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制品工艺规范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规格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规格一、引言混凝土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公路、桥梁、隧道等领域。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规格对于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规格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1.原材料准备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
在生产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准备,如水泥需要进行筛选、砂、石子需要进行洗涤等。
2.搅拌搅拌是混凝土制品生产的核心工艺。
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保持搅拌均匀。
3.成型混凝土制品的成型可以采用压力成型、振动成型等方法。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成型压力、振动频率等因素,以确保制品的成型质量。
4.养护混凝土制品的养护是保证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护时间、养护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制品达到预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制品的生产设备规格1.搅拌设备搅拌设备是混凝土制品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
搅拌设备的规格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如生产规模、搅拌方式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搅拌设备有强制式搅拌机、自动式搅拌机等。
2.成型设备成型设备是混凝土制品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成型设备的规格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如生产规模、成型方式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成型设备有压力成型机、振动成型机等。
3.养护设备养护设备是保证混凝土制品质量的重要设备之一。
养护设备的规格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如生产规模、养护方式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养护设备有养护箱、养护室等。
4.运输设备运输设备是混凝土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运输设备的规格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如生产规模、运输距离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运输设备有吊车、叉车等。
四、混凝土制品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
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把控,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生产要求。
水泥制品生产工艺

水泥制品生产工艺
水泥制品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将水泥原料加工成制品的过程。
下面以水泥制砖为例,简要介绍水泥制品的生产工艺。
水泥制砖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制砂、配料、混合、浇注、养护和成品加工等环节。
首先,原料处理阶段。
水泥制砖的主要原料是水泥、砂料、石料和水。
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制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破碎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
其次,制砂阶段。
为了使砖的质量更好,需要制备一定粒度的砂料,砂料的制备可以通过破碎机对石料进行破碎和筛分。
然后,配料阶段。
根据不同的砖型和制品要求,将精确计量好的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所需的配料。
接着,混合阶段。
将配好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水泥、砂料、石料和水等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形成均质的混合料。
然后,浇注阶段。
将混合好的料浇注到砖模具中,并采用振动平压技术,使混合料充分填充模具,并排除内部空隙,从而使砖块的压实度更高。
接下来,养护阶段。
浇注好的混合料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砖块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养护可以采取喷水湿养
护或覆盖湿布等方式。
最后,成品加工阶段。
待养护时间结束后,将已经养护好的砖块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成品处理,如裁剪、打磨等操作,最终得到成品砖块。
以上所述为水泥制砖的简要工艺流程,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涉及到模具设计、砖块的烘干、质量检验等环节。
不同种类的水泥制品,其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包括以上几个主要步骤。
水泥制品工艺流程

水泥制品工艺流程水泥制品工艺流程是指将水泥原料加工成各种水泥制品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水泥制品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供参考。
第一步:原料准备水泥制品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粘土、矿渣等。
在工艺流程的第一步,原料需要经过破碎、混合等工序进行预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第二步:研磨原料经过预处理后,需要进行研磨,以增加其表面积,促使其与水泥添加剂的反应,提高熟料的熟化程度。
研磨通常采用水泥磨机进行,将原料加入到磨机中,通过回转的石球和磨盘的碾压和冲击作用,使原料达到所需的细度。
第三步:烧成研磨后的原料被称为熟料,熟料经过研磨后变得十分细腻,但仍未成为水泥。
为了将熟料转化为水泥,需要进行烧成,即将熟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熟料经过烧成后,会形成矿渣玻璃、矿物化合物等新的物质,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碳酸盐气体。
这个过程通常在水泥窑中进行,通过火焰和烟气的冲击和高温的作用,使熟料达到所需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第四步:混合烧成后的熟料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混合。
正常情况下,熟料是无法直接使用的,需要添加适量的石膏或其他掺合料进行调节。
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硬化速度,使其适应不同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材料,如石灰石粉、矿渣等,以改善水泥的特性。
第五步:研磨混合后的水泥需要再次进行研磨,以增加其细度和表面积,提高水泥的活性和性能。
这个过程同样可以使用水泥磨机进行。
第六步:包装最后一步是将研磨后的水泥制成包装好的水泥袋装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水泥需要通过输送带或管道从水泥磨机中运输到包装机中,然后被装入水泥袋中,并进行密封。
包装好的水泥袋装产品可以被直接使用,也可以被存放起来。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水泥制品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
实际的工艺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水泥制品和生产工艺而有所变化,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水泥制品工艺流程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只有每个环节都精确控制,才能生产出具有良好性能的水泥制品。
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

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一、前言水泥混凝土制品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耐久性和美观度。
因此,制定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进行全面详细的规范,以便于各行业和相关人员更好地实施。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水泥混凝土制品的生产、销售、检验等环节。
三、术语和定义1.水泥混凝土制品:由水泥、砂、石等材料经过混合、浇注、振实等工艺制成的各种形状的制品,如砖、瓦、管道、板材等。
2.压力强度:水泥混凝土制品在规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3.抗渗性:水泥混凝土制品在规定条件下防水渗透的能力。
4.抗冻性:水泥混凝土制品在规定条件下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
四、分类和代码1.砖类制品:代码为GB/T 4100-2006,包括红砖、空心砖、实心砖等。
2.瓦类制品:代码为GB/T 11836-2014,包括陶瓦、水泥瓦、彩钢瓦等。
3.管道类制品:代码为GB/T 11836-2014,包括排水管、给水管、通风管等。
4.板材类制品:代码为GB/T 17657-2013,包括水泥板、硅酸钙板、钢筋混凝土板等。
五、技术要求1.砖类制品1)压力强度:全砖不得低于7.5MPa,空心砖不得低于5.0MPa。
2)吸水率:全砖不得大于20%,空心砖不得大于25%。
3)耐久性:经过100次冻融后,不得出现开裂、起泡等现象。
2.瓦类制品1)压力强度:水泥瓦不得低于7.5MPa,陶瓦不得低于5.0MPa。
2)吸水率:水泥瓦不得大于20%,陶瓦不得大于25%。
3)耐久性:经过100次冻融后,不得出现开裂、起泡等现象。
3.管道类制品1)压力强度:排水管不得低于25MPa,给水管不得低于20MPa。
2)抗拉强度:排水管不得低于45MPa,给水管不得低于40MPa。
3)抗渗性:经过12小时水压试验,不得有漏水现象。
4)抗冻性:经过100次冻融后,不得出现开裂、起泡等现象。
4.板材类制品1)压力强度:水泥板不得低于10MPa,硅酸钙板不得低于15MPa,钢筋混凝土板不得低于25MPa。
水泥生产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水泥生产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详解水泥生产工程设计是指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设备、工艺布置、管道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在建厂之前,必须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工程进行设计,以保证水泥生产工艺的正常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生产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一、工艺选择和布置规范要求1. 工艺选择规范水泥生产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工艺。
根据产品种类、原料特性和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干燥法、湿法或半干法等适合的水泥生产工艺。
同时,还需要考虑燃料选择、余热利用等技术问题。
2. 设备布置规范根据选定的工艺路线和生产能力,进行设备布置设计。
合理的设备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能耗和人工移动距离。
在设备布置时,应考虑设备之间的空间距离、连通管道的设置、操作通道的宽度等因素。
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1. 厂区总体布局设计水泥厂区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环保要求进行总体布局设计。
厂房的布置应合理,设备之间的距离要符合安全和操作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料和成品的运输问题,确保运输通道的合理畅通。
2. 厂房结构设计水泥厂房的结构设计要满足强度、稳定性和抗震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以及防火、防爆等安全要求。
厂房内部的空间划分要合理,便于工人操作和管理。
三、环保设计规范要求1. 废气处理设计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烟气、尘埃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工人的健康,必须进行有效的废气处理。
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满足排放标准,包括废气的收集、净化和排放等环节。
2. 废水处理设计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包括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包括废水的预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理等环节。
四、管道设计规范要求1. 管道布局设计水泥生产中涉及到众多的管道系统,包括原料输送、燃料输送、气体输送等。
管道布局的设计要合理,保证流程通畅,减少能耗和压力损失。
水泥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制品生产工艺流程一、前期准备1.原材料采购和检验水泥制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沙子、石子等,其中水泥是主要的原材料。
在采购时需要注意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商的信誉。
检验主要包括外观、尺寸、密度等指标。
2.设备和工具准备生产水泥制品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如混凝土搅拌机、模具、震动器等,需要提前准备和检查。
二、生产工艺1.原材料的配比根据不同的水泥制品,对原材料进行不同的配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般来说,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为1:2:3。
2.混合原材料将配好比例的原材料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一般混合时间为3-5分钟。
混合后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3.放入模具将混合好的原材料倒入模具中,并使用震动器震动,使混凝土内部排出气泡和缩短固化时间。
震动时间一般为1-2分钟,震动强度应适当。
4.固化将填充好混凝土的模具放置在固化室中进行固化。
固化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水泥制品有所不同,一般为24小时以上。
固化室的温度应适宜,一般控制在20-25℃左右。
5.脱模固化时间过后,将模具放置在脱模机上进行脱模,脱模后的水泥制品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外观质量。
6.打磨和切割根据不同的水泥制品需要进行打磨和切割,以使产品的尺寸和外观达到要求。
打磨和切割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三、质量控制1.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产品要求。
2.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工艺符合产品要求。
3.产品检验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和强度等指标,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
四、安全生产1.设备和工具检查对生产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2.操作规程对生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和制定,确保操作安全。
3.培训和教育对生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环保措施1.废水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水泥行业标准

水泥行业标准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水泥生产和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水泥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水泥行业的相关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水泥的分类与要求水泥的分类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硅酸盐水泥、硅酸脱碱水泥、矾酸盐水泥、白水泥等。
每种水泥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强度、凝结时间、化学成分等。
二、水泥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水泥生产涉及到多个工序,包括原料破碎、烧成、磨煤等。
对于每个工序,都有相应的工艺和设备要求。
例如,在原料破碎工序中,需要使用合适的破碎设备,确保原料的破碎效果。
在烧成工序中,需要控制烧成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水泥熟料的质量。
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使用和操作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水泥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水泥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是确保水泥质量的重要环节。
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成品的检验等。
常见的水泥质量检测项目包括水泥强度、凝结时间、化学成分等。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遵守检测方法和标准规定。
四、水泥的运输与储存要求水泥的运输和储存环节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确保水泥不受潮、破损或污染。
在储存环节中,需要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储存场所,并进行适当的防潮、防火措施,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安全。
五、水泥的施工与使用规范水泥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
例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使用水泥制品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规定,以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总结:水泥行业标准涵盖了水泥的分类、生产、质量控制、运输、储存、施工和使用等方面。
遵守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水泥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水泥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品质的提升。
混凝土水泥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水泥制品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水泥制品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种材料,其生产工艺流程需要进行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制成高质量的混凝土水泥制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水泥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材料准备混凝土水泥制品的生产主要需要以下原材料:水泥、骨料、细集料、添加剂和水。
在进行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水泥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生产前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泥,并进行适当的储存。
2.骨料和细集料骨料和细集料是混凝土水泥制品中的重要原材料,其品质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生产前需要对骨料和细集料进行筛分、洗涤和储存等工作,以保证其质量和干燥程度。
3.添加剂添加剂是混凝土水泥制品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其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
在生产前需要选择适量的添加剂,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储存。
4.水水是混凝土水泥制品中的溶剂,其品质和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
在生产前需要选择干净的水源,并根据混凝土的要求进行适量的投入。
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水泥制品的生产需要进行多道工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混凝土的生产。
混凝土的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称量,并将其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
在称量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材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搅拌将已称量好的原材料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适当的搅拌,使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
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的时间和速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3.输送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输送到制品模具中进行成型。
在输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以避免混凝土出现堵塞或不均匀的情况。
4.振动在混凝土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振动,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在振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振动的时间和力度,以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害。
5.养护在混凝土成型和振动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水泥制品工艺规范
本规程采用悬滚工艺成型承插口排水管的生产工艺步骤,并提出操作中关
键过程的注意事项。
本规程未涉及的内容执行GB/T11836--200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标准要求。
1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设备包括:悬滚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混凝土输送设备、二片拼装
外模、铸钢插口顶圈、钢筋骨架成型架、滚焊机以及起吊管子专用吊具,、蒸养
设施等。
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2钢筋骨架制作:
原材料及计量 砼搅拌 钢筋及加工 模具组装
钢筋骨架
管体成型
蒸汽养护
脱模
产品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
- 2 -
2.1工艺流程图如下:
2.2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2.2.1在钢筋骨架成型架上,按照图纸配筋要求,按欲制作的钢筋骨架环筋内
径的实际尺寸,调整成型架的外径,并按照环筋螺距在支撑架上作好等距标记。
2.2.2驱动回转成型架,将环向钢筋按照螺距标记缠绕在成型架上,注意其环
数与螺距的准确;钢筋骨架两端环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并应焊
接。
2.2.3将预先调直、定长切断的纵向钢筋,按照设计位置依序摆放,端头与环
筋焊住,注意两端的边环筋位置距纵筋端头不大于是10mm。
2.2.4采用手工电弧焊接加固钢筋骨架时,应预先将纵、环筋相互压紧,选用
较细焊条,调整弧焊机焊接电流较小,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避免钢
筋严重烧蚀,必要时对焊接部位取样检测其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
2.2.5加固点集中在钢筋骨架两端,以及设有层间架立筋的部位上。
2.2.6双层钢筋之间用预制的架立筋支撑。架立筋的位置在骨架两端的纵筋上,
每间隔一根纵筋设置架立筋的数量为3~5个。
完全采用人工绑扎成型钢筋骨架时,其纵筋必须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同时
企口两端必须采用人工电弧焊加固,以防止环向钢筋受到混凝土下落冲击而移
位。
3模具组装:
架立钢筋下料 架立钢筋弯制
内外层钢筋帮扎
骨架焊接加固
成品钢筋骨架 环筋用料准备
钢筋下料调直
- 3 -
3.1模具组装工艺流程如下:
3.2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3.2.1插口圈仔细涂刷机油,并设置开缝螺栓,以使蒸养过的插口圈内侧与管
子插口之间间隙,脱插口圈时不至于损坏管子插口。
3.2.2外模内壁均匀涂刷清洁机油,在钢筋骨架外面进行合模,连接合缝螺栓,
并注意防止合缝中夹住钢筋头。
3.2.3按顺序紧固合缝连接螺栓,紧固力度要适度,既要防止合缝漏浆,又要
避免造成模具失圆,为使后期插口圈顺利装入外模顶端,两侧合口处上部的两
条螺栓暂时避免大力紧固,留待插口圈就位后,再补充紧固。
4混凝土制备:
4.1混凝土等级:采用C30混凝土;
4.2混凝土参考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1:1.54:2.88:0.43
混凝土容量为2400kg/m3; 水泥用量为410kg/m3;砂:632kg/m3;石子:
1181kg/m3;水:175kg/m3;砂率:35%;需要通过试验室试拌验证后采用,
混凝土坍落度为:10~30mm。
注:水灰比要控制准确,坍落度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振动离析。形成灰浆上
浮,管子开裂;坍落度过小会使振动难度加大,形成空洞,管子局部不密实。
4.3材料质量要求:
水泥:P·O42.5或42.5R级,含碱量符合低碱水泥的要求,出厂时间短于3
模具涂清洁机油 成品钢筋骨架 成型管身 放置插口圈
套装钢筋骨架 组合两片模具 放置布料顶盖 成型插口
- 4 -
个月。
砂:河砂,细度模数Mx=2.3~3.0,含泥量、泥块含量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
求。
石子:机碎石,连续粒级,规格:5~20mm,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
求。
4.4混凝土技术要求:
按照设计配合比调整配料机的实际计量值。水泥计量精度误差不大于2%,
砂、石的计量误差不大于3%;
投料顺序合理,搅拌时间充足,水灰比准确,保证和易性。第一盘搅拌时
适当多加入部分水,以补充搅拌机、管模吸收部分水分而造成管子表面混凝土
偏干而出现蜂窝、麻面。
搅拌时间按照搅拌机类型而定,搅拌机类型推荐使用单、双滚筒式搅拌机
进行搅拌,同时搅拌时间不低于2分钟。冬季生产必须有保温措施,砂、石不
允许有冻块。
5管子成型:
5.1现场工序安排:
生产现场分为钢筋骨架成型、混凝土制备与供料、模具组装与管子成型、
蒸汽养护与管子脱模等环节。
5.2制管操作与注意事项:
5.2.1悬辊制管机的要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辊轴外径与管内径之比为
1:3~1:5。
5.2.2悬辊成型分喂料和净辊压二个阶段。喂料量应控制在压实后混凝土比挡
圈超厚3~5mm。
- 5 -
6养护、脱模与存放:
6.1蒸汽养护:
6.1.1成型后管子的蒸汽养护可以一次完成(即养护中间不脱模)。
6.1.2成型的管子放入蒸养池加池盖进行养护,(蒸养温度控制在80~85℃);
为避免管子混凝土酥裂,在管子成型初期要保证管子静停时间,在管子蒸养初
期缓慢放汽、逐渐升温,严格按照静停------升温------恒温------降温(自
然降温)对管子进行养护。养护制度为: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管子成形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
升温:每小时升温不大于25℃,时间延续2-4小时。
恒温:恒温时间随蒸养坑的效率、水泥品种、掺外加剂的情况,管壁厚度而异,
应该保证脱模砼强度为准,一般不应少于3小时。恒温最高温度:硅酸盐水泥
80℃,普通硅酸盐水泥85℃,矿渣硅酸盐水泥95℃。
注:静停的目的使混凝土中的水泥达到初凝强度,以抵抗温度影响和游
离水分蒸发:升温速度太快,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均匀,形成温差开裂。
6.1.3蒸养效益以同期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控制。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时,允许脱掉外模及起吊管子。
6.3管子的起吊、存放:
6.3.1管子起吊应使用机械设备及人工辅助来起吊,管子起吊后在空中保持管
子平稳。
6.3.2管子吊至宽敞场地后,缓慢放下使管子呈水平状态存放。
6.3.3脱模后的管子应检查外观质量,有外观缺陷的管子应及时进行修补。
注:修补管子的材料凝固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乳化环氧树脂
浆或建筑粘胶剂,处理破损修补基面后,再调和水泥与白色石粉,使颜色 接
- 6 -
近混凝土本色。修补剂凝固后,应用砂纸等工具磨平修补面。
6.3.4脱模后的管子要经常洒水继续养护,并用膜覆盖,继续养护一周以上时
间,防止混凝土干裂。
注:冬季生产不允许洒水养护。
7产品检验:
7.1产品出厂检验项目: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内水压力、
外压检验等;
7.2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