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

合集下载

葛根芩连汤的方解及适用证候

葛根芩连汤的方解及适用证候

葛根芩连汤的方解及适用证候葛根芩连汤为常用经方,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

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

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

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自止,不治利而利自止。

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以上引证说明,不少医家认为葛根芩连汤为太阳阳明之方。

根据姚荷生老师的经验,本方应为阳明经脉方,依据有二:一为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如《中药学讲义》认为性味甘辛平,归经人脾胃经,功效升阳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泻。

《本草纲目》引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引经的药也。

”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

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

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

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

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

所以二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再者《医学入门》认为:“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在后世医者的简单化以后,又叫“葛根芩连汤”,方中只有葛根、黄芩和黄连,以及国佬药物甘草所组成。

原方仲圣是治疗桂枝汤误下以后所出现的太阳阳明病变症状!这么说是特别复杂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有个人感冒了,然后医生开错药,把邪气引到肠胃,然后出现腹泻,喘气汗出,脉跳很快的现象。

这里的着重点实际是在汗出、腹泻,说明有表证,同时所病变的重心在肠胃。

葛根和原方“喘而汗出”差不多字眼的方子还有“麻杏石甘汤”,而这个方子重点在肺,因为即便他有出现腹泻症状,那也是轻症腹泻——我们要想到肺与大肠的联系,它们是相表里的,能互相影响,所以在葛根芩连汤里面的喘,这个属于大肠湿热循经迫肺所致,而重心还在肠胃。

相比之下,“参苏饮”也是一个特别有对比性的方子,参苏饮和葛根芩连汤可以说只有一点不同:寒热。

前者治疗寒夹虚,如果出汗怕冷,大便稀泻而不臭,不黄,没有肛门灼热,那么用参苏饮即可;如果热喘出汗,大便泻而发臭,粘而发黄,或肛门灼热,那么就用葛根芩连汤。

所以它们是寒热的对比?为什么不是虚实了?因为葛根芩连汤也可以补虚。

葛根葛根可以益津补阴,也通过激励脾胃气机升阳清热,这种属于间接性补充,我们想一下,方热邪逼迫身体,那么是不是首先要想到人体的阴气够不够?因为热肯定先伤阴,所以我们临床上对于没有特殊原因的发热病人医嘱上,肯定得有“补充水分”这一条,即便发热后期的恢复,也要提倡巩固阴液,所以葛根芩连汤为什么要用葛根?就是这么个道理,它不单单可以解表,可以升阳止泻,还可以补充水分。

黄芩为什么要升而止泻了?因为原方是治疗邪气从外被引导式的进入内部的一个特殊机制!所以在治疗上也最好要一个引导,把内部的东西引导到外部。

这里说的不是把邪气引导到外部,这里说的是人体的“正气”,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敌人攻城,从正面攻不进,但是有内奸把敌人从侧面放进来,这时候正面的守军为了保护皇帝,认为中了“调虎离山”,所以全部返回去保护皇帝,这时候就会发现,正面可能要失守,而里面有乱成一团!黄芩葛根芩连汤的葛根作用在于把返回来的士兵有序的调回去正面守城,同时用黄芩黄连帮助城里的士兵打败已经侵入的敌兵。

葛根黄芩黄连汤药方的介绍

葛根黄芩黄连汤药方的介绍

葛根黄芩黄连汤药方的介绍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药方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介绍处方葛根 15克、甘草 6克(炙)、黄芩 9克、黄连 9克。

功能主治表里两解,清热止利。

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禁忌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解外感表证初起,邪在太阳,理应解表。

但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以致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故称协热下利。

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

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生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

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

4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药理作用①抗菌降温作用《中药通报》(1987;6:49):体内实验表明,本方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同时对五联疫苗感染引起的高热家兔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其降温效果与阿斯匹林相比无明显差异。

②抗缺氧作用《辽宁中医杂志》(1987;6:37):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对氰化钾等引起的急性动物缺氧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使急性缺氧的动物存活时间延长。

③提高免疫功能《河南中医》(1984;4:4):运用本方为主治疗秋季幼儿腹泻,其有效病例经检测发现,E玫瑰花结形成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平均增加22.4%,表明本方有较好的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各家论述1.《内台方议》:用葛根为君,以通阳明之津而散表邪;以黄连为臣,黄芩为佐,以通里气之热,降火清金而下逆气;甘草为使,以缓其中而和调诸药者也。

经方医案之葛根芩连汤治疗痤疮

经方医案之葛根芩连汤治疗痤疮

经方医案之葛根芩连汤治疗痤疮
杨某某,男,24岁,2020年9月28日初诊。

面部生痤疮反复多年。

面部散在较密集之红色丘疹、结节,时起脓疱,面油腻明显,口干,舌质红,舌苔稍黄,脉滑。

证属:太阳、阳明合病。

拟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处方:葛根30g,黄芩10g,黄连6g,金银花20g,连翘15g,薄荷6g,后下,白芷10g,浙贝母10g,打碎,甘草6g。

一周后复诊:药后面部红色丘疹明显减轻,脓疱减少。

舌边红,苔净,脉弦。

前方加玄参15g,以养阴清热,7剂。

三诊:药后皮疹明显好转,丘疹、脓疱基本消失,结节亦平塌很多,油腻减。

前方稍作调整,继续巩固治疗。

体会:由于痤疮病因复杂,一般的方法或产品治疗痤疮采用的是老一套方法,配方非常简单肤浅,疗效固然非常差,所以,痤疮在很多人眼里成了“顽症”。

目前的方法或产品多采用西医外治痤疮,西医最大的缺点是不重视内部调理,而痤疮的根本发病机理恰恰是内分泌失调,最需要进行内在的、系统性的调理。

本案患面部痤疮,鲜丘疹、脓疱、结节,面油,结合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滑,皆阳明热盛之象,故治当内清阳明之热。

《内经》云:“火郁者发之”,对于头面部之痱痤,除清热解毒外,当酌加轻清宣透之品发越之,使火邪从外而散。

故本案选用葛根芩连汤,方中黄连、黄芩苦寒能清阳明里热,葛根甘平能解肌透表。

酌加金银花、连翘、薄荷、白芷清热透表,浙贝母清热散结。

诸药合用,则使太阳、阳明之邪两解而愈。

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很多,中医分享一个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润燥、生津养液。

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很多,中医分享一个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润燥、生津养液。

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很多,中医分享一个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润燥、生津养液。

葛根芩连汤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此方主治热挟表邪下利证。

其中以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利。

方中葛根用量较大,因其既可清泄肺胃实热,又能生津养液,对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苦症状有明显改善。

葛根芩连汤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润燥、生津养液,以肺胃热盛者为主。

对于寒热错杂或无典型里寒而有轻度热象者,亦可酌情选用。

临证根据气血阴阳盛衰之不同,常辅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等法。

如兼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烦多汗,舌红少津,脉细者配合生脉散,辅以益气生津。

如兼见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肝肾阴虚症状者,配合六味地黄汤,辅以滋补肝肾;如兼见形体肥胖,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心下痞满,舌苔黄腻者,配合平胃散,常加草果、茵陈等,加强清热化湿之效;如兼见皮肤痉痒,干燥,夜间尤甚,或皮肤生疮,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者,配合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解毒之效。

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不同,症状不同,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在临床上我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案例。

患者患糖尿病一年多,长期口服二甲双肌、达美康等降糖药。

血糖控制在7.0-8.0mmol/L,因出现夜间口干口苦甚,双下肢乏力,纳差,晨起恶心欲呕等症状,遂来找我看诊,患者来时,症见食后腹胀,大便稀,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证属脾虚湿困,燥热伤津。

方用白术,厚朴,陈皮,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天花粉,乌梅,升麻。

复诊时,患者自诉口干口苦症状改善,双下肢乏力减轻,大便成形,于原方加桑白皮继续治疗。

三诊时,患者小腿自觉发胀,余症皆除,原方去升麻、乌梅、桑白皮,加木瓜,威灵仙。

其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任何的方子都不是万能的,也不针对所有人,中医治病是一人一方,所以必须是因人而异的辨证开方,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经方发挥之葛根芩连汤

经方发挥之葛根芩连汤

经方发挥之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是一个表里双解之剂,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

方中以葛根为主药,具有解肌透表的作用,黄芩、黄连苦寒,清除里热,甘草和中安正,解热毒。

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仲景在《伤寒论》中用来治疗太阳病表邪未尽,误用下法,致邪热入里,引起的挟热下利,并喘而汗出之证。

唐容川说:“痢证初起而发热恶寒者乃内有郁热、外感风寒,风能煽热,互相蒸发,是生寒热,宜兼疏其表,故宜葛根芩连汤。

”陆九芝治痧疹说:“惟宗仲景葛根芩连一法,出入增减,此治痧疹之要道焉。

”又说:“此温病辛凉之轻剂为阳明主方,不专为下痢设也,尤重在芩连之苦,不独可升可降,且合苦以坚之之义,坚毛窍可以止汗,坚肠胃可以止利,所以上方又有下利不止之治。

”本方运用于临床除可以治疗表证未解又兼里证之病外,还可以运用于痢疾、腹泻等脉证偏热者。

特别是婴幼儿消化不良属实热型者,服用本方,常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一、下利(表里同病)此证多因外感表证失治、误治而成,其表证未罢又现里证。

临床上可以见到既有表证之发热、苔白、脉浮数,又可见纳呆、下利等里证。

此时单用解表法则里证不除,单清里则表邪难去,故用本方表里双解,大都是一、二剂即愈。

典型病例:患儿张xx,女,10岁。

发烧咳嗽一周,每日体温维持在39~40℃之间,曾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四天,并累用西药退烧剂等,有时体温稍降,但隔数小时以后又复升高,终未降到38.5℃以下。

近二、三日来又伴有纳呆、腹泻,苔薄白微黄,脉数,属于表里同病。

投以葛根芩连汤加杏仁、苏叶、前胡、麦冬。

一剂以后微汗出,体温下降到37.5℃,咳嗽减去大半;二剂后热退身凉,咳嗽停止,胃纳开,大便正常。

又给清热调补之品二剂,以巩固疗效。

二、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是小儿科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成实热泻和脾虚泻两大类型。

实热证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为发病急、病程短、变化快。

主要原因为外感湿热,内伤饮食,湿热之邪停滞于胃肠影响脾胃之消化功能,而出现发热,暴注下迫、腹部热痛、泻下之物发黄臭秽、口干欲饮等证,舌质红,苔黄,脉数。

十六、葛根芩连汤证

十六、葛根芩连汤证

十六、葛根芩连汤证姜佐景医案:治李孩,疹发未畅,下利日行二十余次,舌质绛,而苔白,嘴唇干,目赤,脉数,寐不安,宜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8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山药15克、甘草9克、花粉18克、升麻4.5克。

李孩服上方后,下利渐稀,疹透有增无减,逐渐调理而安。

又有溏泻发于疹后者,亦可推治。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寥笙注:本案为疹发未畅,而兼下利之症。

患孩麻疹下利,疹发未畅,与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邪陷阳明之热利病机相符。

《伤寒论》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原为太阳病邪陷阳明之解表清里方,然误下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症,其方为表里两解之方。

患孩服本方而愈,亦表里两解法也。

方加升麻者,以其味辛,性微寒夕葛根得之,透疹解表之力更强也;加花粉者,以其性寒,味酸甘,生津润燥也;加山药者,以其味甘,性微温,甘淡养脾益气,以妨芩连苦寒伤胃也。

姜佐景医案:治孙孩。

满舌生疮,环唇纹裂,不能吮乳,饮则痛哭,身热尿少,脉洪而数,常烦躁不安,大便自可,拟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2克、黄芩4.5克、黄连3克、甘草9克、灯心1克、芦根30克。

寥笙注:本案系小儿口疮症。

患孩满舌生疮,环唇纹裂,身热尿少,烦躁不安,脉洪而数,此为阳明阳邪成实之证。

阳明之有葛根岑连汤,犹太阳之有大青龙,少阳之有小柴胡。

太阳以麻、桂解表,石膏清里。

少阳以柴胡解表,黄芩清里。

阳明则以葛根解表,芩连清里,芩连之苦,不独可升可降,且合苦以坚之之义,坚毛窍可以止汗,坚肠胃可以止利。

所以,此汤又治下利不止之症。

故凡属阳明病之里热腹泻症,风火上炎之目赤症,均可用以施治。

本方加灯心者,以其性微寒,味甘淡,能清热利尿也,加芦根者,以其味甘性寒,善清胃热也,故病孩口疮服之而愈。

葛根芩连颗粒剂03

葛根芩连颗粒剂03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含量检查与粒度测定, 按剂量装入适宜袋中。 及时包装、密封和干燥储藏。可用制袋充 填封口包装机进行复合铝塑袋分装。
谢谢
6.2 检测波长
250 nm 检测葛根素、甘草酸,280 nm 检测黄芩苷、黄芩素、甘草苷, 柱温: 30 ℃; 进样量: 20 μL。
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适量制备好的颗粒剂,将其溶解于适量水中,用滤膜进行过滤, 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6.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各对照品适量, 用甲醇溶解定容, 配制混合对照品溶液。
葛根芩连汤全方中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复杂, 利用HPLC进 行全方及4个组方药物葛根、甘草、黄芩、黄连中多成分 的同时定性测定, 色谱信息丰富、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且 色谱分离时间相对较短( 90 m in内), 可快速鉴定复方中的 成分, 明确复方的物质基础, 有效提高葛根芩连汤及葛根、 黄芩、黄连、甘草质量控制的水平, 此外,运用HPLC的方 法进行质量检查简单方便。
软材过14目筛; 将湿颗粒迅速干燥,在厢式干燥器中60℃~80℃干燥24h,干燥温度 逐渐上升(否则颗粒表面干燥过快,表面易结硬壳影响内部水分蒸 发); 用一号筛(2000µm)和五号筛(180µm)双筛分取。得到颗粒。(中 粉)
湿粒在干燥后,可能有结块粘连,需再通过摇摆 式颗粒机一号筛(12~14目)整粒,大颗粒磨碎, 再通过四号筛(60目)除去小颗粒或细粉。筛下 的小颗粒和细粉可重新制粒,或并入下次同一批 号的药粉中,混匀制粒。
背景
葛根芩连汤是经典古方之一,来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 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 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芩连汤的组成为:葛根 半斤,甘草二两( 炙)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 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葛根芩连汤 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之效。用于治疗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 是表里双解的代表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地加快,人们对服用剂量小、储存和 携带方便的“中药配方颗粒剂”的需求将迅速发展。故我们以葛根芩 连汤为对象,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成为“中药配方颗粒剂”,从提 取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中药配方颗粒剂现代化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09中药专2 钟海城 0906601223【处方来源】葛根芩连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处方与分析】葛根200g 药物解表退热,治下利,为君药黄芩75g 药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为臣药黄连75g 药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为臣药炙甘草50g 药物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药蔗糖粉适量辅料赋形、矫味及黏合的作用【功能与主治】解肌,清热,止泻。

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小儿一次半袋,一日3次;或者遵医嘱。

【贮藏条件】密封。

【规格】6g/袋【方解】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

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

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

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

”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现有剂型】市场销售品种,主要有葛根芩连片、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颗粒、葛根芩连口服液、葛根芩连胶囊。

【制备工艺】1、取黄芩、黄连,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二),分别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2、葛根加水先煎30分钟,再加入黄芩、黄连药渣及甘草继续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3、合并上述浓缩液,继续浓缩成稠膏,加入蔗糖粉适量,拌合成软材,挤压过筛(12目-14目)制成颗粒,60度干燥,整粒,按每袋装6克,密封,即得。

【鉴别】1、取本品2 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甲醇稀释至5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g,研细,加醋酸乙酯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28: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1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本品4g,研细,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 使溶解,加盐酸调节PH值至3~3.5,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种类与性质】目前葛根芩连制剂分析方法多采用不同的流动相分别测定主要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葛根芩连配方颗粒中3种主要标志性成分同时测定尚未见文献报道。

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成分间相互干扰大,且主要标志性成分类别不同,葛根素为异黄酮C糖苷类,黄芩苷为黄酮糖醛酸苷类,小檗碱为原小檗碱类。

1、葛根素的性质:(1)理化性质:低含量的为棕色粉末,高含量为白色针状结晶粉末, mp 187℃。

甲醇中溶解,乙醇中略溶,水中微溶,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如果是针剂现在基本为要求99.5%以上的含量,而且有要求相关物质。

(2)药理效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i/2ß)依次降低为(11.80,10.37,4.6hr),分布半衰期依次增加为(0.53,0.64,0.67hr),可通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达24.60%。

分别从尿。

大便、胆汁中排泄。

在体内分布广,消除快,不易积蓄。

毒性低,无明显副作用。

葛根素对肝脏系统的影响:葛根素含有皂苷类化合物,对肝组织免疫损害具有保护作用,C-29位羟基和C-5”含氧基团可增强保肝活性。

葛根素通过胃吸收可保护肝损伤,诱导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有效逆转化学诱导的肝纤维化,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葛根中的总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葛根素对动物和人体的脑循环以及外周循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葛根总黄酮在改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脑血管张力、弹性和博动性供因等方面均有温和的促进作用。

葛根素不仅改善人体的正常脑微循环,而且对微循环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微血管血流和运动的幅度增加。

葛根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也有改善作用,能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清除血管袢淤血,提高患者的听力。

葛根素对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葛根素能明显降低缺血心肌的耗氧量,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港灌注所致的超微结构损伤。

2、黄芩苷的性质:(1)理化性质:熔点223-225℃,[α]18D+123℃(c=0.2,吡啶-水);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中,可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但在碱液中不稳定,渐变暗棕色,微溶于热冰醋酸,难溶于甲酸、乙酸、丙酮,几乎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等药理效应:2、药理效应:抗炎抗变态反应:本品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有微弱的抗组织胺作用,在豚鼠离体?灌流液中加入抗原时,本品可使组织胺与SRS-A的释放减少,此作用较芦丁强。

对组织胺引起的被动全身过敏(PSA)、被动皮肤过敏(PCA)及皮肤反应有抑制作用。

能抑制过敏性水肿及炎症,并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尚能防止低气压引起的小鼠肺出血。

抗菌:为黄芩抗菌成分之一,含3%本品的眼药水临床用于治疗沙眼,疗效与治疗沙眼较好的药物利福平相似。

利尿:对兔有利尿作用。

利胆:可增加犬、兔胆汁排泄量。

解热:腹腔或静脉注射给药时,对疫苗或酵母致热的家兔均能解热。

降压: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或灌胃时,麻醉犬、猫及兔均可引起降压。

镇静: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

其它:可降低小鼠的士的宁中毒死亡率,10μg就能提高其LD50约2-5倍。

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的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水平。

3.小檗碱的性质:(1)理化性质: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加热至110℃变为黄棕色,于160℃分解。

盐酸小檗碱加热至220℃分解,生成红棕色的小檗红碱。

小檗碱属季铵型生物碱,可离子化而呈强碱性,其pka值为11.50。

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不大。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较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小檗碱与大分子有机酸,如甘草酸、黄芩苷、大黄鞣质等结合,形成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小檗碱一般以季铵型生物碱的状态存在,可以离子化呈强碱性,能溶于水,溶液为红棕色。

但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过量强碱,季铵型小檗碱则部分转变为醛式或醇式,其溶液也转变成棕色或黄色。

(2)药理效应: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和弗氏、志贺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并有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对结核杆菌、鼠疫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的阿米巴菌也有抑制效用。

小檗碱在动物身上有抗箭毒作用,并具有末梢性的降压及解热作用。

小檗碱的盐酸盐(俗称盐酸黄连素)已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对肺结核、猩红热、急性扁桃腺炎和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疗效。

中医常用黄连、黄柏、三颗针及十大功劳等作清热解毒药物,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即小檗碱.【颗粒剂概况】1..概念: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

2. 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3. 成行辅料: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粘合剂、矫味剂、泡腾性辅料等。

4. 制备方法:原料→粉碎→过筛→加辅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分剂量→颗粒剂。

5. 质量评价指标:外观: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粒度:用双筛分法,除另有规定外,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供试量15%。

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2.0%。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6.0%。

装量差异:应符合规定。

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 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2007.[3]福如姚祖培葛根芩连方便汤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 交通医学2001 年第15卷第2[4] 王燕中药饮片颗粒化[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12月第19卷第12期[5] 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 戴开金,罗佳波,谭晓梅,等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J]. 2003[7] 野口卫. 汉方制剂分析技术(胡宝华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 熊曼琪. 伤寒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 黄泰康,施诚. 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大典[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0] 陈丽红,王强,刘济宁,等.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主要标志性成分含量分析及指纹图谱研究[J]. 分析化学,2006[12]葛根芩连颗粒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