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

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坐:因为。
于:比。
停坐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晚:傍晚 因为喜爱这傍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
你能用一句诗来表 达自己的感受吗?
山 行(杜 牧)

径斜,





小结:
• 1、《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 到的( 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 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之情。
山行
(第二课时)
《山行》
山行:在山里走。
山行
[唐] 杜牧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2、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因为 )

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

2. 理解《山行》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诗歌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

2. 理解《山行》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山行》诗歌文本。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1. 安静的教室,适合朗读和思考。

2. 舒适的座椅,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喜爱。

2. 提问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与理解1. 引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3 讨论与思考1. 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朗读与背诵1.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家里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5.2 创作与展示1. 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并进行分享。

2. 鼓励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1. 学生对《山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山行》

(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山行》

《古诗两首》之《山行》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教课要求:1.读懂诗句 ,理解内容 ,想象大自然的漂亮风景2.领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教课重难点:在朗诵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诵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认识古诗粗心的基础上感觉诗人作诗时的情形。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觉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 ,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觉古诗的神韵。

(二)学生自由。

1、真,想想哪些你能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的方式,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3)沟通:石径、坐、霜叶、于、白云深⋯⋯(学生沟通,在合学生疑,解古。

)3、句子的理解:( 1)指朗第一句 : “ 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有人家”① 指名学生沟通研状况:依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地点”的画面,相机操作。

[ 小径由直曲、人家移至白云生。

]② 个人、学生、生共、相合。

要点领会“斜”“生出”。

③ 教引:白云人家,曲折石径,有些寒意了!究竟是暮秋啊,人望去,感道:“ 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有人家”。

④ 吟想象配。

( 2)指导朗诵第二句:“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依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面走边看,为何泊车呢?b、依据学生感觉,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暮秋的山林中,居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泊车就是由于爱这漂亮的枫林!c、师生齐读。

②指引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③学生沟通个人感觉,进一步领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一样的感觉。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a、石头铺成的小道弯曲折曲,远远伸向已经是暮秋节气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朦朦胧胧能够看见几户人家。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精品课件
小路, 亦指道路方法
直径 捷径 大相径庭
• 霜(shuāng)
霜冻 冰霜
水汽凝结成的 白色结晶
风霜雨雪
Q1:何为“山行”
在山上行走。
Q2:诗人在山上行走看见了什么景色?
寒山
石径
看 见 白云
人家枫林Biblioteka 霜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寒山:深秋时候的山 (2)斜:蜿蜒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 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 几户人家。
白远 云上 生寒 处山 有石 人径 家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坐:因为(2)于:比......还...... (3)二月花:春天的花儿
我不由自主地停轿,是因为这傍晚枫 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 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霜停 叶车 红坐 于爱 二枫 月林 花晚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 山
行 》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两首 山行》第一课时
秋景萧瑟,枫叶红火 勃勃生机,独得之乐
1 解决字词,初读感知 2 秋景萧瑟,独枫叶红火 3 读悟结合,品幽美意境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径( jìng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行》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行》精品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山行》
难点名称:根据诗人描绘的景物置身想象之中感受 美丽的秋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爱恋之情。
目录
新课 导入
知识 讲解
整体感 知
归纳总 结
课堂练 习
新课导入:
山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识讲解: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伸向。 5.白云生处:白云产生的地方。 6.坐:因为。 7.霜叶:经过霜打的树叶。
难点突破: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画?
远处的寒山;近处的石径;飘动的白云; 寂静的人家;傍晚的枫林;红色的霜叶。
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鉴赏诗句
①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好于“深”,“深”只 是体现了远、浓,“生”为云之源头,云腾雾涌,有动感 美。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 秋景胜春景,色彩更鲜艳,体现了秋景的生机勃勃,成 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整体感知: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路蜿蜒 着伸向远处的深秋时节的寒山, 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住着几户人 家。停下来欣赏路途傍晚枫林美 丽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那二 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鲜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人教版语文二上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ppt

人教版语文二上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ppt

擎 雨 盖

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
菊残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 黄 橘 绿
山行:
在山里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一条羊肠小道 由山下通向远 处的山顶
径:小路 寒山:深秋时节 的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因为喜爱这傍 晚:傍晚
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文
zèng liú 赠送 姓刘 jú cá n 菊花 残枝 jūn bì xū 君子 必须 jì ng xié 小径 歪歪斜斜
qí ng gài 擎雨盖 yóu 犹有 chéng jú 橙色 橘子 fēng yú 枫树 于是
刘 犹 橘
擎 君
菊 须 斜 径 于
残 橙

首 记 于 枫 径 斜 橘 橙 君 残



jiǎ
(由于)
(于是)

dò u
首 (首先)
shí jīng
(枫树) (枫叶) (姓刘)
(首都)
枝 (枝叶) 枫
fēn
(树枝)

(记住)
(识记)
刘 (刘海)
摘苹果
必须
菊花
枫树
树枝
于是
姓刘 橙子
记得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枫树
枫叶
枫叶
二月花
这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火。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