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yyp+胆道系统、胰腺、脾脏超声诊断++-+副本

yyp+胆道系统、胰腺、脾脏超声诊断++-+副本

随访观察可见囊肿的大小和张力有变化
临床表现
右上腹部疼痛、包块及黄疸。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
(四)胆道蛔虫病
病因:是肠道蛔虫并发症,可上窜经十二指肠乳头部分
或全部钻入胆道所致。
临床: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主 要 症 状 : 突 发 右 上 腹 “ 钻 顶 样 ” 剧 烈 绞 痛,可突然缓解 可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体征较微:剧烈腹痛和体征轻微是本病的特点。 可有深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 查血白细胞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粪便查到蛔虫卵
(二)胆管癌
胆管癌以肝外胆管多见;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型两种
超声表现
浸润型 病变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或出现截断现象 乳头状型 病变管腔可见实质性块状影突入,边缘不规则,与管壁分界不清
阻塞以上的管腔明显扩张
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出现转移灶
临床表现
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伴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及消化不良改变,大便可呈白 陶土色。

胆囊呈梨形,颈部指向肝门 胆囊轮廓清晰,壁光滑呈线状 囊内无回声 后壁回声增强
胆囊颈和门静脉或门脉右支 根部之间有一线状高回声带 连结,这是识别胆囊位置的 重要标志。
胆囊不显示的可能性:
操作者的技术 结石或肿瘤充满胆囊,使其液腔消失
慢性胆囊炎使得胆囊萎缩或胆囊壁肥厚而囊腔消失
患者已进食,胆囊处于胆汁排空的状态 胆囊先天性过小或缺如; 胆囊位置极端异常(可能很低或位于左侧) 胆囊切除术后(注意询问病史)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体位



仰卧位(最常用) 左侧卧位 胸膝卧位 坐位或半坐位或站立位 包括剑突下横切、右肋缘下斜切、右肋间斜切、 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右肋缘下腹直肌外 缘斜纵切

超声诊断胆系结石23例误诊漏诊分析

超声诊断胆系结石23例误诊漏诊分析

松 的结石 。这种结石 超声束 可透过 , 不产生 声影 , 似强 回声 团块 , 即所谓软结石 。 22 3 结石嵌顿 于胆囊 颈部 .. 本文 有 2例为胆囊 颈部皱褶
41 2 例为我 院门诊 及住 院患 者 , 中男 性 2 1例 , 性 其 0 女 20例 ; 2 年龄 在 l 9~7 1岁。采用 P IISE vsr H LP ni 超声诊 断 o 仪, 频率 3 5MH 。检查者当 日应禁食 8h以上 , . z 一般采用仰 卧位 , 必要 时采 用左侧 卧位 、 俯卧位 、 坐位 和站立 位。探 测方 法采取右肋下缘斜 向扫 查 、 右肋缘 下纵及横 断扫查 、 右肋 间
斜断扫查 。
2 结 果
与结石 紧紧相连 , 加之无 胆汁透 声暗 区对 比, 声像 图仅 表现 局部下 向有声 影 , 而无典型结石强 回声 图像而漏诊 。 2 24 漂浮性 结石 本 文漏 诊 3例 。其 大 多为 胆 固醇结 .. 石, 由于胆 固醇 比重轻 , 结石呈半月性 位于胆囊 底上部 , 加之 气体 干扰和操 作不够仔 细所造成 。 2 2 5 肥胖症 本文有 3例为过 度肥胖 者 , .. 因皮 下脂肪过 多, 肝脂肪浸润 , 当超声束 通过时 , 声能 被吸收 , 形成 重度误
1 资 料 与 方法
脓性胆囊炎 、 胆总管梗阻 等因素 , 引起胆 囊腔 内充满点状 回
声或沉积状弱 回声带 , 较小的结石在其掩盖下而漏诊。 2 2 2 无声影结 石 本文 有 2例均 因结石 无声影 而漏诊 。 ..
无 声 影 结 石 为 两 种 类 型 , 种 为 结 石 小 于 2rn, 一 种 为 疏 一 l另 l f
2 33 鉴别胆囊部 淋 巴结 时应改 变体位 , .. 沿胆 道作 多个 断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超声诊断

三.超声检查技术
1
1.病人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
检查前24h内少食油腻食物或 清淡饮食。
禁止服用影响胆囊收缩的药物
(阿托品及利胆素等)。
2
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及 胆系造影2-3日后进行。
2.体位:仰卧位(最常用体位)、 左侧卧位、坐位及半坐位等。
三.超声检查技术
3.仪器:常用凸阵及矩阵探头, 成人选用频率为3.5MHz的探头, 肥胖者用2.5MHz,儿童和消瘦者 用5.0MHz的探头。
③小结石型(IIIa型)
④泥沙型(IIIb型)
1
超声表现:胆囊腔内显示细小 颗粒强回声堆积于胆囊后壁及 底部,后方声影不明显,可随 体位改变缓慢移动。
2
超声表现:胆囊腔内显示粗大 颗粒强回声堆积,呈泥沙样, 后方伴宽声影明显,可随体位 改变移动。
其他类型的结石
1
胆囊颈部结石
2
胆囊壁内结石 (彗星尾征)
粗大光点,呈“云雾状”
慢性胆囊炎
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大,少 数可萎缩,出现“WES”征 增厚、毛糙,回声增强

墨菲征
阳性
阴性
其他表现
多伴有嵌顿型结石
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差
“双边影”: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其间出 现断续或连续的弱回声带。
1
2
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1
2
1
胆囊结石
思考:
如果结石发生在胆管内, 超声应该如何诊断?与胆囊 结石如何鉴别?
感谢您与我的共同学习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atching
2
2
胆囊息肉样病变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超声

胆囊超声
被检查者应禁食8小时以上。超声检查胆囊不显示而需复查 时,检查前24--48小时严格禁食脂肪餐。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 物和阿托品、利胆素等。超声检查应安排胃肠及胆道造影之前, 或钡餐检查三日之后,胆道造影两日之后在作检查。小儿或不和 作者可给安眠药后在睡觉状态下检查。
(1)、仰卧位:为最常用体位。
左肝内胆管结石
四、胆囊息肉样病变
(一)、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1、病理: 本病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使胆汁中胆固 醇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粘膜表面突出的黄色小结节, 称之为胆固醇沉着症。结节的分布有弥漫型和局部型 两种,后者多见,呈息肉样改变,故又称之为胆固醇 性息肉。
2、声像图:
(1)、胆囊的形态大小一般正常; (2)、胆囊壁可轻度增厚; (3)、形态多呈颗粒状或乳头状,多有长短不等的蒂, 或基底较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下图示)。;
胆道疾病超声检查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主讲人:张宁
第一节
胆系解剖概要
胆道系统是指将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内的管 道,分为肝内和肝外两部份。肝内部份称为肝内胆管,由毛细胆 管、小叶间胆管、段(叶)胆管及逐渐汇合而成的左右肝管组成, 在肝内形成胆管树。肝外部份包括肝总管、胆总管、胆囊。
临床表现
胆绞病是胆囊结石典型症状,可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疼痛 始于右上腹部,放射至后背和右肩胛角。部份病人疼痛发作伴高 烧和轻度黄疸,即复科三联征。查体可见右上腹部有压痛,有时 可扪及到肿大充满结石的胆囊。
声像图表现
根据胆囊内结石的大小,胆汁贮存的多少,胆囊璧萎缩以及 胆囊壁增厚情况,其声像图可分为三型。
一、左右肝管(Left and Right Hepatic Ducts)
左右肝管属于胆管在肝内的一级分支,是由叶或段胆管汇合 而成,左肝管较右肝管长。左右肝管内径0.2cm,分别走行在左 右门脉的腹侧面,从左、右肝管到小叶间胆管却有同名的门脉和 肝A分支伴行。

腹部超声诊断学ppt课件

腹部超声诊断学ppt课件
(2)胆囊颈部结石:有胆汁衬托时呈“靶环征”, 无胆汁时只表现胆囊肿大及胆囊颈部声影;
(3)泥沙样结石:表现明显的是强回声带及后方 声影,随体位变化移动;
(4)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增后,内有小的强回 声点,后方有“彗星尾征”,不随体位改变移动。
急、慢性胆囊炎
• 胆囊体积增大 • 壁弥漫性增厚,或呈双边 • 其内透声欠佳,可见稀疏或密集的点状回
2. 前列腺位于尿道顶端,尿道在其内穿过。 前列腺呈扁栗子形,其上下径、前后经及 左右经分别不超过2.0cm、3.0cm及4.0cm, 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前列腺增生。增生时 的前列腺,向膀胱凸入,故临床上较为常 见的尿潴留,绝大多数是前列腺增生所致。
3.膀胱肿瘤:其声像图表现膀胱壁有向腔内 突出的赘生物,其肿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各 不相同,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各有特点。
(二)胆囊结石声像图
1.典型结石表现
(1)在无回声的胆囊内,出现一个 或数个强回声团; (2)强回声团后方有清晰的声影; (3)强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毛糙。
2.非典型结石
(1)充满性胆囊结石:正常胆囊轮廓消失,胆囊 窝处出现弧形或半月形强回声光带,后方有较宽 的声影;
胆囊息肉 腺瘤
• 乳头状或桑葚状 • 体积小于10mm • 强回声无声影 • >10mm,<15mm,基底较宽,好发于颈部
及底部。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胰腺声像图 在其解剖位置上常见胰腺有三种形
态,长轴切面分别呈:蝌蚪形、哑铃形 及腊肠形,边界光滑、整齐,内部呈低 回声,胰头、胰体、胰尾前后经测值约 为3.0cm、2.0cm、2.0cm,贯穿胰头胰 体部,可见主胰管回声内径小于0·2cm。

胆囊与超声诊断

胆囊与超声诊断
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 囊壁斑痕化 腔缩小
胆囊炎超声诊断意义
诊断急性胆囊炎
提示合并结石/无结石 提示有无颈部嵌顿结石 提示单纯性胆囊炎、典型化脓性、坏死性 提示胆囊炎严重性及穿孔性征象
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管内小结石或炎性阻塞
鉴别诊断:
胰腺炎、阑尾炎、肝炎、肝周炎、肝脓肿、胸部疾病
急性介入性超声:胆囊造瘘术,挽救生命
假阳性:十二指肠气、肝门淋巴结及钙化
改进方法 仔细寻找 脂餐实验 ERCP
胆道蛔虫病
肠蛔虫钻进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和CBD、胆管、胆囊
临床表现:发作性腹痛、绞痛
无特殊体征(合并感染可出现黄疸)
超声表现:胆管或胆囊内“空心面征”呈平行线样
回声(可多条)。活蛔虫有蠕动,蛔虫 残体可钙化,回声强伴胆管轻度扩张
正常胆囊超声表现
位置 形态 大小 壁厚 内腔
肝下胆囊窝,多变 梨形,体部多折叠 前后径<3.5cm,长径<9cm <2-3mm(收缩时呈三层) 无回声
扫查技术
仪器 凸阵、扇扫、3-5MHz
体位+深呼吸 仰卧、左侧卧位、(30-90)直立位
扫查部位、断面 肋间、肋下缘(多部位断面) 纵断、横断(必要时冠状)
胆囊收缩功能
面积指数=长径×前后径 脂餐后1小时、2小时分别测量
表 正 常 胆 囊 脂 餐 前 后 比 较 ( 63 例 )
收缩程度 餐后 1小时
> 1 /2 1 /2 - 1 /3 1 /3 - 1 /4
< 1 /4
3 3 (5 2 .4 % ) 2 2 (3 4 .9 % )
4 ( 6 .3 % ) 4 ( 6 .3 % )


成分,呈球状非均质不定型、 充满胆囊型、悬浮型(伴彗星尾)

胆系蛔虫症超声诊断与分析

胆系蛔虫症超声诊断与分析

计学意义 , 时间分别为(55 -. 5 、2.0± .7 ; 2 .24 3 )s( 14 48 )s肝硬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显影时间较肝纤维化组 、 4 对 照组缩短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时间分别为(64 2 8 )s(5 5 43 )s ( 14 4 8 )s肝纤维化组 、 1.5± .6 、2.2± .5 、2 .0± .7 ; 肝硬化组 的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间分别 为(3 5 时 4.3±86 )s (6 7 .3 、5.8±1.6 、2 .5± 15 )s (84 8 3 )s .2 。超声造影剂到达肝肝动脉 、 门静脉显影时 间在 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肝炎
8眷 第 3 1期
Me ia n o aino hn Noe e. 01 , 18 N . 1 dclIn v t fC ia. vmb r2 1 Vo. o 3 o

9 ・ 9

影 像 与 检 验

胆 系蛔 虫 症超 声 诊 断 与分 析
申炜星 郭喜开 马海波
回顾性分析 18 年以来在笔者所在 医院就诊 的52 98 0 超声检查是 诊断胆系蛔虫 的首选方 【 摘要 】 目的 探 讨胆 系蛔虫 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a n ss g oi.
【 e od】 Sng py Gll dr s rs K yw rs oor h ; ab deac ii a l a aa s
胆 系蛔虫 为急腹症 之一 , 超声 检查是首 选诊断 方法 。笔
数见胆道阻塞显示 为高 回声 斑 、 团改变 , 并结石 时声 像 图 合 呈“ 三合征 ” 。在 52例 胆 系蛔虫 症 中有 3 0 6例 合并 胆 囊结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 病人准备:

1、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保证胆囊、胆管内
充盈胆汁,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2、检查前24小时内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
响胆汁排除的药物如阿托品

3、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
系造影2日后进行。

4、胃肠道气体较多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三、正常声像
• 胆囊个体差异很大,多数纵切呈梨形,正常胆囊 轮廓清晰,囊壁线自然光整,后壁线明亮,囊内
• 其特点: • 1:致病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厌氧菌 • 2:病因:缺血 • 3:多见于老年男性 • 4: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 5:穿孔率高,是胆囊结石穿孔的5倍 • 6:胆囊壁及囊内积气
• 【鉴别诊断] • 一、某些慢性胆囊炎可以表现出壁增厚、壁内出现暗带、囊腔内出现
回声等类似急性胆囊炎的表现,但往往是壁厚而腔小,张力状态并不 大,超声莫菲征阴性,再结合临床资料则不难鉴别。此外,在肝硬化 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某些急性肝炎的病例,胆囊壁增厚,其间亦可 出现暗带,腔内可出现回声,但是胆囊并不肿大,超声莫菲征阴 性.病史与临床表现亦不同,可资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 二、胆囊内沉积物的鉴别 胆囊内沉积性回声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脓液 或脱落的细胞屑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淤滞浓缩胆汁内形成的胆 色素钙颗粒或胆固醇结晶,多发生于有胆道梗阻患者。两者应注意鉴 别,并应注意与泥砂样结石和胆囊内伪像鉴别。 • 三、胆囊壁增厚的鉴别 常见的非胆囊疾病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是低蛋白 血症,以肝硬化腹水最显著。右心衰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亦可 见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多为胆囊壁水肿所致。
胰液反流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 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深压 胆囊区同时让病人深吸气,可有触痛反应,此即为超声莫 菲氏征(Murphy sign)阳性。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的胆 囊,严重感染时可有轻度黄疸。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增 高。X线检查可见右侧膈肌升高,右肺下叶盘状肺不张或 胸腔少量积液。 • 本病发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因而及时 确诊 和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对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 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胆 囊 腺 肌 增 生 症
局限型:胆囊底部囊壁增厚,向腔内突, 内见细小小囊性无回声结构。需与胆囊癌鉴别。
实用文档
胆 囊 腺 肌 增 生 症
节段型:前壁增厚,向腔内突实用起文,档 内可见小囊性结构。
胆 囊 腺 肌 增 生 症
弥漫型(少见):胆囊壁弥漫性实增用文厚档 ,壁内囊腔明显, 胆囊腔狭窄
胆囊结石
充填型结石
即正常胆囊液性暗区消失,胆囊内充满结石。 呈WES征,即增厚囊壁的弱回声带包绕结石 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胆囊颈部结石
1. 有胆汁衬托时,结石强回声易于显示。 2. 结石嵌顿时,结石强回声不明显,仅表现胆
囊肿大及局部声影。
实用文档
图A
胆典
S为胆囊内两枚 囊 型
结石光团,其后
颈 胆 方为声影,箭头 部 囊 所指为增厚的胆
实用文档
胆 囊 泥 沙 样 结 石
胆囊内细小颗粒状强回声点,沉积于 后壁,其后方声影不明显
实用文档
胆 囊 胆 固 醇 结 晶
图中胆囊附壁见多个光点,其后方箭头所指为彗尾征
实用文档
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
1、肠道内气体强回声团 2、胆囊内非结石性高回
声病变 3、胆囊内回声伪像 4、弯曲的胆囊颈等
实用文档
泥沙洋结石
胆囊内泥沙洋和碎小结石呈粗大颗粒状强回 声沉积于后壁,后方可伴声影。沉积层较薄 时易漏诊,需变动体位,仔细观察沉积颗粒 有无移动。
胆囊壁内结石(胆固醇结晶)
胆囊壁可毛糙,内壁见单、多发数毫米宽的 强回声点,后方伴“彗星尾征”。
实用文档
胆 囊 泥 沙 样 结 石
箭头所示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其后方声影不明显
A
囊壁
结结
石石
图B

为上图患者移动体 位后,结石光团S 移动,其后方为声 影
B 实用文档
多发性胆囊结石实用文档
胆 囊 颈 部 结 石
实用文档


E





所指为W胆囊壁,E为胆囊内充满的结石, S为其后方为声影,形成“WES三合征”
实用文档
充 填 型 胆 囊 结 石
WES三合征 实用文档
胆囊结石
蕈伞型:胆囊体部蕈伞状团块。
实用文档
蕈伞型
实用文档
蕈伞型:单发,与较宽的乳头状声像图类似。CDFI显 示内部条带状彩色血流信号。 实用文档
胆囊癌
厚壁型
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 布,后者以颈部、体部增厚显著,内壁线多 不规则,早期弥漫浸润时需与慢性胆囊炎所 致胆囊壁增厚鉴别。
混合型
2. 声像图表现
① 肝内出现强回声团,可呈斑点状、条索状、圆形 或不规则簇状,后方多伴声影。
② 结石强回声团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与伴行门脉 分支平行分布。
③ 结石近端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门脉分支形成“ 平行管征”。
实用文档
胆管结石与炎症
④ 常见并发症声像图
a. 胆石性肝脓疡:
当合并胆汁淤积或炎症感染时,肝脏肿大,边缘变 钝,肝实质回声粗大不均,可见多发脓肿。
2. 超声测量:
前后径≤3cm,长径≤9cm ,壁厚≤3mm 前后径>4cm为胆囊肿大
实用文档
正常胆系声像图
肝内胆管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位于门静脉左右支 腹侧,正常二级以上肝胆管难以显示。
肝外胆管
声像图中分上、下两段。上段易于显示,伴 行门脉主干走行,直径<伴行门脉的1/3,纵 断面二者构成双管结构。 测量:成年人内径约4-7cm,老年人略大,小儿 略小,12岁以下约2-3cm。
实用文档
胆 固 醇 性 息 肉
胆囊壁上中等回声团,有蒂实,用窄文档基底,不随体位 移动,后方不伴声影。CDFI无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腺肌增生症
病理改变(书p382) 声像图表现
① 胆囊壁增厚,分三型(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 ,向腔内隆起。
② 增厚的囊壁内有小圆形液性囊腔。 ③ 常合并胆囊壁内小结石,伴“彗星尾”征。 ④ 胆囊收缩功能亢进。 ⑤ CDFI一般无彩色血流信号。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正 常 胆 囊
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呈无回声,长径≤9cm 箭头所指从左向右依次为:胆囊颈部、胆囊体部和胆囊底部
实用文档
胆囊与胆总管
实用文档
胆总管与门脉
实用文档
胆系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肿瘤:胆囊癌 胆管良性疾病:
b. 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体积缩小,实质颗粒增粗、增强,分布不均, 肝内管系显示不清,脾脏可增大。
胆管结石与炎症,胆道蛔虫,先天性胆管囊 状扩张症,肝外胆道阻塞
胆管肿瘤:胆管癌
实用文档
胆囊结石
病理及临床概要
1. 好发于中年较胖女性,较大结石可无症状, 结石越小越易引起胆绞痛。
2. 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多见。
① 胆固醇结石多呈球形或椭圆形,常单发,直径越 0.5-5cm。
② 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钙、胆固醇、碳酸钙混合组 成,常多发,直径较小,约1cm左右,大小相似 ,堆积成多面体。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增厚胆囊壁内的小囊结构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
胆囊腺肌增生症
慢性胆囊炎
实用文档
胆囊癌
病理及临床概要
① 病因不明,但胆囊癌合并结石几率高。目前认为 胆囊腺瘤和腺肌瘤样增生是癌前病变。
② 最常发生于颈部或底部。按大体形态分为:浸润 型、结节型、混合型。按病理改变分为:硬化型 癌、胶样癌、鳞状上皮癌、乳头状癌。硬化型癌 最常见。
边影”征。 3. 胆囊腔透声差。胆囊积脓时腔内充盈稀疏或
密集的、细小或粗大的弱回声斑点,无声影 ,不随重力方向移动。 4. 多伴有胆囊结石嵌顿于颈部。 5. 发生穿孔时伴周围脓肿形成。 6. 超声莫菲非氏征阳实用性文档。

12
性 胆


1.胆囊肿大,胆囊内胆汁淤积;2.胆囊壁增厚
实用文档
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
③ 单纯胆色素结石多呈泥沙洋,较少见。
胆囊结石多合并胆囊炎且互为因果。
实用文档
胆囊结石
声像图表现
1. 典型表现
① 胆囊腔内强回声团 ② 后方伴声影 ③ 结石回声随体位移动
2. 非典型表现
① 充填型结石 ② 胆囊颈部结石 ③ 泥沙洋结石 ④ 胆囊壁内结石(胆固醇结晶)
易漏诊:颈部结石及底部结石 实用文档
伪像
实用文档
急性胆囊炎
病因、病理及临床概要
1. 由细菌侵袭或胆囊管阻塞(结石)引起,主 要病因是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
2. 早期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波及胆囊壁各层时 囊壁增厚。胆囊管阻塞致胆囊压力增高,体 积增大。
3. 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三型
① 单纯性胆囊炎 ② 化脓性胆囊炎 ③ 坏疽性胆囊炎
实用文档
即胆囊壁增厚伴有结节状或蕈伞状肿块突入 腔内。此型较多见,声像图较典型。
实用文档
厚壁型
实用文档
厚壁型: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呈弥漫性分布,内壁线 不规则,合并结石。
实用文档
混合型:体部壁局限性增厚实,用文薄档厚不均,见乳头状突起, 宽基底,表面不平整。
混合型:壁局限性增厚,薄厚不均,见蕈伞状突起, 宽基底,表面不平整,腔内透声差。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超声检查方法
(一) 仪器的选择
实用文档
一般选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0或3.5MHz。 肥胖者用 2.5MHz ,儿童和消瘦者用 5.0MHz的探头
探头的选择
实用文档
(二) 检查方法
仰卧、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胸膝卧位、 坐位或站立位。
实用文档
1.体位
(二) 检查方法
实用文档
胆囊癌
实体型
胆囊肿大,正常胆囊及液性腔消失,呈低回 声不均质实性肿块。癌肿浸润肝可使肝脏与 胆囊之间正常强回声带破坏、中断或消失; 侵及周围组织或肠袢时胆囊界限显示不清, 易误诊为肝肿瘤。 本型系晚期表现,难以手术切除。
以上五型CDFI表现可见肿块内部较丰富线状或点状 血流,呈低阻频谱。
实用文档
慢性胆囊炎
病因、病理及临床概要
1. 多与胆囊结石并存,互为因果。急、慢性胆 囊炎是胆囊结石的两个阶段。
2. 病理改变:胆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肌肉纤维
萎缩致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严重时,胆囊萎缩,充满 结石,与周围组织粘连。
3. 临床表现: 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大多有胆 绞痛史
实用文档
慢性胆囊炎
蕈伞型
肿块似蕈伞状自囊壁突入囊腔,边缘不整齐 ,基底宽,呈弱回声或等回声,可单发或多 发。单发病灶以较宽的乳头状为基本图像。
实用文档
小结节型:乳头状中等回声实,用文突档向腔内,基底较宽,表 面不平整,不移动。
小结节型:肿块内部丰富条状血流信号。
实用文档
蕈伞型:囊壁蕈伞状团块突入囊实腔用文,档 边缘不整,基底宽, 呈弱回声或等回声。
实用文档 消失,内呈低回声不均质实性肿实块用文。档
实性肿块条状及点状血流信号。
实用文档
实性肿块呈低阻血流频实谱用文。档
胆管结石与炎症
肝内胆管结石
1. 病因、病理
多为胆色素混合结石,好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及左肝管 ,梗阻近侧肝内胆管可有不同程度扩张。
声像图表现:
第一阶段:声像图无特异性,超声定性诊断困难。 第二阶段
① 胆囊肿大,囊壁增厚>3mm,毛糙; ② 囊腔透声性差,后壁可见中等、弱回声沉积物,随
体位改变缓慢移动。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差。
第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