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嵌入式的以太网通信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
段海龙;彭辉俊;程健
【期刊名称】《机械与电子》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介绍基于ARM内核的微处理器S3C44B0X、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的性能,设计了基于二者的硬件平台.并介绍了TCP/IP协议,给出了硬件接口驱动的程序实现,最终实现嵌入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段海龙;彭辉俊;程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4.7
【相关文献】
1.基于μC/OS-Ⅱ和LwIP嵌入式设备以太网通信研究与实现 [J], 刘培刚;杜靖中
2.一种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实现方法 [J], 廖凌;刘旭儒;史仪凯
3.基于ARM和W5100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J], 王广维;张浩然
4.LPC2200系列ARM芯片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与应用 [J], 王建林;庞兵
5.基于ARM的以太网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J], 吴婷婷;孙旭;谢兴红;侯富强;张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RM和以太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和以太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镜像文件。
文件系统的移植: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有效和必要的助手。
移植文件系统包括制作文件系统镜像、 Fa 上为文件系统分配存储空间以及文 在 lh s
件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有效配合。 驱动程序的设计:驱动是操作系统与硬件沟通的桥梁, 驱动设计就是编写具
体硬件的读写控制函数并向操作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
d e p et m edd e qi l e l m noe bde s t u k . vo f y m c y s Tiaie dcs eg ad e p e r e f edd e i oue t ds n dvl m n p cso e bde s t h rc n s l t t r h i n e o t s m e o ym s d alit w y o b i wta ic e e dtclco s t w i e i n a ocm in i se f e bd d oe i y e h h tl h y e f n g pci m d a ltn m c h a s uea M90 cia i p cs r h poes ue: s A s R 2T p t r e o T e csi l s h s o s . r s n d c St h r s pi evom n Te s pi evom nit c scm i g in e : c scm i g in et e eu t o o l n r p e n t h r o l nr o n s h nm oa t e bde dvl i t l T s u a s pi evom ni a e lh m edd e p g s o p o cm i g i n et f e l e o n o . e o t c s o l n r r n s tcm i ad a t t l nnee idvl m n o pe i tl o ca s dd ee p et o l n n lh o hi e s e n o . Tasl t S nl h s o h a ee p g t f edd o O kre Tiioe t m i dvl i ui o e bde r p n f e : s n f n o n ns m n a e s t , tnp n t O kr l o f t kr l i t m k im e y e T r sl t S n it cni h e e aa o e e s sm o a h a e e e s o g e n g n a t t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讯的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讯的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讯的实现
魏春娟;郑喜凤;丁铁夫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08(25)8
【摘要】介绍了以ARM处理器S3C44B0X和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为基础的网络通信的硬件设计.详细描述了uClinux下DM9000A网卡驱动程序的编写与加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网络应用程序,最终实现嵌入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经过实验,目标板和PC机成功地实现了通信,这对于网络通信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232-235)
【关键词】ARM;uClinux;网络驱动;网络编程
【作者】魏春娟;郑喜凤;丁铁夫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TP316
【相关文献】
1.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J], 莫全力;李国义;苗壮壮;彭培福
2.基于ARM的智能仪表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入实现 [J], 何轩;闫旭东;徐国旺;占林松
3.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通讯设计 [J], 石广治;刘波;姜秀杰;刘成
4.基于ARM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设计与实现 [J], 葛立明;范多旺;陈光武
5.ARM7嵌入式处理器以太网通讯的实现 [J], 卜陈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论文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socket通信设计

毕业论文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socket通信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Socket通信设计第I页摘要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综合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国防军事、自动化控制等各个领域。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和生活中广泛要求嵌入式系统终端能够完成网络通讯功能。

论文就是以ARM7 TDMI 为嵌入式开发平台,开发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嵌入式终端。

SOCKET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用于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通信。

论文选择了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LPC2200处理器,根据系统的需求,在综合各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移植带有TCP/IP协议的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裁剪和定制系统后,构建相关的文件系统。

在此基础上,编写应用程序,调用系统的Socket通信函数,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通信。

描述IP地址和端口,用于在两个论文成功的实现了嵌入式设备的网络接入功能,各个带有网络通讯功能的嵌入式终端可以相互通讯,扩大了和提高了嵌入式设备的应用范围,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7TDMI;socket;TCP/IP第II页AbstractThe embedded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gineering, national defense, automation and other field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ur production and life requires the terminal to complet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function in a wide range of embedded systems. The Paper selectthe ARM7 TDMI for embedded development platform, develop the embedd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rminal.Socket is a communication chain handle, and sends network request or response to network requests.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P address and port for both TCP / IP based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between applications,. The paper select LPC2200 embedded ARM as processor architecture, with the system need, design the integration based on transplantation with TCP / IP protocol ucLinux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The paper build related file system.after cutting and custom systems. On this basis, finished an application, and call the system function of Socket Communications, achieve server and client communication.The paper achieved the network access functions of the embedded device,the embedded with a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expand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embedded devices, and has a greater significance for embedded systems.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s;ARM7TDMI;socket;TCP/IP第III页目录1绪论 (1)1.1嵌入式系统 (1)1.2国内外现状和趋势 (2)1.3选题必要性 (3)1.4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1.5课题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 (5)2需求分析 (6)2.1任务概述 (6)2.2系统的需求分析 (6)2.2.1系统的功能需求 (6)2.2.2系统的性能需求 (6)2.3系统设计思路 (6)3系统概要设计 (9)3.1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9)3.2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9)3.3概要设计 (11)3.3.1开发环境 (11)3.3.2ARM开发环境的建立 (12)3.3.3建立程序运行调试交叉编译环境 (15)3.4模块化的设计与分析 (15)3.4.1开发板上完成的设计 (15)3.4.2PC机上完成的程序开发 (16)3.5设计基本流程 (16)4系统详细设计 (19)4.1.U C LINUX的移植 (19)4.1.1uClinux嵌入式系统的下载 (19)4.1.2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19)4.1.3应用程序库 (20)第IV页4.2.内核编译 (20)4.2.1uClinux的安装 (20)4.2.2配置uClinux (21)4.2.3构建文件系统 (23)4.3.PC机上的程序设计 (26)4.3.1嵌入式TCP /IP分析 (26)4.3.2嵌入式TCP/IP设计 (27)4.4.编程模型 (28)4.4.1TCP客户端设计 (28)4.4.2TCP服务器端主要代码分析 (30)4.5.程序下载到嵌入式硬件平台 (34)5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37)5.1测试环境和测试的条件 (37)5.2功能及数据测试 (38)5.2.1容错功能 (38)5.2.2连接成功的信息说明 (39)5.2.3数据收发功能 (39)5.3测试的结果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5)。

基于ARM技术的嵌入式网关设计.

基于ARM技术的嵌入式网关设计.

1基于 ARM 技术的嵌入式网关设计Design of ARM-Based Embedded Gateway吴海平王慧锋(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与控制系,上海 200237摘要:为解决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不同串行通信协议之间的软件接口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现场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

为此提出了通过嵌入式网关实现不同串行通信协议到以太网协议的转换方案。

嵌入式网关采用结构化设计, 其核心的协议转换模块采用了基于 ARM7TDMI 内核的 32位处理器,内嵌μCLinux 操作系统。

该网关实现了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不同串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实现了统一监控的要求。

关键词:嵌入式网关协议转换模块监控0 引言楼宇自动化中使用了大量串行通信设备,它们采用了不同的串行通信协议,导致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 和这些设备通信要时分别编写不同的软件接口,使得软件开发、维护和移植工作量增大,随着 Internet 的发展, 对现场自动化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现场设备没有以太网接口,很难实现这些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为这些设备开发具有以太网接口的串口网关。

网关又被称为网间协议变换器,用于连接采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当要求一个报文从一个网段发送到另一个网段时,网关完成对该报文的接收、翻译与转发工作。

此类网关传统上都采用 8位或 16位单片机来实现,受到运算能力、存储空间的限制,这些网关仅能提供低速和小数据量的以太网接入,而且实时性差,不能满足楼宇自动化大量监控数据传输要求。

此外,这些网关设备只支持特定设备的协议转换,通用性较差,限制了其使用。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基于 ARM 的嵌入式可组态串口网关。

在硬件上采用 SAMSUNG 公司基于 ARM7TDMI 内核的 32位处理器 S3C4510B ,它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和低成本特性,同时外接了大容量 SDRAM 和 Flash 存储器,以满足大数据量实时监控要求;软件上采用嵌入式μCLinux 操作系统,内嵌多个楼宇自动化常用串行设备的通信协议,并通过开关选择所接入设备对应的串口协议。

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在ARM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在ARM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半双工模式下 ,控制器支持 C S M MC D 协 议 ;在全 双工模 式下 ,支持 I E E E 8 0 2 _ 3 M A C 控制层协议。

在n c . c 中添加寄存器地址的定义 :
# i f d e f CO NFI G RM
# d e i f n e NE C MD
R T L 8 0 1 9 A S作为以太 网的物理层接 口,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 在收到由 主机发来的数据报后 ,侦听网络线路 。如果线路忙 ,
0 x 3 e / I s s u e a r e a d t o r e s e t , a wr i t e o t c l e a r . * /
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 1 3 在A R M 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牛永鑫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 学院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 要】 本文介 绍 了一种嵌入 式以太网接 口的设计 与实现方 法, 采用 S 3 C 4 4 B 0 x 微控 制器与以太网控制 芯片 R T L 8 0 1 9 A S 进行硬件设计 , 并对 S 3 C 4 4 B 0 x 的性能 , R T L 8 0 1 9 A S 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相关寄存 器设 置进行 了 分析和讨论 , 给 出了相 关硬件连接 图及驱动程序 的移植 , 实现嵌入 式以太网的数据
_
就等到线路空闲为止 ,否则 , 立 即发送该数据帧。在发送过程 中,
首先它添加以太 网帧头( 包括前导字段 和帧开始标志) ,然后生成 C R C校
, 0 x 7 8 , 0 x 0 0 , O x O O } ;
验码 , 最后将此数据帧发送到 以太网上。在接收过程中 , 将从 以太 网收 到的数据帧在经过解码、 去帧头和地址检验等步骤后缓存在片内。 在C R C 校验通过后 , 它会根据初始化配置 的情况 , 通知 R T L 8 0 1 9 A S 收到了数据 帧 ,最后 ,用某种传输模式O / o 模式 、M e m o r y模 式、D M A 模式) 传到 S 3 C 4 4 B 0 x 的存储 区中。

基于STM32的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

基于STM32的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

基于STM32的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引言以太网通信是当今许多嵌入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提供了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设备能够与其他设备或云服务进行通信。

STM32是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板,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非常适合用于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如何基于STM32设计一个简单的以太网通信模块。

1.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以太网通信模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整个系统的架构。

一般来说,以太网通信模块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开发板和以太网PHY芯片。

以太网PHY芯片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外部网络连接。

STM32开发板通过接口与PHY芯片进行通信,并负责处理网络数据的收发。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驱动程序和网络协议栈。

驱动程序负责与PHY芯片进行通信,控制数据的收发。

网络协议栈实现了TCP/IP协议栈,包括IP、TCP和UDP等协议。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组装和解析,以及网络连接的建立和断开。

2.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涉及PHY芯片与STM32开发板之间的连接和接口配置。

PHY芯片通常使用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接口与STM32开发板连接。

在STM32上配置相应的引脚和寄存器,使其与PHY芯片进行通信。

为了方便调试和监测网络状态,可以在硬件设计中添加LED指示灯,显示网络连接状态。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涉及驱动程序和网络协议栈的开发。

驱动程序可以使用STM32的标准外设库进行开发。

根据PHY芯片的型号和通信接口,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网络协议栈可以使用第三方库,如lwIP(Lightweight IP)等。

lwIP是一个开源的TCP/IP协议栈,提供了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支持多种硬件平台。

在软件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配置网络协议栈的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LPC2200系列ARM芯片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与应用

LPC2200系列ARM芯片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与应用

3科技创新导报S T y I 高新技术2007N O .35Sc i e nc e an 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r al d科技创新导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和T C P /I P 协议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现场。

而目前工作在工业现场的嵌入式设备大量存在的是8/16位M CU 为核心的嵌入式设备,其特点是体积小、资源有限,在完成测控任务之外很难实现T CP /I P 协议。

ARM 作为一种微处理器,在嵌入式设备中引入可使嵌入式以太网变得更快、更容易进行功能扩展。

本文介绍LPC2200系列ARM 芯片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实现,同时给出在具体系统中的应用。

1A R M 嵌入式以太网系统硬件结构嵌入式以太网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从框图中可以看出地址总线A 1~A15相连,LPC2214的A0没有被LAN91C111使用,悬空;数据总线D0~D15相连,用于16位数据传输;L AN 91C 111端的片选信号AE N 由ARM 的外部I /O 接口选通信号CS2提供;两元器件的读电平RD 、写电平W R 相连;L AN91C111中断输出信号XI NT0送到A R M 的外部中断脚X I N T 1触发中断。

T G110-S050N2是针对10/100M 以太网设计的变压滤波器,由它连接以太网控制芯片和RJ -45接头。

以太网控制芯片外接的串行EE P ROM ,用来存储以太网卡的M AC 地址。

2硬件电路设计图2是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LP C2214为以太网控制芯片分配Bank2的地址空间为:0×82000000~0×82FFFFFF 。

AT93C46是LAN91C111外接的串行E E PR O M (64×16阵列),按字访问,用来存储以太网卡的M AC 地址。

LAN91-C111使用引脚TPI N+,TPI N-,TPOUT+和TP OUT-连接耦合隔离滤波器TG110-S050N2,利用R J -45接头实现与以太网的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 页 共 68 页

目次 1 绪论 ............................................................ 2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1.2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2 1.3 嵌入式网络的关键问题 .......................................... 4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4 2 ARM嵌入式系统 ................................................... 6 2.1 系统开发环境 .................................................. 6 2.2 ARM嵌入式硬件平台 ............................................. 6 2.3 搭建ARM嵌入式开发环境 ........................................ 9 2.4 PC机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 22 2.5 本章小结 ..................................................... 22 3 ARM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开发 ...................................... 24 3.1 OSI网络模型 .................................................. 24 3.2 TCP/IP协议栈的基本概念 ....................................... 24 3.3 TCP协议基本概念 .............................................. 25 3.4 UDP协议 ...................................................... 28 3.5 本章小结 ..................................................... 29 4 ARM嵌入式的以太网通信程序设计 .................................. 31 4.1 TCP通信程序设计 .............................................. 31 4.2 TCP网络程序设计流程 .......................................... 33 4.3 TCP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程序的实现 ............................... 42 4.4 UDP通信程序设计 .............................................. 46 4.5 UDP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程序的实现 ............................... 52 4.6 本章小结 ..................................................... 54 结论 .............................................................. 55 致谢 .............................................................. 56 参考文献 .......................................................... 57 附录 1 ............................................................ 58 附录 2 ............................................................ 61 附录 3 ............................................................ 64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 页 共 68 页

1 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对于网络通信的要求逐年增高,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需求,嵌入式系统与通信网络,日日夜夜伴随着我们。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融合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嵌入式设备具有网络功能时,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平台随时浏览设备的信息,并进行操作和测试。这是在嵌入式系统在其网络性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今,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已经无法离开网络。人们进行信息的传送和交流,之所可以实时且效地,恰是因为有“信息高速公路”,而“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支撑网就是以太网[1]。“以太(Ether)”这个词,是来源自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假设出的某种媒介,用以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在下,他们认为“以太”充斥于世界各处,因此,到后来将“以太”这个假说引入到计算机局域网中,从而用来表现它在通信领域也是无处不在,就像“以太”充斥于世界中那样普遍存在。以太网可以方便的接入网络,以太网使用的通信协议也因为适用性,有着十分优异的兼容性。 当前,在嵌入式系统接入因特网的所有技术中,被使用最多的局域网通信技术即是以太网通信。通过以太网可以十分方便地搭建局域网,因而能与因特网链接。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机遇,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应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跨入嵌入式以太网时代,这些都是需要两者技术上的完美融合。 只要完成了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的链接,使嵌入式系统发展成为以太网中单独的一个节点,用户在节点可以通过网络,便捷且低代价地进行数据传输。所以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的传输功能,而在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链接的方法上做相应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基于ARM的以太网通信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具有充分的实际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几乎电子设备所有新的生机都与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关系紧密,在电子通信、医疗卫生、轻工业产品、监控安防、消费类电子、工业自动化系统等行业都有重要的嵌入式相关产品。 尤其是在消费电子相关产业,占有最高的嵌入式系统的产品的市场比重,监控安防、电子通信、医疗卫生以及其他领域紧随其后。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3 页 共 68 页

近十几年来,嵌入式系统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大量在产品中使用,CPU 也从当初8 位的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16位、32位甚至64 位的高端微处理器;从仅具备单一内核发展到提供丰富外设及接口功能;从几兆的频率发展到现在几百兆甚至1~2G 的处理速度。伴随着CPU性能的不断攀升,嵌人式系统也具备了文件系统、网络系统、图形界面系统等功能,并形成了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软件体系。跟随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扩大的嵌入式系统,全新领域应用以及商品化的需求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上面表现出了更高的需求。嵌入式系统不仅仅具有微小性、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特点,还要向高实时性、高自适应性、易于操作和棋块化的方向发展[2]。总的说来,嵌入式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1.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刚刚发展的时候,软件系统还是前后台方式的系统开发,这种开发方式也被大多数人比喻为“裸奔”。前后台方式下的软件系统的实时性差、功能单一、代码不易于维护等缺点越来越不适应嵌入式系统的高速发展,为此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引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使用能够更加丰富嵌人式系统的功能,使得产品更加稳定可靠,多任务并发的处理方式也让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得到满足,模块化的编程方式让产品的可定制性进一步增强。当前普遍使用的嵌入式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CE、μC/OS-II、Linux、VxWorks等。 这些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当属Linux具有最高的人气和应用潜力,原因是其源代码公开且具有很好的定制性和可利用性,支持硬件广泛、安全可靠、拥有众多的开发者,另外有一重要原由便是产品生产商们在研发基于Linux系统的相关产品时,通常不必为发行软件或者生产产品而支付Linux的许可费用。目前广泛应用在手机、PAD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安卓操作系统,便是由Linux的内核所开发出来的。由此可见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别是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潜力巨大。 2.网络互连: 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由互联网引发的物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网络也使得人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嵌人式设备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在硬件上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接口。传统单片机的系统对于网络连接有很大欠缺,然而现在的嵌入式处理器,却拥有了内置的网络端口,不仅拥有对TCP/IP协议的支持外,对于USB、总线、IEEE1394、蓝牙、或红外通信接口的支持,拥有上述通信接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而且还对物理层提供其驱动的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4 页 共 68 页

软件,以及对应的通讯网的协议脚本。 3.易于操作的人机界面: 嵌入式产品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如果目前的嵌入式设备还像以前DOS系统那样使用命令行操作方式的话,就不会便于人们使用和操作,那些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和事受的电子高科技产品也不会产生,嵌人式产品被大家使用和接受的程度也将大大降低。 嵌入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离不开亿万大众,嵌入式产品的亲和力和人机互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都希望在一套图形漂亮、直观简洁的界面下,仅仅通过手指点击就完成我们的操作。苹果产品的热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1.3 嵌入式网络的关键问题 在嵌入式网络上面,主要关心如下2部分的问题 1.嵌入式本身的内存大小以及其运算速度,这些硬件问题需要被考虑,虽然AT91SAM9G20有着较高的主频,但也要尽量的减少系统开支,达到最大的效率。 2.搭建合适的平台以完成通信,选择合适的平台将大大降低网络搭建的工作量,所以依照所需要的功能搭建通信平台。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通过对基于ARM嵌入式的以太网通信的研究,主要采用由Atmel公司推出的AT91SAM9G20芯片、DM9161AEP网络芯片、Nand Flash等形成设计基础,在ARM嵌入式平台中移植Linux内核,通过Linux操作系统完成TCP/IP、UDP/IP通信的功能,最终在YL-9G20开发板上进行硬件测试。 本文第2章介绍了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介绍了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的组成以及开发平台的组建,重要硬件实现部分的构成,囊括相关芯片的问题进行依次进行叙述,且对核心处理器芯片、网络控制芯片的内部结构、实现功能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分别做了相关简介;以及论述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搭建,以及基于ARM的AT91Bootstrap的移植,U-Boot的移植,Linux内核配置与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本文第3章介绍了以太网通信的基本理论,通过Linux系统实现TCP/IP、UDP通信协议,体现了Linux操作系统实现网络通信的技术优势,分别讲述协议栈中A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