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对策

一些学生甚至花钱请人代写论文 、购买论文,或者在论文中伪造 数据和实验结果。
考试作弊现象
使用作弊器材
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利用各种作弊器材 ,如小型无线电、隐形眼镜等,来传 递答案。
协同作弊
一些学生会事先与其他同学商量并达 成协议,在考试中互相帮助,交换答 案。
拖欠助学贷款
不按时还款
一些大学生在获得助学贷款后,由于各种原因不按时还款,甚至故意拖欠贷款 。
诚信危机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诚信危机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和声誉,还 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社会背景
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完 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出现 。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研究, 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 。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对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 的诚信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 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02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现状
学术诚信问题
学术抄袭
许多大学生在撰写论文或报告时 ,直接复制粘贴网上的文章或他 人的研究成果,不进行深入的消 化和思考。
功利心态驱使
总结词
功利心态是另一个导致高校大学生诚 信危机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一些大学 生往往忽视了道德原则,为了达到目 的而采取不诚信的手段。这种功利心 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
缺乏家庭教育和引导
总结词
家庭教育不当和缺乏父母的引导也是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学术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建_李树财

第21卷 第5期2009年9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 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 ciences Edition)Vo l.21 N o.05Sep.2009◆哲学·行政学研究学术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建李树财1 张德昭2(1.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大学哲学系,重庆400030)[摘 要] 学术公信力是学术的生命,学术公信力的下降,已成为学术界面临的迫切问题。
本文提出学术公信力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初步阐释。
分析了学术公信力危机的成因及其重建路径选择。
文章提出学术界应珍惜学术公信力,重建学术公信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 学术公信力;学术腐败;危机;重建[作者简介] 李树财(1980-),男,哲学硕士,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研究;张德昭(1965-),男,哲学博士,重庆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学与文化方向研究。
学术腐败致使学术公信力下降,这是一个必须高度警觉的问题,因为学术公信力下降的消极后果不仅在学术本身,在更深层次上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共和国建立已有60个春秋,而我国领先世界的智力产品却为数不多,与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学术公信力及其现状(一)学术公信力的定义学术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事业发展的动力,时代进步的利器。
学术的意义,不在于人类知识量的积累,而在于对前人知识和思想质的推进。
“公信力”(Credibility)是一个新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检索不到,有学者指出,“`公'是指主体是公众,客体是公家,`公信'是指`公众的凭信、公家的信用'”。
[1](P204)笔者认为,“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公权、机构、群体、名流、品牌等的信任、依赖程度。
学术期刊危机:现状、原因与对策

学术期刊危机:现状、原因与对策
乔兴华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2007(0)6
【摘要】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了我国学术
界的思想解放和繁荣发展。
学术期刊发表的大量优秀学术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知识、理论宝库,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由于商品经济原则的泛化,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浮躁浅薄之风也在学术界愈演愈烈,大部分学术期刊发表的成果自主创新不足、结合现实的学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令人担忧。
这些问题表现为一方面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另一方面低水平重复的学术成果大量剩余,于是,指责学术期刊制作学术泡沫,对学术腐败推波助澜的呼声日益激烈,这不仅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危机,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成为当前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总页数】3页(P167-169)
【关键词】学术期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原因;学术成果;商品经济原则;经
济社会;创新能力
【作者】乔兴华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J], 张翃滔;刘晶
2.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J], 刘建伟
3.我国企业诚信危机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J], 赵玉侨
4.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与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J], 蔡敏;
5.我国农村生态危机:问题现状、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诚信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对当代出版业转型后出现的经营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国五 千年 的农耕 文化 历史 , 自古 重农 轻 商 , 因 此 , 国传统 的 诚信 观 念 , 商业 行 为 本 身 无 关 , 中 与 而 多是 与道 德修 养 、 个人 情 操 相 关 。在 中 国 人 的 商 店 里, 大多设 佛 龛 , 花上 香 , 敬 或者供 奉 红脸 庞 、 大 刀 拿 的关 羽 。关羽 是 三 国时期 的武将 , 非 商人 , 并 未 并 也 见历 史上 有关 他会 赚钱 、 善理 财 的记 载 , 商家 之 所 以
展方 式攻 坚时 期 , 在 中 国共 产 党 和 中 国人 民面 前 摆 的崭 新课 题 。 文化 软实 力 、 化符 号 , 文 这些 抽 象 的名 词 , 生 在
中国出版 板块作 为 中国文化产 业 中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0世 纪 9 2 0年代 , 始 向集 团化 方 向发 展 , 开 许 多 事业单 位性 质 的出版社 纷纷转 变身 份 , 为企 业 。 成 失 去 了政 策 的保 护 , 开放 的新 机 制 下 , 变 思 路 , 在 转 谋 求市场 经济 下 的生 存 与 发展 , 了众 多 出版 社 的 成 当务之 急 。衡 量企业 发展 如何 的重 要指 标—— 经 济 效 益 , 是频 繁地被 运用 到各级考 量体 系 中。 更 作 为企业 , 出版单 位 追 求 经 济 利益 的最 大 化 无
付。对于财务人员和责任编辑来讲, 这项工作是很
・
41 ・
【 问题探讨 】
房
平
试论诚信与出版业 的健康发展—— 对当代 出版业转型后 出现的经营与发展 问题的思考
繁琐 的事情 。可 如 果 做 得好 , 确 是 获取 作 者 信 任 的
赔了7 O万美元 , 列入 “ 国 图书馆协 会名著 ” 美 的图书
诚信何以缺失?——再谈解决出版业信用危机的途径

编 读之 间 、 编者 与作 者之 间及 其 行 为 主 体 之 间 所 了 解 的信 息 不对 称 .从 而 给 失
高 政 府 的社 会 公 信 力 。 与 此 同 时 ,政 府 还 要 进 一 步 强 化 自身 的信 用 监 管 职 能 . 完 善 失 信 惩 罚 机 制 .提 高 失 信 者 的 机 会 成本 。 ( )建 立 声 誉 机 制 .对 出 版 企 业 经 3 营 者 进 行 激 励 和 约 束 。 从 管 理 学 角 度 看 。追 求 良 好 的声 誉 .是 企 业 家 成 就 感 的 需 要 .或 者说 是 马 斯 洛 提 出 的 “ 重 尊
面:
1 统 的 计划 经 济 体 制 没 有培 养 起 . 传 坚 实 的 信 用 关 系 。信 用是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各 经 济 行 为 主体 间在 经济 交往 过 程
中 形成 的一 种 信 任 关 系 ,它 存 在 的 前 提 是 行 为 主体 的 人 格独 立和 行 为 自主 ,是
企 改 制 。市 场 经 济 从 法律 层面 讲 是 法 制 经 济 .从 道 德 层 面 讲 是 诚 信 经 济 ,这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两 个 支撑 点 。但 与 西 方 成 熟 的市 场 经 济 相 比 .中 国 的 市场 经 济 还 处 于培 育阶 段 .尤 其 是 出 版 业 的 市场 化 程 度远 远 落 后于 发 达 国家 ,其 中 的 一 个 重
益 .使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盛 行 ,包庇 甚 至 纵 容 制假 贩 假 行 为 ,助 长 了 “ 信 ” 行 为 失 的 蔓 延 .既破 坏 了 企业 间 的正 常 经 济 交 往 . 又严 重 阻 碍 了 健 康 的 市场 关 系特 别 是信 用 关 系 的确 立 。 4 德环 境 欠 佳 ,使 新 的 信 用 关 系 . 道 的 确 立 缺 乏 理 性 基 础 。信 用 以道 德 为基 础 .如 果 社 会 行 为 主 体 的 道 德 观 念 淡 漠 、社 会 道 德 欠 佳 ,适 应 现 代 化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信 用 关 系就 建 立不 起 来 。缺 乏 强 烈 的 道 德 意 识 .必 然 导 致行 为 上 的软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与对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与对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
1. 生产力不足:相关领域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
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考核的主要指标仍是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这导致一些研究者忽视了书籍出版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优秀著作较少。
2. 出版成本高:学术著作需要经过多轮修改和校对,印刷、装
帧等环节也需要耗费不少费用,而且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出版商往
往选择精益求精,对出版著作的质量和市场前景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这也增加了出版成本。
3. 行业格局封闭:行业壁垒较高,出版市场主要由少数大型出
版社垄断,对新晋作者的接纳较为谨慎,而影响力较小的小型出版
社对于学术著作的出版意愿不高。
对于这些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学术评价体系要求更加细致,鼓励发表有深度的著作,并通
过诸如金奖、奖学金等途径,褒奖出版优秀学术著作的作者。
2.出版成本方面,可以尝试增加学术著作印刷、装帧费用补贴
等政策,以及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出版成本和市场拓展等途径,为学
术著作创造更好的出版环境。
3. 社会和行业更广泛的参与,快速成型的自出版生态,聚集的
学科社区以及基山动态数据资产的开放等,也在给学术著作的发行
带来新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通过录取、大奖资金、淘宝自出版等方式提高学术著作的识别和鼓励程度,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术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全面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科研诚信问题及建设现状

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
• 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 • 论文写作中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参考引文不规范; • 为得到预设结果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手段、统计方法; • 重复发表相同内容的研究成果; • 在科研成果上的署名排序上不按实际贡献的大小; • 在同行评议,包括项目评议、成果鉴定、出版物评审、学
• 数据的收集、使用与管理
1.数据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征得他人同意 2.科学共同体内广泛共享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
• 科研伦理与实验对象安全问题
进行涉及人类受试者和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人的尊 严和权利,善待实验动物。
• 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科研经费分配、科研成果验收、学术论文发表和科技 人员评价、奖励与晋升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保障同行评 议过程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邹承鲁:学术道德的捍卫者
• 为保科学界一片净土 “年纪大了,已过了科研的黄金时期,很多科研工作都是指导
学生去做,宣传学术道德,也是为科学尽最后一点力。” • 科研,责任胜于荣誉
“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特别是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 贡献的论文上强行署名,是一种典型的不劳而获的不道德行为 。”
做人要海纳百川,诚信为主,忍让为 先;做事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淡泊名利; 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贵在发现与创 新。
—— 师昌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ANKS!
学术科研 诚信你我
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

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姜学霞【摘要】学术诚信危机已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高校学报的特殊社会功能和价值的深入讨论及认识,客观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现状和原因,阐述了高校学报学术诚信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途径,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术诚信;诚信建设【作者】姜学霞【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肇庆 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4当学术诚信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时,高校学报这一集学术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媒介在学术诚信建设和防止中大有可为。
目前高校学报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学术诚信危机。
与专业期刊相比,高校学报论文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在量化考核的科研压力下,部分师生缺乏对科学精神和学术诚信的坚守,走向了极端,论文造假抄袭、代写代投等现象频见报端,违反了学术诚信规则、污染了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诚信的缺失、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和放纵传播的原因复杂,有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学报自身层面几方面的原因。
高校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让一部分人过分追求数量和期刊级别而偏离了正常的学术轨道。
投机取巧的心理滋生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处罚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持续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高校学报尤其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学术不诚信对高校的育人和社会文化传播危害极大,对高校学报而言,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保障学报质量、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前提,是发挥学报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保证。
为此,高校学报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严纠学术不端论文、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开展师生学术诚信教育,把学术不端扼杀在萌芽之中。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形式,与图书馆、实验室一起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
高校学报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一)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的危机:学术出版的现状
Douglas N. Arnold
科技期刊的出版无疑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传播和获得科研结果最重要的 方法,也是与我们的健康,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通常、大学、研究基金机构以及其它组织都将出版物作为衡量科学研究成效和影响的主要依据。此外,出版物不但在招聘、升职以及加薪等事物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一个学系,研究机构、甚至一个国家的科研排名也至关重要。正是由于出版物能带来如此多的利益,所以有些人在这方面有一些不道德的、违反学术规范的、或是明显的欺骗行为,也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当我认真地调查这个问题时,我还是对调查结果感到十分震惊。在这个专栏里,我会举几个发生在应用数学领域里的作者或杂志的严重不当行为的例子。我所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一些常用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比如杂志的影响因子或作者的被引用次数,来进行排名或者判断。因为这些指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很容易被造假。
毫无疑问,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认为学术出版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也一直致力于保证它的出版物的声誉,以及防范其发表的成果遭到剽窃。 “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想办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此,我恳请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会员们一起来做好这件事。比如,如果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期刊上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你觉得这些问题正在恶化吗?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出版物和作者加强监管吗?
我们经常能发现学术作者的不当行为。这一类不当行为里,最常见的就是 “”逐字逐句抄袭了,而更高明的做法则是那些诸如把其它文章的主要想法偷偷“”搬来复制文章的行为。然而,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认为事情的严重性远不止此,更严重得多的是由于受到一些显然的利益驱动,一些出版社和编委也利用学术杂志进行不当的行为。比如有些杂志看似十分规范,因为表面上它们也有专家评审程序。然而这些专家评审程序却十分草率,甚至一点也不严格。还有些杂志为了提高诸如影响因子等文献计量指标,故意增加自己的引用次数。
“”最近发生了一启事关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期刊的抄袭事件。该事件同时涉及学术作者和杂志的不当行为。2008“”年在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一个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作者于文章正式发表之前在互联网上公开了文章的预印本。可是有人逐字抄袭了这个预印本,只改了一下文章题目和作者名,于同一年在《国际统计和系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Systems “”》)发表了。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出版商,负责出版的副主席,执行主任,以及我本人对此事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全面调查。随着调查的进行,我们发现该事件越来越严重。我们决定把整个调查结果公诸于世。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有关细节(见【1】)。
对于此事,我们还得出一些更糟糕的结论。我们把这些涉及抄袭行为的作者的一些文章找来仔细阅读,结果发现他们的抄袭行为远不止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他们至少有四篇发表在四个不同杂志上的文章是逐字抄袭他人的论文。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他们的其它文章也可能是抄袭的。刊登上述这篇抄袭论文的杂志是由印度研究出版社(Research India Publications)出版的。这个出版社同时出版大概50种杂志,其中大部份都与应用数学相关。然而,当我们就此抄袭事件与他们联系时,该出版社却没有给我们响应。我们与该杂志主页上列出的主编联系,可连这位主编都无法联系上该出版社!当这位主编知道了这件抄袭事件后,他随即向出版社提出了辞职。然而迄今为止,他仍然没有收到出版社的任何回复。在这个杂志的主页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以及很多知名的数学家的名字。
很多人都觉得《混沌、孤立子和分形》杂志(《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以下简称《混沌》杂志)这本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应用数学杂志,就一直存在编委和杂志的不当行为。根据2008年《自然》上的一篇文章(见【2】)所,志十二月份一期的说该杂仅这36篇文章里,就有5篇是由志该杂的主编Mohamed El Naschie所写。而本年度到目前为止,他在这个杂志上已经发表了近60篇文。事上,在论实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由这位主编撰写的400篇文里,有论307篇是表在由他自己主的个志上。主在自己的发编这杂编负责志上如此繁地刊登文,不得不人疑本杂频论让怀这SCI期刊根本就没有执行标准的同行专家审稿程序。而且,这样的行为也大大地提高了该杂志的影响因子。(Thomson Reuters “是根据C 除以A”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个杂志在某年的影响因子的,其中A是该杂志在之前两年里发表的论文总数,而分子C是指该杂志两年的论文被它的数据库收录的并且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的次数)。这位主编在他自己的这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共引用了4922篇文,其中大概有论2000次引文是来自他自己的这本期刊上的论文,这其中大部份还是他本人的论文。2007年,在Thomson Reuters“”所列的数学及跨学科应用这一类别的杂志排名里,《混沌》杂志在65种SCI期刊中排名第二。
另一个影响因子高得令人咂舌的杂志是2000年创刊的,由设在以色列的弗罗伊德出版社(Freund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非线性科学与数值仿真国际志》(《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 “”以下简称《非线性》杂志)。该杂志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是应用数学类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该杂志与前面提到的《混沌》杂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该杂志的创办人及主编J.-H. He同时也是《混沌》杂志的编委,而《混沌》杂志的主编El Naschie也是《非线性》杂志的两个执行主编之一。这两位作者都在自己以及对方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且经常互相引用。
《非线性》杂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影响因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比如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是由物理学学会(IOP)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会议主办方需要向出版社支付出版费才可以出版其论文集,而出版社宣称他们要求会议主办方在JPCS这本期刊上刊登的所有论文都要通过专家评审程序。然而,不论是JPCS这本期刊上最后的会议论文集,还是其互联网主页,都没有列出编委会名单,甚至没有列出如何判断一个学术会议质量的基本标准。尽管如此,Thomson Reuters在计算影响因子的时候,仍然会将JPCS的引用计入有效次数。2008年,JPCS一共出版了49卷,其中有一卷是收录由《非线性》杂志的主编J.-H. He在他所工作的上海东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的会议论文集。这一期会议论文集收录的221篇文里,有论366篇参考文献是在《非线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并且有353篇参考文献是J. -H. He本人的论文。这么做的结果是,即使刊登在《非线性》杂志上的论文在2008年一次都“”没有被其它任何论文引用过,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旗下的15本杂志,也只有SIAM Review的影响因子会比它高。
“另一个有关杂志不当行为的例子就让人啼笑皆非了。《科学》杂志的科技”“”新闻六月份在线出版的一篇题为垃圾文章也能发表的文章里,资深编委Janet Raloff (【见3 】)描述了一个:康奈大学的研究生这样试验尔Philip Davis“和其一个朋友用一个叫SCIgen”的计算机程序随机产生了一个文档。这个文文件的语法和词汇是从一篇计算器学科的学术论文中摘取的,但这些词汇却是胡乱堆砌在一起的,文档本身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这个文档的开头是“压缩对称性和编译器在过去的几年里吸引了大量未来主义者和生物学家的注意。然而,这一类解决方案的缺陷是DHT是富有感情的,大规模的,并且可扩”“展的。四页之后,该文档以这样的语句结尾:我们预期大量的未来主义者很’快将会转而研究Trifling Thamyn’”。全是莫名其妙的话!)这个文档投给了由Bentham Science 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科学公开杂志》(《The Open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该出版社总共出版200多种可以无权限阅读的科技杂志,而根据该出版社的主页显示,其中大部份的杂志都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上述这个文档的作者投稿时并没有署名,并且他们留下的工作单位是应用骨像学研究中心。注意作者用这样一个工作单位是另有含意的,因为这个工作单位的英文是为Center for Research in Applied Phrenology,其缩写即CRAP“”,也就是垃圾“的意思。即便如此,作者四个月之后还是收到投稿经过专家审稿程序,已经”被该杂志接受发表这样的通知。按照没有设访问权限的公开杂志的管理模式,出版社随即通知作者,只要他们寄给出版社一张800美金的支票,他们这个文 章就可以很快正式发表。(很当然地,作者们拒绝了这个要求。)
上述这个例子真是令人十分震惊,但却是确凿无疑。然而,更具危害性的可能是一些很隐蔽的不当行为。例如,一些出版商虽然没有明确废除专家审稿程序,但却掺加了很多与学术无关的因素于其中。再如,一些杂志虽然没有大规模地明确要求所有作者一定引用自己刊登的论文,但却暗中给作者和编委施加了压力,希望他们调整参考文献来帮助提高自己杂志的影响,尽管这样的调整可能毫无科学根据。再比如,有些作者或许不是逐字逐句抄袭,但他们盗用他人的思想而故意忽略出处。对于这样的不当学术行为,如何识别和判断都无疑困难得多。对此你有何看法?这样的行为是否会严重地危害我们的科学文献及研究机构?你是否也碰到类似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仅用类似影响因子这样的文献计量学上的指标来判断一个学术成果的质量。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其实影响因子与一个杂志的质量根本没什么相关性,更别说通过影响因子来衡量其中刊登的学术论文的质量,或是这些论文的作者的学术水平了。对数学这个领域来说,由国际数学家联盟,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和国际数学统计协会共同调查发表的2008年的引用数据报告(【见4】)就很好地明了一点。我些衡量指说这们发现这标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在滥用这些指标为自己获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指标衡量的不是作者、编委或者出版社发表的科研成果的质量,而是他们肆无忌惮滥用这些指标的胆量。我经常能听到有人提出一些技术上的建议,希望能对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从而能解决上述危机。比如,将公式中的时间跨度由2年提高到5年,或者计算被引用次数的时候不能算自引次数(也就是说作者自己引自己的论文不会计算在前面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