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导尿技术
术中导尿技术操作规范

术中导尿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损伤膀胱。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4、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5、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和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6、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评估要点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床及手术部位(按标准无菌范围)均形成无菌区,会阴部在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内,铺无菌巾前会阴部皮肤已消毒。
三、物品准备1、无菌导尿管一根、一次性导尿包1个、2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无菌引流袋;2、无菌手套、灭菌注射用水、0.5%活力碘。
四、操作要点1、暴露会阴部。
2、根据无菌导尿管型号抽取生理盐水。
3、检查一次性导尿包有效期,有无漏气、破损,检查导尿管是否在有效期内。
4、按操作顺序整理好用物,检查导尿管前端气囊有无漏气,连接一次性引流袋,旋紧引流袋底部开关,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
5、同台手术医生协助传递物品,以免污染无菌区内物品。
6、活力碘棉球消毒。
①女性患者:右手用镊子取活力碘棉球擦洗顺序为阴阜-大阴唇-大小阴唇间。
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小阴唇,右手用镊子取活力碘棉球擦洗顺序为小阴唇-尿道口-肛门。
擦洗后的棉球置于弯盘内。
脱手套放置弯盘内。
②男性患者:左手用纱布包裹阴茎,将包皮往后推,暴露尿道口、龟头、冠状沟,右手拿镊子夹活力碘棉球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外旋转擦洗3遍。
7、戴无菌手套,铺孔巾。
8、上导尿管。
①女性患者:取无菌干棉球塞入阴道口。
右手用镊子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
②男性患者:右手用镊子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左手提起阴茎与腹部呈60度,轻轻插入18-20cm(成年人)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
女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女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4.与患者沟通到位.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2.备齐用物:无菌物品:导尿包、一般物品:治疗巾、便器、屏风、大浴巾.3.了解病人意识、病情、自理能力,做好核对.4.准备清洁、隐蔽、有利保护病人隐私的环境.三、操作过程:1.持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清洗会阴:清醒能自理病人可嘱其自行清洗.意识不清病人由护士清洗,1松开被尾,臀下铺橡胶单及治疗巾于臀下2左手带无菌手套,右手将持镊夹取消毒棉球,初步消毒外阴,分开阴唇3第一次消毒,顺序为:阴阜-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尿道口至肛门4将导尿包置病人两腿间并打开包.5戴无菌手套.6铺孔巾嘱病人勿移动体位,以免污染无菌区.7整理无菌物,并将二弯盘放会阴前.8检查导尿管气囊是否完好.9选择导管并润滑导管前端.10用纱布交叉包裹左手拇指与食指并分开阴唇固定.11将碘伏棉球置弯盘一角.12右手持镊消毒尿道口及周围顺序为尿道口—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 13消毒毕,将用过物品移出无菌区.14右手换钳夹尿管,轻插入导管尿道4~6cm,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cm,将尿液引流至弯盘内.15必要时留取尿标本需要尿培养标本时,用无菌标本容器接取尿液约5ml.4.留置导尿管:1连接储尿袋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2用安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以防翻身牵拉使导尿管滑脱.3操作完毕撤掉用物协助病人取舒卧位.四、操作后:1.整理用物.2.整理床单位.3.洗手,记录记录尿的时间,引流尿量,尿液性质及病人的反应。
2024年度2024全新最新导尿术ppt课件

对使用过的导尿设备进行严格的 清洗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消毒管理 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2024/3/23
25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完善的导尿术质量控制标准 和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
规范要求。
2024/3/23
建立质量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医 护人员的操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
23
定期培训和考核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导尿术培训和 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最新的导尿术 知识和技术,保持其专业水平的更新 。
2024/3/23
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和操作技能 ,提高其执行无菌操作的自觉性。
24
加强设备维护和消毒管理
定期对导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024/3/23
尿道损伤
导尿术操作粗暴或导尿管 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尿道 黏膜损伤。
尿潴留
导尿管堵塞或膀胱痉挛等 原因,可能导致尿液无法 正常排出,引发尿潴留。
14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03
04
严格无菌操作
在进行导尿术时,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细菌污
染的机会。
选择合适导尿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尿道 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以
2024/3/23
定义
导尿术是一种通过尿道插入导管 ,将尿液从膀胱引流出来的操作 方法。
作用
用于治疗尿潴留、测量尿量、采 集尿标本以及术前膀胱减压等。
4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泌尿系统组成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理功能
导尿技术流程范文

导尿技术流程范文导尿是一种医疗护理技术,用于排除尿液,常见于不能正常排尿的患者,例如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尿潴留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导尿的技术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明确导尿的目的,并向患者解释导尿的过程、风险和需求患者的同意;-检查导尿所需的器材是否齐全,包括导尿管、消毒液、无菌手套、消毒纱布等;-清洁工作区,保持干净、整洁,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患者在手术台上或床上舒适地躺下,隐私得到保护。
2.手部卫生:-戴上无菌手套;-洗手,使用手消毒剂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手部;-数秒后,彻底清洗并在干燥后离开。
3.客观评估:-检查导尿的适应症,如病史和尿潴留症状等;-检查患者的泌尿系统状况、皮肤和尿道是否有异常。
4.准备导尿器材:-打开导尿包装,保持无菌;-拿起导尿管端口,避免污染;-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尺寸,一般成年男性为18-20Fr,女性为14-16Fr。
5.导尿准备:-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和过程,并提醒其放松;-避免交叉感染,可使用无菌润滑液涂抹导尿管末梢。
6.导尿过程:-将导尿管的一端连接到导尿袋,并将导尿袋放在床侧;-使用无菌盆和清洁剂进行外阴清洁,女性需分开阴唇;-用消毒纱布包裹患者的会阴部,并请患者分开双腿;-使用无菌手套抓住导尿管,插入尿道。
通过有经验的护士或医生进行指导,插入尿道时要注意与患者配合,切勿使用过多暴力。
-当尿液开始流出时,轻轻向前推进导尿管,使其进入膀胱;-在导尿过程中,保持导尿管和尿袋的连接处无松动,避免细菌进入导尿道;-当尿液充分排出后,将导尿管从尿道中缓慢取出。
7.导尿之后:-清洁和储存导尿器材,并妥善处置废弃物;-记录导尿过程,包括导尿前后的尿量、性状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尿过程中,护士或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和配合,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伤害。
导尿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是否出现尿道感染、膀胱刺激症状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结来说,导尿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操作,需要护士或医生按照统一的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导尿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6.带左手套,右手持镊子夹棉球,按顺序消毒阴阜、阴茎前、阴茎左侧、阴茎右侧,用纱布提起阴茎消毒阴囊左侧、阴囊右侧、尿道口(每个棉球只用1次,共7个棉球)
5
7.摘手套,垃圾分类处理
5
8.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使其与导尿包形成一无菌区域,检查引流袋、导尿管性能是否完好,用液体石蜡滑润导尿管前端,将弯盘移近外阴处
5
6.带左手套,右手持镊子夹棉球,按顺序消毒阴阜、大阴唇,再以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尿道口、肛门(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每个棉球用1次,共7个棉球)
5
7.摘手套,垃圾分类处理
5
8.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使其与导尿包形成一无菌区域,检查引流袋、导尿管性能是否完好,用液体石蜡滑润导尿管前端,将弯盘移近外阴处
2
13.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撤去屏风、打开门窗、洗手、记录
2
指导
患者
10分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
2.指导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2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2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肌的锻炼,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2
注意
事项
20分
1.严格查对制度与无菌操作技术,如误入阴道要更换导管,防止尿路感染
5
2.操作中尊重病人,保护隐私,操作环境遮挡,防止患者着凉
5
3.尿潴留患者1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5
4.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有无异常症状
5
女性导尿术的方法步骤ppt课件

03 导尿术的操作步骤 The operating steps of catheterization
导尿术的准备工作:患者评估
患者评估是导尿术的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正确的患者评估可以减 少导尿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0%,因此,在进行导尿术前,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导尿术的步骤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 根据《临床导尿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导尿术的步骤包括: 准备器械、消毒皮肤、插入导尿管、固定导尿管、引流尿液等, 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感染等并 发症。 导尿术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导尿术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医生在导尿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如戴手套、 使用无菌器械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导尿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临床导尿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导尿术后应密切观察 患者的血压、心率、尿液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导尿术的操作步骤》详细阐述了正确的插管技 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病人安全和舒适。
导尿术的并发症处理
《导尿术的并发症处理》:掌握正确技巧,预防 并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导尿术的准备工作
《导尿术的准备工作》需备齐器具、消毒及患者 准备,确保操作安全与成功。
导尿术中的注意事项
导尿术需注意无菌操作、合理选择导管、掌握正 确插入深度,以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
• 导尿术后,应对患者进行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 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尿道损伤、出血等。
女性导尿术实训报告范文

女性导尿术实训报告范文导尿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帮助患者排尿以缓解症状。
尤其在妇科领域,女性导尿术的实施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十分重要。
本报告将分享我参与的女性导尿术实训经历,并总结其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模型进行模拟导尿操作。
首先,为了确保操作的卫生安全,我们洗手并穿戴好手套。
接下来,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女性导尿管通常较短,直径较小,要确保选择正确的型号。
我们需要用适量的消毒液将导尿管消毒,并使用适当的姿势使其顺利插入患者的尿道。
正确的插入深度通常为8~10厘米,确保导尿管顺利进入膀胱,而不会刺激其它组织。
在插入导尿管时,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感受,尽量减少其不适感。
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鼓励她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帮助她度过这个过程。
如果遇到阻力,我们应立即停止并重新定位导尿管,避免对尿道和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插管后,需要固定导尿管,以防滑移或拔出。
这一步骤也需要仔细进行,以确保导尿管与患者的皮肤之间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完成导尿后,我们需要记录导尿的相关信息。
包括导尿管的插入时间、尿量、尿液的性状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准确和及时地进行记录。
女性导尿术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孕妇的导尿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导尿管的插入可能会刺激子宫和胎儿,导致早产或流产的风险增加。
对于乳房手术后的患者,应将乳房固定好,以防止导尿管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对于长期导尿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检查导尿管是否损坏或堵塞,并提前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
在实训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女性导尿术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沟通技巧,才能完成操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实践能力,并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通过女性导尿术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导尿操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老年女性保留导尿技巧

老年女性保留导尿技巧(邮编:237300)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余秀芳保留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在急诊抢救护理工作中,操作是否一次成功,直接影响到预后及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女性患者由于其尿道短而直,导尿较为容易进行,但是对于一些高龄女性,导尿往往会遇到寻找尿道口困难的情况。
正常尿道口在阴道口前,阴蒂之后约2~2.5cm为矢状裂,周围隆起成乳头状,妇女进入老年期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导致阴道口回缩。
阴道是粘膜和肌肉构成的管道,青年女性阴道有很多横纹皱壁及弹力纤维,阴道口有环状纹肌。
而更年期后阴道肌肉结缔组织趋向萎缩牵拉使尿道陷于阴道前壁内。
造成寻找导尿口困难和即使找到后也难以插入尿管等问题,此时可以则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方法11.1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明目的、操作的必要性,避免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1.2其次要保护患者隐私,在病房中进行此项操作应使用隔帘遮挡,清醒能够配合并可以下床的患者要扶助其到操作间内进行操作。
但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1.3患者取截石位,臀下垫枕,以充分暴露会阴部;打开鹅颈灯,加强光线,以便于找寻;常规消毒后,戴好无菌手套,再次常规消毒后,左手分开固定小阴唇的同时,向上拨开阴道口,就可见到缩入阴道中的尿道口,右手执润滑好的导尿管,插入尿道口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 cm左右,导尿成功。
方法2:准备工作同前,保持无菌的基础上,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插入阴道1.5-2.0 cm时,将指端关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后即可找到尿道口。
由于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
清醒状态下置入尿管,会引起大多数患者的感觉不适。
所以做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的各种应激情绪,抑或是行为。
要求动作轻稳、娴熟、准确,尽量减轻患者病痛和不安情绪,以使操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