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理论与来自宁波交通运输业的证据
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劳动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行分析。 计量的结果表明,F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 , TP 并在某些年份呈负值。 通过分析 , 因是 由于 TP KL 原 F 与 、 之 间存在相关性, 因此,F TP的计量数值应低于实际 T P F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因此, TP的计算中应该考虑 K 和 L 在 F 的影
- 向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F ; T P 经济增 长 ; 关性 相 根据 新古典 增 长理 论 .影 响经济 增长 的因素 主要 是 : 本计 量模 型 中所需 的三个 统计 数据 分别 为产 出 Y, 资 .在 时 间 序 列 上包 括 了 自 1 9 9 0年一 资本 投入 因素 、 动投 入 因素 、 劳 剩余 的 因素 , 即全 要 素生产 本 存 量 K和劳 动 力 L 0 8年 的数据 根据 以上 分析 . 型 中所 需 的统 计数据 见表 模 率。 一般 来说 , 全要 素生 产率 即技术 进 步 。 江苏 省作 为经 济 2 0
、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 P) 析 TF 分
全要 素生 产 率 分析 方 法 主要 有 指 数 法和 生 产 函数 法 两种 , 文将 采用 新古典 C b — o ga( — 函数 ) 产 函 本 o b D u lsC D 生 数对 T P进行 估算 .带有 C D函数 时 间 t F — 因素 的形 式 . 设
其 中 ,J y 代表 产量 , 在计 量 中用 地 区 国 内生 产 总值 代 替 : 表 示 资本 存 K
表 1 19 年~ 08 的数 据 分析 9 0 20 年
亿 亿元 ) L 亿元 ) 年份 Y( 元 ) K( ( 亿 亿元 ) L 亿 元 ) ( 量 ; 示 劳动力 , L表 用地 区年末 从 业人 年份 Y( 元 ) K(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FDI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

□经济理论与实践第37卷第3期2021年6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7,No.3Jun.2021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金泽虎,曾芹(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利用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改进熵权法刻画FDI 质量水平,在能源与环境约束下,选用SBM 模型和GML 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
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研发支出作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则表现出负向影响。
[关键词]FDI 质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SBM 模型;GML 指数[中图分类号]F4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21)03-0005-10[收稿日期]2021-04-20[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安徽大学后续研究课题“合肥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20T0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徽学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曾芹(199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一、引言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变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作者:岳彩东程静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不断增多。
首先介绍了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然后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之后说明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最后作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009-02一、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一)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是指由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中的效率表现,是每单位投入的产出,即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生产率的公式为:生产的产品及服务的总量/所消耗的资源总数。
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资本或者劳动力效率的提升。
对于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始于P·Douglas 及其助手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总量生产函数的概念。
之后,Tinbergen(1942)对Douglas 提出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于资本和劳动投入函数中增加了时间趋势项,用它来表示生产效率的大小。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由索洛提出的,去除劳动力和资本两大要素投入外其他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增长率。
这一概念是索洛于1957年提出的,在其《技术变化与总合生产函数》中提出了带有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亦被称为“索洛余量”或“索洛残差”。
全要素生产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于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的结果。
从效率角度看,生产率等于一定时间范围内,国民经济中的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投入的比值。
而从本质上看,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生产效率的衡量有三个来源:其一,效率的改善;其二,技术进步;其三,规模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是作为考虑了可以衡量的增长决定因素后剩下的产出增长量。
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了许多企业和研究者的关注。
一、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在了解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种综合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是衡量企业所使用的全部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所创造的产出与实际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之比,既考虑了劳动生产率,也考虑了资本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说明单位资源投入下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越多,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通常表现出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和高竞争力等特征,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产出的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产出成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企业的产出就越大。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更容易利用优势资源,获得更多的生产成果和市场份额。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效益的关系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通常表现出低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成本、高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等优势,相应地,这些优势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着企业投入产出比的变化情况。
整体来看,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通常更具竞争力,通常能够带来更高的企业效益。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其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密切相关。
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企业表现出更优秀的企业产品和市场表现,通常被认为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全要素说生产率

编辑本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 M.Solow)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编辑本段概述经济学角度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
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现在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宏观经济学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研究结论
工业和服务业内部差异较大
工业部门内部,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率相 对较低,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则较 高。
服务业内部,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 业的生产率相对较低,而一些知识 密集型服务业的生产率则较高。
研究结论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较大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服务业的技术进 步和效率提升速度有望加快,从而提升服务业全要素 生产率。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量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
DEA是一种非参数方法,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来衡量相对效率。该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比较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效率来评估其变化情况。
随机前沿分析(SFA)
SFA是一种参数方法,通过设定随机前沿面来衡量实际生产与前沿面的差距。该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服务业全要素生产 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
03
因此,政府应针对不同行业的 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 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概述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定义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工业生产中投 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它反 映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水平,也是衡量 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比较不同 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生 产效率来评价和比较不同主体之间的 生产效率。
VS
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样受到多方面的影 响,如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人 力资本积累等。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业 中的应用,对提高服务业生产率起到了重 要作用。
生产率测量方法比较
工业生产率测量方法
在测量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常用的方法有 索洛余值法、随机前沿法、数据包络分析法 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研 究情况和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全要素生产率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定义与测算方法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简称TFP)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效率”,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是用来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是针对全部投入要素进行测算, 而不是只涉及部分要素。
它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考察生产率的情况, 是总产出与综合投入要素之比, 研究的是在一个经济系统中, 所有投入要素加权综合后形成综合投入的产出效率, 故又称“ 综合要素生产率”。
相对于传统的单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为全面地考虑投入要素, 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衡量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节约, 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宏观综合经济效益,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识别经济增长的类型是投入型还是效率型; 通过比较单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确定经济政策的控制方向是应该增加总需求, 还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参数方法1.索洛余值法索洛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
在该文章中,索洛首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所得到的“余值”就是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在希克斯中性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技术进步率就等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2.增长核算法增长核算法, 是在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后来经过丹尼森和乔根森的发扬而成为一种成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其计算的基本思路是: 寻找一个合适的生产函数形式, 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 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参数, 得到具体的生产函数, 进而测算TFP 及其增长。
3.随机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非参数方法1.指数法测算TFP的指数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由Kendric和Denison开创,后经Jorgensen、Griliches等人发展而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