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古罗马)西塞罗65
西塞罗

Quotations
•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 则不可记住它。 • 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 可以说,朋友是另一个自我。 •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 只有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快乐的人,才是自由 地生活的人。 • 我喜欢青年人身上有些老年人的优点,我也喜欢老 年人身上有某些青年的优点。 • 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 西塞罗一生撰写了大量著作,绝大部分保存 至今。他的现存著作总量的六分之一是修辞 学著作,三分之一是演说词,三分之一是书 信,还有六分之一是哲学著作 。除了参与大 量的演讲实践,西塞罗还是一位修辞学理论 家。亚里斯多德留传至今的修辞学理论著作 只有《修辞术》和《亚历山大修辞学》两部, 而西塞罗留给我们的修辞学著作多达十部, 即汇集在本卷中的所有著作。罗马修辞学并 非从西塞罗开始,但他的《论公共演讲的理 论》是现有完整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罗马修 辞学著作。
Marcus Tullius Cicero
• 读书的小西塞罗
•
演讲中的西塞罗
Marcus Tullius Cicero
• Marcus Tullius Cicero (January 3, 106 BC – December 7, 43 BC), was a Roman philosopher, statesman, lawyer, orator, political theorist, Roman consul(两执政官之一) and constitutionalist(立宪主义者). He came from a wealthy municipal(市政的) family of the equestrian order, and is
西塞罗的节制观及其公共治理伦理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理论学刊·2019 年第 1 期
在古希腊思想中,节制就是理性,就是理智,是对欲望、情绪、享乐等的约束和克制。古希腊文中的 “节制”原指“健全的思想、心灵完好、谨慎、欲望适度”等意思。柏拉图对节制下了一个经典定义: “节制 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 的 控 制 ”①。 节 制 是 人 们 在 理 性 规 约 下 所 形 成 的 能 够 有 效 控 制 自 己 使言行适度的较为稳定的道德品性,是言行适度,符合中道。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道就是通过节制欲 望、言行而达到的一种适度状态,是在适当时间做适当的事情。快乐可分为肉体快乐和灵魂快乐,节制 针对的是肉体而非灵魂快乐,肉体快乐主要源于欲望的满足,这是人与动物所共同具有的,但源于肉体 的无限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其获得的快乐感也只是短暂浅层的,因此不可能获得真正幸福。要获得真 正幸福就必须通过理性节制肉体的欲望。
福与至善的根基。节制在四大主德中居于基础性保障地位,促进其他德性按照预期目标而行动。本文 主要聚焦西塞罗的节制观,拟对其节制观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以期对当代公共治理有所启迪。
一、西塞罗节制观的思想渊源
当代西方学者均认为西塞罗的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与欧洲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桥梁,西塞罗自己 也明确指出: “我的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 因为我和他们都自称是苏格 拉底和柏拉图的信徒) ”③。西塞罗的节制观源于古希腊,是在传承古希腊节制思想基础上的智慧结晶。
[基金项目]本 文 系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习 近 平 新 时 代 加 强 党 内 政 治 文 化 建 设 思 想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18BZZ018) 、云南大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 群) 特区高端科研成果培育项目“边疆治理与政治文化研究”( 项目编 号: Z2018-01) 的阶段性成果。
西塞罗与古罗马哲学

西塞罗与古罗马哲学西塞罗(Cicero)是古罗马最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对古罗马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罗马哲学史上,西塞罗被誉为“罗马的苏格拉底”,他的思想融合了希腊哲学的精华,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罗马特色。
本文将从西塞罗的生平、主要著作以及对古罗马哲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现西塞罗在古罗马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塞罗生于公元前106年,逝世于公元前43年。
他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希腊文化,尤其熟读希腊哲学著作。
西塞罗的政治生涯辉煌而坎坷,曾历经权力斗争和流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维护共和制度和民主价值而奋斗。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从政,西塞罗还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以《论友谊》、《论老年》、《国家论》等最为著名。
西塞罗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他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意志,主张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德。
西塞罗在哲学上深受斯多噶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他试图将希腊哲学的智慧与罗马传统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西塞罗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和有意义,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西塞罗对古罗马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理念和教育观念上。
他主张政治家应该具备卓越的道德品质和才能,以保障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西塞罗提倡公共利益高于私人利益,主张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反对专制和暴政。
他的政治理念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政治家的楷模和榜样。
在教育方面,西塞罗主张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倡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能力,使之成为有思想、有修养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西塞罗的教育观念对古罗马的教育制度和后世的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教育家的楷模和典范。
总的来说,西塞罗是古罗马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理念对古罗马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录

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录政治法律(共101种)[绿色]第一辑1、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大洋国 [英]哈林顿3、政府论(下篇) [英]约翰•洛克4、马布利选集 [法]马布利5、爱弥儿(上下) [法]卢梭6、拿破仑法典 [法]拿破仑7、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 [英]约翰•勃雷8、劳动组织 [法]路易•勃朗第二辑9、乌托邦 [英]托马斯•莫尔10、太阳城 [意]康帕内拉11、温斯坦莱文选 [英]温斯坦莱12、傅立叶选集(全三卷) [法]傅立叶13、政治正义论(全三卷) [英]威廉•葛德文14、伊加利亚旅行记(全三卷) [法]埃蒂耶纳•卡贝15、祖国在危急中 [法]布朗基16、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德]威廉•魏特林17、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意]托马斯•阿奎那18、为英国人民声辩 [英]约翰•弥尔顿19、神学政治论 [荷兰]斯宾诺莎20、政府论(上篇) [英]约翰•洛克21、论法的精神(上下) [法]孟德斯鸠22、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2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法]卢梭24、雪莱政治论文选 [英]雪莱25、拿破仑文选(上下) [法]拿破仑26、战争论(全三卷) [德]克劳塞维茨27、论自由 [英]约翰•密尔28、潘恩选集 [英]托马斯•潘恩29、联邦党人文集 [美]汉密尔顿30、什么是所有权 [法]蒲鲁东第三辑31、遗书(全三卷) [法]让•梅叶32、自然法典 [法]摩莱里33、圣西门选集(全三卷) [法]圣西门34、欧文选集(全三卷) [英]罗伯特•欧文35、公有法典 [法]泰•德萨米36、人类幸福论 [英]约翰•格雷37、皮佑选集 [法]让•雅克•皮佑38、回顾 [美]爱德华•贝拉米39、社会主义神髓 [日]幸德秋水40、笛福文选 [英]丹尼尔•笛福41、罗马盛衰原因论 [法]孟德斯鸠42、古代法 [英]梅因43、代议制政府 [英]约翰•密尔44、互助论 [俄]克鲁泡特金第四辑45、论世界帝国 [意]但丁46、君主论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47、利维坦 [英]霍布斯48、塞瓦兰人的历史 [法]德尼•维拉斯49、忏悔录(第一、二部) [法]卢梭50、革命法制和审判 [法]罗伯斯庇尔51、圣西门学说释义 [法]巴扎尔安凡丹等52、格雷文集 [英]约翰•格雷53、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 [德]威廉•魏特林54、社会命运(全二卷) [法]维克多•孔西德朗55、乌有乡消息 [英]威廉•莫里斯56、民族主义 [印度]泰戈尔57、保守主义 [英]休•塞西尔58、人口问题 [英]卡尔—桑德斯第五辑59、法学总论 [罗马]查士丁尼60、为平等而密谋(上下) [法]菲•邦纳罗蒂61、论出版自由 [英]约翰•弥尔顿62、布朗基文选 [法]奥古斯特•布朗基63、面包与自由 [俄]克鲁泡特金64、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德]施蒂纳65、奥本海国际法 [英]劳特派特第六辑66、基督城 [德]约翰•凡•安德里亚67、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德]康德68、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 [法]西耶斯69、论平等 [法]皮埃尔•勒鲁70、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 [法]托克维尔71、人文类型 [英]雷蒙德•弗思第七辑72、论宗教宽容 [英]洛克73、政府片论 [英]边沁74、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75、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英]鲍桑葵76、俄国社会思想史(全三卷) [俄]普列汉诺夫77、政治中的人性 [英]格雷厄姆•沃拉斯78、自由主义 [英]霍布豪斯第八辑79、雅典政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80、自然政治论 [法]霍尔巴赫81、论实证精神 [法]奥古斯特•孔德82、社会静力学 [英]赫伯特•斯宾塞83、海军战略 [美]艾•塞•马汉84、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法]迪尔凯姆85、政治学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86、儒教与道教 [德]马克斯•韦伯第九辑87、国家篇法律篇 [古罗马]西塞罗88、法国革命论 [英]柏克89、自杀论 [法]迪尔凯姆90、形而上学的国家论 [英]霍布豪斯91、司法过程的性质 [美]本杰明•卡多佐92、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德]卡尔•曼海姆第十辑93、论公民 [英]霍布斯94、自然法权基础 [德]费希特95、普通法 [美]霍姆斯96、法律的道德性 [美]富勒97、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98、街角社会 [美]威廉•富特•怀特99、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英]边沁100、人类婚姻史(全三卷) [芬兰]E.A.韦斯特马克101、马基雅维里主义 [德]弗里德里希•迈内克哲学(共139种)[桔黄色]第一辑1、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法]伽森狄4、伦理学 [荷兰]斯宾诺莎5、人类理解论(全两册) [英]洛克6、人类理解研究 [英]休谟7、人是机器 [法]拉•梅特里8、狄德罗哲学选集 [法]狄德罗9、袖珍神学 [法]霍尔巴赫10、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谢林11、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12、逻辑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13、哲学史讲演录(全四卷) [德]黑格尔14、美学(全三卷) [德]黑格尔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俄]赫尔岑16、物种起源 [英]达尔文17、实用主义 [美]詹姆士18、善的研究 [日]西田几多郎19、西方哲学史(上下) [英]罗素第二辑20、物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1、物性论 [古罗马]卢克莱修22、人性论(上下) [英]休谟23、人类理智新论(上下) [德]莱布尼茨24、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德]康德25、法哲学原理 [德]黑格尔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叔本华27、文明论概略 [日]福泽谕吉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日]中江兆民29、实验心理学史(上下) [美]E.G.波林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上下) [美]G.墨菲J.柯瓦奇第三辑31、巴曼尼得斯篇 [古希腊]柏拉图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 [意]布鲁诺33、健全的思想 [法]霍尔巴赫34、判断力批判(上下) [德]康德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德]费希特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德]费尔巴哈37、基督教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38、我的哲学的发展 [英]罗素39、论灵魂 [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维森纳)40、劝学篇 [日]福泽谕吉41、原始思维 [法]列维-布留尔42、躯体的智慧 [美]坎农43、发生认识论原理 [瑞士]皮亚杰44、艺术的起源 [德]格罗塞45、逻辑哲学论 [奥]维特根斯坦第四辑46、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47、回忆苏格拉底 [古希腊]色诺芬48、范畴篇解释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49、新工具 [英]培根50、培根论说文集 [英]培根51、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笛卡尔52、思想录 [法]帕斯卡尔53、知性改进论 [荷兰]斯宾诺莎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德]费希特55、小逻辑 [德]黑格尔56、自然哲学 [德]黑格尔57、人类的由来(上下) [英]达尔文58、感觉的分析 [奥]马赫59、美学史 [英]鲍桑葵60、精神分析引论 [奥]弗洛伊德61、基督何许人也 [日]幸德秋水62、科学的社会功能 [英]J.D.贝尔纳第五辑63、论有学识的无知 [德]库萨的尼古拉64、野性的思维 [法]列维-斯特劳斯65、哲学史教程(上下) [德]文德尔班66、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怀特海67、人类的知识 [英]罗素68、科学与假设 [法]彭加勒69、哲学的改造 [美]杜威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奥]弗洛伊德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 [波兰]塔尔斯基72、自然宗教对话录 [英]休谟73、基督教并不神秘 [英]约翰•托兰德74、自然哲学 [德]莫里茨•石里克75、人有人的用处 [美]维纳76、科学史(上、下册) [英]丹皮尔77、时间与自由意志 [法]柏格森第六辑78、笛卡尔哲学原理 [荷兰]斯宾诺莎79、哲学辞典(上、下册) [法]伏尔泰80、人类知识起源论 [法]孔狄亚克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康德82、苏鲁支语录 [德]尼采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德]H.李凯尔特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册) [英]亚•沃尔夫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册) [英]亚•沃尔夫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波兰]卢卡西维茨87、科学哲学的兴起 [德]H.赖欣巴哈第七辑88、天象论宇宙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89、灵魂论及其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90、斯宾诺莎书信集 [荷兰]斯宾诺莎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92、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 [法]克洛德•贝尔纳94、最后的沉思 [法]彭加勒95、纯粹现象学通论 [德]胡塞尔96、释梦 [奥]弗洛伊德97、性心理学 [英]霭理士98、人生的亲证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99、佛教逻辑 [俄]舍尔巴茨基100、神圣人生论(上、下册) [印度]室利•阿罗频多101、逻辑与知识 [英]伯特兰•罗素102、哲学研究 [奥]维特根斯坦103、形而上学导论 [德]海德格尔104、结构主义 [瑞士]皮亚杰第八辑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古希腊]柏拉图106、诗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07、新系统及其说明 [德]莱布尼茨108、泛神论要义 [英]约翰•托兰德109、自然的体系(上下) [法]霍尔巴赫110、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111、实践理性批判 [德]康德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德]叔本华113、数理哲学导论 [英]罗素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115、历史与阶级意识 [匈]卢卡奇116、面向思的事情 [德]海德格尔117、多元的宇宙 [美]威廉•詹姆士118、物理学和哲学 [德]W.海森伯119、人类理智研究 [英]休谟第九辑120、谈谈方法 [法]笛卡尔121、道德原则研究 [英]休谟122、算术基础 [德]弗雷格123、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德]胡塞尔124、路标 [德]海德格尔125、心的概念 [英]吉尔伯特•赖尔126、计算机与人脑 [美]约•冯•诺意曼127、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美]罗•金•默顿128、卡布斯教诲录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129、圣教论 [印度]乔荼波陀第十辑130、薄伽梵歌论 [印度]室利•阿罗频多131、尼各马可伦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32、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 [古罗马]西塞罗13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牛顿134、宗教经验之种种 [美]威廉•詹姆士135、权力意志 [德]尼采136、拓扑心理学原理 [德]库尔特•勒温137、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德]海德格尔138、科学社会学(上下) [美]R.K.默顿139、哲学和自然之镜 [美]理查德•罗蒂经济(共89种)[蓝色]第一辑1、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古希腊]色诺芬2、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英]托马斯•孟3、配第经济著作选集 [英]威廉•配第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英]亚当•斯密5、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英]斯拉法6、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法]弗朗索瓦•魁奈7、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法]杜阁8、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瑞士]西斯蒙第9、政治经济学原理 [英]麦克库洛赫10、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德]李斯特11、资本实证论 [奥]庞巴维克12、财富的分配 [美]克拉克13、有闲阶级论 [美]凡勃伦14、制度经济学(上、下册) [美]康芒斯15、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英]马歇尔1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凯恩斯17、经济学(上、中册) [美]萨缪尔森第二辑18、论农业 [古罗马]M.T.瓦罗19、贸易论 [英]托马斯•孟巴尔本诺思20、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英]约翰•洛克21、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英]坎南22、政治经济学概论 [法]萨伊23、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 [德]卡•洛贝尔图斯24、自然价值 [奥]弗•冯•维塞尔25、利息与价格 [瑞典]魏克塞尔26、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 [瑞典]林达尔27、货币均衡论 [瑞典]米尔达尔28、经济学(下册) [美]萨缪尔森29、现代经济学导论 [英]琼•罗宾逊30、价值与资本 [英]希克斯31、投入产出经济学 [美]沃西里•里昂惕夫第三辑32、布阿吉尔贝尔选集 [法]布阿吉尔贝尔33、休谟经济论文选 [英]大卫•休谟34、论财富的分配 [英]乔治•拉姆赛35、俄国工人阶级状况 [俄]恩•弗列罗夫斯基36、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 [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37、政治经济学理论 [英]斯坦利•杰文斯38、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册) [美]汤普逊第四辑39、农业志 [古罗马]M.P.加图40、论货币和贸易 [英]约翰•罗41、商业性质概论 [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42、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论货币问题 [英]斯拉法43、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英]威廉•汤普逊44、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德]约翰•冯•杜能45、政治经济学大纲 [英]西尼尔46、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德]威廉•罗雪尔47、货币、信用与商业 [英]马歇尔48、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下册) [美]M.罗斯托夫采夫49、现代英国经济史(全三卷) [英]克拉潘50、货币论(上、下卷) [英]凯恩斯第五辑51、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俄]M.杜冈-巴拉诺夫斯基52、纯粹经济学要义 [法]莱昂•瓦尔拉斯53、政治经济学研究(全二卷) [瑞士]西斯蒙第54、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 [美]富兰克林第六辑55、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英]伊丽莎白•拉蒙德56、货币万能 [英]雅各布•范德林特57、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英]约翰•巴顿58、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英]约翰•穆勒59、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法]保尔•芒图60、经济发展理论 [美]约瑟夫•熊彼特61、用商品生产商品 [英]斯拉法62、法国农村史 [法]马克•布洛赫第七辑63、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美]约瑟夫•马西64、通货原理研究 [英]托马斯•图克65、人口原理 [英]马尔萨斯66、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美]詹姆斯•汤普逊67、经济分析史(全三卷) [美]约瑟夫•熊彼特第八辑68、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 [法]奥古斯丹•古诺69、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 [英]理查德•琼斯70、金融资本 [德]鲁道夫•希法亭7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美]约瑟夫•熊彼特72、经济史理论 [英]约翰•希克斯73、民主财政论 [美]詹姆斯•M.布坎南74、经济增长理论 [英]阿瑟•刘易斯75、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英]道格拉斯•C.诺思第九辑76、经济和谐论 [法]巴师夏77、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78、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英]莱昂内尔•罗宾斯79、资本主义发展论 [美]保罗•斯威齐80、贫困与饥荒 [印度]阿马蒂亚•森第十辑8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82、人类行为 [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83、资本主义与自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84、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俄]尼•布哈林85、家庭论 [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86、福利经济学 [英]A.C.庇古87、改造传统农业 [美]西奥多•W.舒尔茨88、自由的限度 [美]詹姆斯•M.布坎南89、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美]约翰•R.康芒斯历史地理(共72种)[黄色]第一辑1、塔西佗《编年史》(上、下册) [古罗马]塔西佗2、法兰克人史 [法兰克]格雷戈里3、法国革命史 [法]米涅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5、古代社会(上下) [美]亨利•摩尔根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美]哈特向第二辑7、高卢战记 [古罗马]凯撒8、佛罗伦萨史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9、路易十四时代 [法]伏尔泰10、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上、下册) [德]戚美尔曼第三辑11、希罗多德《历史》(上下) [古希腊]希罗多德1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修昔底德13、长征记 [古希腊]色诺芬14、亚历山大远征记 [古希腊]阿里安15、罗马史(上、下卷) [古罗马]阿庇安16、塔西佗《历史》 [古罗马]塔西佗17、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古罗马]塔西佗18、查理大帝传 [法兰克]艾因哈德19、克拉维约东使记 [西班牙]克拉维约20、拿破仑时代(上、下卷) [法]乔治•勒费弗尔21、摩奴法典 [古印度]摩奴第四辑22、内战记 [古罗马]凯撒23、史集(全三卷) [波斯]拉施特24、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 [法]基佐25、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26、古代的地理学 [苏]波德纳尔斯基27、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德]阿•魏根纳28、地理学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第五辑29、新科学(上下) [意]维柯30、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英]古奇31、新史学 [美]詹姆斯•鲁滨孙32、地理学思想史 [美]普•詹姆斯杰•马丁第六辑33、工作与时日神谱 [古希腊]赫西俄德34、西印度毁灭述略 [西]德拉斯•卡萨斯35、英吉利教会史 [英]比德36、征服新西班牙信史(上、下册) [西]德尔•卡斯蒂略37、气候与生命 [苏联]C.贝尔格38、理论地理学 [美]威廉•邦奇第七辑39、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40、罗马十二帝王传 [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41、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册) [英]爱德华•吉本42、秘鲁征服史 [美]普雷斯科特43、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44、宪章运动史 [英]R.G.甘米奇45、历史著作史(上、下卷) [美]J.W.汤普森46、蒙古帝国史 [法]雷纳•格鲁塞47、历史的观念 [英]柯林武德48、地理学的性质 [美]理查德•哈特向49、地理学中的解释 [英]大卫•哈维第八辑50、巴布尔回忆录51、印卡王室述评 [秘鲁]加拉西索•德拉维加52、风俗论(全三册) [法]伏尔泰53、法国文明史(全四卷) [法]基佐54、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英]理查德•亨利•托尼55、草原帝国 [法]勒内•格鲁塞56、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卷)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57、人文地理学问题 [法]阿•德芒戎第九辑58、世界征服者史 [伊朗]志费尼59、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60、西方的兴起 [美]威廉•H.麦克尼尔61、中世纪的城市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6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全六册)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63、历史是什么? [英]E.H.卡尔64、希腊史 [英]N.G.L.哈蒙德第十辑65、封建社会(上、下卷) [法]马克•布洛赫66、中世纪之秋 [荷]约翰•赫伊津加67、古代城邦 [法]古朗治68、俄国史教程(全五卷)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69、蒙塔尤 [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70、往事纪年71、欧洲文明史 [法]基佐72、宗教改革史(上、下卷) [英]托马斯•林赛语言(共4种)[棕黄色]1、语言论 [美]布龙菲尔德2、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3、语言论 [美]爱德华•萨丕尔4、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德]威廉•冯•洪堡特。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最新增订版)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最新增订版)一、哲学类(橘黄色)(一)1981年起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著,庞景仁译,4、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6、人类理智研究,〔英〕休谟著,关文运译,7、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王太庆校8、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9、袖珍神学,〔法〕保尔·霍尔巴赫著,单志澄等译,10、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1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12、逻辑学,〔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13、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14、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俄〕赫尔岑著,李原译,16、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17、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孙瑞禾译,18、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二)1982年起20、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21、物性论,〔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22、人性论,〔英〕休谟著,关文运译,郑之骧校23、人类理智新论,〔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24、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德〕康德著,庞景仁译,25、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27、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中江兆民著,吴藻溪译,29、实验心理学史,〔美〕E·G·波林著,高觉敷译,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译,(三)1985年起31、巴曼尼得斯篇,〔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意〕布鲁诺著,汤侠声译,33、健全的思想,〔法〕霍尔巴赫著,王荫庭译,34、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韦卓民译,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德〕费希特著,粱志学沈真译,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37、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38、我的哲学的发展,〔英〕罗素著,温锡增译,39、论灵魂,〔阿拉伯〕伊本·西那著,40、劝学篇,〔日〕福泽谕吉著,群力译,东尔校41、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42、躯体的智慧,〔美〕坎农著,范岳年魏友仁译,43、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胡世襄校44、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45、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四)1986年起4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47、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48、范畴篇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49、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kui)译,50、培根论说文集,〔英〕培根著,水天同译,51、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52、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53、知性改进论,〔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55、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56、自然哲学,〔德〕黑格尔著,梁志学薛华等译,57、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58、感觉的分析,〔奥〕马赫著,洪谦唐钺等译,59、美学史,〔英〕鲍桑葵著,张今译,60、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1、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煞论,〔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62、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张今校(五)1989年起63、论有学识的无知,〔德〕库萨的尼古拉著,尹大贻朱新民译,64、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65、哲学史教程,〔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66、科学与近代世界,〔英〕怀特海著,何钦译,67、人类的知识,〔英〕罗素著,张金言译,68、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叶蕴理译,69、哲学的改造〔修订版〕,〔美〕杜威著,许崇清译,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著,周礼全吴允曾晏成书译,72、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73、基督教并不神秘,〔英〕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吴云贵校74、自然哲学,〔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75、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著,陈步译,76、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77、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六)1991年起78、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79、哲学辞典,〔法〕伏尔泰著,王燕生译,80、人类知识起源论,〔法〕孔狄亚克著,洪洁求洪丕柱译,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82、苏鲁支语录,〔德〕尼采著,徐梵澄译,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等译,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著,李真李先(kun)译,87、科学哲学的兴起,〔德〕赖欣巴哈著,伯尼译,(七)1996年起88、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9、灵魂论及其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90、斯宾诺莎书信集,洪汉鼎译,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92、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法〕克洛德·贝尔纳著,夏康农管光东译,郭庆全校94、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范岱年校95、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96、释梦,〔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97、性心理学,〔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98、人生的亲证,〔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章坚校99、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100、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101、逻辑与知识,〔英〕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102、哲学研究,〔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陈维杭校103、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104、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八)1999年起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106、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107、新系统及其说明,〔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108、泛神论要义,〔英〕约翰·托兰德著,陈启伟译,109、自然的体系,〔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110、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胡企林校111、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韩水法译,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113、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晏成书译,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著,戈革译,115、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116、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陈小文孙周兴译,117、多元的宇宙,〔美〕威廉·詹姆士著,吴棠译,118、物理学和哲学,〔德〕W·海森伯著,范岱年译,(九)2001年起119、谈谈方法,〔法〕笛卡尔著,120、道德原则研究,〔英〕休谟著,121、算术基础,〔德〕G·弗雷格著,王路译,王炳文校122、欧洲科学的危机,〔德〕胡塞尔著,123、路标,〔德〕海德格尔著,124、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徐大建译,125、计算机与人脑,〔美〕约·冯·诺意曼著,126、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金·默顿著,127、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著,张晖译,128、圣教论,〔印度〕乔荼波陀著,巫白慧译,释增1、薄伽梵歌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增2、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增3、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古罗马〕西塞罗著,增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著增5、宗教经验之种种,〔美〕威廉·詹姆士著,增6、权力意志,〔德〕尼采著,增7、拓扑心理学原理,〔德〕库尔特·勒温著,增8、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德〕海德格尔著,增9、科学社会学,〔美〕R.K.默顿著,增10、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二、历史·地理类(黄色)(一)1981年起129、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译,崔妙因译,130、法兰克人史,〔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著,寿纪瑜戚国淦译,131、法国革命史〔法〕米涅著,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13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马香雪校133、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134、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二)1982年起135、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136、佛罗伦萨史〔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137、路易十四时代〔法〕伏尔泰著,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138、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威廉·戚美尔曼著,北京编译,社译,(三)1985年起139、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王以铸译,140、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41、长征记〔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142、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143、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谢德风译,144、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145、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傅正元译,146、查理大帝传〔法兰克〕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147、克拉维的东使记〔土耳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148、拿破仑时代〔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端木正校149、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四)1986年起150、内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王士俊译,151、史集〔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52、一六四〇年英国革命史〔法〕基佐著,伍光建译,15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仁敢译,154、古代的地理学〔苏〕波德纳尔斯基编梁昭锡译,155、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阿·魏根纳著,张翼翼译,156、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阿尔弗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张翼翼校(五)1989年起157、新科学〔意〕维柯著,朱光潜译,158、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G·P·古奇著,耿淡如译,卢继祖等校谭英华校注159、新史学〔美〕詹姆斯·鲁滨孙著,齐思和等译,160、地理学思想史〔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六)1991年起161、工作与时日神谱〔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译,162、西印度毁灭述略〔西〕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著,孙家(kun) 译,163、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著,陈维振周清民译,16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著,林光江禾译,165、气候与生命〔苏联〕П·C·贝尔格著,王勋吕军等译,166、理论地理学〔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七)1995-96年167、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168、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169、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170、秘鲁征服史〔美〕普雷斯科特著,周叶谦刘慈忠吴兰芳刘方译,17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172、宪章运动史〔英〕R·G·甘米奇著,苏公隽译,张自谋校173、历史著作史〔美〕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李活校174、蒙古帝国史〔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175、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176、地理学的性质〔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光庭译,177、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高泳源校(八)1999-2001年178、巴布尔回忆录〔印度〕巴布尔著,王治来译,179、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白凤森杨衍永译,180、风俗论〔法〕伏尔泰著,梁守锵译,181、法国文明史〔法〕基佐著,沅芷伊信译,182、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英〕理查德·亨利·托尼著,183、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项英杰校184、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英〕E·P·汤普逊著,185、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等译,吴模信校186、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增1、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著,增2、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增3、西方的兴起,〔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增4、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增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增6、历史是什么?,〔英〕E.H.卡尔著,增7、希腊史,〔英〕N.G.L.哈蒙德著,增8、封建社会(上、下卷),〔法〕马克·布洛赫著,增9、中世纪之秋,〔荷〕约翰·赫伊津加著,增10、古代城邦,〔法〕古朗治著,增11、俄国史教程(1-5卷),〔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增12、蒙塔尤,〔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增13、往事纪年增14、欧洲文明史,〔法〕基佐著,增15、宗教改革史,(上,下卷),〔英〕托马斯·林塞著。
正义的让步——西塞罗《论义务》中的德性观辨正

样的道德教诲,使黑格尔做出如此偏颇的评价?我们 道德观念。
不禁想深 入 这 部 作 品 一 探 究 竟。 在 《论 义 务 》中,西
一、“义”与“利”的统一和悖论
塞罗试图通过建立正确的义利观,充实和纠正罗马人
西塞罗认为,德性和利益的辩证关系组成了道德
在面对德性和利益冲突时的抉择。在这个意义上,西 和政治哲学的主题。他在《论义务》中全面考察了德
我们平常观念中的利,比如食物、财富等等,都是人类 马后来的伟大。
天性的需求,它们也有助于理解义,并且会适当提升
正统的解释认为,罗马人靠不断帮助他们的同盟
正派之人的道德感。进而,卷三着重协调义和利之间 而变得 成 功[5]131。不 过,菲 卢 斯 觉 得 这 种 解 释 不 合
可能存在的冲突。该卷意在阐明:唯有德性才能使人 理,西塞 罗 甚 至 也 通 过 一 些 讨 论 暗 示 了 这 种 不 合
著 作 乃 至 西 塞 罗 的 整 个 道 德 学 说 而 言 都 至 关 重 诫马尔库斯用功读书。《论义务》共由三卷构成,在
要[3]3-8。在一般意义上,我们今天所说的 “义务”就 卷一中,西塞罗指出了德性即义的来源③ 。他认为,
是“道德责任”。然而,西塞罗笔下的 officium并非仅 人具有趋向于德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被视为
仅指代道德责任。他的德性观的出发点是至善,亦即 道德感,它就是德性的基础和来源。这种道德感可以
道德的 honestum(高贵)。这个词译自古希腊词 kalon 解释,在人还未形成哲学意识之前,为什么会有美德。
(高贵)[4],是 用 罗 马 的 道 德 高 尚 的 概 念 来 转 译 希 腊
人性的不同侧面组成了道德感,自然将各种倾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版目录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版)目录一、哲学类(共计139种)书名作译者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著庞景仁译4、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6、人类理智研究[英]休谟著吕大吉译7、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王太庆校8、狄德罗哲学选集[法]狄德罗著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9、袖珍神学[法]保尔•霍尔巴赫著单志澄周以宁译10、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1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12、逻辑学[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13、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14、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俄]赫尔岑著李原译吉洪校16、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17、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李步楼译18、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19、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下卷)[英]罗素著马元德译20、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21、物性论[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22、人性论[英]休谟著关文运译郑之骧校23、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24、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德]康德著庞景仁译25、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27、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中江兆民著吴藻溪译29、实验心理学史[美]E.G.波林著高觉敷译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G.墨菲J.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译31、巴曼尼得斯篇[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意]布鲁诺著汤侠声译33、健全的思想[法]霍尔巴赫著王荫庭译34、判断力批判(上卷)[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下卷)[德]康德著韦卓民译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德]费希特著梁志学沈真译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37、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38、我的哲学的发展[英]罗素著温锡增译39、论灵魂[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维森纳)著王太庆译40、劝学篇[日]福泽谕吉著群力译东尔校41、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42、躯体的智慧[美]W. B.坎农著范岳年魏有仁译43、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44、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45、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贺绍甲译4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47、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48、范畴篇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49、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骙译50、培根论说文集[英]培根著水天同译51、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52、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53、知性改进论[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55、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56、自然哲学[德]黑格尔著梁志学薛华钱广华沈真译57、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58、感觉的分析[奥]马赫著洪谦唐钺梁志学译59、美学史[英]鲍桑葵著张今译60、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1、基督何许人也[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62、论有学识的无知[德]库萨的尼古拉著尹大贻朱新民译63、哲学史教程(上卷)[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下卷)[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64、科学与近代世界[英]怀特海著何钦译65、人类的知识[英]罗素著张金言译66、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67、哲学的改造[美]杜威著许崇清译68、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9、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著周礼全吴允曾晏成书译70、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郑之骧校71、基督教并不神秘[英]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吴云贵校72、自然哲学/]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73、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著陈步译74、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75、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76、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77、哲学辞典[法]伏尔泰著王燕生译78、人类知识起源论[法]孔狄亚克著洪洁求洪丕柱译79、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80、苏鲁支语录[德]尼采著徐梵澄译81、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2、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3、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著李真李先焜译84、科学哲学的兴起[德]赖欣巴哈著伯尼译85、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6、灵魂论及其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7、斯宾诺莎书信集[荷兰]斯宾诺莎著洪汉鼎译88、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89、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90、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法]克洛德•贝尔纳著夏康农管光东译91、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92、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93、释梦[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94、性心理学[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95、人生的亲证[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宫静译章坚校96、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伟译97、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98、逻辑与知识[英]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99、哲学研究[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100、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译101、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102、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103、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104、新系统及其说明[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105、泛神论要义[英]约翰•托兰德著陈启伟译106、自然的体系[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107、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108、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韩水法译109、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110、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晏成书译111、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著戈革译112、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113、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陈小文孙周兴译114、多元的宇宙[美]威廉•詹姆士著吴棠译115、物理学和哲学[美]W.海森伯著范岱年译116、谈谈方法[法]笛卡尔著王太庆译117、道德原则研究[英]休谟著曾晓平译118、算术基础[德]弗雷格著王路译119、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120、路标[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121、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徐大建译122、计算机与人脑[美]约•意•诺意曼著甘子玉译123、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罗伯特•金•默顿著范岱年吴忠蒋效东译124、圣教论[印度]乔荼波陀著巫白慧译释125、宗教经验之种种一一人性之研究[美]威廉•詹姆士著唐金龙译126、在通往语言的途中[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127、权力意志[德]尼采著孙周兴译128、拓扑心理学原理[德]库尔特•勒温著高觉敷译129、薄伽梵歌论[印度]室利•阿罗颇多著徐梵澄译130、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131、论责任论友谊论老年[古罗马]西塞罗著徐奕春译132、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李幼蒸译13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著赵振江译134、科学社会学[美]罗伯特•金•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135、偶像的黄昏[德]尼采著李超杰译136、宗教与科学[德]罗素著徐奕春林国夫译137、普通认识论[德]M.石里克著李步楼译138、事实、虚构和预测[美]纳尔逊•古德曼著刘华杰译139、伦理学体系[德]费希特著梁志学李理译历史地理类(共计69种)1、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崔妙因译2、法兰克人史[法兰克]格雷戈里著寿纪瑜戚国淦译3、法国革命史[法]米涅著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译马香雪校5、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7、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8、佛罗伦萨史[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9、路易十四时代[法]伏尔泰著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10、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戚美尔曼著北京编译社译李逵六总校11、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1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3、长征记[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14、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著[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译15、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16、塔西佗《历史》[古罗马]塔西佗著王以铸崔妙因译17、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傅正元译18、查理大帝传[法兰克]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19、克拉维约东使记[西班牙]克拉维约著[土耳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20、拿破仑时代(上卷)[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拿破仑时代(下卷)[法]乔治•勒费弗尔著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端木正校21、摩奴法典[古印度]摩奴著[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22、内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王士俊译23、史集[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24、一六四O年英国革命史[法]基佐著伍光建陈仁炳译25、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英]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傅任敢译26、古代的地理学[苏联]波德纳尔斯基著梁昭锡译27、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阿•魏根纳著张翼翼译28、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甘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29、新科学[意]维柯著朱光潜译30、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G.P.古奇著耿淡如译卢继祖高健校谭英华校注31、新史学[美]詹姆斯・鲁滨孙著齐思和等译32、历史的地理枢纽[英]哈•麦金德林尔蔚陈江译33、工作与时日神谱[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译34、西印度毁灭述略[西]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著孙家堃译35、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著陈维振周清民译36、征服新西班牙信史[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著林光江禾译37、气候与生命[苏联]n.C.贝尔格著王勋吕军王涌泉译38、理论地理学[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39、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著王以铸译40、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41、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著黄雨石等译42、秘鲁征服史[美]普雷斯科特著周叶谦等译43、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44、宪章运动史[英]甘米奇著苏公隽译45、历史著作史[美]汤普森著谢德风等译46、蒙古帝国史[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47、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48、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光庭译49、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50、巴布尔回忆录[印度]巴布尔著王治来译51、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白凤森杨衍永译52、风俗论[法]伏尔泰著梁守锵等译53、法国文明史[法]基佐著沅芷伊信译54、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项英杰校55、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吴模信译56、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57、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58、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寿纪瑜译59、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棵译60、历史是什么?[英]E.H.卡尔著陈恒译61、封建社会[法]布洛赫著张绪山译62、蒙塔尤[法]勒华拉杜里著许明龙译63、欧洲文明史[英]基佐著程洪逵沅芷译64、明日的田园城市[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65、工业区位论[德]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66、琉璃宫史李谋姚秉彦蔡祝生汪大年计莲芳赵敬韩学文译注67、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英]托马斯•卡莱尔著周祖达译张自谋校68、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美]比尔德著何希齐译69、三十年战争史(替代《往年纪事》)[德]席勒著丁建弘沈国琴译政治•法律•社会学(共计99种)1、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大洋国[英]哈林顿著何新译3、政府论上下篇[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4、马布利选集[法]马布利著何清新译5、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6、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7、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英]约翰•勃雷著袁贤能译8、劳动组织[法]路易•勃朗著何钦译9、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戴镏龄译10、太阳城[意]康帕内拉著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11、温斯坦莱文选[英]温斯坦莱著任国栋译12、傅立叶选集[法]傅立叶著赵俊欣等译13、政治正义论[英]威廉•葛德文著何慕李译关在汉校14、伊加利亚旅行记[法]埃蒂耶纳•卡贝著李雄飞译余叔通校15、祖国在危急中[法]布朗基著顾良冯文光译16、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甘德]威廉・魏特林著孙则明译17、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18、为英国人民声辩[英]约翰•弥尔顿著何宁译19、神学政治论[荷兰]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20、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21、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22、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法]卢梭著李平沤译23、雪莱政治论文选[英]雪莱著杨熙龄译24、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著陈太先译胡平校25、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许宝骙译26、潘恩选集[英]托马斯•潘恩著马清槐等译27、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28、什么是所有权[法]蒲鲁东著孙署冰译29、遗书[法]让・梅叶著陈太先眭茂译30、自然法典[法]摩莱里著黄建华姜亚洲译31、圣西门选集(第一卷)[法]圣西门著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圣西门选集(第二卷)[法]圣西门著董果良译圣西门选集(第三卷)[法]圣西门著董果良译赵鸣远译32、欧文选集(第一卷)[英]罗伯特•欧文著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欧文选集(第二卷)[英]罗伯特•欧文著马清槐吴忆萱黄惟新译33、公有法典[法]泰・德萨米著黄建华姜亚洲译34、人类幸福论[英]约翰•格雷著张草纫译35、皮佑选集[法]让•雅克•皮佑著陈太先译36、回顾[美]爱德华•贝拉米著林天斗张自谋译37、社会主义神髓[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38、笛福文选[英]丹尼尔•笛福著徐式谷译39、罗马盛衰原因论附:论趣味[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40、古代法[英]梅因著沈景一译41、代议制政府[英]约翰•密尔著汪(xuan)译42、互助论[俄]克鲁泡特金著李平沤译43、论世界帝国[意]但丁著朱虹译44、君主论[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45、利维坦[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46、塞瓦兰人的历史[法]德尼•维拉斯著黄建华姜亚洲译47、忏悔录(第一部)[法]卢梭著黎星译忏悔录(第二部)[法]卢梭著范希衡译徐继曾校48、革命法制和审判[法]罗伯斯庇尔著赵涵舆译49、圣西门学说释义[法]巴札尔安凡丹・罗德里格著王永江黄树森李昭时译50、格雷文集[英]约翰•格雷著陈太先眭竹松译51、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威廉•魏特林著胡文建顾家庆译52、社会命运[法]维克多・孔西得朗著李平沤译53、乌有乡消息[英]威廉•莫里斯著黄嘉德译54、民族主义[印度]泰戈尔著谭仁侠译55、保守主义[英]休•塞西尔著杜汝楫译马清槐校56、人口问题[英]卡尔-桑德斯著宁嘉风译57、法学总论[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58、为平等而密谋(上卷)[法]菲•邦纳罗蒂著陈叔平端木美译为平等而密谋(下卷)[法]菲•邦纳罗蒂著陈叔平译5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著吴之椿译60、布朗基文选[法]布朗基著皇甫庆莲译许渊冲校61、面包与自由[俄]克鲁泡特金著巴金译62、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德]麦克斯•施蒂纳著金海民译63、基督城[德]约翰•凡•安德里亚著黄宗汉译高放校64、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德]康德著沈叔平译林荣远校65、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 [法]西耶斯著冯棠译张芝联校66、论平等[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肖厚德校67、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68、人文类型[英]雷蒙德•弗思著费孝通译69、论宗教宽容[英]洛克著吴云贵译70、政府片论[英]边沁著沈叔平译71、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著王蓁汪溪译72、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英]鲍桑葵著汪淑钧译73、俄国社会思想史[俄]普列汉诺夫著孙静工译74、政治中的人性[英]格雷厄姆•沃拉斯著朱曾汶译75、自由主义[英]霍布豪斯著朱曾汶译76、雅典政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日知力野译77、自然政治论[法]霍尔巴赫著陈太先眭茂译78、论实证精神[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79、社会静力学[英]赫伯特•斯宾塞著张雄武译80、海军战略[美]艾•塞•马汉著蔡鸿干田常吉译81、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狄玉明译82、政治学一一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83、国家篇法律篇[古罗马]西塞罗著沈叔平苏力译84、法国革命论[英]柏克著何兆武许振洲彭刚译85、自杀论[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冯韵文译86、形而上学的国家论[英]L. T.霍布豪斯著汪淑钧译87、司法过程的性质[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88、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德]卡尔.曼海姆著黎鸣李书崇译周纪荣周琪校89、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谢地坤程志民译90、法律的道德性[美]富勒著郑戈译91、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92、街角社会[美]威廉•富特•怀特著黄育馥译93、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英]边沁著时殷弘译94、人类婚姻史(第一卷)[芬兰]E.A.韦斯特马克著李彬李毅夫欧阳觉亚刘宇李尚坚译人类婚姻史(第二卷)[芬兰]E.A.韦斯特马克著李彬译李毅夫校人类婚姻史(第三卷)[芬兰]E.A.韦斯特马克著李彬译李毅夫校95、马基雅维里主义[德]弗里德里希・迈内克著时殷弘译96、波斯人信札[法孟德斯鸠著梁守锵译97、英国宪法[英]沃尔特•白芒浩著夏彦才译98、保卫马克思[法]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99、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译楼邦彦校经济学(共计88种)1、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古希腊]色诺芬著张伯健陆大年译2、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托马斯•孟著袁南宇译3、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5、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彼罗•斯拉法主编郭大力王亚南译6、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吴斐丹张草纫译7、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法]杜阁著南开大学经济系经济学说史教研组译8、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瑞士]西斯蒙第著何钦译9、政治经济学原理[英]麦克库洛赫著郭家麟译10、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李斯特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11、资本实证论[奥]庞巴维克著陈端译12、财富的分配[美]克拉克著陈福生陈振骅译13、有闲阶级论[美]凡勃伦著蔡受百译14、制度经济学[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15、经济学原理[英]马歇尔著朱志泰陈良璧译1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高鸿业译17、论农业[古罗马]M.T.瓦罗著王家绶译18、贸易论(三种)[英]托马斯•孟等著顾为群刘漠云等译19、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英]约翰•洛克著徐式谷译20、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英]坎南编著陈福生陈振骅译21、政治经济学概论[法]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22、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一一五大原理[德]卡・洛贝尔图斯著斯竹陈慧译23、自然价值[奥]弗•冯•维塞尔著陈国庆译钱荣坤校24、利息与价格[瑞典]魏克赛尔著蔡受百程百捕译25、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瑞典]林达尔著陈福生陈振骅译26、货币均衡论[瑞典]米尔达尔著钟淦恩译27、现代经济学导论[英]琼•罗宾逊著陈彪如译28、价值与资本[英]希克斯著薛蕃康译29、投入产出经济学[美]沃西里•里昂惕夫著崔书香译30、布阿吉尔贝尔选集伍纯武梁守锵译31、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32、论财富的分配[英]乔治•拉姆赛著李任初译张友仁校33、俄国工人阶级状况[俄]恩・弗列罗夫斯基(瓦•瓦•别尔维)著陈瑞铭译34、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季陶达季云译35、政治经济学理论[英]斯坦利•杰文斯著郭大力译36、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汤普逊著耿淡如译37、农业志[古罗马]M.P.加图著马香雪王阁森译38、论货币和贸易[英]约翰•罗著朱泱译39、商业性质概论[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著余永定徐寿冠译40、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论货币问题[英]李嘉图著寿勉成译41、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英]威廉•汤普逊著何慕李译42、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德]约翰•冯•杜能著吴衡康译谢钟准校43、政治经济学大纲[英]西尼尔著蔡受百译44、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威廉•罗雪尔著朱绍文译45、货币、信用与商业[英]马歇尔著叶元龙郭家麟译46、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美]M.罗斯托夫采夫著马雍厉以宁译47、现代英国经济史[英]克拉潘著姚曾廙译48、货币论[英]凯恩斯著何瑞英蔡谦等译49、政治经济学原理[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赵维良桂力生王'勇泉译50、纯粹经济学要义[法]莱昂•瓦尔拉斯著蔡受百译51、政治经济学研究[瑞士]西斯蒙第著胡尧步李直李玉民译52、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美]富兰克林著刘学黎译耿全民校53、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英]伊丽莎白•拉蒙德著马清槐译54、货币万能[英]雅各布•范德林特著王兆基译55、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英]约翰•巴顿著薛蕃康译56、政治经济学原理[英]约翰•穆勒著赵荣潜桑炳彦朱泱胡企林等译朱泱胡企林校57、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法]保尔•芒图著陈希秦杨人楩吴绪译58、经济发展理论[美]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详等译张培刚易梦虹杨敬年校59、用商品生产商品[英]斯拉法著巫宝三译60、法国农村史[法]马克•布洛赫著余中先张朋浩车耳译61、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英]约瑟夫•马西著胡企林译62、通货原理研究[英]托马斯•图克著张胜纪译63、人口原理[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
骑马与砍杀名言对话

骑马与砍杀名⾔对话1.关于沟通的名⼈名⾔⼀、⼈是需要交际的动物。
出⾃:〔古罗马〕塞涅卡:《论恩泽》介绍: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公元前4年-65年),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
提⽐略时期进⼊官场,曾任帝国会计官和元⽼院元⽼,后任司法事务的执政官及尼禄皇帝的家庭教师与顾问。
⼆、交际时的和颜悦⾊究竟表现到什么程度才能打动⼈⼼,是很难说清楚的。
出⾃:〔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介绍: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3⽇-前43年12⽉7⽇),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三、在交往谈话的艺术上,最叫⼈喜欢的莫过于相互致敬或恭谨有礼了,它使我们在对⽅⾯前抛开⾃⼰的意向爱好,克制和隐藏⼈⼼中⾮常⾃然的那种⾃以为是和傲慢。
⼀个脾⽓好的⼈,如果受到良好教育,他会对所有⼈讲礼貌,⽤不着事先盘算⼀番,也不是为了什么好处。
出⾃:〔英国〕休谟:《论艺术和科学的兴起与进步》介绍:⼤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26⽇—公元1776年8⽉25⽇),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物之⼀。
四、⼈的⾸要责任是说话,这是⼈⽣的主要⼯作。
出⾃:〔英国〕史蒂⽂森:《谈话和谈话者》介绍:乔治.史蒂⽂森于1781年⽣于英格兰北部城市纽卡斯尔附近的⼀个⼩村。
那⼀年发⽣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件。
在那⼀年,英军统帅康华理放弃英国在美国的最后⼀个据点约克镇,向独⽴战争领袖华盛顿缴枪投降。
五、要使⼈信服,⼀句⾔语常常⽐黄⾦更有效。
出⾃:〔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介绍:德谟克利特(希腊⽂:Δηµόκριτος,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在⾊雷斯海滨的阿布德拉的商业城市,古希腊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之⼀(率先提出原⼦论(万物由原⼦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很多老年人依 然存在着来自生理、 心理、社会、家庭、 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措施
积极服务每一位咨询的老人或者需 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心理、法律、 健康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等等
3
总 结
人到老年,并非人生的终结,其信仰仍在延续,事业仍在 延续,生活仍在延续,一言以概之,生命仍在延续,人生价 值仍在延续。 老年人需要延续价值,政府,企业,志愿者,老人亲 属应该跟老人一起,充分发挥社会合力作用,努力为 老年人创造良好的老年环境,使其老年生活更加美好, 正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也希望我们所有的老人都如西塞罗这个睿智的老人一 样,豁达而乐观,散发老人独特的光芒。
中国的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可以通过一些 老年人组织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一笔宝贵的智力资源。 老年人一般在社会上享有比较高的威望和说服力,这些使 得老年人非常适合从事道德教育和公益事业。比如可以组 织比较专业的老年人支持农村的留守儿童心里帮扶等活动。
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收获心灵的满足
建设多样的老年人文娱体设施和兴趣培训基地
山东临沂杨庄的古 稀老人再就业,做 简单的手工活
日本20%的老年人 仍有劳动收入,其 中一半集中在第一 产业,对老年人再 就业体系有法律和 社保上的直接支持
开发老年人潜能,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
非盈利组织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对50岁以上在职人员的调查:
是非盈利 组织筹款 工作
销售工作
老年人最 适合的五 大职业
帮助老年人消除心理上的负担, 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安度晚年
批评一:使人不能积极工作
批评二:使人们身体衰弱
批评三:缺失感官上的快乐
批评四:是死亡前的最后一个步骤
西塞罗对死亡的论述
接近死亡的“成熟阶段”非常可爱,越接近死亡,
我越觉得好像是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旅程,最后见 到陆地,我乘坐的船就要在我的故乡的港口靠岸了 ——西塞罗
谁也不要用眼泪对我表示敬意,更不要号啕大哭, 使我的葬礼沉浸在悲哀气氛中。他认为,死后灵 魂不朽,所以死并不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恩尼乌斯
土家族的丧葬文化
生死观
习俗
灵魂不灭,生命 永恒,生与死是 生命存在的不同 形式的自然转换, 生与死都是人生 的必由之路
跳舞(“跳丧舞” 撒尔嗬) 、奏乐、
措施
老人的睿智和能 力是一笔巨大的 财富
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基本的医 疗、法律、社会保障等服务,并 且可以加大宣传,促进老人和 社会的观念转变
社会(特别是企业)给老人提 供其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工作。
老年人就业的现状
青岛市老年人才交流 服务中心为身体健康、 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 专业技能、渴望继续 创造社会价值的退休 老年人免费服务,帮 助重新上岗
谢谢聆听!
浅谈如何应对老年人问题 — 读西塞罗《论老年》有感 汇报人:张甜
Contents
2 3
1
西塞罗对老年的论述
——凡是靠自身不能过美好、幸福生活的人,无论 什么年纪都会使他们感到烦恼;但是,凡是力求从自 身寻求各种美好的东西的人,按自然规律必然产生 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使他们觉得可厌。
西塞罗对老年的论述
歌唱,把丧事当
做喜事办
认知
意义
死亡无可避免,过去的一切也 都将消失,唯有一个可以存留, 就是用美德和正义的行为所赢 得的声誉——西塞罗
如果能理性看待死亡,那么对 于老人来说,做些什么和怎么 做才能晚年生活过的丰富多彩 就尤为重要了。
西塞罗对其他三种论点的批评
使人不能 积极工作 使人们身 体衰弱
★可以胜任脑力工作。 ★深思熟虑、性格、意见 的表达的品质不但没有丧 失,而是益发增强了。
老年人也需要快 乐,文化娱乐和 体育设施作为基 础建设显得十分 重要。棋牌,活 动室,健身器材, 舞蹈等等都应该 广泛建设起来。
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 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 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 班,比如手工扎花等 等,老人学会了还可 以直接卖掉成为老年 人就业的践行者。
老年人咨询和服务中心
现实
目的
帮助老年人消除心理 上的负担,使他们以 健康的心态安度晚年
——关于人生、死亡、敬老、养生等问题 的一些精辟论述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
现实价值。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和提炼出一
些应对老年人问题的办法。
开发老年人潜能,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
西塞罗 的观点
思路
充分发挥老年人 的聪明才智和丰 富的社会经验,倡 导老人自救,积极 帮助老年人实现 “再就业”
缓解经济压力, 调节老年人退休 后的心理平衡。
医疗护理 工作
但是目前我国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法 律上并不完善,老年人就业率低下, 而且老年人和用人单位的权益都难 以有保障。 只有老年人就业服务和相配套的法 律,保障等体系都进一步发展完善 才有可能发挥老年人的潜能。
顾问工作
辅导工作
鼓励倡导老年人文化和公益事业
老年人被一群热情的青年人围绕着,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愉悦的?难道我们不承认即便 老人也任然有力量教导和训练青年履行人生的一切职责?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高尚呢? ——西塞罗
★人们并不要求年人有体力 ★做一些事不是靠体力而是脑力 ★老年可以通过对 理智的锻炼来提 高记忆力
西塞罗对确实感官快乐的批评
展现出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气质
各方面 的节制 缺失一 种优势
在农业 中可以 获得乐 趣 从事工 作,发 挥优势
批评
脾气是 性格原 因而非 年龄
并不源 于物质, 也不希 望
2
西塞罗《论老年》中得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