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山行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山行》

《古诗两首-山行》

山行
远上寒山石Leabharlann 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简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 见 到 的 枫 林晚景。写秋景的诗历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的秋景 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天。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 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有几户 人家隐约可见。 •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 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句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 诵的名句。 •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时看到的美 景,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 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就是本诗的独到 之处
(唐)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任务: 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 2.小组讨论诗意,并展示。
注:小组讨论时要先分工,再讨论。
3.给诗标上小节,说一说你是 怎么标的,为什么这样标?
译文
• 深秋时节,我乘车来到山前,山前 的小路弯弯曲曲。远望山林的深处, 白云缭绕,几户人家若隐若现。车 子停下不再前行,因为我喜欢这傍 晚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春 花还要红艳。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作业:
• 下课把这首诗背下来,组长签 字。

唐·杜牧《山行》的意思

唐·杜牧《山行》的意思

唐·杜牧《山行》的意思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全文意思如下:
一、作品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白话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三、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四、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杜牧的诗词《山行》注释及赏析

杜牧的诗词《山行》注释及赏析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但是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

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杜牧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但是杜牧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杜牧的才气和见地。

杜牧唐诗《山行》

杜牧唐诗《山行》

杜牧唐诗《山行》杜牧唐诗《山行》《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唐诗《山行》,欢迎大家阅读!《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古诗两首《山行》

古诗两首《山行》
句意:因为留恋这枫 盛开 的山花还要红艳。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
读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诗
句多读几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语注释: 远上:登上远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斜:倾斜。 坐:因为,由于。 爱:留恋。 霜叶:经风霜打过的枫叶。 于:比。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句意: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山,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看 见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原文及翻译

《山行》原文及翻译

《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杜牧《山行》译文 《山行》鉴赏及赏析

杜牧《山行》译文 《山行》鉴赏及赏析

杜牧《山行》译文《山行》鉴赏及赏析《山行》是杜牧所创作的,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山行》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译文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争议:是“深”还是“生”?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

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

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行》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导读: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翻译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