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水平——全国第四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合集下载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8辑)》读书笔记模板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8辑)》读书笔记模板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8 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区域
区域
文化
研究

学术
历史
文学
文学
文化 文化
巴蜀
集刊
文学
苏州
主持人
概念
研究
意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期合作共同打造的学术品牌。 该《集刊》得到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成为海内外学者致力于区域 文化与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本书为该刊物的第八辑,共遴选20篇文章。该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六个栏目, 分别为《民国巴蜀的湮没文学》《江南文化与江苏文学》《巴金研究》《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 与比较文学研究》。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余位作者,立足 于区域文化视角,对巴蜀文学、江苏文学、巴金、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某些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论析。 这是学界集中从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深层关联角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现象进行宏观扫描与微观论述的新收获, 是对前此已出版的七辑《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的继承与拓展,是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最新结集。
主持人语 持续抒情:20世纪中国感伤文学的陈翔鹤传统 论王余杞《我的故乡》对故乡与抗战的异形同构 刘大杰:四川新文学教育的先行者
江南文化与江苏文学研究
主持人语 水乡的诗学 论新时期苏州小说创作的苏州/南方想象 当代“南京作家群”:概念、流变及意义 爱情悲剧·浪漫抒情·心理分析 生活史诗·原点审美·城乡叙事

区域与区域文化

区域与区域文化

的。郭沫若也是这样 。像 巴金、 郭沫若这样 的人 , 你能归为四川文学?你 四川文学可以写 , 但是作为四 川文学来框定他, 这很难。这和越文化对鲁迅的影响 , 四川文化对郭沫若的影 响, 包括我们安徽对胡适
的影 响是一样 的 。它 有一 个量 的发挥 的 问题 , 是被一个 时代笼 罩 着 的。你像 我们 徽州 文学 , 它 徽州 文化 从朱 熹到戴震 到胡适 之 , 三个 人物 基本不 是我 们 一个徽 州 文 学所 能 笼 罩住 的 。同样 , 沫若 、 这 郭 巴金 和 鲁迅 都不 只是 在 自己地方 产生 影 响 , 但他们 都是 受 了 当地 很 大 的影 响 , 们 从小 就 在那 里 长 大 , 少年 他 青
个区域当然具有可 比性 , 但同样在湖北地区的明代有名的公安派、 竟陵派 , 都出在湖北 , 它一个省里就有 两个派, 它地域也 比较狭小。到了明清时期 , 很有名的苏州地区, 它还有虞山派和娄东派 , 虞山就是常熟 派, 娄东就是太仓派, 它们就在两个毗邻的县 , 两个县竟然在文化艺术上分成两个派 , 以它的地域概念 所 又缩小了。所 以这个本身就可 以探讨地域文化本身的一个地域精神维度 。当然大部分传统文学是受地 域文化影响很大 , 像我们诗歌里有江西派 、 词有常州派 , 文有桐城派 , 戏曲有吴江派 , 都是地域文化的, 但 是随着现在时代经济的向前发展 , 特别是交通信息的迅速发展 ,地域” “ 慢慢趋于淡化、 瓦解 , 虽然 当代
收稿 日期 :09 1—2 2o— 2 6
作者简介 : 明(9 7 ) 男 , 胡 14 一 , 安徽绩溪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究所研究 员 , 士生 导师 , 文 学评论 》 志 博 《 杂
常务副主编 。

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0 9年 1 1月 1— 1 4 6日, 国第 二 届 “ 全 区域 文 化
与文学 ” 学术研 讨会 , 在重庆市 沙坪坝 区丽苑大酒楼举 行。 此次会 议 , 由重庆师范 大学文学与新 闻学 院 、文学 《 对 区域文化与 文学关 系的辨 证 ,是本次研讨会 热
议 的论题 。杨义研究员在讲话 中高屋建瓴地指 出, 正是
第2 5卷第 3明
21 0 0年 6月
四川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V0. 5 No3 1 - 2 J n2 0 u . 01
!! 0 ! f
e i f c ne& Eg er g( c l c ne E io) rt o i c sy S e ni en S i i cs di n i o a S e tn
因为有 了长江 , 中国历史 才有多次南北分 治 ; 而南北 之 间的博弈 , 又大多 围绕 巴蜀展开 , 所谓 “ 巴蜀者 , 天 得 得 下” 。地域的重要 , 由此可见一斑。“ 重绘 中国文学地图”
评论》 编辑部 、 庆师范大学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 究 中心 重
联 合 主办 。
大 会 开幕 式 由重 庆 师大 文 新学 院周 晓风 教 授 主 持 。首先 , 重庆 师大杨 新 民副校 长致欢迎辞 , 对重庆 并
学界 联合 会 徐塞 声副 主席 代 表社 科 联表 示欢 迎 与 问
候, 并初步 阐发文学 与区域之间 的联系 。 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会杨 匡汉副会长宣读 中 国当代文 学研究会关 于设
立 中 国当代 文学研 究 会 区域文 学 委 员会 的批 复并 授 牌 。 文学评论》 编 、 《 主 中国社科 院学部委员杨义 先生在

比较文学的东方视野———苏芭·查克拉沃蒂·达斯古普塔教授访谈录

比较文学的东方视野———苏芭·查克拉沃蒂·达斯古普塔教授访谈录
( SC16E036)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 叉(1965—) ꎬ男ꎬ四川盐亭人ꎬ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ꎬ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ꎬ国际期刊« 美中
外语» ( 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 与« 中美英语教学» ( Sino ̄US English Teaching) 审稿专家ꎬ国内集刊« 外国语文论丛» 主编ꎬ主要从事英美
得以创建之前ꎬ在印度文学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
关注比较层面的文本ꎮ 您能就此给我们作一个阐
释吗?
达斯古普塔:我在早先的一篇文章中提出这
个问题的时候ꎬ主要指的是经常在梵文或孟加拉
文学与欧洲文学之间运用比较的 19 世纪孟加拉
大学( Jadavpur University) 设立比较文学系之际的
1956 年ꎬ当时布达德瓦 博斯应邀担任系主任ꎮ
近早期戏剧ꎬ 对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 的 « 诗学»
( Poetics) 和婆罗多( Bharata) 的« 舞论» ( Natyasas ̄
tra) 进行研究就更加必要ꎬ比如ꎬ研究索福克勒斯
( Sophocles) 的« 俄狄浦斯王» ( Oedipus Rex) 和迦梨
陀娑的« 莎恭达罗» ( Abhijnanasakuntalam) ꎮ 但是ꎬ
此文是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叉对
Studies in India:Genology) ꎮ 请同我们分享一下您
拉沃蒂达斯古普塔所作的比较文学专题访谈录
苏芭查克拉沃蒂达斯古普塔( 以下简称
印度贾达夫普尔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苏芭查克
的主要内容ꎮ 张叉教授对苏芭查克拉沃蒂达
斯古普塔教授所作的专题 访 谈 录 由 八 个 部 分 组

中国文学地理中的巴蜀因素_杨义

中国文学地理中的巴蜀因素_杨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中国文学地理中的巴蜀因素杨 义(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文学地理学给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应关注巴蜀,关注重庆。

关键词:中国文学地图;文学地理学;巴蜀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10)01—0009—04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学界的朋友们欢聚一起切磋交流,感到机会难得,是重庆师大给我这个机会。

我来之前,起码在北京、上海、杭州有五个会议,包括马上要在中南海启动的传统文化讲座。

于此忙碌繁杂中来到重庆,山城的热情给我很多亲切感。

我觉得,“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非常有意义的好地方。

记得四年前,在这里召开抗战六十周年纪念会的时候,我在会上讲了关于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重庆师大聘请的冯宪光教授也讲了抗战文学与文学地理学的题目。

所以文学地理学的思路与重庆渊源很深。

我现在一直在做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这么一个工程,之所以用“地图”这个概念来讲中国文学,就是要在文学完整性上展开它们的巨大空间,展开它们的地域文化脉络的丰富性,展开其中的民族、家族、作家个人及其群体的生存流动聚散等等空间上的问题,探讨我们民族发展过程中完整、丰富、异彩纷呈的文化精神谱系。

我思考了一下,这个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命题,重庆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而且是一种关键性的关系。

因为中华民族在秦汉开拓大一统的格局后,在两千多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生命过程中,往往谁得到巴蜀,谁就得到大一统,这一点为多次改朝换代、南北冲突融合所证明。

为什么我们五千年文明不曾中断?过去很多学者专门从概念上讲儒释道的价值和功能,但实际上的问题恐怕不能这么简单,这么空泛。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除了黄河文明之外,还有一个长江文明,有这“两河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

文学与文化的新视角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述要

文学与文化的新视角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述要

义 , 重 要 性 正 逐 步 为 人 们 所 认 识 。何 西来 教 授 ( 国 社 会科 学 院 ) 为 ,地 域文 化 ” 一 概 念 指 称 了 物 其 中 认 “ 这 质 的 、 度 的 、 神 观 念 诸 多层 面 的诸 多 因素 。此 诸 多 因 素 对 文 学 的 影 响 是 有 差 异 的 、 平 衡 的 。地 域 制 精 不 文 化 进 入 文 学 的 途 径 通 常 有 三 : 是 描 写 对 象 , 是 作 家 主 体 心 理 , 是 接 受 者 。这 3条 途 径 的 功 能 也 一 二 三 不 均 衡 。 吕进 教 授 ( 南 师 范 大 学 ) 出 “ 域 文 化 研 究 ” 要 注 意 其 研 究 的现 实 意 义 , 要 注 意 其 方 法 西 提 区 既 又 论 意义 , 同时 , 当克 服 在 地 域 文 化 与 文 学 研 究 中容 易 出现 的 “ 应 自恋 ” 态 , 要 尽 量 避 免 将 文 化 概 念 任 心 也 意 “ 化 ” 现 象 。周 晓风 教 授 ( 庆 师 范学 院 ) 为 区 域 文 学 研 究 是 一 种 社 会 文 化 视 角 的文 学 研 究 。 区 泛 的 重 认
域文学研究 近年来 的迅速 发展不仅大大突破 了中国 当代 文学原先单 一 的政 治视 角 , 而且 对 当代文学 研
究 的模 式 和 方 法 也 都 产 生 了深 远影 响 。 因而 区域 文 学 研 究 中提 出 的 问题 也 应 该 首 先 从 文 化 视 角 的方面
来加 以反思 和检讨 。“ 区域文学” 地域 文学” 概念 上仅一字 之差 , 和“ 在 然而是 有 区别 的。“ 地域 文学 ”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自然 形 成 的具 有 地 方 特 色 的 文 学 , 是 一 种 更 强 调 回溯 过 去 的 文 学 ;区 域 文 学 ” 是 “ 为 也 “ 则 人 的” 社会 行 政 体 制 下 的 文 学 , 是一 种 面 向现 实 和 未 来 的文 学 。文 学 的地 域 特 色 会 随着 时 代 的 发 展 而 注 更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 文学专业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  文学专业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摘要: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本土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文艺学与地理学、地域美学相交叉的研究文学的学科,也是批评与研究文学的一种新方法。

作为一个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兴领域,文学地理学在我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本文从学科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分布与文学区研究、个案研究和宏观跨界研究几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地理学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大致呈现出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本土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文艺学与地理学、地域美学相交叉的研究文学的学科,也是批评与研究文学的一种新方法。

简单来说,文学地理学就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研究和探索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本文将传统的历史文学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及民居文学进行了融合,由近代学者提出之后,文学地理便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深受力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稳步攀升。

自近代时由学者梁启超首次提出后,文学地理学便在国内学术界不断升温,逐渐成为了文学跨学科研究中的热门领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学地理学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近来才被作为一门学科而正式确立。

曾大兴在《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中指出文学地理研究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当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公元前544年到1905年是片段言说阶段,而在1905年到2011年是系统研究阶段,而在2011年至今是学科建设阶段。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是综合性、跨越学科边界的,其研究思路总是能够突破人为的设限,完成文学与地理学科的良性互动,扩展和丰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促进文学与地理学知识领域之间的互补、互证和互识。

近五年来,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日趋成熟,无论是在理论构架还是方法运用上面以及实证研究层面,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投身于文学地理的研究当中,创造出了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

开创“桂学研究”新局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结题报告

开创“桂学研究”新局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结题报告

开创!桂学研究"新局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结题报告胡大雷①2012年11月,“桂学研究”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2&ZD164);2017年2月,“桂学研究”顺利结题(证书号:2017&J020);历时四年的艰苦工作,终于给世人呈上一个较为完整的桂学研究体系,这是一个很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个最终成果,是由一个个阶段性成果累积而成的,在四年的辛勤工作中,项目组共出版了四本专著和两本论文集,发表七十二篇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和两篇研究报告;这些阶段性成果,获得五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一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某些成果,还成功地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在四年的桂学研究历程中,“桂学研究”团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聘为“特聘专家”团队;团队整合区内桂学研究的人才和资源,组建的“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

回顾四年来的历程,现将本项目的基本设想、研究过程以及成果的各种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执行情况广西在中华地域的边疆位置,广西在中华民族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各民族的和谐融通,广西在对外开放中的面向东南亚的地位,这三大特殊性是当初桂学研究立项时最为重要的关注点。

由此而确定了本项目的总目标。

其一,构建桂学体系的总体框架(通过对桂学历时性纵向学术史及其历代文献资料、文化现象等的学术研究进行整合,探索桂学学术发展规律、性质、特征、功能、价值、意义,建构桂学学术史观、史料、史论、史鉴的学术史体系目标。

其二,发现、总结①胡大雷(1950—),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桂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桂学在中华地域之学中的特殊性(通过对桂学共时性横向的文化形态、学术形态、类型、结构、构成要素、关系等研究,探索桂学特质、内涵、传统、精神以及理论构成和结构系统及其应用价值,达到建构桂学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学科体系、学术范式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 学版 )
2 0 1 4年 第 1 期
区域 文 化 与 文 学研 究 的新 成 果 与 新 水 平
— —
全 国第 四届“区域 文化与文学” 学术研讨会纪要
熊 飞 宇
( 重庆师范大学 摘 文学院 , 重庆 4 0 0 0 4 7 ) 要: 2 0 1 3年 l 1月 4日至 6日, 全 国第四届“ 区域文化与 文学” 学术研 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既有对“ 区
这是重庆师范大学献给重庆市的一份厚礼, 对推动社会科学的繁荣 , 具有很 大的贡献。《 文学评论》 副 主编胡明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 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学术讨论 , 已经举 办四届 , 每届都有厚重的文学结论 得出, 引爆 新 的研究 成果 , 凝 聚一批学 者 。此次 会议 , 更 是 承 前启 后 , 将 会 起 到非 常积 极 的作 用 , 带 动 各
感, 拉动 了文 学史 研究 的发 展 , 而对 “ 空 间意义 ” 的关 注 , 则可 能深 化历 史认 识 。文 学史 研 究 的 “ 空间” 阶
段 已经 到来 。赵 黎 明教授 ( 重庆 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也 指 出区域 文 学 的研 究 要 向其 他学 科 , 比如文 艺 学 的 空 间理论 汲 取资 源 。而赵顺 宏 教授 ( 浙江 财经 大学 人 文学 院 ) 则 强 调 时间 和空 间在这 个 时代 已经 改 变 , 现 在需要 恢 复构想 空 间 的感 觉 , 并进 而融 合 时间感 和空 间感 。周 保 欣 教授 ( 浙 江财 经 大 学人 文 学 院 ) 主
方 面的发 展 。
出席 此次研 讨会 的有来 自全 国各 地 高等学 校 、 科 研 机构 、 出版单 位 的正 式代表 6 0余 人 , 重 庆 师范 大 学、 西南大 学等 重庆 高校数 十名 青年 教师 、 博 士生 列席 会 议 。会 议历 时三 天 , 主 要 学术 活 动 包 括两 场 大

5・
李怡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报告《 区域 、 空间与文学史研究》 中认为 , 中国现当代文学 的研
究, 通 常被 置 放在 “ 时 间意 义 ” 的 向度 上加 以讨 论 , 除“ 起点” 之争 外 , 还有“ 分期” 问题 。但 是 , 在 经 历 漫 长 的时 间焦 虑之后 , 中 国现 代文 学研 究应 进一 步 强 化 自身 的 “ 空 间 意识 ” 。如 果说 , 对“ 时间意义” 的敏

步打开学术视野。要注意跨界, 即跨语言、 跨文化、 跨族群 、 跨时空 , 警惕画地为牢。再则是进一步拓
展学术 方法 。总之 , 要 坚持 本土 立场 , 还原 历史 , 要有 问题 意识 , 打 通断裂 , 多元共 生 。
收稿 时 间 : 2 0 1 3—1 2—2 5
作者 简介 : 熊飞宇 ( 1 9 7 4 一) , 男,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 院文学博士 、 助理 研究员 , 主要研究方 向为重 庆抗 战文 化。
张 运用 文学 地理 学 , 从 中国地域 的角 度重 构 中 国文学史 。
张未 民主席 ( 吉林 省作 协 ) 的报告 , 首 先提 出 “ 区域 中 国” 的概 念 。在他 看 来 , 区域 文 化 与文 学 , 潜 伏 着一 个 中 国的概念 , 而 区域 性最 能体 现 中 国性 。其 次是 区域 的政 治 。 区域 的概 念含 有 意识形 态 性 , 区域
文章编号 : 1 6 7 3 - - - - 0 4 2 9 ( 2 0 1 4 ) 叭删
5 " - - 0 6
2 0 1 3年 1 1月 4 日至 6 日, 由中 国社会 科 学 院《 文学 评 论》 编辑 部 、 重 庆 师范 大 学文 学 院 、 重庆 师 范 大学 区域 文化 与 文 学 研 究 中 心联 合 主 办 的全 国第 四届 “ 区域文化 与文学” 学术研 讨会 , 在 重 庆 隆 重
召开 。
会议 开幕式 由重 庆师 范大 学文学 院院长 张全之 教 授 主持 , 并 代 表 中共 重 庆 市 委宣 传 部 樊伟 副部 长 宣读 贺信 。重庆 师 范大学 副校 长董景 荣 教授在 讲话 中 , 对 重 庆师 大 及 文 学 院汉 语 言文 学 专 业 的基 本 情 况, 作 了简 要 的介绍 。重 庆市社 科 联 毛 洪 勋 副 主席 在 致 辞 中表 示 , 会 议 就 区域 文 化 的 理论 建 设 展 开 研 讨, 符 合建 设文 化强 市 的要 求 , 有 利 于 总 结文 化 建 设 的 历史 经 验 , 深 入 研 究 区 域 文化 发 展 的历 史 规律 。
会发 言 、 两 组分 组讨论 和学 术 总结 。与会 的专 家学 者 , 围绕 “ 区域 文学 的理论 建 构 ” 这一 中心议 题 , 各抒
己见 , 畅所欲言 , 展现 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现将其 内容综述如下。
区域 文化 与文学 理论 的建 构 , 是 本次研 讨 会 的重 中之 重 。杨 匡汉 研究 员 ( 中 国社 科 院文 学 研究 所 ) 的发 言 , 可 谓提 纲挈领 。他 认 为 , 区域 文化 和文 学 的研 究 , 在 其 推进 过 程 中 , 需 要 考虑 三 点 。首 先 , 进 一 步培育 学术 精神 , 包括 质疑 的精 神 , 包 容 的精神 , 关怀 人 生 、 温 暖人 生 的精 神 , 亲和 亲近 的精 神 。其 次 , 进
域文化与文 学” 相 关理论 问题 的宏观探 讨 与学术反 思, 也 有பைடு நூலகம்不 同层面 的 区域 文学现 象 的个案研 究与理 论 阐
释 。研讨会进一步彰显 了重庆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的特 色和水平 , 具 有重要 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 : 区域 文化 与文学研 究 ; 新成果 ; 新 水平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