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课标要求】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及其原因。

课前预习【必备知识】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1.收集与整理资料(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_______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_____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________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1)定性分析方法:对区域内的____________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__________、图像展示和________等。

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

(2)定量分析方法: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______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征的发展、发展的规律以及形成原因。

(3)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__________。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收集与整理资料:重点收集对衡量______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______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观反映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______。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从______和______两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预习自测】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

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

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其他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据此完成1~4题。

1.该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C.直接收集法、综合的方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2.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人文景观( )A.松辽平原B.黄淮海平原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3.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 )A.采光B.水源C.地形D.宗教信仰4.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A.生长季太短B.冬季风太强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课堂探究【问题探究】[探究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两区一带” 北部湾经济区 西江经济带
GDP 总值 ( 亿元) 3770. 17 6143. 15
GDP 实际增长率
市均 GDP
( 按可比价格计算% ) ( 亿元) 19. 81 13. 92 10. 37 942. 53 877. 59 555. 97
: 《广西统计年鉴》 ( 2012 ) 计算、 数据来源 整理。
2011 年广西 “两区一带” 人均 GD济区 33386
西江 经济带 24326
桂西资 源富集区 19958
桂西资源富集区 1667. 91
: 《广西统计年鉴》 ( 2011 —2012 ) 计算、 数据来源 整理。 ( 一) 三大区 域 经济 水 平 差 异。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 低可以根据该地区的 GDP 进行衡量。从表 1 所示的 2011 年 “两区一带” GDP 总值、 GDP 实际增长率和市均 GDP ( 即 广西 GDP ) 可以看出, 区域内每个地市的平均 目前三大经济区域 主要面临发展严重不均的情况, 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17 期
广西“ 两区一带” 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隋博文
【内容摘要】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广西的基本 区 情, 而 实现 区 域 经济 协 调 发展是 坚持 科学发展 观 和构建和 谐 社会 的 必然 要 “两区一带” ( 北部湾经济区、 求。拟以广西 西江经济带、 桂 西 资 源 富 集 区 ) 为研究 对 象, 运 用 实 证 分 析 的方 法 对三 “两区一带” 大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揭示其区域经济差异, 提出促进 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两区一带” ; 经济差异; 产业发展; 对策分析 广西 【基金项目】 〔2012 〕 49 号) 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为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课题( 项目批准号: 桂社科联 ( 1982 ~ ) , , ; 、 ; 【作者简介】 隋博文 男 河南商丘人 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 经济师 研究方向: 港口物流、 海洋经济

新形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问题探析作者:***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12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是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新时代的一个重大举措,以國家级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样本向高校学生进行广西“区情”教育,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建设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早在2008年国家就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通知强调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1]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有非常好的前景:重构“西南出海大通道”;推动桂越之间、牵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区;打造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地等等。

而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个以地方政府为主力军而推动发展的大经济区里,还有不少薄弱环节。

广西北部湾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1、广西北部湾的环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很多沿海地区经济都出现迅猛增长,而沿海的省市也都成了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比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

同时相应的沿海地区海洋污染也与日俱增,近海渔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广西沿海,环境优美成了当地政府宣传的重点,北海的银滩就是其中的代表。

现在开发北部湾经济区(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四市),海洋环境的风景如画、没有受到污染的生态环境成了宣传的优势。

广西北部湾地区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这里有几个优良的海港,毗邻越南,面向南海,是很有潜力的经济发展区,相对于其他已经开发的沿海地区,优美的环境、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都是吸引客商的好牌。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不仅对国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呢?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达,资源丰富,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放缓,逐渐成为经济较为滞后的地区。

2019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相比有明显差距。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国的发展重心之一。

由于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着如京津冀一样的发展优势。

此外,华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相当发达。

尤其是近年来,京津冀等地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正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心。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包括了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若干省市。

作为中国的发展先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

在经济发展中,华东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指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五个省。

此外,中部地区还包括了重庆、广西等地。

这里的经济因地处中心位置,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完备的交通网络。

同时,中部地区也是中国的农业中心,农业资源丰富。

5.西南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南地区坐落在中国的西部。

在经济上,西南地区一些城市像成都、重庆等也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投资。

此外,西南地区还是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

6.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区内人均GDP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历史和地理环境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相对匮乏,这也给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1.城市群崛起城市群的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浅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谢华文【摘要】本文总结了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6种类型和方向,提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建议,并构想了未来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0(025)004【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区域优势;区域经济类型和方向;政策思路;发展格局【作者】谢华文【作者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广西地处于“大西南”通道中转站,是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协作模式的中心,在东南亚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的多重辐射下,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是国家经济从西南部、南部进入东盟等国际市场的“栽体”要道。

如何利用地缘优势,跨越历史障碍,实施海洋战略,实现广西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尚待解决的重点课题,本文试对广西区域经济的若干问题做些探讨和思考。

1 广西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在1997年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首次提出把广西的区域经济划分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五大经济区的概念,确定了各个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

10多年来,各地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区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体布署下,各个区域经济区对本区域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快速发展。

桂南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初具规模。

桂中经济区工业经济实力发展速度提高,工业布局进一步整合优化。

桂北经济区的以旅游业为特色优势产业,同时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桂东经济区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区的有色金属基地、水电基地进一步壮大,山地种养业进一步发展[1~3]。

2 广西的区域优势广西位于北部湾北面黄金海岸上,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邻近港澳台,接壤中南半岛,是中国西南、华中、华南三大经济区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南、华南和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桥头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 推1动952城年市-20化01的年该进市程农,业促、轻进工区业域、经重工济业的比、工业化差异(见书本图1-16)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东部地区最大 ◆工业结构(即原因)
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劣势
缺: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限制:位置(内陆)地势(高)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农业 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工业
种植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 绿洲农业(新疆沙漠边缘) 成都平原
以重工业为主 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 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 西安的飞机制造业 新疆的石油工业 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差异(见书本图1-13)
东北:3省 东部:沿海各省(去掉头尾)+3个直辖市 西部:内新青西+陕甘宁+四川重庆+云贵+广西 中部:山西+河南+两湖+安徽+江西
1、产业结构差异(见书本图1-14)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3、城市化差异(见书本表格)

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

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

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广西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其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各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正是基于广西的这一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其区域差异展开简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开发战略,以保障广西各区域更好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迅速的提高。

关键词:区域差异;开发战略;研究;对策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往往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区域上的差异,所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同一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会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区域间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经济差距过大将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冲突,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区域经济展开探讨,通过制定一些有效的对策以避免区域经济差异过大的现象发生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广西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一)自然环境区位上的差异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所以其也是区域经济差一点客观因素,这一般具体表现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两个方面,它们通过影响区域的投资效益以及区域的整体开发水平进而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广西的整体自然环境来看,桂南地区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不仅交通发达,更是广西省人才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聚集地。

桂中、桂北地区则是广西重工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并且旅游资源丰富,这也使得这一区域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桂东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很好的带动了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而桂西地区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并且交通不便,尽管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不足,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不高。

(二)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区域经济实现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区域间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现象更加明显。

本文首先分析三大区域间发展差异情况,并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方面对影响广西“三区”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发展差异;区域经济;广西近年来,广西持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衔接。

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22年和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国家战略的全覆盖。

然而,受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广西三个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一)总体情况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不协调发展现状越来越明显。

2022年,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实现5967.15亿元,占全区的34.9%;西江经济带实现8657.32亿元,占全区的51.5%;左右江革命老区实现2389.71亿元,仅占全区的13.8%。

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方面,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公共财政收入447.06亿元,西江经济带732.05亿元,而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160.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北部湾经济区5623.51亿元,西江经济带9315.31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212.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西江经济带为3970.46亿元;北部湾经济区为2424.19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明显偏低,仅为622.41亿元;(二)人均指标对比情况从人均情况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人均GDP46054亿元,西江经济带33252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0229元;人均财政收入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为3509元,西江经济带为2812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占北部湾经济区的一半,仅有1693元;人均消费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9元,西江经济带15250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6397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摘要】运用Theil系数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各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

结合研究分析结果,广西各级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建议,为加快广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工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Theil系数一、引言近年来,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背景下,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发展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

2012年,广西全区各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为5167.51亿元,较2011年的4745.88亿元增长了8.88%。

其中,柳州市的工业增加值为1055.69亿元,是广西各地区中数值最多的地级市;南宁市的工业增加值为706.11亿元,全区排名第2位;排在第3位的是桂林市,其工业增加值为585.55亿元。

此外,工业增加值高于200亿元的地级市有梧州市(479.88亿元)、玉林市(404.39亿元)、百色市(361.92亿元)、北海市(267.77亿元)、钦州市(237.24亿元)、贵港市(229.15亿元);而其它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均低于200亿元,这些地区分别是防城港市(197.64亿元)、来宾市(189.06亿元)、崇左市(184.06亿元)、贺州市(136.10亿元)和河池市(132.96亿元)。

可见,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数据包络法和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地区工业发展差异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如:张二勋等(2000)、刘显全等(2002)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工业发展差异、重庆市区县工业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其工业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将各经济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董毅(2010)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工业利润总额、年度应交税金、企业单位数等投入产出指标,对安徽省地区间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李雪琪和熊雪如(2013)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和回归分解法,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国内学者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的相关探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的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因此,本文根据Theil系数的差异分解方法,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以及各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的角度探析地区总差异的形成及其变化原因,并深入探析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特征,为加快广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分析模型、变量和数据(一)Theil系数分析方法Theil系数,又称泰勒系数或泰尔系数,是Theil在1967年提出的用来衡量地区差异的重要指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研究领域。

根据Theil系数的相关理论,在运用Theil系数衡量地区差异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将Theil系数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以对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Theil系数,即地区总差异,其数值越大,表示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发展越不均衡;Theil系数值越小,表示地区之间的的差异越小,发展越为平衡。

Theil系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1进行表示,即:T总=T区域间+T区域内=n i=1YilogYi Pi+n i=1Yi(jYijlogYij Pij)(1)其中,T总表示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为T区域间=n i=1YilogYi Pi,区域内差异为T区域内=n i=1Yi(jYijlogYij Pij)。

n是区域个数(n=14),Yi表示i区域的指标属性值所占的比重,Pi表示i区域的人口数量所占的比重,Yij表示i区域j地区的指标属性值在i区域中的比重,Pij表示i区域j地区的指标属性值在i区域中的比重,T区域间/T 总、T区域内/T总分别表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地区总差异的贡献率。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桂东经济区(包括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和贺州市)、桂南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桂西经济区(包括崇左市、百色市和河池市)、桂北经济区(只包含桂林市)、桂中经济区(包括柳州市和来宾市)五大经济区域。

为有效探讨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在指标数据来源方面,20032012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两个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4年至2013年的《广西统计年鉴》。

为减少干扰因素,本文使用的工业增加值是由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的基比指数。

三、实证分析(一)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及比较根据公式1以及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等数据,计算得到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测算结果(略)。

从地区总差异来看,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大体上先从2003年的0.0523以较小的幅度减小至2007年的0.0479,减小了8.40%;之后迅速以25.43%的增长幅度从2007年的0.0479增加到2009年的0.0601,而后又以4.19%的幅度减小至2011年的0.0575,但随后以33.02%幅度从2011年的0.0575增加到2012年的0.0765。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在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增加的幅度较大,20032012年间地区总差异总体上增长了46.42%。

究其原因,主要受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在地区总差异中的变化影响,这也是由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出现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所致;通过以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率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率的差距在20032008年间趋于减小,在2008年间分别达到50.46%、49.54%;虽然在20092010年间两者的差距还一度有所扩大,但是在20112012年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仍不断缩小;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则不断扩大并迅速超越区域间差异而成为影响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此时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

为深入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针对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从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来看,区域间差异在20032007年间总体上有所减小,从2003年的0.0295减小到2007年的0.0253,减小了14.34%;随后在20072012年间,除了在2011年区域间差异的数值有所回落之外,总体上不断增加,这期间区域间差异扩大了36.72%。

而区域内差异在20032007年间虽然经历了先是小幅度减小、再到小幅度扩大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上变化不大,从20032007年间仅减小了0.73%;但是在20072012年间,区域内差异除了在2010年间有所回落外,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2007年的0.0226扩大到2012年的0.0420,扩大了85.65%。

可以看到,20032007年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以较小的幅度在减小,导致地区总差异在这期间也出现保持较小的幅度在减小的情况。

但是在20072012年间,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都以较大的幅度在扩大,区域内差异甚至在20112012年间的差异值大于区域间差异的差异值,进而导致了地区总差异在20072012年间整体上不断扩大;这也意味着该时段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非均衡差距在不断扩大。

(二)20032012年广西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度的比较在计算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过程中,还计算得出20032012年广西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度的测算结果(略)。

通过对区内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剖析区域内差异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并据此探讨其对总差异造成的影响。

由于桂北经济区只含有一个桂林市,因此桂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均为0,在此不再对其深入分析。

在测算结果中可以发现:首先,桂中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较其它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而言,其差异值较大且较突出,其区内差异从2003年的0.0093增加到2012年的0.0159,扩大了70.28%,且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均保持在17.86%以上,最大时达到26.00%。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桂中经济区中的柳州市和来宾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柳州市作为广西的工业强市,其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来宾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且远落后于柳州市的工业发展水平,造成两者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其次,桂西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均较小,则远小于其它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

桂西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扩大的过程,即在20032007年间有着一定的幅度减小(差异值减小了0.0008),而在20072011年间又以一定的幅度扩大(差异值增加了0.0011);紧接着在20112012年间迅速以较大的幅度扩大,20112012年间其区内差异增加了0.0034,扩大了188.47%。

究其原因,一方面既与桂西经济区的崇左市、百色市和河池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有着较大的联系,其年度工业增加值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又与百色市近年来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快有着较大的联系,使得崇左市、河池市与百色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再次,无论是桂东经济区还是桂南经济区,其区内差异和贡献率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在20102012年间这种扩大的趋势更突出;而在20032010年间桂东经济区和桂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率总体上都较为接近,同时桂东经济区在20102012年间表现出来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率的扩大幅度更大,表明该时段桂东经济区中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和贺州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进一步突显。

究其原因,桂东经济区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是由于近年来梧州市和玉林市的工业发展不断加快,而贵港市和贺州市的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低,特别是贺州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的工业发展水平。

此外,桂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主要受到近年来南宁市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加之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的工业发展与南宁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致使桂南经济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