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与批评、艺术概论总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 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 它使人如痴如醉、消魂落魄。
“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 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 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 和发现„„”(《人的潜能和价值》)

审美体验中的想象、联想和情感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画
江座 州中 司泣 马下 青谁 衫最 湿多 。,
审美升华的本质

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审美 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 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 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 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第四节
2. 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
2. 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作品《独上西楼月如钩》
3. 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3. 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汤 用 彤 《 魏 晋 玄 学 论 稿 》
3. 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带饕餮纹的青铜器局部
3. 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审美升华阶段中的理解已经不同于审美直 觉和审美体验阶段的理解,它更多地表现 为一种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贝 多 芬 《 第 九 交 响 曲 》
审美升华中的顿悟

在鉴赏艺术作品最深层次的意蕴时,既不 能依靠直觉,也不能依靠体验,甚至不能 依靠单纯的理解。由于艺术意蕴大多是将 无穷之意蕴含在有尽之言中,具有多义性 和模糊性,要把握这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就必须 通过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美学是为了制衡“史料”、“史观”,使 艺术史永远遵循“美”的主题,以“美” 为核心。 美的理论研究者、美的批评者,也同时是 美的创造者。 再好的理论或批评,也无法代替艺术本身, 最好的批评,本身必须具备美的潜质。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 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 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 其曰可读。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典雅》
艺术鉴赏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第三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第四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
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 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 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一、美乡的醉梦者

“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 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 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 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 就无法欣赏。60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 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 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 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宗白华《艺术欣赏指要》
客体(艺术品) 作用于主体 “悦耳悦目” (鉴赏者)
审美体验
主体(鉴赏者) 反作用于客体 “悦心悦意” (艺术品) 主体(鉴赏者) 与客体(艺术 “悦志悦神” 品)浑然合一
艺术形象
审美升华
艺术意蕴
审美升华中的理解

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中,同样存在 着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活动,存在着感知、 联想、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复杂 作用,但其中理解因素最为活跃。
大量艺术欣赏的实践 培养纯正的趣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知音篇》 “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小,趣味愈纯正”
1. 欣赏主体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修 养与艺术鉴赏能力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 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苏 联 作 家 高 尔 基

审美直觉的特点:直观性与直接性。 审美直觉的直观性是指我们欣赏艺术作品 必须亲自去感受,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 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 悦。

直观性
席里柯名作《梅杜萨之筏》
审美直觉的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 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 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无需通过逻辑判断或理 性思维。
如醉如痴的体验与个体生命经验的释放
苏 联 作 家 高 尔 基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西 方 现 代 哲 学 《 存 在 主 义 》
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 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 极精彩处,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经验了 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例如描写饥饿罢, 富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懂的,如果饿他几天, 他就明白那(作品的)好处。”

与审美直觉相比,审美体验由于更加侧重 于鉴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 想象、联想和情感在其中更加活跃,发挥 着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电 视 剧 《 西 游 记 》 中 的 孙 悟 空 形 象
南 宋 马 远 作 品 《 梅 石 溪 凫 图 》
根 据 契 诃 夫 《 万 尼 亚 舅 舅 》 改 编 成 的 电 影

审美直觉中的通感
所谓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 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 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红杏枝头春意闹

“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对象物 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 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 到牧人在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 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 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 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 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此时, 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 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于断井颓垣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阿炳:二泉映月 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王立平:葬花吟
艺术的欣赏也是一种对生命宽容的欣赏。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宗教,懂得了欣赏 艺术,也就懂得了宽容、悲悯和赎罪。 艺术人生,是一种有福气的生命。

二、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 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 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 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
艺术鉴赏阶段 审美直觉 主客关系 审美愉快性质 艺术作品层次 艺术语言
《 脂 砚 斋 重 评 石 头 记 》
果 戈 理 像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
果 戈 理 《 死 魂 灵 》
艺术批评的作用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 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艺术批评与艺术史
好的艺术批评常常需要艺术史的宏观训练, 艺术史是从事艺术批评的基础。 艺术史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史料、史 观和美学。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
1.艺术批评不是批评艺术,而是为帮 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 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或者说,为欣赏 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 去感受一个创作者思考的过程。
电 影 期 刊 《 大 众 电 影 》
艺术批评的作用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 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史料是艺术史讨论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有 一部分可能会和考古或人类学重叠,也可 能与文物鉴定学重叠,像是一种冷静的科 学分析。 现代艺术史的史料鉴别,常常借助于考古 上碳十四的测定,用化学反应的分析来断 定文物的年代。

史观的意义在于使得艺术史研究不再是纯粹客观、 科学的史料分析,而是将机械的艺术史料联系起 来,研究其内在的发展规则。 史观意味着要有能力去定位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意义,或历史与人类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影响关系。 好的艺术史往往在史观的讨论方面提供很多元化 的思考,而不是立刻使读者陷入在一种固定的观 点中。因为,史观的讨论是可能修正的,也为艺 术史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史观的健全,也往往帮助一个从事艺术批评的人 获得更全面的观照,而不使艺术批评的工作流于 太过个人情绪化的好恶。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 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 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王 冕 《 墨 梅 图 》
赵孟坚《墨兰图》
《 双 钩 竹 图 》
吴 昌 硕 《 菊 花 图 》
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1. 欣赏主体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与艺术鉴赏能力
1. 欣赏主体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与艺术鉴赏能力
——费尔巴哈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 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 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 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 芒。” ——钱钟书

审美直觉所把握的只是艺术初感,然而, 初感虽然宝贵,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Baidu Nhomakorabea——鲁迅
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郭沫若
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屈 原 《 离 骚 》
5. 美育与艺术教育
北京大学非常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 审美升华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 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 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 力。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 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 着审美再创造;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

“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 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 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
电 视 剧 《 红 楼 梦 》 剧 照
香 菱 读 王 维 诗
大 卫 名 作 《 马 拉 之 死 》
审美升华中的共鸣

所谓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 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 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 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 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 忘。
艺术欣赏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客观性:艺术作品的结构或组织(章句段 落、雕塑形式等) 主观性:欣赏和理解的主观性

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
(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 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 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
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 这个术语;“美学”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指感觉学 (Aesthetica) 审美和艺术活动都离不开直觉。


夏夫兹博里:“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 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普列汉诺夫:“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 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觉能力发生作用, 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 们一看见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 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 快感。”
直接性
罗 中 立 《 父 亲 》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碧城》三首之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 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 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 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对水精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