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规划出的“花园城市”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旱在 1 6 年 ,新 加坡前 总理 3 9 并亲 定雨 树 为绿 化树 种 。通过 快
走 出樟 宜机 场坐 上 大 巴 ,沿 来后 ,包 裹 在 叶片里 的雨水 、露 李光耀 执 政 时就倡 导 植树 运动 , 路两 旁是 一棵棵 象伞 一样 的树 ,
枝 叶大 ,树 阴多。 我 问导游 这 是 因而 叫做 “ 雨树 ”。 新加 坡 全年 速 、大面 积地 种植 、移植 ,改变
新 加坡作 为国 际花 园城市 ,确 实 园林美 化用 树 。在 夜 晚或 阴湿 天 英 式建筑 掩 映在 雨 树 中 ,别 有 一 很 美丽 ,但 留给我 印象最 深 的还 气 , 雨 树 的叶子就会 闭合 ,像含 番意境 。 是绿化和雨树。
羞 草一样 下 垂 。天 晴 了 ,太阳 出 珠 纷纷落 下 来 ,像 雨 一样 飘 洒 ,
成 生 长 ,给 人 的 感 觉 是 优 雅 、舒 展 、清 秀 、苍 劲 、有 韵 。 微 风吹来 ,枝 叶随风 颤 动 ,雨树 更加 婀娜 多 姿 。城市 中心地 带 的
去 年 ,我 随 团到 了新 加坡 。
冠 可达 1 米 。 适 宜 作 行 道 树 、 5
的 功 能 性 从 服 务 于 人 的 触 觉 和 视 园 和 建筑 区 的 中 心 绿 化 带 。 人 们 础 , 以 后 要 着 眼 于 美 化 、 多 样
觉 ,到听 觉和 嗅觉 ,再 到 味觉和 可 以摆 脱机 动车 交通 的 喧 闹,漫 化 、艺术 化 ,营造 怡人 的城市 氛 灵 觉 不 断 深 化 的 过 程 , 体 现 了 以 步 在雨 树覆 盖下 的步 行 网络 中 , 围。 同时 要增 强绿 化 的功 能性 ,
新加 坡独 特 的一道 风 景 。它那 宽 大 的枝 叶遮 出大 片的 阴凉 ,遮 护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市计划局浦口直属分局张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不仅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更为新加坡的进展寻觅到了冲破口,培育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至2009年,新加坡持续10年博得最适合亚洲人居住城市这一称号,同时,随着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新加坡更是成为全世界最正确做生意地址,竞争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花园城市”建设的要紧体会建设“花园城市”不仅是种植和绿化,还包括了编制计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部门和谐、景观设计、民众参与等等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新加坡通过40连年的实践,经历和积存了许多体会。
1.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
新加坡早在1965年就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土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局、陆路交通局等部门领袖组成,专门负责制定各项政策和方法,出台了有关绿地的供给、执行与建设、爱惜政策等各项建设法规,使得土地的供给、建设的和谐、绿地的爱惜等等都有法可依。
正是由于长期的坚持和统一的领导,确保了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
2.从“花园城市”到“花园里的城市”,与时俱进,理念、内容、方法不断更新。
新加坡从一开始以绿化街道和建造公园为主,到在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增强垂直绿化,进展主题公园和建设公园联道系统;从制定道路专项绿化计划,到制定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和街道景观总蓝图,明确公园面积绿地指标;从投入绿化建设,到爱惜现有自然遗产,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从政府主导,到推行民众参与绿化打算,成立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实施提高园艺景观行业水平打算。
40连年来,伴随新加坡城市进展,“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延伸,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功能性、参与性更强,新加坡绿化建设已经进入“花园里的城市”的新时期。
3.高度重视制定各类操纵“蓝图”和打算,通过计划实现建设的统一管控。
新加坡专门设立了“绿色和蓝色”计划部份,别离制定了“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公园及水体总蓝图”、“街道景观总蓝图”,作为计划建设实施的依据。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案例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功能。
下面列举10个城市更新案例,以展示不同城市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更新项目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更新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滨海湾地区从一个废弃的港口区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市中心。
项目包括规划和建设各种公共空间、住宅和商业建筑,以及人行道、公园和绿地等。
通过城市更新,滨海湾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新加坡的地标之一。
2. 伦敦奥运会遗产城市更新伦敦奥运会遗产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奥运会场馆和周边地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
通过改造和升级奥运会场馆,伦敦成功将这些场馆转变为多功能的体育、文化和商业设施,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活动中心。
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伦敦的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3. 上海外滩城市更新上海外滩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外滩地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
通过改造和升级外滩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上海成功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滨江景观带,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
外滩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持。
4. 纽约高线公园城市更新纽约高线公园城市更新项目是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一个城市公园的城市更新工程。
通过改造和升级高架铁路,纽约成功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公园,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和锻炼的重要场所。
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
5. 东京奥运会场馆再利用城市更新东京奥运会场馆再利用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奥运会场馆的再利用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
通过改造和升级奥运会场馆,东京成功将这些场馆转变为各种文化、体育和商业设施,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活动选择。
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推动了东京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和娱乐设施。
6. 巴黎巴士底广场城市更新巴黎巴士底广场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巴黎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公共广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
新加坡介绍

6.热带岛屿,时尚旋律
民丹岛属于印度尼西亚,现租借给新加 坡,被称为“新加坡的后花园”。在这 里悠闲度假,可以体验印尼风情万种的 海岛度假方式,领略大自然带来的奇特 美景;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体验冲浪、 跳水、潜水等水上运动,让时尚的旋律 邂逅沙滩岛屿,阳光的心情洒满自由假 期
7.经典SPA,娇宠全身
4.血拼到手软
如果你要去新加坡旅游,最好把信用卡 锁在家里,因为你会想疯狂地购物。比 起人们常知道的日本、韩国,其实新加 坡樟宜机场才是亚洲最大最全的机场免 税店,经常推出诱人促销及限量产品, 化妆品价格更是低到爆,本来价格就很 划算,再加上经常有买三件以上打九五 折之类的促销
5.饕餮美食
新加坡是一个美食天堂,多元的文化和丰富 的历史使新加坡拥有了足以骄傲的美食。来 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诸多国家的饮食 文化在这个亚洲美食的大熔炉里的火热碰撞、 各显所长,无论是星级酒店的餐饮还是路边 摊位的特色小吃。海南鸡饭、鸡肉沙爹、椰 浆饭、叻沙、咖喱鱼头等名菜不可错过;每 年4月举办的新加坡美食节,更是吸引来自世 界各地的游人来此品尝风味独特的新加坡美 食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经常被媒体关注,源于它独特的魅力。 其宽松的税收政策,吸引着世界上的百万富翁 想在这里安定下来。
1.漫步花园城市
新加坡境内草茂花繁,道路两旁树木成荫, 街头到处是花园、草坪,花香草绿,空气 清新,绿化覆盖率超过46%,因此被世界 公认为“花园城市国家”。目前,新加坡 推出新的环境规划,预计用几年时间将境 内拥有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岛屿连接 起来,到时候,你从西走到东,都仿佛置 身在一整座花园中
来到民丹岛,不可不享受海边SPA。这里有 很多设计特别的SPA馆,几乎每家都有自己 的“独门秘技”,如印尼式花浴按摩,先 是从头到脚的全身香料磨砂,再以乳酪做 深度清洁按摩,林间花浴和精油按摩后, 浸泡在花瓣中,品一杯香草茶,最后涂上 滋润乳液,一位水样美人就这样诞生了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规划城市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1. 多中心结构城市往往具有多个中心,这些中心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商业中心是城市的商业活动聚集地,政府中心是行政决策的重要场所,文化中心则是艺术、娱乐和教育的中心。
这些中心相互交织,形成了城市的多中心结构。
2. 功能区划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往往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划划分。
例如,住宅区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工业区是工厂和企业的集中地,交通枢纽则是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
这种功能区划分使得城市的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其最佳的功能,提高了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
3. 空间分异城市的空间结构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
高密度的商业区域往往位于市中心,而低密度的住宅区则分布在市中心周边。
这种空间分异既反映了不同功能的需求,也反映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有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商业区域与住宅区域相互配合,减少人们的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社会公平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使得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服务和便利。
3. 保护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保留城市的绿地和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 增强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
新加坡和中国虽然都是亚洲国家,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城市规划理念,下面来分别探讨一下两国城市规划的不同点。
一、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细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以绿化为重点,以早期开垦低地为主、以及在1970年代修建的大规模公共住房为主,推动居民向集约化居住转型,以缓解人口过密的问题。
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城市花园”理念,强调城市应该充满绿色,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另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还注重细节。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以及道路系统上,新加坡都非常讲究细节,尽可能的区分不同的区域功能,并为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景点设置路标,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方便地探索城市。
二、中国注重城市规划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
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规划问题,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逐渐进行改善,通过城市重建和城市修建来改变城市的面貌和空间结构。
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已经逐渐成熟完善,不再只是建设的数字和规模,更重视城市空间的质量和居民的舒适度。
中国对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重视也是其不同于新加坡的一点。
例如,中国的古城文化保护工作被列入国家发展进程的重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融入了古城文化成分。
同时,中国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体现国家形象和地方特色,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文化、自然、人文很好地融合的“有机整体”。
三、新加坡的高效和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新加坡更强调高效和现代化。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是以瑞士的城市规划师为代表的欧美城市规划学派的代表之一,注重整体设计和快速建设。
新加坡的交通、设计、设施和管理模式都非常精细,它的城市规划重点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中国建造大型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注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铁、国际机场和大型地铁系统等。
新加坡城市规划

摘要:新加坡作为一个仅有700K㎡的国家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但是这并没有对它带来影响,新加坡的土地利用还是井井有条,交通从来不拥堵,这一切都可以归功于新加坡合理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法规借鉴正文新加坡本是一个土地狭窄、资源匮乏的小岛,自1965年独立以来,仅用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的花园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借鉴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来给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新加坡规划行政体系新加坡内阁由总理公署和15个部组成, 各部内设局、属等行政机构, 同时各部下属63个半官方的法定机构。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发展部及其下属法定机构———市区重建局。
国家发展部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 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 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而其他各部及其行政机构、法定机构以及地区政府都不具有规划职能。
这样的权力分布保证了城市规划可以顺利的进行,而不像中国一样,受到其他比自己职权大的领导或者部门的干涉。
市区重建局市区重建局全面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古迹保护, 主要职能是: 规划、建设指引、发展管制、旧屋保留、土地标售、房地产市场研究与信息汇集。
市区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
专业人员的配置使新加坡能够更专业,更有远见的来规划城市,而中国在规划建设部门里的人员配置参差不齐,有专科学历的,也有完全跟规划建设无关专业的人员,这样的情况就使得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性,系统性显得不够强。
总体规划委员会内阁中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部门有国家发展部、交通部、贸易与工业部、环境发展部、律政部等。
为了有效协调和落实这些部门和法定机构的公共建设计划和用地需求设立了总体规划委员会。
总体规划委员会由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国家发展部部长任命, 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 如国家发展部、环境部、贸工部、国防部、社会发展部、土地管理局、建屋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镇管理局、陆路交通管理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
运中心之一,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更是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然而,更令人咋舌的是,7615
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没有使这一城邦国家出现“城市病”,
相反,科学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的交通以及绿色的城市生态环
境是这里的重要标志。其成功的城市治理经验也为世界各国所借
鉴。
“防患于未然”的城市规划
从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历程来看,忧患意识一直贯穿始终。新
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早在其规划初期就聘请
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
念性的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
规划。
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主要需要解决的问
题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优化,使有限的土地尽量满足所
有的需求;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优质
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此,新加坡确定了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
的空间布局以及绿色、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的城市规划。
并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
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得就业、
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充分满足居民需要。
— 2 —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新加坡城
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着墨处。新加坡商业网点共分5级,除中
央商务区外,还有区域中心,距离市中心13公里,共规划4个;
再有小型中心距离市中心6公里,共规划5个;此外还有边缘中
心,距离市中心2.5公里,共规划6个;以及邻里中心,分布
于各住宅区内。五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要求,对网点的
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而且新增商
业设施不能影响已有商业设施的经营。使城市商业网络有序发展,
也节约了土地资源。
除了商业网点,大型住宅区的设计依照“城市规划——总体
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对此,相关专家
认为,一方面,城市规划指引了大型住宅区的开发方向;另一方
面,大型住宅区的开发也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在组团环境设
计中,新加坡强调合理分布组团内的配套设施,充分考量机动车
和行人的进出口;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轴线,建筑
与空间并重。
交通管制与公交系统
对于大型城市而言,交通问题无疑是“城市病”中最为普遍
的一种,但在新加坡这一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的国家堵车现象却
鲜有出现,这归功于其独特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及较为发达的公共
交通系统。
据了解,新加坡有两项很独特的交通管理措施。一是拥车证
— 3 —
制度。二是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这两项制度一个从控制汽车数量
入手,另一个从限制汽车的通行入手,把新加坡的交通流量控制
在合适的范围内。
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孙奇志博士介绍,新加坡的拥车证
制度始于1990年。这项制度规定只有具有拥车证的人才有资
格购买汽车,而拥车证的数量由政府控制。交通部门根据每年淘
汰车辆的数量和道路建设情况,确定每年新发放的拥车证数量。
每个月拿出一定数量的拥车证,分两次供购车者投标。一个拥车
证可以在6个月之内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期开始有效期为1
0年。当拥车证满10年之后,车主如果要继续使用原来的汽车,
必须根据最近3个月拥车证的平均价格另外购买5年或10年期
限的拥车证。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实施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来解决
繁华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新加坡在闹市区划出了限制区,规定
除公交车外的其他车辆进入限制区,都必须付费通行。
除交通管理措施外,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是对其城市整体交通
顺畅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新加坡公共交通由城市捷
运系统?穴即地铁?雪、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组成,以地铁为
主,其他客运方式为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城市捷运系统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干,现运营线路总
长130公里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日均客运量140万人次。
承担了连接主要地区间频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确保了新
— 4 —
加坡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此外,据了解新加坡的地铁网
络将延长至278公里。这意味着每百万人口铁路网络覆盖面将
扩大至51公里,超越香港和东京。
城市轻轨系统是城市捷运的补充和拓展,现有运营线路29
公里,43个站点,主要用于连接捷运站与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
从每个轻轨车站到附近的公寓最大步行距离不超过400米,大
大降低了出行者的总体交通时间。
公共汽车系统则是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
通,居民乘坐公共汽车均采用公共交通卡自动计费,同时该卡也
可用于地铁和轻轨交通,提高了运行效率。并且从2009年开
始,车资开始按照乘客所乘坐的巴士和地铁车程距离来计算,无
论中途有否转车,最终所需支付的车资以整个车程距离来收费,
让乘客“一票到底”。另外,即使是在繁忙时段,新加坡巴士也能
做到10分钟一趟。
“花园城市”的绿色建设
作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的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津
津乐道。早在1965年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建设“花
园城市”的规划目标,并设立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规划。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
并要求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
绿化覆盖率。
— 5 —
新加坡政府虽然每10年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但始终坚
持实践“花园城市”的理论。据资料显示,新加坡于上世纪60
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
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
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
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
林,进行停车场绿化;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
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
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90年代提出建设生
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
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阴树的
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进入21世纪,面向未来,又提出对城区公园干道、森林区
的林间道路、海岸线的海岸公路、郊区的乡间公路、主要出入口
的迎送公路等5种主题街道,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景观设计。
近年新加坡政府还发起一次新规划活动,主张建造更高的楼宇,
即向上发展,而不是横向发展,以便保护历史建筑物、丛林区和
红树沼泽地等。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和屋顶
花园,如向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
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
根据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
息地和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同时建设了一大批公园和绿地。
— 6 —
据统计,新加坡的公园数达340个;在每个集镇区,都规划有
面积10公顷的公园;在居民区,每隔500米就会有一个公园。
现今新加坡绿化面积占到国土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
以上,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