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曼德》教案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精选5篇)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精选5篇)初中初二音乐教案篇11、引入: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
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3、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⑴发声练习:1= C-F 2/41 3 | 5 3 | 1 3 |mi mi mi mi ma ma5 3 | 1 0 ||ma ma ma顿音如跑操时喊1234,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
⑵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
②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⑶教师点评,合上钢琴伴奏,学习打4/4拍子,跟钢琴演唱歌曲。
初中音乐教案4篇

初中音乐教案4篇课题:身边的音乐教学目标: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2、识别音乐的心情,发挥制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学生开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展初步了解,使学生熟悉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心情及其作用教学难点:为场景配置音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音乐为《欢送进展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究1、教师提问:刚刚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识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仿照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心情与人的心情之间的关系)2、我们再观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发动进展曲》、《摇篮曲》、《国歌》等)4、学生自己探究,查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刚我们都特别熟识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方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许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展简洁的心情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识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识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量和对音乐的兴趣)三、创作与表现1、试配场景刚刚我们自己找出了很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争论,教师下去指导)3、教师供应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现沟通,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展评价。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初二音乐课程教案欣赏古典音乐

初二音乐课程教案欣赏古典音乐初二音乐课程教案-欣赏古典音乐导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质朴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古典音乐作为其中的瑰宝,历经千年的发展仍然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初二音乐课程为背景,分享一份针对初中生的欣赏古典音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典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并欣赏几位古典音乐大师的代表作品;3. 在欣赏音乐时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发现与欣赏优美音乐的兴趣和能力;5. 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个人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古典音乐是指源自于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的一类音乐形式,主要由交响乐、室内乐、协奏曲、歌剧等组成。
- 特点:以复杂的曲式结构、优雅的旋律和丰富的表情为特征,强调和谐、平衡和优美。
2. 古典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作品推荐:《小夜曲》、《婚礼进行曲》、《交响曲第四十号》 -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作品推荐:《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 -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 作品推荐:《顶上的交响曲》、《时钟交响曲》、《第九钢琴奏鸣曲》3. 欣赏古典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注意细节:聆听音乐时,要留意每个声部的表现和变化,体会其中的和声、节奏和情感变化;- 体验情感:用音乐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欢快、悲伤、庄严等;- 文化背景: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尽可能地专注聆听,并记录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发表简短的评论。
2. 知识讲解:- 以PPT形式介绍古典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示范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 介绍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的生平和代表作品,结合音乐欣赏,使学生对这些大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音乐欣赏:- 分别播放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的代表作品,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将个人的感受记录在“音乐笔记”中;-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作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或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展示。
2024最新-初中音乐教案优秀14篇

初中音乐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文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14篇初中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二、导入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
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
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四、激励表现: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2、即兴创作五、拓展、延伸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
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优秀经典音乐教案篇二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6篇(完整文档)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拟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茶杯、碟子、碗筷演奏这首歌。
2、学唱:《杵歌》。
教具预备: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难点: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走到凳子边坐好,跟着教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三、倾听倾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1、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数遍。
2、生听范唱。
3、跟着录音范唱学唱,多听。
4、师采纳听唱法教唱。
5、跟琴学唱。
6、集体齐唱。
7、师针对局部同学有难度的地方重点订正。
8、跟着录音范唱唱,跟着伴奏唱。
五、观赏《杵歌》:1、学生介绍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2、再次观赏《杵歌》。
3、随着歌曲做淘米的动作。
六、歌曲感想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杵歌》,从而知道了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同学们特别的了不起!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看,将平常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八、宣布下课唱师生再见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观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在音乐制造方面,要求学生能依据教材供应的材料参加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当肯定的角色,制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内容有严密联系的作用,主题音乐有统一影片风格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下,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学生答复,师鼓舞。
西方音乐教案初中下册

西方音乐教案初中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2. 欣赏西方音乐经典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1. 西方音乐历史简介2. 经典西方音乐作品欣赏教学重点:1. 掌握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欣赏并分析经典西方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西方音乐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复杂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对西方音乐有什么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西方音乐历史简介(10分钟)1. 概述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时期等。
2. 讲解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经典西方音乐作品欣赏(15分钟)1. 古典时期:欣赏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等作品。
2. 浪漫时期: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肖邦《夜曲》等作品。
3. 现代时期:欣赏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等作品。
四、作品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分析所欣赏作品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和声运用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了解西方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学生对西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还对西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拓展西方音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西方音乐的魅力。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生命之杯第一课时:我和你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第四课时:生命之杯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摇篮曲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三课时:鳟鱼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第一课时:樱花第二课时:深情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唱脸谱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
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
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
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教唱曲谱,再学歌曲歌词。
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或学生听钢琴视唱,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
3.每学一首歌曲,必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让个别学生(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表演唱。
4.尝试合唱教学,使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部分1.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音高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德》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欣赏印度代表性乐器西塔尔独奏曲《曼德》及塔布拉鼓的演奏,初步了解印度音乐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印度音乐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电影中的歌舞片段。导入对印度音乐文化的介绍。
二、新课学习
1. 印度的歌舞。
教师:从影片中我们感受到印度的歌、乐、舞融合得非常紧密。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印度的歌舞。
(1)介绍印度的舞蹈分为:古典舞、民族舞和流行歌舞。而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音乐,多为流行歌
舞的范畴。而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当属古典舞。
(2)观察印度古典舞的九种面部表情。请学生尝试分辨出哪一个是“爱”的表情。
学生选择后(答案为左上第一幅图),教师小结: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包括表情在内的许多
事物会有不同的含义与理解。
(3)请学生随录像(最好由教师亲自示范录像中: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一句),请学生模仿手语,
传达相互的问候。
2. 印度的乐器。
(1)教师简介香卡大师及西塔尔琴。
(2)欣赏西塔尔琴独奏《曼德》,听赏后,教师用手在空中画曲线和直线,提问学生:哪个可代表你对印
度音乐的印象?
学生选择:曲线。
(3)教师请学生补充听赏印度的电影插曲《流浪者之歌》,并在听赏后将歌曲的第一句做有装饰音与无装
饰音的对比演唱,帮助学生明确印度音乐多装饰音这一特点。
(4)结合教材图片,学生听赏塔布拉鼓的演奏,教师简介其演奏特点和要求。
3. 总结印度音乐的知识点。
(1)拉格Raga (印度音乐旋律的原型)。
(2)塔拉Tala(印度的节拍)。
(3)多装饰音。
(4)乐器西塔尔琴(香卡大师)与塔布拉鼓。
教师补充介绍:由于拉格和塔拉内涵的复杂性,我们所熟悉的旋律和节拍、节奏这些语汇都不能完全涵盖
它的含义。在本节课只需大家知道课件中所呈示的内容。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