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

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

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文章标题: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开展科学有效的测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而系统的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旨在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全方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干预和支持。

2. 方案概述2.1 测评目的- 了解幼儿在身体和认知、语言、社交及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发现潜在的发展问题和困难;- 提供教育干预和支持的依据。

2.2 测评领域- 身体发展:包括生理指标、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

- 认知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语言发展:包括听力、表达、沟通和语音能力。

- 社交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合作、分享和规则遵守。

- 情绪发展: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

3. 测评方法本方案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包括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试等。

3.1 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学习、游戏、餐饮、休息等方面,以获取幼儿的行为和交往特征。

3.2 记录通过记录幼儿在测评期间的表现和成长进程,对比历史记录,以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洞察其成长轨迹。

3.3 问卷调查通过向幼儿家长、教师等提供问卷,获取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幼儿发展背景等信息,从而综合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

3.4 标准化测试通过使用已验证的标准化测评工具,对幼儿在各个发展领域进行评估,例如动作发育检查、智力测验和语言能力测试等。

4. 评估结果和干预措施4.1 评估结果的解读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别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幼儿在各个发展领域的表现,发现潜在问题和困难。

4.2 教育干预和支持基于评估结果,设计个别化的教育干预计划,包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制定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并发展其潜能。

5. 总结与展望幼儿园生长发育测评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全面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给予干预,从而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教案 幼儿园生长观察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教案 幼儿园生长观察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教案一、概述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生长发育观察是评价儿童健康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在幼儿园进行生长发育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异常,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的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教案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二、教案目的1. 促进教师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长发育的认识,为个别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3.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为幼儿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教案内容1. 确立观察指标- 身高体重:每月测量一次,记录在幼儿个人档案上,观察生长曲线; - 运动发育:观察幼儿的运动能力,包括爬行、走路、跑跳等;- 语言发育:观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包括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 社会情绪发育:观察幼儿的社交行为和情绪表达,包括合作、共享、自控等。

2. 观察方法- 实地观察:教师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包括课堂上的活动、游戏时间等;- 定期测量:每月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在个人档案上;- 定期评估:每学期对幼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 观察工具- 观察表:针对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设计相应的观察表,便于系统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技术:借助视瓶录像、照片等技术手段记录幼儿的相关行为,从而更准确地观察和评估。

四、教案实施1. 教师培训- 开展生长发育观察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专业知识和观察方法;- 建立教师观察指导小组,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观察评估。

2. 家长参与- 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鼓励家长主动关注并配合教师进行观察;- 定期开展家长会,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达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3. 组织评估- 每学期对幼儿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向家长汇报幼儿生长发育情况;- 定期对观察工具和方法进行评估,不断完善生长发育观察教案。

五、教案效果评估1. 通过持续观察和评估,查明教案实施的效果;2. 统计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幼儿裙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案;3. 借助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幼儿生长发育观察教案的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实施方案与记录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实施方案与记录

幼儿园生长发育观察实施方案与记录一、目的:通过观察与记录,了解幼儿园中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和充分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步骤:1.确定观察指标:确定需要观察的发育指标,包括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社交和语言沟通等方面。

2.设计观察表格:制定观察表格,列明每个指标的具体观察项目,为记录提供便利。

3.观察记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观察,并记录每个幼儿在各个指标下的表现。

观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交谈、参与幼儿活动等方式进行。

4.分析整理:根据观察记录,对每个幼儿的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将幼儿的表现与发育里程碑相对照,找出幼儿可能存在的发育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5.反馈交流: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向他们介绍幼儿的发育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建议。

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幼儿发展的优势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观察记录范例:1.身体发育观察记录:观察点: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发育情况观察项目:每月测量一次体重和身高,记录到观察表格中。

观察结果:例如,“5月份体重:15kg,身高:95cm”2.认知发展观察记录:观察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情况观察项目:观察幼儿在解决问题、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的表现。

观察结果:例如,“幼儿通过拼图游戏,能够正确组装出简单的图形”3.情感社交观察记录:观察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观察项目:观察幼儿在与他人相处、表达情感、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观察结果:例如,“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4.语言沟通观察记录:观察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观察项目:观察幼儿在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语音发音等方面的表现。

观察结果:例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四、观察记录分析与应用:根据观察记录,对每个幼儿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在发育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加强相应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庭起到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作用。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体格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体格测量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测量操作。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体格测量操作技巧的掌握,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准确测量。

重点: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以及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体格测量工具(如身高计、体重秤、软尺等)。

学具:记录表格、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让学生了解体格测量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解释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身高、体重、头围为例,讲解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体格测量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生长发育基本原理2. 常用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身高体重头围3. 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正确姿势测量工具精确度七、作业设计(1)一名3岁儿童,身高90cm,体重14kg,头围50cm。

(2)一名6岁儿童,身高110cm,体重20kg,头围55cm。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儿童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园生长发育监测工作方案

幼儿园生长发育监测工作方案

幼儿园生长发育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及时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幼儿的生长发育异常状况,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长发育监测工作方案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监测内容1. 身高、体重监测在入园时和每学期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记录在档案中,以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 生活习惯和饮食监测定期了解幼儿的饮食结构,睡眠情况,生活习惯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 运动发育监测对幼儿的大肌肉活动、精细动作、舞蹈、体育、游戏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及时了解幼儿的运动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心理和社会行为监测观察幼儿的情绪、行为、社交能力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状态,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5. 健康检查每学期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各系统检查、眼、耳、鼻、喉等,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

三、监测方法1. 观察法通过教师和护士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生长发育异常情况。

2. 测评法通过专业仪器和设备对幼儿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3. 问卷调查法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情况。

四、管理措施1.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专业培训对教师和护士进行相关的生长发育监测工作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生长发育监测工作方案,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今后,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将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幼儿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监测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儿园生长发育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措施设计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措施设计
营养不良的诊断分:
ZWA< - 2中度体重低下,< - 3重度体重低下
ZHA< - 2生长迟缓及,< - 3重度生长迟缓
ZWH< - 2中度消瘦,< - 3重度消瘦
ZBMI> + 2超重> +3肥胖
2、个体评价
3、群体评价
体重不足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
三、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立题
<二)明确调查目的
1.测量器械杠杆式体重秤(不能用弹簧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用标准砝码校准体重计的准确度(50kg>和灵敏度(体重士0.1kg>。杠杆式婴儿秤要求每20g刻度间距在2mm以上。
2.测量方法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女孩可带胸罩或穿小背心>,赤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kg。
Morphological parameter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新发布的幼儿生长发育标准介绍
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9月发布的《国民体质标准<幼儿部分)》介绍
介绍生长发育的Z评分法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妇幼保健》
<三)确定调查内容与方法
<四)调查设计
<五)制定调查表
<六)确定调查评价指标与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测量点

儿童生长发育调查

儿童生长发育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篇一:1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方案设计南方医科大学教案—学年春季学期所在单位公卫学院系、教研室课程名称儿少卫生学授课对象授课教师职称教材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篇二:某地学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某地学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方案叶佳增20xx级预防医学31203041261、目的为了解某地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重点评价其营养状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2、测量内容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坐高、胸围、上臂围、肩宽、骨盆宽、足长与足高、皮褶厚度、握力、肌力、肺活量。

3、调查对象的选择按城乡、年龄、性别等分类再随机抽取的中小学校学龄儿童为对象。

考虑样本代表性时,除需严格遵守随机抽样原则、使样本构成能充分反映总体外,样本数量也是重要因素。

不同性别一年龄组的调查人数都应有足够数量。

根据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兼顾人力、物力资源和时间、调查范围等因素。

通常6岁以上可按一岁为一组,每一性别年龄组100人;l0~18岁属青春期,生长发育变化大,个体差异明显,故每一性别一年龄组应有150~175人。

4、检测仪器和方法为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要求测量仪器要精确,测量方法应统一。

正式检测前应按规定的精确度、灵敏度对所有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准。

为减小和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偏差,应严格要求现场测试人员按统一方法操作,测试前应对所有测试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经考核达到规范(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要求后方可参加正式检测,追踪调查时,应自始至终使用同一方法、同一型号仪器进行。

5、检测时间和季节许多生长发育指标即使在同一天内也有一定变化。

如身高早晨最高,经过一天活动,因椎间盘受重力性压缩、脊柱弯曲加大、足弓变平等因素影响,傍晚时身高可降低1~2cm.体重则会因进食、饮水、排便、出汗、运动消耗等原因而发生不规则变化。

一日内功能指标变化也较大,如清晨血压较低,心率、脉搏较慢;午后则有明显升高现象;运动后、情绪紧张时功能指标都会出现变化。

2024年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

2024年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

2024年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概述、体格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体格测量的重要性。

2. 使学生学会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健康管理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进行体格测量及数据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体格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体格变化,提出问题:“如何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介绍体格测量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体格测量的例题,讲解如何正确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并进行记录。

5. 数据解读(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取生长发育曲线图,分析测量数据。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测量心得,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生长发育概述2. 体格测量的重要性3.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4. 数据解读与生长发育曲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测量并记录一名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其生长发育状况。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分析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儿童健康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更多的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数据解读;4. 作业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测量方法受试者脱去鞋帽,仅穿内衣裤,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45度;足跟、臀部和肩胛部三点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保持眼耳水平位,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于右侧,轻轻移动滑测板向下,直到与头顶点接触。读数记录结果。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土0.5cm。
(二)坐高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可反映躯干生长状况,与身高结合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1)上臂紧张围:被测者用力屈曲肘关节、在肱二头肌最隆起处测量读数。
(2)上臂放松围: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在原处测量读数。
二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广泛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评价依据的是生长发育“标准”。这些“标准’’是通过大样本横断面调查资料,按城乡、男女、年龄进行分组整理。对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可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需计算百分位数。还可根据需要计算各种指数。年增加百分率和相关、回归等,制成各种标准评价表、图供有关部门应用。
一、个体发育的评价
个体发育评价内容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包括趋势)和各种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营养状态等方面。
(一)等级评价法见讲义P207~208
(二)曲线图法见讲义P208~209
(三)年增加率
根据个体逐年测量值,计算各指标的年增加百分率,观察其自身的增长速度及逐年变动规律。同时可与同性别、同年龄的“标准”年增加百分率比较,评价其该项指标的生长速度。
③统一测量时间和记录方法。
2.常用人体测量点详见图实习1—1,有以下11个骨性标识点:
(1)颅顶点:当头部保持眼耳水平面时,头顶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最高点。眼耳水平面是指通过左、右耳屏点上缘和眼眶下缘形成的水平面。
(2)肩峰点:在肩胛骨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
(3)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上端点。
(三)确定调查内容与方法
(四)调查设计
(五)制定调查表
(六)确定调查评价指标与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测量点
1.基本要求
应做到:
①所用测量仪器须经过严格校准,器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②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按规定的测量点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讲解20分钟
示教10分钟
学生熟悉器材使用20分钟
撰写报告8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
(一)身高
指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是生长发育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
1.测量器材常用的有:,
(1)身高坐高计:一个长2m的立柱垂直固定于方木底台上,沿立柱左侧有cm和mm刻度;立柱上装有可移动的滑测板;板与底台平行,与立柱垂直40cm高处装有可翻开测坐高用的活动坐板。
1.测量器材身高坐高计。
2.测量方法受测者脱帽,坐板上,骶骨部、两肩胛间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与测身高时姿势同,两腿并拢,大、小腿呈直角;测量者移动滑测板轻压头顶点后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士0.5cm。
(三)体重
是人体总的质量,综合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营养状况。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学年春季学期
所在单位公卫学院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少卫生学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教材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授课形式
讲习结合
授课时间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研究常用的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3、掌握常用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的诊断分:
ZWA< - 2中度体重低下,< - 3重度体重低下
ZHA< - 2生长迟缓及,< - 3重度生长迟缓
ZWH< - 2中度消瘦,< - 3重度消瘦
ZBMI> + 2超重> +3肥胖
三、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了解生长发育调查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研究能力。
例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广州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及营养状况的评价
(二)明确调查目的
生长发育调查,是用科学方法对个体或集体儿莺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测量。目的是研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中发现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变化原因,为提出相应卫生措施i观察、检验和评价某个单项或综合保健措施的实际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5、皮褶厚度
A、肱三头肌部
B、肩胛下部
C、腹部
三、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
A、Z评分法
幼儿测量数据-参考标准的中位数
Z评分=──────────────────
参考标准的标准差
Z值把儿童生长发育分为不同的水平:
±1为中等; > 1~≤+ 2中上; > + 2为上等;≥- 2~< - 1为中下; > - 2为下等。
(一)立题
在调查研究中具有第一位重要性,是调查设计的前提,决定调查研究方向和总体内容。立题时需要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及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指选题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非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先进性指选题对已知的规律有所发现和创新,或对原有的规律、技术或方法的修改、补充。没有新意的课题毫无价值。可行性指立题时考虑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求大、求新、求全,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实用性指立题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1.测量器械杠杆式体重秤(不能用弹簧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用标准砝码校准体重计的准确度(50kg)和灵敏度(体重士0.1kg)。杠杆式婴儿秤要求每20g刻度间距在2mm以上。
2.测量方法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女孩可带胸罩或穿小背心),赤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kg。
(4)桡骨茎突点:桡骨茎突的最下端点。
(5)指尖点:手臂下垂时,中指尖端最向下的点,也称中指指尖点。
(6)髂嵴点:髂嵴的最外突点。
(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8)胫骨点:胫骨之胫侧踝上缘最高位之点。
(9)腓骨头点:腓骨头最向外凸出的点。
(10)内踝点:胫骨内踝最下端的点。
(11)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测量以上各点高度时应采取直立姿势。根据上述测量,还可间接测得右侧上下肢各部的长度。
2、Z评分又称标准差评分即按调查数据与其相应性别及年龄组的儿童的参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标准的中位数的差值,相当该组儿童参考标准的标准差的倍数,
其公式为:
幼儿测量数据-参考标准的中位数
Z评分=──────────────────
参考标准的标准差
Z值把儿童生长发育分为不同的水平:
±1为中等; > 1~≤+ 2中上; > + 2为上等;≥- 2~< - 1为中下; > - 2为下等。
(四)营养状况评价
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是评价儿童健康和发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评价方法主要有身高标准体重法、营养指数法、皮褶厚度法等。
1、身高体重标准法
(1)体重不足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WT/A)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两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不足,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不足。体重不足率常被用来作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营养不良的诊断分:
ZWA< - 2中度体重低下,< - 3重度体重低下
ZHA< - 2生长迟缓及,< - 3重度生长迟缓
ZWH< - 2中度消瘦,< - 3重度消瘦
ZBMI> + 2超重> +3肥胖
2、个体评价
3、群体评价
体重不足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
三、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立题
(二)明确调查目的
《中国公共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
www.WHO.int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www. .com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板书
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目的要求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使用
1、身高
2、坐高
3、体重
4、胸围
4、了解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撰写。
基本内容
1、生长发育有关人体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2、身体形态测量仪器的使用
3、幼儿个体发育的评价
4、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重点
难点
1、幼儿个体发育的评价
2、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主要教学
媒体
板书
主要外
语词汇
Survey and appraisal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通过对调查所获资料的分析,可制订本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正常值,对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可作为评价儿童少年身体发育水平的“标准"。
(三)确定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发育调查内容广泛,包括人体的形态、功能、生理、生化、肉分泌及心理等许多方面。调查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少数有代表性、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