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定位解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3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七号)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统筹谋划、制度引领、优势培育、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四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拓展欧洲、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外市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

第五条自治区建立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推动、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世联_内蒙古鄂尔多斯龙湾项目定位与物业发展建议_186PPT

世联_内蒙古鄂尔多斯龙湾项目定位与物业发展建议_186PPT
鄂尔多斯集团以强大的实力和规模成为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和中国行业排头兵企业,进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中国企 业500强之列。“鄂尔多斯”作为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以 150.67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中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列。
打造世界名牌
成就系列辉煌
解读鄂尔多斯集团:强劲的发展活力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
羊绒
煤炭
伊金霍洛街

杭达
锦拉
路特

鄂尔多斯大街
龙湾
乌审街
天骄花园
鄂尔多斯广场 龙湾项目 天骄花园
合计
总建面约28万平米(地上) 总建面约25万平米(地上) 总建面约49万平米(地上)
总建面约102万平米(地上)
报告目录
Part1 开发背景分析 Part2 城市背景研究 Part3 市场环境研究 Part4 三项目整体发展战略 Part5 龙湾项目定位与物业发展建议 Part6 龙湾项目经济测算
发时序和角色扮演,实现项目整体现金流的安全稳定,获得市场合 理利润,缩短集团的输血时间,早日实现房地产集团的自我循环。
第二目标 树立品牌 扩大影响——依托集团背景,通过率先启
动项目(部分项目)的市场影响,树立鄂尔多斯房地产的品牌,奠 定市场认知度与美誉度。
第三目标 锻炼团队 复制扩张——构建可复制的发展模式经验,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064元, 增长32% 。大大高于同级别西部其他城市。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图

5.38%
14.30%
25.72%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由温饱型消费向享 乐型和发展型转变,家用轿车、旅游、文化娱 乐、交通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16.52% 4.07%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自觉承担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着力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局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要抓手,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多绿色的能源供给和农畜产品供应,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实现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和发展优势,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内蒙古要履行好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

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以其广袤的空间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复杂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键地带,对国家生态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屏障作用。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因此,内蒙古要自觉承担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坚持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正确合理地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 - ̄,txl蒙古经矫炭屋的 

一、

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 个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完善思路,超额完成了“十五”计 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 展.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从总量上看,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2.77亿 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5_3个百分点,高出 全国平均增速近6个百分点。2 ̄3--2005年经济增长速 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26元,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36.29亿元, 比200o年增长2.4倍,年均递增28%,超过“九五”时期 11.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在各省市区中的位次由第 24位上升到第19位,人均生产总值在西部地区列第1位。 从结构上看,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 年的25:39.7:35_3演变为15.7:44.1:40.2。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势头强劲,涌现出13个国家驰名商标,培育了58户国家级 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带动全区40%的农牧户参与产业 化经营。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 高,内蒙占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自主快速增长期。 二、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是“赶上了时候”。全国良好的整体经济发展形势 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部大开发、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也为内蒙古的经济 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走对了路子”。“十五”初期,自治区党委、政府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内蒙古发展的近期、中期和 远期奋斗目标。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贯穿“一条 主线”、实现“两个转变”、强化“三大动力”,加强“两项建 设”、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大之后,根 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提出近年内全区经济可 以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条件、有优势的地区可以实现跨 越式发展;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做大 [8] 蒙古工,仨 2006年第j0期 自治区国税局局长 刘景溪 经济总量;紧紧把握大好来势,力争使经济保持一个较 长的快速增长期;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搞 好“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这些思路高屋建瓴,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内 蒙古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要求,正 确地指导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抓住了机遇”。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利用我国进 入工业化中期,能源、原材料需求上升,国际和国内产业 转移加快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冶金、化 工、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煤炭和电力实 现了历史性突破,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绿色农 畜产品基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生态环境实 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紧紧把握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极 争取蒙东地区进入东北振兴规划,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全 面融人东北经济圈、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下一步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下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摘 要:8月2日,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在巴彦淖尔市举办。

论坛主题为“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自自治区发改委、区域经济合作局、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及有关人员,农发行、国开行内蒙古分行相关负责同志,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60余人参加了论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运输研究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和专题发言。

编辑部对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综述。

关键词:内蒙古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以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标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内蒙古作为黄河流域重点省区之一,生态保护的强化、区域格局的统筹、产业体系的重构,黄河文化的传播,既给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加快步伐,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走好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杨臣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题导向,做好内蒙古黄河流域的规划,做好思路上的引导,为促进黄河全流域保护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夏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表示,内蒙古必须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形成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流域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一、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生态环境脆弱尚未扭转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脆弱,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19•【字号】内党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13〕13号2013年6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以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基本原则。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要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一切从旗县(市)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四化”同步推进。

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三项改革的“三年大考”

三项改革的“三年大考”

三项改革的“三年大考”作者:洪治来源:《小康》2017年第15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精心谋篇布局三项改革,这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故事。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总书记嘱托内蒙古的这三项制度改革进展得如何呢?“复方疗法”保护生态在内蒙古,东西向的阴山山脉是维护和保持其内亚荒漠草原生态稳定的重要山脉,其中中段的大青山则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

如今,在大青山前坡游走,山上的连片森林与山脚下的广袤草原相得益彰,然而,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块生态宝地,在过去却是一片荒地。

对于资深骑友张永平而言,大青山曾是他骑行的好去处。

然而,十多年前,大青山就已慢慢淡出了他的视线。

“那时候大青山的环境就不适合骑行了。

”原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对建材需求的增大,在大青山前坡出现了很多采石场、白灰场、挖沙场、搅拌站等矿石企业,不仅弄得砂石裸露、黄沙漫天,道路也遭到了破坏,原来大面积的草地、森林也越来越小,水土流失、地被退化严重。

这样的环境破坏不仅让老百姓叹息,更是政府心中的大石头。

201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以八个发展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8337”发展思路,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并且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际上,在2012年,这一发展思路就体现在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中。

整个治理区域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承担了127平方公里,是工程的绝对主力。

对于这个投资额高达百亿的大项目,新城区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

“期限仅5年,目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80%。

在这么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面前,新城区没有当作应急工程来对待,而是全盘考量、科学论证、综合施策,运用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旧村改造、产业经营相互叠加的‘复方疗法’,系统推进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

围绕新思路 细化新举措 探索新实践——我区东部盟市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综述

围绕新思路 细化新举措 探索新实践——我区东部盟市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综述
舸 争流 的科学 发展 态势 。 技 术产 业开 发 区。
呼伦 贝尔市 各地 区各 部 门统 一思 想 , 形 成共 识 , 认 真贯 彻 自治 区 “ 8 3 3 7 ” 发 展 思路 和 市 委制 定 的 新 的发 展 思路 , 找 准发 展 定 位 , 创 新 发展 举措 , 全 力 推进 呼伦 贝尔 美 丽 发展 、 科 学 崛起 、 共享 繁荣 。阿荣 旗 围绕 强旗 富 民 的宗 旨 , 多产业 并举 , 强 力 推进 县域 经济 , 并 从项 目 建设 、 农 民增 收 、 农 牧业 产业 化 、 新 型城 镇化 建设 上大 作 文章 , 努 力打 造 呼伦 贝尔 岭 东 强 旗 。扎 兰 屯 市 突 出 “ 工业 强 市 ” , 通 过搭 建 “ 服务” “ 招 商” “ 研发 ” 平台, 调优 传统 产业 、 调强优 势 产业 、 调 大 高新 产 业、 调精 特色 产业 , 促 进丁 业经 济提 质增量 , 转型 升级 。
2 0奄 珉/ 思想理论版 网 址: h t t p : / / . j . g 。 . 。
理 论 建设/ 内蒙 古发 展定 位和 发展 路径 研 究
源, 大 力发 展现 代 农牧 业 , 把 通 辽建 成 优质 安 全农 畜产 品生
产 加 工基 地 ; 大力 发展 具 有科 尔 沁特 色 的文 化旅 游 产业 , 把 通 辽 建成 体 现草 原文 化 、 独具 北疆 特 色 的旅 游观 光 、 休 闲度 假基地 ; 依托 交 通 区 位优 势 , 加快推进“ 四园一 港 ” ( 开 发 区 综合物流园区、 科 尔 沁综 合 物 流 园区 、 空港 物 流 园区 、 木里 图工业 物 流 园区 和通 辽 内陆 港 ) 等 建设 , 把 通辽 建 成立 足 蒙 东、 面 向东 北 、 承东接西、 贯南 通 北 的 商 贸物 流 基 地 。 “ 一个 保障” 就是 要 加 强 水 、 电、 路、 讯 等 基 础 设施 建 设 , 增 强 发展 的保 障 能力 。 同时还 在通 辽 市加 快 转 变经 济发 展 方式 、 县域 经 济 、 民 营经济、 城 镇 化 发 展 上提 出 了具 体 思路 。加 快 转 变 经济 发 展方 式 将 构 建 良好 产 业 布 局 、 加 快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增 强 产 业 竞 争 力 作 为 总抓 手 。县 域 经 济发 展 按 照 扬 长补 短 , 率 先 突破 的原 则 , 科 学选 择 发 展 路径 。 民营 经 济 发 展 的 主要 思 路 是 发挥 好 市场 主体 作 用 和政 府服 务 作用 。城镇 化 发展 上 确 定 了建 设 现代 中心城 市 、 建 设魅 力 县城 、 建设 特 色 小镇 和 建设 美 丽 乡村 的 总体思 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发展定位解1
———————————————————————————————— 作者:
———————————————————————————————— 日期:
内蒙古发展定位解读
今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
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我区各项工作,提出
了“8337”的发展思路。“8337”发展思路,贵在“实”上,亮
在“新”上,无论是发展定位、发展路径,还是工作重点、主要
任务,既切合实情,又提出实招;既体现了形势任务的新变化,
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8337”发展思路,符合党的十八
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符合中央对内蒙古的—贯要求,符合自
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保持了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8337”发展思路,着眼于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立足于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抓住了内蒙古
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是内蒙古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要遵循。
“内蒙古何以选择‘8337’”、“‘8337’将给内蒙古带来什么”、
“‘8337’对内蒙古意味着什么”三个设问出发,对“8337”发
展思路进行解读———
特殊的时间,常因特定的事件而让人难以忘怀。
对于内蒙古人而言,2013年3月就是这样—个月份。就在
这个月,与区情实际进—步接轨的内蒙古发展定位高调推出。
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
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
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
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
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
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
的沿边经济带。
与八个发展定位形成呼应的是“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与发展定位息息相关的是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
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
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展思路关乎行动,行动关乎前途与命运。
沿着“8337”这—凝聚着科学发展智慧的思路,事关内蒙古
发展前途的三大命题发人深省———
内蒙古何以选择“8337”?
“8337”将给内蒙古带来什么?
“8337”对内蒙古意味着什么?
发展愿景召唤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催生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这是内蒙古的发展愿
景。
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内蒙古的发展目
标。
而实现目标,必然要有深谋远虑的发展思路。
从五个基地、两个屏障到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从“三
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到七项重点工作,“8337”发展思路
既立足于内蒙古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的愿景,又着眼于
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回应了全区人民过上
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晓俊说:“‘8337’发展思路,
既切合实际,又提出实招,既体现了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又回应
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自
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保持了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
住了内蒙古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是符合区情实际的发展思路。”
这里的区情主要指:
我区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规模,但初级产品居多。
我区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但产业低端化特征明显。
我区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位居西部第一,但两项收入均未达
到全国平均水平。
我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任务艰
巨。
我区生态建设已见实效,但生态脆弱的现状没有改变。我区
草原文化内涵厚重,但体现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却亟待做大。
我区已拥有1.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但外贸依存度只有
4.4%。
我区非资源型产业、新型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产业结构单一
的瓶颈亟待突破。
我区的县域国内生产总值虽已占全区总量的59%,但全区还
有约一半左右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旗县财政收入不到
10亿元的还有52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
区贫困县。
我区东西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和
城乡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县域经济、非公经济亟待发展壮大。
…………
毫无疑问,欠发达是内蒙古的最大区情。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的话语重心长:“必须立足欠发达的基
本区情,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紧紧扭住科
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松劲,进一步找准发
展定位。”
当前,中国已进入深度转型期与改革深水区。而转型与改革
靠的是思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于是,“8337”发展思路沸腾出
炉。但是我们更应该考量清楚:“8337”出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
因:
选择“8337”,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缓解国家能源供
需矛盾和提高我区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选择“8337”,是内蒙古借助科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推
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迫切要
求。
选择“8337”,是保障国家粮食和农畜产品安全供应、促进
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
选择“8337”,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和培育新
经济增长点、深化改革开放、发挥“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作用的
迫切要求。
选择“8337”,是保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良好
局面的现实需要……
无疑,只有选择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才能推开发展机遇之
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
这比什么都重要。
内蒙古选择“8337”,凭的是什么?
沿着“8337”思路所划定的方位,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内蒙古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风电装机容量、
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实现连年丰产,牲畜存
栏量稳定在了1亿头(只)以上,这是我区确定“8337”发展思路
的资源保障。
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蒙,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此同
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原崛起战
略、中俄蒙经贸合作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内蒙古产品走出区门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我区通过取长补短优化资本结构的时代已
经到来,这是内蒙古确定“8337”发展思路的市场保障。
内蒙古已形成能源、冶金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化工等
六大主导产业,煤电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并掌握
100多项煤炭加工专利技术,拥有五大类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战略
储备项目,我区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条件,这是内蒙古确
定“8337”发展思路的产业基础与保障。
随着富民强区进程的加快和国家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内蒙
古正在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单一的制约,惠民增收、减负增收、
产业化增收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区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的信心倍增,这是内蒙古确定“8337”发展思路的群众
基础。

“这些基础与保障充分证明,内蒙古的‘8337’思路是继往
开来的科学谋划。”自治区统计局科研所所长张晶说。
而继往开来的思路,必然伴随远大的发展抱负。“8337”发
展思路将给内蒙古带来什么?
点击与“8337”思路密切相关的内容,一句句承载着全区人
民梦想的“内蒙古承诺”为我们作答:
“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
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改善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夯
实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础。”
“推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
居持续取得新进展,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努力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努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我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进程。”
…………
“8337”发展思路直指一个目标: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
富裕、和谐美好!
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2012年,我区人均GDP已突破1
万美元,内蒙古迎来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先行工业化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进入这一阶段,一个地区
往往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
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发出这样的
声音:“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毫无疑问,正因为内蒙古的决策者们早已敏锐地洞察到了
新阶段的发展特征,‘8337’发展思路才最终走向前台。”内蒙古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栓柱说。
对内蒙古而言,“8337”发展思路意味着新的责任与使命,
是引领内蒙古走向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号角。在这铿锵有力
的号角声中,我们期待着内蒙古的新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