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合集下载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批评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的手段,更是一种能够激发思考、促进进步的力量。

在各种领域中,批评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还是社会现象,批评都是推动事物向更好发展的动力之一。

要做好批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本文将探讨批评的艺术所在,探讨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批评。

批评需要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是批评的基本准则,一个好的批评者应该摒弃个人偏见,以客观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事物。

只有客观公正,才能使批评有建设性,有效地指出问题所在,有利于改进和进步。

过多的主观情绪会导致批评失去理性,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要想做好批评,首先要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批评需要有建设性。

批评并非是简单地抨击和诋毁,而是要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一个好的批评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要想让批评有建设性,就需要对事物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中找到问题所在,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批评需要有度量和考量。

在进行批评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批评是否公正、合理、成熟。

批评者需要对被批评的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和态度,不要过于激烈和攻击性。

批评要有度量,不要过度扩大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要过于苛刻地对待被批评的对象。

要考虑到批评的影响力和后果,避免批评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更多的问题。

批评需要有文学艺术性。

好的批评不仅要有深刻的见解和分析,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和文学功底。

艺术性的批评能够更深地触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增加批评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批评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字表达,使批评既有逻辑思辨性,又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文学领域,批评更是一门艺术。

文学批评家需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品味,能够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和问题所在,通过精湛的文字表达和批评,对读者产生启迪和影响。

好的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更是对人性、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思想碰撞,引发读者对文学作品和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提升高校审美教育之我见

提升高校审美教育之我见
程 ,是 一个 充 满想 象 的过 程 ,也 是 一 个 再 创 造 的过 程 ,想 要 培 养 学 生
的审美想象 能力Biblioteka ,一方 面有赖于大量 的艺术欣赏 的实践来 获得 ,而另 外一 方面则是代理过 学 生参 与生 活 、关 注生 活 、感受 生 活 、积 累生 活 ,丰富 自己的情感 , 增加记忆 的储备 ,不断增加审美 想象能力 ,从 而获得 强烈 的审美感受 。比如在柴 可夫斯基 的 《 天鹅湖》 时,需要学 生深 入了解 乐曲创 作的年代 背景 、生活背景等 ,同时还可 以了解作 曲 者本 身的精 力 ,才 能更好地 在聆 听 时 ,发挥 想象 ,把握 作 品 中的情 感 、美 感以及 丰富的内涵。 4 .通过艺术创作来 培养学 生的审美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静态的艺术欣 赏能力 固然重要 ,但是欣 赏能力仅仅是 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因而在 当前 , 高校艺术教育 中审美 教育的最 高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 审美创造 力。 所谓艺术创造力 ,指的就是 通过艺术创作或者表演 等动态 的艺术


个 性 可 言 的大 众 化 审 美 。
3 .缺乏审美体验 。审美教 育 的宗 旨是 培养学 生正确健 康 的审美 观 ,在这一过程 中 ,审美教 育要 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情感 的唤醒 ,鼓励 学生走进作品 ,感受作 品中包含 的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高 尚的审美情 趣 ,并 以此达到净化学生心灵 的功效。而在当前 ,这种 审美 教育仅 仅 停留在浅表层次 。 4 .审美实践少 。当前 ,高校往往 把审美 教育 限制在 学校 内部进 行 ,这是一种相对滞后 的审美教 育理念 ,因为与社会 的脱钩 ,在实 践 中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人格 的缺陷。 二 、提升 高校 审美教 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艺术教育 中的审美教 育 问题 颇多 ,原 因是 多方面 的。但是 , 我们应该认识到 ,无论是 主观原 因还是 客观原因 ,都要尽 快采取措施 来不断强化审美教育 ,尊 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充分发 挥出审美教 育 的审美功能 ,从而 引导 学 生更 好地 分 析美 、判断 美 、理 解 美 和创 造 美 。具体来说 ,我们 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 : 1 .通 过艺术熏陶来培养学生 的审美心境 。 高校审美教育 的主要 内容和手段就是艺术教育 。因此 ,高校 艺术 教育本身就包含 了审美教 育的内涵。一般来说 ,艺术教 育有利于提 高 大学生 的审美 能力 ,有利 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有利于提 高大学生 的思 想品德 。 艺术教育是高校 审美教 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因而,审美教育 本 身就是高校艺术教 育的一 个组成部分。作为审美教育 的主要渠道 ,艺 术教育是人类审美 意识最 充分 、最集中的发展形式 ,是 塑造大学生 健 康人格 、提升大学生思想 品德 、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 的重要途径 。通 过艺术教育 ,审美 目 标 才能得 以达成 ,学生也 会逐渐 提高 审美能 力 , 逐渐拥有一颗善于 审美的心 灵。如此 一来 ,即使面对 生活 中的纷扰 , 学生仍然能够从容 面对 , 保 持心境的 良好和健康 。例 如 ,当学生聆 听 到优美 的小提琴演奏 的 《 梁祝》 这首乐 曲时 ,不仅 眼前会 浮现出主人 公梁 山伯和祝英 台的凄美恋情 ,为之撒一掬 同情 的泪水 并深深 陶醉在 优美的音乐声之 中。再比如当学生聆听到江苏 民歌 《 茉莉花》 时 ,会 联想到洁 白的花朵 ,淡雅 的花香 ,采花的少女 以及真 挚的恋情 等 ,情

浅析课堂上的批评艺术

浅析课堂上的批评艺术

浅析课堂上的批评艺术摘要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明确批评学生的目的,应注重批评的艺术,对学生的成长无疑是具有良性推动性作用的。

关键词课堂批评艺术1831年,歌德在批评雨果的剧本《玛利安·德洛姆》时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优点,就是作者对描绘细节很擅长,这当然还是一种不应小看的成就。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种称赞,其实是批评了雨果在描绘细节上花了太多的功夫,而行文不够简练的毛病。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

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要用到批评这种方法。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特别是那些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更愿意听老师的表扬,不愿意听到老师的批评。

那么怎样的批评才容易让学生接受呢?怎样才能使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呢?这就涉及到批评的“艺术”问题。

简单粗暴的批评,这种方法不要说是小学生,就是任何人都很难接受。

要选择适当的场合,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要记住,“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同语言、态度的批评,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一、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

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客观实际地来分析,不要凭自己的喜好,无限地上纲上线,对学生横加指责。

对学生的犯错,要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不要粗暴地一棍子打死,从主观上说,可能是由于意志不够坚强或努力不够,从客观上说,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尤为注意的是有些差生在课堂上犯错误,其实是对群体冷遇了他们的一种反映,不想让大家遗忘他们,他们的犯错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同学的关注。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犯的错误从多个方面予以本质的分析,摒弃自己对学生先入为主的好恶态度,尤其是对差生的厌恶,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批评,才能保证批评的客观性、有效性,学生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让批评这朵“艺术之花”绽放

让批评这朵“艺术之花”绽放

让批评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发表时间:2013-01-14T14:32:46.1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杨小香[导读] 总之,教师的教育方式得法则事半功倍。

因此在工作中应多表扬、少批评。

——探究批评教育的有效性杨小香江西省高安中学330800 摘要:批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批评教育的有效性,达到教育的目的,批评要得法,教育要有方。

批评讲究科学性、艺术性,使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唤醒灵魂,点燃思想的作用。

关键词:批评恰当适宜适度艺术性有效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师必须实施的一个环节,然而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让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近几年,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导致学生过激行为的事件屡有发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批评学生,这确实是值得教师们去探究反思的一个问题。

笔者从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已有数年,这其中有过经验和教训,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带班实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批评来提高它的有效性。

一、批评的时机要恰当批评教育学生选择时机很重要。

例如:早晨就不宜批评学生,早晨是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如果教师仅因为学生迟到、没做卫生值日等等这些小错误就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样容易使学生的心情不快,甚至这一天的心情都可能郁闷,这种心情又如何去谈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犯的不是什么大错误(如上通宵网、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需要及时批评教育的,最好不要放在早晨。

对于那些自觉性较好、偶尔犯错误的学生只要提醒一下即可;对于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尽量选择在下午放学后,或晚自习时比较好,选择这个时候,学生情绪一般不容易激动,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可能更愿接受。

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效果会更好些。

浅谈批评艺术中的情感功能

浅谈批评艺术中的情感功能

2019/4A妮A;裁歹教学研究•教法新探浅谈批评艺术中的情感功能文/上海市民办洋泾外国语学校李海燕【摘要】批评的过程是由批评者向被批评者提出意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其不良后果的过程。

批评是在特定的背景、关系、感情色彩等条件下进行的。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教师采取何种批评的方式•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联系当前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浅谈情感功能在批评艺术中的作用。

【关键词】批评艺术情感功能我在工作中一直都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批评艺术,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

我认为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加强情感功能在批评艺术中的作用。

一、批评艺术中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批评是在被批评的一方有了错误的思想或行为后发生的。

批评的进行是由批评者向被批评者提出意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其危害的过程。

批评是为了帮助教育被批评者、促进其尽快改正错误。

所以批评是在特定的背景、关系、感情色彩等条件下进行的。

教师要斟酌犯错误的学生可能有的心理活动,釆取适合的批评方式,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自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特别注意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将情感心理学中的情感功能灵活运用于批评艺术中。

二、批评艺术中的情感功能运用教师在批评中要善于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

通过学习情感心理学,结合情感的功能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摸索出以下几条。

1.批评艺术中情感的信号功能这里的信号功能是指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的信息传递功能。

表情是这一心理现象特有的表现形式,它包括面部、言语和体态表情。

达尔文认为人类表情最初只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具有适应功能。

而现代人则赋于表情传递信息的主要功能,因此被称为“非言语行为”,但它比言语更有独到之处。

如果教师能把情感的信号功能正确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收效是显而易见的。

浅谈小学教育中批评的艺术

浅谈小学教育中批评的艺术

成长中孩子呢? 由此可见 ,表扬并 不能解 决一切 问题 ,对于一 些犯 了 “ 这是个 小 问题 ,我 相信 ,以后 不 会 再 有 了” 。听完 老 师 的 话 ,这 错误的孩子 ,为 了帮助他们对 其 自 身 的错误行 为或思 想提高认识 ,适 个学 生立 即把 垃圾扫 起来倒 掉 了 。 当的批评也是老师们必不可少 的教 育手段 之一。俗话说 “ 良药苦 口利 4 .2 幽默式 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为人 师长 者 , 难 免会 给 “ 患 者” 开 出 “ 批 具有 高超艺 术 的教育 者常 常运 用幽 默 的方 式对 学 生进 行 批评 。 评 ”这 剂 良药 ,但作为教 育者 ,高 明、机 巧、妥 贴 、受听 的语言可 能 在批 评过程 中,使 用 富有 哲 理 的 故事 、有 趣 的 双 关 语 、形 象 的 比 更受学生欢迎.要使 “ 逆耳 ”变 为 “ 顺 耳” ,这 就要 求我 们老 师必 须 喻 、诙 谐 的发言 等 等 ,使 批 评在 轻 松 愉快 的气 氛 中进 行 ,能 收 到 注意批评 的策略 ,以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显露 出来 ,面对老 师 严 厉 的批 评 教 育 一 时 难 以接 受 ,容 易 产 生 逆 反心 理 ,不 良的行 为 习 惯 不 仅难 以改 变 ,还 会 对 老 师 产生 抵 抗 情 绪 。因此 老 师在对 学 生 批 评 教育 时要 怀 有 爱 心 ,以 关 心学 生为 出 发点 ,动 之 以情 ,晓 之 以理 。教 育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亲其 师 才 能 信其 道 , 情 通 才 能 理 达 。 只有 像 对 待 自己 孩 子 那 样 ,怀 着 真 诚 、 理解 、尊 重 ,让学 生真 实感受 到老 师 的关 心 ,学 生 才 会 信任 老 师 , 心悦 诚服 的接 受批 评和 指点 。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作品“挑刺”——文学批评的艺术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作品“挑刺”——文学批评的艺术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作品“挑刺”——文学批评的艺术文学作品,作为作者内心世界与思想观念的外化,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意义与独到的见解。

然而,即便是最负盛名的作家也难免在作品中留下瑕疵。

对这些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挑出其中的错误与不足,不仅是对作者负责,更是推动文学进步的重要一环。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原创性或是情节的引人入胜,更在于其能够反映人性的深度和社会的真实。

因此,对文学作品挑错,首先要从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入手。

是否存在主题表达上的偏差,人物性格是否合理、成长过程是否自然,这些都应是批评者关注的焦点。

语言风格和叙述技巧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挑错时应关注作者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叙述手法是否流畅,以及是否存在语病或者逻辑混乱等问题。

准确优美的语言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严谨的逻辑结构则能使作品的论述更具说服力。

细节处理常能体现一个作家的功力。

在挑错过程中,不能忽视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关乎作品质量的细节之处。

这包括情景描写的合理性、人物对话的自然度以及作品内部的象征和隐喻是否恰当。

精确且富有含义的细节设计,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层次。

每位作家的创作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

因此,评价一部作品时也需要将其放在相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审视。

作者的观点是否具有前瞻性,作品是否能体现出时代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评判标准。

在指出作品错误的同时,文学批评也应公正客观,避免吹毛求疵。

应当认识到,每部作品都是作家心灵的结晶,即使存在缺陷,同样值得尊重。

批评的目的不是摧毁,而是通过建设性的反馈促进作家的成长与作品的完善。

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批评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公正而深入的评析,既能够帮助作家认识到作品的不足,也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并在此过程中推动整个文学界的进步与发展。

对文学作品挑错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过程,它要求评价者的认真负责与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浅谈批评的艺术姓名: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摘要】:学生在犯错后,老师应该避免不问缘由、不注重方式的对学生进行批评。

在整个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耐心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批评方式艺术学生,顾名思义,是一个处在学习状态的群体。

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这条成长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偶尔他们会犯错误,这时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方法正确了就犹如拉回一匹脱缰的野马;如若方式不恰当,就适得其反。

批评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这是一门艺术。

下面就浅要的解析一下,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保护学生自尊心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在他们进入学校后,进入社会前,都处在一个备受呵护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在家有家人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说是在“大棚”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学生的自尊心是较强的且是容易被伤害的。

老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较强的自尊心,采取一种委婉而有力的方式,而不是选择直接的刺激的方式。

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十分的聪明,但是他上课有时会走神,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眼神一瞟他,他就低下头。

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积极回答问题时,他讲出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个事情。

一次他忘记做作业,语文老师把他直接“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棒一下一下的戳他的头部,并恶狠狠的数落。

在这个例子中,那位老师也许只是想让学生明白不做作业是不对的,但是老师选择的方式过激,“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这种偶然的小错误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大可轻语一句“明天把作业交给老师,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好吗?”较之拿教棒直指学生,这样的做法既不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这次原谅我,并不代表忘记写作业不是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姓名:唐红梅
浅谈批评的艺术
【摘要】:学生在犯错后,老师应该避免不问缘由、不注重方式的对学生进行批评。

在整个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用爱心、耐心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批评方式艺术
学生,顾名思义,是一个处在学习状态的群体。

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这条成长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偶尔他们会犯错误,这时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方法正确了就犹如拉回一匹脱缰的野马;如若方式不恰当,就适得其反。

批评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这是一门艺术。

下面就浅要的解析一下,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保护学生自尊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在他们进入学校后,进入社会前,都处在一个备受呵护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在家有家人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说是在“大棚”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学生的自尊心是较强的且是容易被伤害的。

老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较强的自尊心,采取一种委婉而有力的方式,而不是选择直接的刺激的方式。

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十分的聪明,但是他上课有时会走神,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眼神一瞟他,他就低下头。

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积极回答问题时,他讲出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个事情。

一次他忘记做作业,语文老师把他直接“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棒一下一下的戳他的头部,并恶狠狠的数落。

在这个例子中,那位老师也许只是想让学生明白不做作业是不对的,但是老师选择的方式过激,“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这种偶然的小错误老师完全没有必
那么可以说我们的老师就此抹杀了一个聪明的天才。

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是有超强的创造力的,他们也许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想法,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劈头盖脸的就批评,要给予学生话语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阐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之后,如果老师觉得学生的看法有错再进行批评教育。

三、直陈利害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不代表,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保持沉默。

在得知学生犯错的原因后,老师如果对于学生采取放任态度只会让他们走入歧途。

就这一点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老师应该直接提出再继续犯错的后果,但在掌握处理分寸的同时要注意到,不能揪住错误结果不放,无休止的对学生提出无谓的批评。

老师这种直接陈述厉害的方式,没有过分的停留在错误本身,而是把重点放在你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这样既安抚了学生犯错后的恐慌心理,又单刀直入的提出了警告“你以后不能这样做!再这样下去……”用严厉的言辞让学生意识到继续犯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结果,在学生意识到危害后,老师应该实时的给予学生以安慰“只要你不这样做了,你还是一名很好的学生”等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不过分受到惊吓又使他们明白了严重性。

四、循循“善诱”
这是一种隐形的批评方式。

有时学生在做错事情后可以很快的意识到这种做法不正确,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学生却不能意识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某种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直接提出批评,即使再委婉也会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此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的存在,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

这一点明显的表现在小学生身上,他们的情感、意志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易受环境的影响,“习得”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但是有个别打得好的同学,就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一起打乒乓球,别的同学想跟他们一起打,他们也会直说“你们打得不好,我不愿意”,不久后这些受了打击的学生就不再愿意去尝试打乒乓球。

在他们的思维里,不和那些乒乓球打得不好打得不好的学生一起玩是正常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错误,反而觉得自己做法很正
确。

这时,老师可以不批评任何一个人,只是选择另外一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羽毛球、跳绳…让打得好的同学和打得不好的同学角色互换,让嫌弃别人的学生体会到被其他同学嫌弃的感觉,让他自觉的认识自身的错误,而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批评,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不用老师直指学生错在哪,仅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春雨滋润大地的方式是“无声”的,低调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表里不一,真正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的除去他们内心不健康的价值观。

五、就事论事
当学生第二次或者多次犯错,老师进行批评时不能翻旧账。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学生,老师也应该秉承这种理念,如果学生这次犯错,千万不要将以前的错误也拿出来摆在学生的面前,甚至有些老师会恶语相加“你就时一颗歪苗子”,这会让学生觉得只要犯过错就不能被原谅,从而产生对于老师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感,这对以后的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都是不利的,更有甚者,会对整个社会进行仇视和报复。

在面对再次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只能就事论事,询问清楚他为什么会犯错,就这次的错误展开分析和纠正。

六、寄予希望
邢奕竹曾说过:“生活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生活将无法继续;学习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学习将毫无乐趣”,对学生,老师要永远充满着希望。

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会犯错会改正,他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慢慢展开的,如果他们犯错,老师要批评要教育,但在这之后老师不能认为犯错的学生“没救了”,应该告诉自己要相信我的学生是好的,他们会改正,同时老师也需要向学生表示自己对于他们的信心:“虽然这次你犯错了,但是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这么做的,你是一个好学生……”。

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是很在乎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评价几乎是他们定位自己的一个最重要标志。

所以,老师在批评了学生后,一定不能再“雪上加霜”上的再次打击学生的信心,给予一定的鼓励,说一句:“我看好你”,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

再者,本就犯错的学生内心是充满恐惧和无措感的,如果老师适时地送给学生一句安慰的话语,让他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也能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也能使他相信
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使他意识到只要改正错误就可以大踏步的朝好的方向走去。

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府陪伴学生十几年,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罗素说:“要用爱来唤醒,用知识来引导。

”对学生,老师们应该总是怀着一颗爱的心。

及时批评学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好的方式去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刘芳.批评的艺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年06月第1版
②翟启明.语文教师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1
③现代心理学新论.冯海英[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