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意外伤害事故教研总结报告

意外伤害事故教研总结报告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意外伤害事故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如下:二、教研活动背景1. 意外伤害事故频发:近年来,我国学校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安全教育缺失:部分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

3. 教研需求:为了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开展针对意外伤害事故的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丰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3. 探索有效的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4.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意外伤害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教师了解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 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技能。

4.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探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五、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对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防范意识。

2. 丰富了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拐骗等,提高了安全教育效果。

3. 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安全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4. 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职责,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6岁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调查报告

2~6岁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调查报告

2~6岁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调查报告内容提要: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而不应该阻碍发展,更不应该伤害幼儿的身体和心理。

防止对幼儿身心会带来伤害的事故的发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

做好幼儿及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相当重要。

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进行家庭安全教育指导。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伤害事故家庭安全隐患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不应该阻碍发展,更不应该伤害幼儿的身体和心理。

防止对幼儿身心会带来伤害的事故的发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

对幼儿的伤害,可以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可以是显性的或隐性的。

本调查拟研究的“幼儿伤害”,是指发生在幼儿身体上的、直接的、显性的伤害。

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可以是有意的或无意的,可以是来自幼儿教育外部的或者内部的,可以是发生在幼儿园教育范围内的、或者发生在家庭教育范围内的。

本调查研究的幼儿伤害事故,是指在家庭教育范围内产生的、无意的伤害事故。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曾对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死因。

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10万儿童因此死亡,40万儿童因此致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生命知识》一书的“防止意外伤害”一章中指出,全球每年约有75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4亿儿童因此受重伤,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永久性残废和脑部损伤,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3种发生地构成中,幼儿家庭内的发生率最高,户外场合发生率其次,幼儿园园内发生率第三。

据此,有研究者得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且主要在园外发生”的结论,并认为“做好幼儿及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相当重要”。

从中国知网上可检索到的文献看,国内对幼儿伤害事故进行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早的论文是发表在医疗卫生刊物上的对伤害事故的现状和原因的统计分析报告。

坠落婴儿案件分析报告

坠落婴儿案件分析报告

坠落婴儿案件分析报告本次报告旨在对近期发生的坠落婴儿案件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揭示案件背后的真相,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报告将从案件概述、现场勘查、证据收集、嫌疑人分析、法律评估和预防建议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案件概述坠落婴儿案件发生在2023年4月15日,地点位于市中心的一栋居民楼。

一名六个月大的婴儿从五楼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幸运的是,由于楼下的绿化带起到了缓冲作用,婴儿得以生还。

目前,婴儿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

现场勘查警方迅速对现场进行了勘查。

坠落地点位于居民楼的南侧,周围有监控摄像头。

通过对监控录像的分析,排除了婴儿自行坠落的可能性。

现场勘查还发现,婴儿坠落的窗户处留有成人的指纹和脚印,表明有人故意将婴儿从窗户推出。

证据收集警方收集了现场的指纹和脚印样本,并与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比对。

同时,对附近居民进行了走访,收集目击证人的证词。

此外,对婴儿的衣物和身体进行检查,寻找可能的DNA样本和其他物证。

嫌疑人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警方锁定了一名嫌疑人。

该嫌疑人为婴儿的母亲,她在案发当天有异常行为,且在警方询问时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恐慌。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该母亲有精神病史,案发前曾与家人发生激烈争吵。

法律评估根据现有证据,婴儿的母亲涉嫌故意伤害罪。

考虑到其精神病史,警方将对其进行精神状况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其不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预防建议为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建议加强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同时,加强对居民楼的安全监管,特别是在窗户等可能发生坠落的地方,安装防护栏等安全设施。

此外,加强对儿童的监护,确保儿童在成人的看护下活动,避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坠落婴儿案件的分析显示,该案件为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嫌疑人为婴儿的母亲。

通过对案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件的起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加。

安全事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情况并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保障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数据,对各类事故进行分类和比对,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深入了解学校和家庭的安全环境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安全教育的实施情况。

3.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主要的安全事故类型包括交通事故、校园意外、游泳溺水、食物中毒、火灾事故等。

其中,交通事故是中小学生面临的最大安全风险之一,校园意外事故和游泳溺水事故也占据较高比例。

此外,食物中毒和火灾事故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 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整体较为薄弱。

许多学生对于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对于遇到安全问题时的正确应对方式缺乏清晰的认识。

同时,一些学生对于自身的安全行为习惯存在较大的盲区,比如未佩戴安全帽骑车、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5. 学校和家庭安全环境观察分析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学校和家庭在安全环境营造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学校方面,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安全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家庭方面,一些家长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和处理。

这些问题都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6. 结果与讨论本研究对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从事故类型、安全意识、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

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
范围
本报告主要针对0-18岁儿童,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不同 经济状况的儿童,对意外伤害的类型、原因、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
02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1 2 3
0-2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最高,特别 是跌倒和碰撞。
3-6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较0-2岁有所 下降,但仍较高。主要类型包括烧伤、交通事 故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 研究儿童意外伤害的 原因和预防措施,不 断完善相关政策、法 规和技术支持,以保 障儿童的安全成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7-12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较3-6岁有所 下降,但仍高于13-18岁。主要类型包括摔伤、 扭伤等。
不同性别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男孩
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频率普遍较高,尤其在0-6岁年龄段,男孩的摔伤、碰撞、 扭伤等发生率均高于女孩。
女孩
女孩在7-12岁年龄段的意外伤害发生频率开始上升,并逐渐与男孩持平。
03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不安全
一些家庭环境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电器电线、药物、清 洁剂等未妥善保管,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缺乏监护人看管
儿童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监护,或者监护人没有尽到应 有的责任,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学校原因
校园设施问题
学校设施老化、维护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网络诈骗与侵犯隐私
网络诈骗、侵犯儿童隐私等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对儿童造成 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04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意外伤害实训报告范文

幼儿意外伤害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应对幼儿意外伤害的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幼儿园特组织了一次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幼儿意外伤害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 学习和掌握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 提升幼儿园应对突发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实训内容1. 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摔伤、擦伤、扭伤- 切割伤、烫伤、烧伤- 鼻出血、异物吸入- 中暑、溺水、触电3. 急救技能实操演练- 心肺复苏- 海姆立克急救法- 简易包扎法五、实训过程1. 理论培训实训开始,由保健老师结合PPT,运用生动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预防措施以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操演练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实训安排了实操演练环节。

首先,保健老师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和简易包扎法等急救技能,然后,老师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 案例分析实训过程中,老师们还共同分析了几个典型的幼儿意外伤害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六、实训成果1. 教师们对幼儿意外伤害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2. 教师们掌握了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突发意外情况。

3. 教师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升,为幼儿园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七、实训总结本次幼儿意外伤害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八、建议1. 定期组织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一、引言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关系到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教育是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环节。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对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进行研究,提高幼儿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幼儿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最易受伤害的时期之一。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主要包括认知的成分、认知的过程和认知的形式。

2.1 认知的成分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主要包括三个成分:认知对象、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

认知对象是指幼儿所关注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物体、场所或事件。

在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物体认知中,幼儿通常关注最多的是日常接触最多的物品,如玩具、电器、化学品等。

在对场所和事件的认知中,幼儿通常关注的是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淹水等。

认知过程是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

在感觉过程中,幼儿通过触摸、听取、嗅闻等感觉方式接收意外伤害事故的信息。

在注意过程中,幼儿会关注事故信息的重要程度,从而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在记忆过程中,幼儿会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记录,以便日后的提取和运用。

在思维过程中,幼儿会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结果。

认知结果是幼儿的意外伤害事故知识和经验,包括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危害、应对措施等。

2.2 认知的过程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感知、分类、识别、比较、归纳和推理。

感知是幼儿感受到意外伤害事故信号的第一步,包括孤独、困难、快乐等情感的感知。

分类是幼儿将意外伤害事故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别,如区分危险品与安全品。

识别是幼儿能够识别险情发生的特征,如看到火、闻到毒气等。

比较是幼儿会将意外伤害事故与其他场景或事件进行比较,了解其不同之处。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

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意外伤害事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儿童对于事故的本质认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不仅关乎到他们的安全,而且会影响其成长和未来的生活品质。

因此,探讨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一、幼儿对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幼儿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幼儿认为伤害很少发生,而一些幼儿则时刻警惕着意外伤害的发生。

研究发现,幼儿在一定年龄段内对于意外事故具有低估的倾向。

在3-4岁的幼儿中,大约有一半认为他们永远不会受伤。

在5岁以下儿童中,多数儿童都不会主动提及伤害事故,只有在被问及时才会表达。

二、幼儿行为的风险评估幼儿的行为是决定伤害事故发生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幼儿在评估行为后果上存在着可塑性,即使没有直接体验过风险行为,通过观察他人经历的经验,也可以影响其对行为后果的风险评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危险的风险评估能力也存在着不同。

3-5岁的幼儿,对于行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性能力有限,仍然需要成人指导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6-8岁之间的幼儿,已经能够在经验和指导的帮助下,做出较正确的风险评估。

三、幼儿应对意外伤害的知识面对伤害事故,幼儿是否具有应对策略,其知识掌握程度也是关键。

研究显示,幼儿在应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掌握上也存在差异,并需要通过教育提高认识的水平。

在治疗伤害事故时,如果幼儿及其家长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与应对策略,会导致一部分儿童因为错失最佳救治机会而面临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因此,提高幼儿对于伤害事故应对策略的知识掌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四、家庭与社会对于幼儿的安全保障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幼儿的意外伤害事故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责任。

在家庭及社会环境中,父母和教师便是最为关键的安全保障员。

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应由其家庭首先介入。

家庭成员应向幼儿传递安全知识,告诉孩子如何避免危险行为,还应告知孩子如何应对意外伤害事件。

此外,社会环境也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加强对幼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源头上保障幼儿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意外伤害就是儿童健康与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联合出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意外事故”而失去孩子,从而使得这些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而这些伤害原本就是可以预防的。

本报告关于儿童定义的年龄范围参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儿童的定义,即18岁以下。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丰台区小松培训学校搜集整理了自2009年至2014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754个,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统计、分析,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预防建议,为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努力。

一、儿童意外伤害概况根据案例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意外伤害分为10类:水的伤害、火的伤害、电的伤害、动物伤害、食物药物伤害、危险品伤害、危险行为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与其她原因引起的伤害。

通过对10类伤害中每个案例内容的细致分析,我们对案例反映的伤害结果、受害儿童年龄、性别、每种伤害类型的特点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总结出了儿童意外伤害概况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部分就是对概况的介绍,将在第二部分介绍预防建议。

第一,伤害结果。

报告统计的儿童伤害总人数为907人,其中死亡485人,占总数的53、5%。

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就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类伤害,死亡人数占该类伤害受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5、8%、57、8%、55、8%。

另外,媒体每报道一个造成死亡的意外伤害案例,就有数倍没有被报道的非死亡案例。

《世界儿童伤害预防报告》将这种情形比喻为金字塔:死亡就是最小的在顶部的部分,住院伤害居于中部,非住院伤害作为最大的群组在金字塔最底部。

而且并不就是所有的死亡案例都得到了报道。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儿童意外伤害的实际受害人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比我们统计的数量要多得多。

第二,伤害与年龄。

儿童意外伤害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变化有所增加与减少。

0~3岁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迅速增加,从1岁以下受伤害人数的33人增加到3岁的104人,增长了2、2倍;3岁以后受害人数逐渐递减,直到17岁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人数减少到只有8人。

在统计的案例中,除9岁、11岁外,1~12岁的受害儿童人数都超过了50人,其她年龄段均低于50人,可见1~12岁就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具体见图1:图1受害儿童人数随年龄变化趋势图各个年龄段排名前3位的伤害分别就是:0~3岁,道路交通伤害、水的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造成伤害人数118名,占该年龄段的44、5%;4~6岁,危险行为伤害、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造成伤害人数110名,占该年龄段的51、2%;7~9岁,水的伤害、危险行为伤害、危险品伤害,造成伤害人数86名,占该年龄段的55、5%;10~13岁,水的伤害、其她伤害、道路交通伤害,造成伤害人数127名,占该年龄段的68、3%;14~17岁,水的伤害、其她伤害、道路交通伤害,造成伤害人数63名,占该年龄段的73、3%。

可见随着年龄增加,伤害逐渐向少数几类集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每一个年龄段都存在受到水的伤害的情形,而且排名始终靠前。

具体见图2:图2各年龄段排名前3位的意外伤害事故及伤害人数第三,伤害与性别。

不论在总体上,还就是每一具体年龄段上,男童受害人人数通常都高于女童。

在所有受害儿童中男童554名,女童342名,不能通过案例判断性别的人数为11名。

受害男童人数占总受害人数的61、1%,受害女童占总受害人数的37、7%,男童较女童高出23、4个百分点。

在每一具体年龄上,除2岁外,男童受害人数都高于女童,而且男女童受害人数在2岁上差异并不明显,分别就是35名与38名。

10种伤害类型中,有8种伤害类型男童受害人数都高于女童,其中水的伤害、危险品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电的伤害4类伤害中男童受害人数都比女童受害人数多1倍以上。

但就是在食物药物伤害与其她伤害中,女童受害人数多于男童。

第四,伤害类别。

受水伤害的儿童人数达219人,占受害儿童总数24、1%,远远高于其她儿童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其她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危险品伤害,受害儿童人数都在100人左右;火的伤害、食物药物伤害、动物伤害、电的伤害受害人数比较少,都在50人左右或以下。

可见,不同伤害类别引起的伤害人数呈现一种层级上的差异。

具体见图3、图4:图3各类意外伤害儿童受害人数图4各类意外伤害受害儿童人数所占比例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伤害类型,本文将对这些伤害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的顺序以各类伤害造成的伤害人数的排序为基础。

由于其她伤害不就是一种独立的伤害类型,而就是多种伤害情形的混同,因此不计入排序。

(一)水的伤害水的伤害主要指溺水与烫伤,这一统计也包括少数被热油烫伤的案例。

水的伤害就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人数最多的伤害,受害儿童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19人与24、1%,几乎占了整个儿童意外伤害人数的1/4。

水的伤害在12岁时造成的伤害人数最多,在12岁以前与12岁以后分别呈现受害人数逐渐增加与逐渐减少的趋势。

男童受害人数大大高于女童,男童受害人数151人,女童受害人数65人,男童受害人数就是女童的2、3倍,值得警醒。

根据统计,水的伤害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1、烫伤:开水、热油烫伤只发生在7岁及以下儿童身上,且主要集中在1~4岁儿童,在全部25名烫伤儿童中,有19名1~4岁儿童受到烫伤,占总数的76、0%。

具体包括:不小心跌入开水锅、汤锅、开水桶、油锅,被洗澡水烫伤,被电暖袋爆炸烫伤,碰倒开水瓶、碰翻电饭锅等情形。

2、溺水:溺水伤害在整个儿童年龄段都有发生,受害儿童194人,占水的伤害总数的88、6%。

溺水伤害主要发生在农村,比城镇高出67、4%。

溺水的水源多种多样,统计的案例中有5名儿童在家中的水缸、浴缸与装有水的洗澡盆溺亡,也有在游泳馆或小区游泳池游泳时溺水的情形。

此外还包括:在河、湖、水库等游泳溺水,在河边、水渠、水库等玩水意外溺水,儿童因救人溺水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意外落水或掉进冰窟溺水的儿童共有111名,占溺水总数的57、2%,这种意外情形与大人疏于监控与危险水域缺乏安全防护不无关系。

(二)道路交通伤害统计的案例中,道路交通伤害就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第2位原因,受害儿童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28人与14、1%。

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1~6岁,这一年龄段上受害儿童人数共69人,占受害儿童总数的54、0%。

男童受害人数高于女童,男童受害人数70人,比女童高25、0%。

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具体情形非常多,主要包括:1、离机动车道太近:在案例样本中,30、5%的儿童系因离机动车道太近受伤,包括在马路上或马路边玩耍时被撞,在马路上行走时跌入行车道或等车时跌下站台被撞,在车辆拐弯时被撞,还有一些就是在马路上行走时意外被撞,这些都就是因离机动车道太近而引起。

2、过马路被撞:在案例样本中,13、3%的儿童在过马路时被撞。

而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身上,据统计,最大的受害者为11岁。

具体发生原因包括司机闯红灯的,马路上没有红绿灯或斑马线的,孩子没瞧车跑过马路的,等等。

3、倒车遭碾压:令人心痛的就是,15名儿童在车辆倒车的时候受到碾压,占总数的11、7%,这同样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身上,最大的受害者仅为10岁。

分析原因,主要就是儿童站在车前车后,司机因为视觉盲区而没有发现,其中有8名就是父母、奶奶倒车时不慎碾压,父母亲人占到了所有碾压者的一半,令人唏嘘。

4、乘骑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事故:有14名儿童乘骑电动车、摩托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占总数的10、9%,其中主要就是乘骑电动车造成。

5、儿童驾车发生事故:有9名儿童驾车发生事故,占总数的7、0%,儿童驾车部分就是家长允许,部分就是车钥匙在车内儿童偷偷开车或者就是儿童不小心启动了车辆,直接受害者多为从车前经过的无辜的路人。

6、钻入车底或站在车前遭碾压:有2名儿童钻入车底捡玩具或玩耍时被突然启动的车辆碾压、有3名儿童在车前捡玩具或逗留时被突然启动的车撞倒。

7、其她:包括乘坐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被酒驾司机撞到、在铁路上玩耍被撞、下车时或在巷口被突然经过的车辆撞到、家长酒驾发生事故等。

(三)危险行为伤害危险行为伤害就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对危险的认知不足,自己做出的或她人疏忽大意而做出的对儿童造成伤害的行为。

危险行为伤害就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第3位原因,受害儿童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13人与12、5%。

危险行为伤害主要集中在3~8岁,占受害儿童总数的74、3%;男童受害人数比女童高45、7%。

危险行为伤害的情形非常多,主要包括:1、意外坠楼:意外坠楼主要就是儿童在家中攀爬窗户、阳台而不小心坠楼,这就是危险行为伤害的主要形式,共有73名受害人,占危险行为伤害的64、6%。

意外坠楼的89、0%为8岁以下儿童,这其中又尤以3~5岁儿童最多,占意外坠楼伤害的58、9%。

2、模仿危险行为:有9名儿童因为模仿危险行为受到伤害,占总数的8、0%,包括模仿大人切菜、劈柴,模仿蹦极,模仿魔术吞咽磁铁,模仿影视剧上吊等,值得注意的就是模仿上述行为的6名儿童全部就是女童。

3、钻进柜子、箱子窒息:有5名儿童因为捉迷藏或好玩钻进空柜子或箱子,因柜门、箱盖的锁扣自动扣上而致儿童窒息死亡。

4、独留车内:有5名儿童被家长或亲友独自留在车内受到伤害,包括在车内窒息闷死、车辆暴晒至脏器衰竭、头被车窗卡住等。

5、睡觉时意外窒息:有4名儿童睡觉时发生窒息,其中3名不到1岁的婴儿因被子盖得太严而被捂死,1名1岁的小孩被母亲的长发缠死。

6、手指伸进机器:有3名儿童分别因为手指伸进榨汁机、绞肉机、喷绘机导致手指受伤。

7、其她:其她情形包括家人玩游戏将孩子抛到空中失手没有接住、儿童将塑料袋套在头上窒息、玩耍时竹条插入眼睛、被汽车天窗卡住脖子等。

(四)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主要就是指在公共场所或由公共设施造成伤害同时又不属于其她伤害类型的伤害。

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就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第4位原因,受害儿童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02人与11、2%。

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在0~3岁年龄段迅速增加,之后逐渐减少。

男童受害人数高于女童,男童受害人数69人,女童受害人数32人,男童受害人数就是女童的2倍多。

根据统计,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的情形主要包括:1、掉进地下井道:有26名儿童掉进地下井道受到伤害,占总数的25、5%,包括掉进没有井盖、井盖锈蚀或井盖没有盖好的机井、水井、窨井、沙井、污水井、化粪池等。

2、高空坠物:有14名儿童在居民楼下玩耍、停留或经过的时候被楼上掉落的东西砸伤,包括外墙装修与安装空调时物品意外掉落、业主不小心碰落阳台上的物品、物品自然掉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