一、理解文本重要词语、语句的含义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现代文阅读(散文)第三节鉴赏表达特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现代文阅读(散文)第三节鉴赏表达特色篇一:赏析文段的表达特色(江苏高考)一、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对文段赏析题的提问方式和答案要点:《麦天》48、“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溜索》59二、回顾练习,总结方法“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
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
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
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
”《戴车匠》简要赏析。
(6分)“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背水的日子》③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④背水,要清晨去。
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
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民谈笑风生。
”《放生鸟》“概是几千百只。
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
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篇二:现代文鉴赏表达题答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几个要领[考点风向]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散文特点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散文特点
就总体而言,散文的语言特色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
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
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
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总结: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
大体上讲小说的语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叙述为特色,另一类以描写为。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3、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4、类型: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5、阅读技巧:①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③抓关键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④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⑥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题型一、要点概括题一:要点概括题之文意概括题三步骤: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看分值估要点、合并同类求同存异,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例题:(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极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
加以赏析
典例回顾: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学生答案展示1:
①每段的开头都有对该段的总结。使读者读起来更能清 楚地了解文章内容。 ②多处使用“证据表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例如 “现有证据表明:许多…”,“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 童…”
课堂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手法: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 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句式、手法、风格、其他) 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 3、析作用(主旨、情感)明效果 多种表达方式等。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 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 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 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 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 多大的价值。”因此——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 言,走进散文语言的 审美世界,才是真正 的走进了散文。
高考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平实自然 含蓄委婉 洗炼简洁 婉约细腻 沉郁悲慨 整散结合 形象生动 清新明快 绚丽飘逸 旷达豪放 幽默讽刺 音韵和谐
本文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进行赏析。(答出三点即可)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 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 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 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 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 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 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 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 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练习1
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 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 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 扶着我的拐杖。 • (1)运用拟人的修辞的方法,通过“走下”、“爬上” 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这些微 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
设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
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请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整(骈)散结合:如第 2自然段大多采用散句,但也有
“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等整句。文中对偶、 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两者配合使用,语句波澜起伏,既整 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舒卷自如,姿态横生。 ②雅俗共赏:既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粪坑”“鼾声” “喷 嚏”等,又有描写月夜、细雨的充满诗意的文词。文章以典雅 精致的书面语为主,又杂有浅俗活泼的口语。如第四段写各种 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使人如 闻其声,如睹其状。 ③引用自如:如“聚蚊成雷”的活用;巧妙引用《诗经》中 的“相鼠有牙”;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中外资料信手拈 来,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梁先生的饱学多识。 ④幽默风趣。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蔽风雨,本是生活中并 不“雅观”的困境,作者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语言 诙谐,活泼有趣,让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表现了作者从苦 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乐观胸襟。
《古怪的重水》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 特点?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严谨。如第三段中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 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②简明。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 重水却很少”,句式短小,语言简洁明白。 ③朴素。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 “打这儿”口语色彩浓重,读起来亲切自然。 ④生动。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 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思想感情。
的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抒发了)……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 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 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 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 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 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 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①使用叠音词,如: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悠悠荡出,使语句 本文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用词) ②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句式,如:斜阳里 ……弄着清影,使语句错 进行赏析。(答出三点即可) 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句式)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疏枝……弄着清影”,“弄”赋于 水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修辞) ④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月落……对愁眠”,增强了文采和诗意。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 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 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 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语势强劲,抒发了……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点击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 括中心意思
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济南市一模试题《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潍坊市一模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 切 忌“断章取义”。 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 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 变化。)
学以致用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问题: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 例分析。 【答案提示】运用了口语方言,质朴(自然,通俗);形 象(活泼、生动) 此答案太简略,请你根据总结出来的办法(答题三步骤) 将答案完善一下。 【答案示例】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 ①划线部分运用了口语词。如“土混混”“耍骨 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 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瞪眼”“摆弄”等,富 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文章质朴通俗。 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 ②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被弄得迷迷糊糊 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 比作“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 ”,写出了刘四爷的 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 聪明善于调动。(杨慧敏) 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 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