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精密播种机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高效精密大豆播种机设计 说明书论文正文

高效精密大豆播种机设计 说明书论文正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所能完成的任务。

通过普通拖拉机的牵引带动播种轮的转动,进而通过鸭嘴器的开合实现大豆的机械化播种,大大提高播种的效率,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对设计要求的分析,此系统主要由播种轮,鸭嘴器来完成播种要求。

在拖拉机行进过程中,由播种器的轮子带动播种轮的转动,通过安装在播种轮上的鸭嘴器插入离开土壤,完成播种。

此设计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地耕种,可以取代人工播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有利于在繁忙时节完成播种要求。

关键词:大豆播种机;播种轮;鸭嘴器;促张杆;连接筒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mbrane Planter principle and can complete the task. Through the ordinary tractor driven broadcast traction Species round of the rotation, and then through vasicine of CDCC achieve membrane mechanized planting and sowing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system is mainly seeding round, vasicine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sowing. Tractor road in the process, from planting of seeding round driven wheels turning,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seeding round of the duckbilled Insert left soil, completed sowing. This design is mainly applied to a large area of land farmed, can replace artificial seeding, reduced labor intensity, increase efficiency, to be completed during the peak season planting requirements.Key words: Membrane Planter;Seeding-Ferry;vasicine;connection tube;promote a 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3 国内外播种机机械研究现状 (2)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第2章大豆播种机方案确定 (4)2.1 总体结构及配置 (4)2.2 工作原理简介 (4)2.3 本章小结 (5)第3章总体设计参数的确定 (6)3.1 排种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6)3.2 播种轮直径和鸭嘴数量的确定 (7)3.2.1 考虑因素 (7)3.2.2 播种轮直径计算 (7)3.3 本章小结 (8)第4章播种轮和鸭嘴器具体设计 (8)4.1 播种轮设计 (9)4.2 鸭嘴器设计 (11)4.2.1 鸭嘴器结构设计 (11)4.2.2 鸭嘴器的运动分析 (12)4.2.3 成穴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14)4.3 本章小结 (17)第5章主轴设计与校核 (18)5.1 轴的材料 (19)5.2 轴的类型选择 (19)5.3 计算轴上转矩和初步确定最小直径 (20)5.3.1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的选择 (21)5.3.2 计算轴上转矩和初步确定最小直径 (21)5.3.3 轴的结构设计 (21)5.4 键联接选择和校核 (22)5.4.1 平键连接 (22)5.4.2 键联接的强度校核 (23)5.5 轴的计算 (25)5.5.1 轴的直径的计算 (25)5.5.2 轴的结构简图 (26)5.5.3 轴上载荷的计算 (26)5.6 本章小结 (29)第6章大豆播种的正确使用 (29)6.1 播种前机具的准备 (29)6.2 使用注意事项 (29)6.3 大豆播种机的特点 (30)6.4 用好大豆播种机 (30)6.5 本章小结 (31)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附录 (36)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

毕业设计说明书 -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前言农作技术与农机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又相互作用,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前提并依靠后者来完成;后者为前者的实现而存在并能促进前者的发展。

耕作播种一体耕作技术是农机和农业结合的改革,现在全世界使用开展示与推广。

现实表明,耕作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保墒、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作业成本等是获得良好的成果。

现在,大力推广和使用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各种先进的播种机。

因为耕作拥有着他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以针对北方旱地的农业播种,为此,研发播种效果好、节水成果明显、灭草彻底等共同作业的农机拥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比较成熟的播种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秸秆不缠绕开沟器等工作部件,杂草等对机具不拥堵,为耕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现保障。

其次,覆盖于地面的小麦残茬和玉米秸秆等,可以使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增多、地力加强,同时可以省时省工,有较为明显增产效果。

本文设计的玉米播种机集耕作、施肥、播种等一体化作业。

其中行距可以调、株距等亦可调,对于施肥量的也是可调的,不仅能实现免耕播种一些性能,还能实现精量播种。

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免耕播种机的总体设计,倾斜圆盘式排种器的设计,破茬装置的设计,施肥装置的设计及整体机架的设计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玉米播种机的结构尺寸、驱动转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并且对轴承以及轴承盒的型号作了选择。

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播种机;排种器;精量播种;玉米;耕作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国内外发展状况 (1)1.3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及目标的分析 (2)1.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2)1.5完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3)1.6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3)2玉米播种机总体设计 (3)2.1播种机整机设计原则 (3)2.2免耕播种机总体结构 (3)2.3播种机工作特点 (4)3玉米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 (4)3.1倾斜圆盘式排种器 (4)3.2排种盘外形的确定 (5)3.3排种盘直径的确定 (6)3.4排种盘倾角的确定 (6)3.5型孔结构及尺寸确定 (6)3.6排种盘外侧边缘厚度的确定 (8)3.7孔间距的确定 (8)4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 (9)4.1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运动原理 (9)4.2传动装置与工作装置 (9)5玉米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10)5.1设计原理 (10)5.2设计参数 (10)6排肥器的设计 (10)6.1 排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0)6.2排肥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1)7轴的校核 (11)7.1按扭矩初算轴径 (11)7.2轴的校核 (12)总结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传统耕作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对地面的保护减少了,从而使得土壤发生严重的水蚀与风蚀;耕作使得土壤破碎,良好的种床被制造了出来,与此同时土层中的微生物与蚯蚓被大范围的消灭了,从而让土壤的活性下降相当严重。

机械毕业设计1630原茬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的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1630原茬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播种机播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成本,因此研制高质量的播种机械是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早已实现播种机械化,但目前的播种机质量还不能满足高产的要求。

现在大面积麦田普遍存在着植株疏密不匀,出苗参差不齐,单株个体之间性状也表现较大差异等问题,限制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生产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均匀播种。

本课题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小麦播种机播种中存在缺苗烧苗现象严重,存在疙瘩苗,设计制造了一种装配有种肥分施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该小麦播种机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播种的均匀性,实现种肥分施,达到了节种、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小麦播种机;开沟器;排种器AbstractThe quality of sowing machine affects the outputs and the cos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rectly , therefore it is urgent for modern agriculture to develop the high quality sowing machine. Although most areas in our country have already realized the sowing mechaniz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esent sowing machine can not satisfy the demand of high yield .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restricting future improvement of wh eat yield in most areas ,such as ,different interspace among plants ,various sizes between seedlings and distinctive traits in individuals .Through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 lies in implementing balance sow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ubject is design a kind of wheat sowing machine assembling with equalizing device and furrow opener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wheat sowing machine that result to severe absence and burning of the seedlings .this sort of wheat sowing machine in this book can improve significantly and remarkably the balance of wheat sowing and realize higher productivity.Key words: Wheat seeder;Furrow opener;Seed meter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 1 -1.1小麦播种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小麦播种机的介绍 (6)2小麦播种机的设计 ............................................................................................................ - 7 -2.1小麦播种机的结构特点 (7)2.2小麦播种机的机构设计 (7)2.2.1机架的设计......................................................................................................... - 7 -2.2.2排种器的设计 ..................................................................................................... - 7 -2.2.3排肥器的设计 ................................................................................................... - 10 -2.2.4开沟器及其起落机构的设计 .............................................................................. - 10 -2.2.5输种管、覆土器、镇压轮的设计 ....................................................................... - 14 -2.2.6其他工作部件的设计.......................................................................................... - 15 -2.2.7播种机的连接器 ............................................................................................... - 18 -2.2.8播种机的总体设计与配置 ................................................................................ - 19 -3小麦播种机的使用 .......................................................................................................... - 21 -3.1播种机使用应掌握的技巧 (21)3.2播种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1)总结.................................................................................................................................... - 22 -参考文献 ............................................................................................................................ - 23 -致谢.................................................................................................................................... - 24 -1绪论1.1小麦播种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国外小麦播种机的研究现状麦类作物精密播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上世纪60~70年代,苏联、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曾先后起步试验研究小麦等精密播种技术。

小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弓齿式)

小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弓齿式)

小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弓齿式)
设计说明:
小型马铃薯播种机
设计目标:
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设计一个小型马铃薯播种机,
能够实现马铃薯的高效、准确的播种,适用于小块地块种植。

设计要点:
1. 弓齿式结构:采用弓齿式结构,具有稳定性、可调节性和适应性。

通过调整弓齿的角度和距离,实现对马铃薯的精确播种。

2. 播种刀具:特制的弧形刀具,能够将马铃薯种子按照预定间距均匀
插入土壤中,避免种植时的拥挤和重叠。

3. 传动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输到播种刀具,确保播种速度和深度的一致性。

4. 控制系统:配备简单易用的控制面板,可以设置播种间距和深度,
根据土壤湿度和质量等因素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块的种植要求。

5. 结构材料:选用高强度和耐磨损材料制作,确保播种机的稳定性和
耐用性。

设计优势:
1. 高效快速:通过弓齿式结构和精确的播种刀具,能够快速、准确地
完成马铃薯的播种工作。

2. 灵活多变:通过调整弓齿的角度和距离,适应不同马铃薯品种和种
植要求,提高种植的灵活性。

3. 节约劳动力: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操作,节约劳动力成本。

4. 耐用可靠: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确保播种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总结:
通过弓齿式结构和精确的播种刀具,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小
型马铃薯播种机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灵活的播种操作,提高种植效率和节约劳动力成本,适用于小块地块的马铃薯种植。

勺链式微型马铃薯精密播种机结构设计

勺链式微型马铃薯精密播种机结构设计

勺链式微型马铃薯精密播种机结构设计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和科学意义马铃薯是一种高蛋白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类作物,在我国得到广泛地栽种。

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种植马铃薯,无论是在高寒贫困地区解决农民脱贫问题,还是在发达地区实现农民致富愿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的人工种植会造成株距和行距的不规范,种植深度过深或过浅,直接影响产量。

种植时间也对产量影响较大,但因其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该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急需改进和提高。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是一项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镇压等作业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垄作种植方式。

,具有保墒、省工、节本、播种深浅一致、均匀、苗齐、生长旺盛、增产幅度较大等优点,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微型脱毒薯精量播种的问题。

要求播种过程具有不伤种、播种深浅一致、株行距均匀、漏播率和重播率低等特点。

我国马铃薯生产过程特别是种植工艺基本上还是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传统的播种方法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实现机械化。

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也是一个制约马铃薯单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1)马铃薯种子的质量不高,我国种植马铃薯的大部分地区,马铃薯种子一般是自留的,没有经过消毒,杀菌以及其它提高种植质量的技术处理,因此种出来的马铃薯质量和产量不高;(2)种薯的品种不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往往需要不同的马铃薯种子,在这方面,我国所作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在今后更应该加大对马铃薯品种的研制;(3)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对土壤的压实比较严重,这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极为不利。

我国大部分的马铃薯种植方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种植的水平上,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从开沟到覆土镇压,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种植效果也远远低于机械化种植水平;而且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型,因此需要的播种机的机型也相对不一,设计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播种机将成为未来播种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播种机的通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提高播种机的通用性有助于提高播种机的使用性能,使得播种机得到充分的利用。

机械毕业设计1473小型电动播种机设计计算书

机械毕业设计1473小型电动播种机设计计算书

播种机的发展历史公元前1世纪,中国已推广使用耧,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条播机具,至今仍在北方旱作区广泛应用(如图1—1)。

图1—1三耧车欧洲第一台播种机于1636年在希腊制成。

1830年,俄国人在畜力多铧犁上加装播种装置制成犁播机。

英、美等国在1860年以后开始大量生产畜力谷物条播机。

20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牵引和悬挂式谷物条播机,以及运用气力排种的播种机。

1958年挪威出现第一台离心式播种机,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各种精密播种机(如图1—2)。

图1—2气吸式播种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国外引进谷物条播机、棉花播种机等,60年代先后研制成功悬挂式谷物播种机(如图1-3)、离心式播种机、通用机架播种机和气吸式播种机等多种机型,并研制成功了磨纹式排种器。

到70年代,已形成播种中耕通用机和谷物联合播种机两个系列并投入生产。

供谷物、中耕作物、牧草、蔬菜用的各种条播机和穴播机都已得到推广使用。

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了多种精密播种机。

播种方式及常见播种类型条播穴播图1—3 国内常见的谷物播种机1.2 播种方式及常见播种类型播种方式应根据作物品种和当地农业技术要求而定,并随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基本播种方式有:条播、穴播(点播)、撤播、精密播种、及联合作业播种机五种。

与播种方式对应,播种机主要有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穴播机、牧草撒播机等。

这几种机型的辅助部件基本相同,只是其核心工作部件——排种器有较大差异。

1.2.1条播:按要求的行距、播深和播量将种子播成条行,称为条播。

条播一般不计较种子粒距,只注意一定长度区段内的粒数。

条播的作物便于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工作,故应用广泛。

条播根据作物生长习性不同,有窄行条播、宽带条播、宽窄行条播等不同形式。

其条播机主要用于谷物、蔬菜、牧草等小粒种子的播种作业。

1.2.2穴播(点播):按规定的行距、穴距、播深将种子定点播入土中,称为点播。

在地上定点掘穴,将几粒种子成簇的播入种穴,称为穴播。

小籽粒中药材精密播种机设计

小籽粒中药材精密播种机设计

=;;;;;;;;;;;;;;;;;;;;;;;;;;;;;;;;;;;;;;;;;;;;;;;;;;;;;;;;;;;;;;;;;;;;;;;;;;;;;;;;;;;;;;;;;;;;;;;;;;;;;;;;;;;;;;;;;;;;;;;;;;;;;;;;;;;;;;;;;;;;;;;;;;;;;;;;;;;;;;;;;;;;;;;;;;;;;;;;;;;;;;;;;;;;;;;;;;;;;;;;;;;;;;;;;;;;;;;;;;;;;;;;;;;;;;;;;;;;;;;;;;;;;;;;;;;;;;;;;;;;;;;;;;;;;;;;;;;;;;;;;;;;;;;;;;;;;;;;;;;;;;;;;;;三摘要:文章介绍了新设计的小型中药材电动小籽粒精密播种机,该机采用电动驱动、电动排种,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等作业工序。

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满足小籽粒精密播种均匀、落籽精准、株行距可调、操作简单I::::::::::::::::::::::::::::::::::::::::::::::::::::::::::::::::::::::::::::::::::::::::::::::::::::::::{^:由_sJ.»小籽粒中药材精密播种机设计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亚振张秀平陈林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精准农业以及环保发展意识的增强,广大农民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1小型电动农业机械研发概述目前,广泛应用的播种机械均以拖拉机为动力装置。

但是,由于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在实施作业时存在机械震动较大、拖拉机进地碾压严重、工作不稳定等因素,从而直接影响播种作业质量,且作业回转半径大,不宜小地块作业,碳排放和噪声污染较大,作业成本偏高。

为此,有必要解决由拖拉机为动力进行播种作业带来的问题,客观上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动力取代拖拉机。

近几年我国个别研究机构和农机企业开始研发生产以电机为驱动动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植保机械(电动喷雾器、无人飞机等)、草坪整修机械等,以电力为动力装置的播种机械虽有所起步,但还未进入推广使用阶段,且主要是以单行和小型播种为主。

1G-96旋耕播种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1G-96旋耕播种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1 前言旋耕播种机简称旋播机,它以增产、增收、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杂草、减少病虫害、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是我国正在大面积推广发展的新型高效农业机械,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我厂开发研制生产获国家多项专利的多种,多功能旋播机,以其设计合理 ,外型美观,坚固耐用,使用简便等特点,配套在30马力以上的四轮大中型拖拉机上耕种,它一次性可完成碎土、碎秸杆、起垄、开沟、灭茬、施肥、播种、伏土、喷药、铺膜、蓄水等多项作业可直接在多种环境下作业 ,减少了拖拉机多次进地,多次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和不必要的损失,大大降低了农机用户的作业强度. 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种肥分施旋播机是实现高产地快再创高产的一项综合技术措施,它具有种肥分施、播种均匀、不烧种、苗齐苗壮、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分孽多、抗冻旱、防涝、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粒重省种、施肥均匀、肥效利用高等优点。

国外旋耕机发展情况国外旋耕机主要是多品种、系列化,并向宽幅、高速、高效、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结构及运行性能方面,采用快速挂接器、短尺寸广角万向节传动轴、耕深和水平自控调节、快速换刀结构、宽幅工作部件液压折叠装置等改进作业效果和操作方便化的结构。

产品功能完善,材料和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较高,外观漂亮。

工作可靠性好,平均无故障使用时间至少要高出我国国产旋耕机1/3以上。

我国旋耕机行业存在问题由于旋耕机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成本低,所以我国旋耕机械生产企业规模相对都比较小、装备差、制造工艺水平低、创新少。

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没有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不高,结构粗放,可靠性差。

生产装备更新投入少,技术创新跟不上市场发展酌要求,产品雷同,低价竞争严重,厂家利润低、效益差。

品牌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致使生产过于分散。

旋耕机产品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日渐增大,农垦系统国营农场、乡村农机服务站、个体农机专业户,都需要更新和添霞大、中型旋耕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精密播种机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目录一、设计背景 (1)二、总体方案设计 (4)2.1需求分析与定义 (5)2.2设备控制 (6)三、标准件选型 (7)四、主体框架设计 (16)五、设备装备维护 (17)六、总结和展望 (19)6.1总结 (19)6.2展望 (19)一、设计背景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

0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只能生产化行业都在加速,而这次自动化变革的设计行业之多,设计内容之广是前几次生产力的变革所没有的。

近年来我们除了一般行业里面看到的自动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外,我们中国的自动化企业也越来越关注起其他的行业和工作内容里面去,有些甚至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重来都未曾想象过的工业。

而其实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因为此次自动化的进程就是要从各行业业中的每个生产步骤动作中去。

而往往在一般人都想不到可以应用的地方我们将自动化应用进去后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和成就。

总而言之生活在当下,作为这次知识革命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将自动化的大潮推进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去。

中国作为一个千百年来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曾经是我国的支柱行业,华夏文明就是农耕文明的根本。

经历了千年洗礼的中国农耕文化血脉在我们的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在时境变迁的今天,农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人文发展还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欧美、澳洲等国的大范围规模性的农业产业,我国因为地貌和人文社科问题,我们的农业没办法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生产。

虽然我国的生产基数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我国农业的基本单位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基数多但无法行程大规模的链接,同时,我国的种植地貌多为丘陵、盆地等,而不是像欧美等国是一片很大很辽阔的平原地貌,这也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无法使用像欧美一样的大型机械机械农业的批量化产业化的生产制造。

但自动化的大趋势势不可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使用我们的自动化经验和科学智慧进行解决。

目前我国市面上也有一些播种机,但这些播种机普遍都是比较粗旷的播种机,无法实现说精密播种的功能。

且这些播种机一般都有一定的体积大小,需要人工在上面进行配合或者是人工进行操作,相对于等级比较高的自动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和进步的空间。

体积大会使得播种机的使用和安防、应用的地域范围受到限制,需要人工在上面操作则会使得设备相对人工的利用率不高,难以实现说操作人员的真正放手不管。

这些严重制约了播种自动化的发展和对于实际农业生产的自由度的提高。

为此,我们针对自动播种机体积大,需要人工操作的待优化带你进行思考改良设计,在本设计中,针对于使用场景和使用单位,即在生产规模小的小型面积种植,设计制造一台适用的农业播种机,在播种的过程中,人工不许配合或干预。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在某面积的地域力一个操作人员可以管理三台机器,当操作人员处理完第一台设备自动运行起来后,操作人员不再关注于第一台设备,而是着手处理第二台设备;同样的,在处理完第二台设备后处理第三台。

当处理完第三台的时候第一台刚好完成单行的播种,操作人员将他移到第四行需要播种的位置进行操作。

此流程不断的循环将大幅度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更加符合生产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另外,在这种设备进行普及后,其造价和功能以及生产方式将会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和推广,而使得我国的传动农业生产得以进步和改观。

二、总体方案设计2.1.需求分析和定义根据对实际生产需求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产场景是由很多的限制的。

可以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自动化生产就是设备替代人工的过程,且设备替代的程度越高,则代表着这条产线、这个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

但在我们设计到的这个设计里面,我们不能用这种思维来设计。

因为我们的设计应用对象是我们的小众农民,他们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实际播种的效率问题和稳定问题,而不是在于在一定周期内的产量问题,毕竟他们没有很多的土地进行耕作,他们实际需要的是尽可能的方便应用简单轻便的设备进行自动的播种。

而我们对于一般自动化程度要求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将东西放进去就可以不管了,自己在一边就可以完成工作,这才是他们的实际需求。

第二,应用场地是受限的。

对于一般的种植的地方,特别是南方地区,多为丘陵地貌,比较有突出代表的就是阶梯田。

在这种的地貌下要求设备的尺寸越小越好,且设备的越野能力要强,最好是可以克服多种角度的山路。

第三,应用的方式。

在这些人群所需的生产中,不是需要批量化的生产,而更多强调的是灵活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给他一台美国加州大型播种机,宽度都有个四五米的机器,他一是不会用,二是没法用。

且不说操作是否可以进行,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个设备都占了一大半了,他根本无法使用这些设备。

所以针对于他们的应用更多是强调灵活性,简而言之就是他能简单使用并且可以根据生产进度使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几点结论。

生产场景:小型面积播种,播种的物料为玉米粒等小型的种子。

有一定的质量且形态为固态。

设备工作的流程:人工上料到料仓里,料仓通过分料结构将料仓中的种子进行分离,同时在分离的过程中设备需要由犁地结构将土壤犁开,在将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埋入土壤当中,并且实现对土壤的压紧。

在设计中,料仓主要通过钣金进行折弯和焊接;为了实现播种机的精密运动,采用电池供电,并用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为了实现播种机的犁地功能,模仿普通犁地的结构进行设计,犁地结构和播种机需要相连接在一起,实现在边前进边犁地的功能。

在物料分离方面,采用制造一定间距内腔的轮盘,当轮盘和料仓进行相对运动时,物料通过差位落入内腔当中,从而实现分料的功能。

为了实现压入土壤的动作,需要在行进方向后面的轮子中增加一定的负载使得可以将土壤压平。

在这个过程当中,操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产量和日程的安排进行播种机数量的设定:假设今天是第一天播种,播种需要保证进度,我可以选择三台播种机一起工作;当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时,我只剩下少部分的地方需要播种,这个时候我可以采用一台进行播种作业。

者都体现了对实际生产需求的分解和对应的解决思考。

为了实现单人操作和方便使用,机械结构方面应该选择尽量简单耐用且传动效率需要较高,因为这样才能使得设备在我们设定的小面积播种更加兼顾耐用。

我们将要实现的设计目标是,结构简单方便,人工将物料投入料仓按开关启动后设备即可进行单行的播种。

根据调研的结果和了解到的实际生产中的需求,设计的料仓容量为50kg,整个设备运行的最大速度设定为250mm/s。

根据这个设计参数进行以下的设计。

三、标准件选型同步带的选型计算按齿形分类,同步带可分为体型和圆弧形(HTD/STD/RPP 2M~20M),其中梯形又可分为周节制(又称传统梯形带MXH~XXL)、模数制(m1~m10)、特殊节距制(又称T型齿,T2.5~T20),如果转速快,传输功率不大的,可以选择传统梯型齿,如果传输功率大,转速不是很快,可以选择圆弧形齿。

按材料分类,同步带可分为橡胶皮带(最常用),聚氨酯皮带(T5、T10、T80等)。

聚氨酯皮带作为轻动力传动用具有高精度特点,用于打印机、缝纫机纺织机、NC车床等。

同步带轮材料的选择:以45#钢、硬质铝合金为最常见,但在此设计中应保持质量故选择采用6061合金。

本设计中同步带的作用主要是传动功能。

所需传递功率P=0.025kw小轮转速n1=50r/min中心距a=300mm(初定,有效行程+100)传动比i=1计算功率的确定图表 1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工况系数KA=1.8计算功率Pca=KA×P=1.8*0.025=0.045kw确定带型和节距图表 2根据小轮转速和传递的功率从表中选择同步带的型号为H,节距Pb=12.7mm 确定带轮齿数Z1、Z2与节圆直径d1、d2图表 3根据带型的最小齿数,设定小带轮齿数Z1=16大带轮计算齿数Z2=Z1×i==16*1=16小带轮节圆d1=Z1×Pb/π=16*12.7=64.68mm大带轮节圆d2=Z2×Pb/π=16*12.7=64.68mm验证带速v带速V=n1×d1/60/1000==50*64.68/60/1000=0.17mm/s图表 4根据表中可得,允许最大速度Vmax=40mm/s因为V≤Vmax所以带速校核合格确定带长计算基线长度Ld0=2×a+0.5×(d1+d2)+(d2-d1)^2/(4×a)=2*300+0.5*(64.68+64.68)+0 =803.20mm根据表格选取圆整基准长度Ld=838.2mm确定同步带齿数Z=66计算中心距aM=2Lp-(Z1+Z2)Pb=2*838.2-(16+16)*12.7=1270mm计算中心距a={M+[M2-8(d2-d1)2]1/2}/8=(1270+(1270*1270-0))/8=317.5mm 确定带宽小带轮啮合齿数Zm=0.5×z1-z1×Pb×(z2-z1)/(2×a)^2=0.5*16-12*12.7*0=8 取啮合齿数系数Kz=1图表 5从表格中选取基准额定功率P0=0.47kw从表格中选取基准宽度bs0=19.1mm计算所需最小带宽bs'=bs0×(Pca/(Kz×P0))^(1/1.14)=19.1*(0.045/(1*0.026))^(1/1.14)=30.9mm从表格中选择带宽bs=12.7mm电机计算校核如下图所示为设计结构示意。

图表 6在计算电机参数之前,受限计算负载的转速,以此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步进或伺服电机。

首先初设减速机的减速比i=10图表7由于设定电机直连旋转轴,减速机的效率η=0.98计算负载转速,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步进/伺服电机首先初设减速机减速比 i=10减速机效率η0 =0.8根据同步带选型后得同步带主动轮节圆d1=32.84mm同步带从动轮节圆d2=32.84mm链条/皮带/齿条传动效率η1=0.98根据设计所需的行程L=1500mm根据负载的摆放方式,倾斜角θ=0°根据设计要求,每分钟往返次数N=1设定加速时间t1=0.2s设定减速时间t3=0.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