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响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磁性录音一进入电影就很快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采用磁性材料记录声音,不但可省去光学录音的各种洗印工序,能及时知道录制的声音效果,操作灵活方便,工作效率高,磁带可反复使用,节省资金,而且磁性还音的频响要比光学还音的频响宽、信噪比高,可以提高录音质量。
20世纪50年代末,能够进行同步录音的无孔窄磁带录音机出现了。它的优点有,体积小,可以使用干电池供电,带速较低,便于携带。
2、拍摄筹备期:电影录音师参与到影片创作中来,通过对剧本的了解,同导演、制片、摄影等沟通,确定演员、拍摄地点、拍摄方式等具体问题。
3、同期拍摄:录音师通过对剧本、演员、拍摄环境的了解,在同期拍摄过程中拾取对白、动效、特殊效果、环境、有源音乐等声音。
4、剪辑阶段:剪辑师对拍摄后的画面进行采集、选取、剪辑等工作,同时对声音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剪辑,如对板、调整声音剪辑点、调整声音电平等工作。
1补充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2塑造形象,使刻画形象更为生动。
3渲染气氛、烘托画面。
4介绍知识、解释和说明内容。
5组接画面,使得衔接更为自然。
1.加强画面真实感
2打破画框,延伸画面,扩大视野
3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4连接时空,串联画面
5增强静态画面动感
按声源分:
1有源音乐,片中出现发出音乐的乐器或者广播,或留声机等物。(《辛德勒的名单》)
1928年,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这是关于电影声音的最早的理论论述。
爱森斯坦等人认为有声片的发明,已经导致电影中已有的先进技术被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对于声音的潜力的错误理解不仅阻止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很有可能摧毁所有已经取得的成就。这种“错误的理解”就是对白片。在他们看来,对白片中的声音只是体现声音的自然属性,片子里的声音只是对应屏幕上的各个动作,这样使用声音将会摧毁蒙太奇艺术。他们希望声音的出现强化和扩大蒙太奇。
1.电影镜头的长度受到了限制。
2.早起的传声器灵敏度和指向性不好,为了保证声音质量而舍弃了流畅的运动镜头。
3.为了保持声音连续性,蒙太奇的使用也受到了影响,镜头的剪辑无法按默片的方式处理。
4.为了追求利润,为了抓住观众,对白片泛滥,粗制滥造。
因此早起电影声音的出现遭到了很多默片大师以及电影理论家的反对。
2无源音乐,表现情节发展烘托气氛,人物内心变化或作为起承转合的过渡。由作曲家为剧情发展进行谱写。(《后天》)
按音乐作用分:
可分为叙事性音乐、主题音乐、过渡性音乐、气氛音乐、片头音乐等等。
录音工艺
根据影片制作流程,我们可以将影视录音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剧本创作期:编剧对剧作中声音的整体构思和设计。(编剧来完成)
对白中的内心独白往往是人物的心声,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一种画外音的开头形式,把一些特定的历史、环境、情节、情绪用简洁的语言交代清楚。
在纪录片或专题片中,多用到解说。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语速节奏,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解说在配合画面、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介绍知识、组接画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录音设备的数字化已成为主流。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影制作形成了两种摄录方法:单系统和双系统
单系统:一台摄影机,声画同时被记录于一条胶片上,早期使用光学声迹即带光学声迹系统。后磁性材料取代过去光学材料,在影片画面的旁边涂一条磁条,记录在这一磁条的声信号成为磁迹。现在高清摄影机拍摄,声音和画面同时被记录在高清摄像机的硬盘中。
大约从60年代开始,声音的清晰度开始逐渐上升,意大利现实主义观念影响世界,开始不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外景实景开始占有很大比重,自然声响也逐渐受到重视。
80年代中期,数字录音技术开始应用于影视制作。同期中出现了数字录音机—DAT。
数字设备在控制噪音、扩大动态范围、改善频响、降低失真等方面优势明显,且拾取素材可以多次备份及使用。
不来自百度文库外语的演员,可以用别人
的声音来代替自己说话,从而
扩大了美国电影市场。
《歌女红牡丹》
蜡盘发声
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
在有声电影初期,光学录音已全部取代了电影蜡盘录音方法。
光学录音采用感光照相的方法把音频电信号送入光调幅器,再由光调幅器控制投射到电影胶片声带位置上的光量强度的变化,因而使胶片感光;再经过冲洗,便得到变密式光学声带。或由光调幅器控制投射到电影胶片声带位置上的光刃长度的变化,使胶片感光,冲洗后便得到变积式光学声带。无论变密式还是变积式光学声带,其实质都是要在还音时控制投射到光电器件上的光亮的变化,从而再现出原来的音频信号,再经电声换能器而得到原来的声音。
5、声音后期制作阶段:录音师通过对同期声进行分析、修剪和调整,选取满意的素材
删除质量不好的素材,再进行对白配音、动效配音、音频编辑、音乐创作等工作,然后将音频工程分类预混出来,最后进行终混完成音频工作。
6、发行前的准备:将终混完成的混底进行编码存入指定的介质中(如DOLBY公司使用的MO盘),将光盘送给洗印厂长进行转光,印到胶片上制作出母版胶片,最后制作多份拷贝发行使用。
电影声音的发展情况
电影声音概论
影视声音工艺
影片实例分析
拍摄与制作中的实际问题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
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用第一台锡箔圆筒留声机录制了人类的声音《玛丽有只小绵羊》,人类对声音的记录有了突破。
第一部公认有声片《爵士歌王》
1928年迪斯尼公司《汽船威利》是声画同步的,以光学方式记录在胶片上的。
双系统:即声音画面记录媒介分开录制。在早期使用双系统时,尽量保证胶片和声带的规格相同,如35毫米胶片拍摄,也用过35毫米声带。
影视声音的分类:
语言或人声
音响(环境音响特殊效果音响动作效果)
音乐
独白和内心独白,这些都是表达和抒发人物内心感受的有效手法。独白即剧中人物在自言自语,内心独白即剧中人物未有口型,却有其内心感受被表明。
他们意识到声音的出现解决了默片的一些问题。如:默片中的大量字幕;默片中用来解释说明的镜头,为了延缓节奏加入的一些特写镜头。
他们要求声画蒙太奇的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潜力。
1929年2月1日米高梅公司《百老汇的旋律》
采取对口型的制作方式完成声音制作。
后期配音的制作工艺由此产生。
最早此工艺产生于美国,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