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

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

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文章目录*一、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二、治疗痤疮吃什么食物好*三、痤疮不能吃什么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1、中药治疗痤疮小方剂有哪些黄芩、白芷、桔梗、丹皮、皂角刺各15克,苦参、土茯苓各25克,牛膝20克,莪术、海藻各12克。

水煎服。

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清热止痒,治青少年痤疮,此伏此起等。

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白芷、连翘各10g,生甘草6g。

每日1剂,头煎、复煎药液均作口服。

用上方第3煎药液洗脸。

7天一个疗程。

3~4个疗程。

对湿热体质引起痘痘有效,体质肾虚者不可用。

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能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者。

2、痤疮的病因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3、痤疮的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

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着扩张的毛囊开口。

治疗痤疮吃什么食物好1、草莓,如果是肝火旺盛的朋友们,需要多吃点草莓,草莓的性质偏凉,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另外草莓的维生素c的含量也是非常高的,能够滋养肌肤,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

但是草莓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导致人体的病情加重。

2、西瓜,西瓜不仅能够清热降火,还具有润肺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肺热所引起的,痤疮的患者朋友们是具有非常好的调理性的作用,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特别注意,脾胃虚寒的朋友们是不建议食用西瓜的,否则会影响到人体的肠胃功能,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性的重视。

中医草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痤疮,也被称为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粉刺、丘疹和囊肿。

中医草药作为传统的痤疮治疗方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中医草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痤疮的中医理论解析在中医理论中,痤疮被归类为“疮疡”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痤疮的治疗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草药。

二、中医草药治疗痤疮的常用方剂1. 黄连清热汤黄连清热汤是治疗痤疮的经典方剂之一,其组成草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燥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痤疮症状明显且伴有炎症的患者。

2. 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是一种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方剂,常用于治疗痤疮由情志不畅引起的症状。

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薏苡仁、附子、黄柏等草药,具有调节肝气、清热排毒的作用。

3.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一种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方剂,适用于痤疮由肝郁气滞、血瘀引起的情况。

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川芎等草药,能够舒缓肝脏气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痤疮症状。

三、1. 单味草药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对单味草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丹参、鱼腥草、蒲公英等草药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这些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痤疮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2. 草药复方的研究除了对单味草药的研究,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不同草药的复方治疗痤疮的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通过将黄连清热汤与薏苡附子散相结合,发现这种复方治疗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剂的治疗。

3. 中药外用的研究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在外用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研究发现,将一些中药制剂制作成外用面膜、洗面奶等产品,可以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皮肤状况。

这些中药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痤疮病原菌的生长、清除油脂和炎症等途径发挥作用。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关于《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痤疮也就是大家常说青春痘,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痤疮的出現是很影响本人美观大方的,因此立即治疗很重要,现阶段治疗痘痘最普遍的方式便是中医治疗和药物医治,因为药物医治会存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此事很多的人都更亲睐于中医治疗,那麼,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呢?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医生介绍说,治痤疮中药方以下:第一:荆芥10克,防风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橘梗10克,浮萍草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伏苓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第二:生枇杷叶(褪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柴胡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芍9克,橘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3次,5剂为1治疗过程。

第三:原材料:柴胡、黄柏、苦参各15克,黄芩5克,特等熟石膏粉300克。

使用方法:将柴胡、黄柏、苦参及其黄芩放水煎出150ml的药汤,过虑去渣,待药水溫度降至40℃上下以后,倒进配有300克特等熟石膏粉的容器中,拌和成粘稠。

让病人平躺,用沙布扎柔顺头发后用洁面乳清理皮肤,某些有脓包者,基本消毒杀菌后,用痤疮技术专业仪器设备挤压成型感染处;用药棉将眉、眼、口遮住;随后服药糊匀称地遮盖在全部脸部,5分鐘后病人可觉得脸部发烫,持续20分钟转冷,就可以撕去,用温开水清洗脸部。

每星期2次,5次为1个治疗过程。

总的来说,坚信根据权威专家有关中药材治疗痘痘的一些方式的详尽解读,如今大伙儿针对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应当早已拥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和了解了吧,期待诸多病人盆友能够依据自身的状况去挑选适合自身的中药材,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恰当的服药。

脓包装痤疮中药方

脓包装痤疮中药方

脓包装痤疮中药方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身体壮实的青壮年。

也有些是由于平常喜食辛辣油腻之物,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较少。

导致身体湿热积聚,形成面部大小不等的炎症性结节。

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红肿热痛,出现脓肿,损坏皮肤。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治法也不同。

根据症状的不同,痤疮可分为肺热、胃热、血瘀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治疗。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脓包装痤疮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脓包装痤疮中药方肺热型主要表现为粉刺红肿疼痛,伴有瘙痒、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等特征。

治宜以清肺凉血。

处方:清肺解毒饮,双花、芦根、连翘各30克,菊花、桑叶、黄芩、桔梗各15克,知母、公英、地丁、竹叶各2c克,甘草6克,水煎服。

配合鱼腥草合剂,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化毒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连服10天为一个疗程。

胃热型主要表现为粉刺口周为多,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脓液,面部出油,伴口臭口苦,大便黏滞不爽。

治宜清利湿热,给以清胃散水煎服。

配合清胃黄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五黄丸,每次服4粒,每日3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不消,质地坚硬。

触压有疼痛.颜面皮肤粗糙。

治宜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给以化瘀汤水煎服,配合血府逐瘀丸6克,黄柏丸4粒.每日3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探究身体上长痤疮是什么引起的探究身体上长痤疮是什么引起的?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探究身体上长痤疮是什么引起的?因为在患了痤疮之后,自己的身上的病情会伴有一定的痤疮疤痕的,面对了这样的情况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专家建议,我们对于身上的病情要积极的采取正规对症的治疗措施,才是可以帮助病情实现疤痕去除的。

探究身体上长痤疮是什么引起的?在我们看到了肌肤上的痤疮一直治疗不愈,且出现了严重的疤痕的时候,自己此时要对于身上的病情在第一时间积极保证合理的诊治措施,对症施治,且到了专业的皮肤病医院诊治病情,才能让疾病治好的。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引言青春痘,又被称为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多发于青春期,也可出现在成年人身上。

青春痘不仅会影响面部外貌,还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痛苦。

中医认为,青春痘是由于皮肤毛孔堵塞,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对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青春痘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治疗方法。

常见的辨证有:1. 湿热壅滞症状表现为面部痤疮多,发红肿痛,伴有油腻感。

治疗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

2. 血热郁滞症状表现为痤疮多为红色暗疮,伴有疼痛和结痂,面部偏红。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红树皮、蒲公英等。

3. 气滞血瘀症状表现为痤疮较少,但经久不愈,且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经期血块较多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4. 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面部的痤疮较少,但面色暗黄,脾胃功能较弱,容易消化不良。

治疗可选用健脾益胃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青春痘的重要方法,其通过调节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治疗痤疮。

常用的中药有:1.丹皮: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的作用。

中药治疗青春痘可以通过煎剂服用或者外用药膏的方式进行。

一般情况下,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三、中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对整个身体的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体质。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1.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等。

2.情绪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3.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保持面部清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面奶。

中医调理的关键在于综合调理,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四、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青春痘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

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

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痤疮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一般表现为粉刺、闭口粉刺、脓包等症状。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

一、黄连泡脚材料:黄连粉、白醋制作方法:将适量的黄连粉加入热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白醋调制成热水泡脚溶液。

用法:将泡脚溶液温热到适合的温度,泡脚20-30分钟。

每周3-4次。

黄连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适合用于痤疮症状严重的情况。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免疫力。

二、三黄煮水洗脸材料:三黄粉(黄连粉、栀子粉、薏仁粉)制作方法:将三黄粉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用法:每次用3克三黄粉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洗脸巾上,轻轻揉搓后用温水洗净。

三黄粉中的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栀子和薏仁则有消炎、排毒的功效。

洗脸时用三黄粉水温和地按摩皮肤,可有效减少痤疮症状。

三、益母草面膜材料:益母草、蜂蜜制作方法:将适量的益母草煮沸后捞出,待其稍凉后将其捣烂,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将益母草面膜敷在清洁的脸部,停留15-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每周使用2-3次。

益母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蜂蜜则能保湿和镇静肌肤。

益母草面膜适用于痤疮症状较轻的情况,能够使皮肤更加光滑。

四、薏米茶材料:薏米、陈皮制作方法:将适量的薏米和陈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煮沸后,再用慢火煮熟。

用法:将薏米茶在早晚空腹时喝,每次1小碗。

薏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陈皮有理气消食的效果。

薏米茶可以调理肠胃,排毒养颜,有助于改善痤疮问题。

总结: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有黄连泡脚、三黄煮水洗脸、益母草面膜和薏米茶。

这些土方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经济实惠。

但使用中药土方治疗痤疮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中药土方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摆脱痤疮的困扰。

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验方

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验方

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验方
青春痘即是痤疮。

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无论多重的痤疮,只要松开枕骨下结节,二号三号四号药包各归其位,通常第二天就会产生明显效果。

但是如果再加上下面两组特效方剂外敷,效果更是如虎添翼。

先是痘痘变小变蔫,肿胀消失,一个疗程之后,残留的暗疮痕迹也会暗淡甚至消失,皮肤重拾细致白嫩。

双甘露的特效方:
1、材料:川贝母3~6克,纯蜂蜜一汤勺不添加其他)。

2、上两味药温水共调水服,早晚各一次。

3、快速见效祛痘,美白皮肤。

4、服用期间忌大荤和生冷。

白果酊:
白果150克,打成粗粉泡在500毫升乙醇里,密封口浸泡十天即可使用。

取白果酊药液,每天涂在患处,涂抹3~5次,20~30天左右即可根治不留疤。

我把乙醇改成了透皮液。

注意事项:
1、忌烟酒、羊肉、鸡肉、鱼肉、辣椒等发物和生冷食物。

2、治疗期间忌用一切化妆品,矿泉水洗脸。

3、治疗期间每天按说明服用维E,有助于疮口的愈合,以保证不留疤痕。

最后再强调,绝对不能用手挤,容易留痕!!!。

根治痤疮的中药方

根治痤疮的中药方

根治痤疮的中药方根治痤疮的中药方中医处方(一)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祛风,清热,利湿。

痤愈汤。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美容煎。

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加味化瘀消坚汤。

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肺热郁滞。

清肺热,行郁滞。

黄芩清肺饮。

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滋阴清热化瘀汤。

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白草枇杷饮。

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元文方。

痤疮病因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

【治法】清热,凉血行郁。

【方名】肺风粉刺汤。

【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肖延令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血热郁滞。

【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川芎9克,当归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红花6克,黄芩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杨大猷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血热风胜。

【治法】凉血疏风。

【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云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