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手六经穴--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尺骨小头、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肩胛冈、肩峰、冈下窝、冈上窝、 第一胸椎、第七颈椎、胸锁乳突肌、下颌角、目外眦、颧骨、耳屏等。 ❖ 本经主要循行于上肢外后侧,计19穴,重点穴:少泽、后溪、腕骨、支正、 天宗、颧髎、听宫。
;.
32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上肢 后溪: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与钩骨之间。
肩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平举,肩前凹陷中)
颈 扶突:平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 前、后缘之间。
面 迎香:鼻翼中点外(0.5寸)鼻唇沟中。
;.
21
;.
22
;.
23
;.
24
手阳明经穴位主治
•本经腧穴主治口、齿、鼻等头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外侧前
缘、肩前、颈部的病变。
少海 通里 阴郄 神门
心、胸、神志病
瘰疬 舌强不语、暴喑 盗汗 失眠
;.
16
手三阴经上肢腧穴总汇
;.
17
手阳明经穴概览
❖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 ❖ 掌握的解剖标志:指甲角、第二掌指关节、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
腱、腕背横纹、肘横纹、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喉结、胸锁 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鼻翼、鼻唇沟等。 ❖ 本经计20穴,重点穴位: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 曲 池、臂臑、肩髃、扶 突、迎 香。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重点掌握常用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
求
;.
;.
32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上肢 后溪: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与钩骨之间。
肩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平举,肩前凹陷中)
颈 扶突:平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 前、后缘之间。
面 迎香:鼻翼中点外(0.5寸)鼻唇沟中。
;.
21
;.
22
;.
23
;.
24
手阳明经穴位主治
•本经腧穴主治口、齿、鼻等头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外侧前
缘、肩前、颈部的病变。
少海 通里 阴郄 神门
心、胸、神志病
瘰疬 舌强不语、暴喑 盗汗 失眠
;.
16
手三阴经上肢腧穴总汇
;.
17
手阳明经穴概览
❖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 ❖ 掌握的解剖标志:指甲角、第二掌指关节、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
腱、腕背横纹、肘横纹、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喉结、胸锁 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鼻翼、鼻唇沟等。 ❖ 本经计20穴,重点穴位: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 曲 池、臂臑、肩髃、扶 突、迎 香。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重点掌握常用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
求
;.
《肺大肠经络腧穴》课件

饮食调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 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 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 通畅。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 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 免疫力,对肺大肠经的保 健也有益处。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2
肺经的穴位详解
中府穴
总结词:肺的募穴
详细描述:中府穴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也是肺的募穴,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 功效。按摩或针灸中府穴可以有效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对于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良好效果。
云门穴
总结词
调气降逆的穴位
详细描述
云门穴位于胸前中线旁开六寸的位置,是肺经上的一个穴位。云门穴具有调气降逆的作用,可以治疗咳嗽、气喘 、胸痛等症状。按摩或针灸云门穴可以有效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对于治疗胸膜炎等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是经络上 的反应点和枢纽。
经络和腧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经络的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通过腧穴 来体现和调节。
经络与腧穴的治疗作用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 、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人体自 愈机制的基础。
腧穴是经络上的反应点和枢纽 ,是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方 法的作用点。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经络的 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经络与腧穴的相互作用
经络和腧穴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经络和腧穴的相互作用是针灸、按摩 等中医治疗方法的基础。
人体内部的各种病理变化可以在体表 腧穴上反映出来,通过对体表腧穴的 观察和刺激可以了解和治疗体内的疾 病。
PART 05
2023 WORK SUMMARY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 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 肩贞 【定位】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指寸) 【主治】 肩臂痛,上肢不遂。 肩外俞 【定位】 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痛。
肩中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 开2寸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颈项强 痛。 颧髎 【定位】 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痛,颊肿等局部病。 【操作】 直刺0.3~0.5寸。 听宫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牙关不利, 齿痛等局部病。
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 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梁门 【定位】 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泄泻。 天枢 【定位】 脐中旁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泄泻,便秘, 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科病。
上巨虚 【定位】 当犊鼻下6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中指) 【主治】 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 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 条口 【定位】 犊鼻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中指) 【主治】 ①脘腹疼痛;②下肢痿痹; ③肩痛不举。 丰隆 【定位】 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主治】 ①咳嗽、痰多,癫、狂、痫 证,头痛,眩晕;②下肢痿痹;③便秘、 腹胀。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中府, 止于少商,单侧11穴。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 部病证;②肩背痛。 尺泽 【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等急症。 孔最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 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咳、喘、咳血、咽痛等肺 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经络与腧穴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口眼斜、耳聋、
热病无汗或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
产等
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无力麻痹、腹痛、腹泻、 消化不良等。
曲池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不遂、手臂痹痛、高血压、热病、癫狂、 咽喉肿痛、齿痛、腹痛、吐泻、皮肤病等
里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五)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表里经脉: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
足末端交接
2、同名经脉: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衔接经脉: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
接。
(六)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足少阳胆经 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胃经 手厥阴心包经 脾经 足少阴肾经 心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
足阳明
足太阴
手少阴
二、奇经八脉
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主要作用:其一,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二,对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外侧(足三阳经):前为阳明、中为少阳、
后为太阳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